(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京城,世界集大运之地。
在各地动荡不安的时候,这里既没有受到天花疫情的肆虐,亦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而是呈现着日新月异的新兴气象。
北京城不仅没有受到岁月侵蚀,而是焕然一新。内城青石铺就的路面光滑如镜,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因为没有扩建外城,所以内需的土地是寸土寸金,而且这些年的价格一直在持续走高。
原本内城房屋破旧的人家都纷纷变了样,他们或赚钱翻新了自家宅子,或高价卖出搬出城郊居住。
现在内城处处都是各种特色的古建筑风格宅子,这里处处充斥着东方元素,各国使团来到这里哪怕光是瞎悠都能让他们目不暇接。
由于居民的收入维持走高,不仅推动了京城的消费市场,而且让这里的商业气氛越来越浓厚,甚至不输江南的一线城市。
特别是那些商铺装璜是越来越舍得花钱,今天最豪华的酒楼在城东,明天最豪华酒楼的头衔可能就落到了城北。
其实变化最大的是外城,在朝廷明确修建京津铁路后,大家都知道“北京不向南”,很多产业纷纷向东靠拢。
据工部衙门知情人士透露,在京津铁道的规划中,将来的北京火车站会落在东郊,所以东郊的土地价格水涨船高。
当年钱员外在城郊囤地,原本赌的是朝廷修建外城,从而满足人口的居住需要。
虽然现在朝廷早已经明显放弃了修建外城,但现在大家对大明军队的信心越来越足,亦有大量的百姓在城郊居住,导致地价同样是飞涨,而钱员外的投资已经带回了十倍的回报。
当然,这得益于朱祐樘所提出的城市新规划,将东郊划出棋盘般的一大片区域,在其中修建一条条宽裕的水泥路。
若说内城是古风建设的基调,那么东郊新区则是呈现着现代化元素,一栋栋两层砖楼拔地而起,已经成为很多百姓的首选风格。
跟有钱人所追求的雅致不同,普通人家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所以更能利用土地的楼房成为了普通人的经济之选。
虽然不断冒起来的楼房,亦是默默地拉动着大明经济发展,但不可避免地消耗着生铁。
生铁,已经成为整个王朝最急切需要的物资。
好在大明王朝拥有诸多铁矿,而海外的藩属亦是不停进贡生铁,甚至占城国举一国之力为大明开采铁矿。
当然,这些生铁只能说仅仅够用,而大明王朝想要一直这般建筑下去,那么还需要从其他地方弄来大量的生铁。
目前京城最浩大的工程自然是京津铁路,这条两百多公里的铁路从北京城延伸到天津港,将是大明王朝崛起的标志性工程。
大明的财政预计超过一千万银元,虽然大部分成本是采购铁矿石,但一部分是工人的薪水和伙食,这些钱亦是慢慢流向各行各业中。
以畜牧业为例,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员参与京津铁路建设,所以每日都需要大量的肉食,而这同样带动了畜牧主的收入。
好在大明已经在居庸关建立了国字号养殖基地,加上又从北元、朵颜三卫和海西女真四部那里建立了羊肉贸易。
虽然现在大明仍是以入仕为第一要务,但随着百业兴盛,越来越多的人家都愿意让他们投入这种生产建设中。
特别是现在最为吃香的建筑师,不仅拥有国子监监生的功名,而且还能够挂职在工部下面,将来甚至可以成为工部的官员。
在工部官员最新的规划中,工部左侍郎将来要求是工程学院出身为主,这给原本火热的学院再添了一把火。
至于成功进入内阁的前任工部尚书贾俊,更是让大家意识到皇帝对工部的重要,对工程人才的特别关照。
大明王朝如此火热的工程建设,既有朝廷在背后默默推动,亦有如今全国百姓的那股热情,甚至已经形成一股建设浪潮。
正是如此,在以建设为基调的带动下,北京内城的建筑物保持着古色古香,但城东新区已经弥漫着现代化的气息。
西苑,养心殿。
这里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帝国中枢,每日都会有官员出入这里,无一人不是因能够到来这里而感到窃喜。
朱祐樘在慢慢纠正自己的脾气后,对任何事情都保持着绝对的理性,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帝王。
面对两京十三省的事务,如今处理起来已经是得心应手,而底下的官员明显是变得越来越能干,亦出现一些敢于担责的官员。
以前的官员都是能推则推,都是通过揣测上意才去应付,但经过几次清洗后,让他们亦是意识到平庸在这个王朝不可能会得到重用。
针对南流江的贪污案已经有了明确的调查结果,在看到刘政涉案其中的时候,朱祐樘不由得黯然一叹。
即便再如何廉洁的官员恐怕仅仅只是一时的,一旦将他们下放地方大权独揽,却是难免会因此而迷失自我。
朱祐樘知道想要杜绝贪墨是绝对不可能的,但自己绝不会跟贪污官员集团妥协,发现一帮必定要清理一帮。
以前都在称颂张居正起用贪官殷正茂,从而成功剿灭了广西的瑶族叛乱,但在自己这里必定是贪者必诛之。
朱祐樘相信华夏不缺少人才,而事情证明现在的人才是越来越多,却是根本不需要向贪得无厌之人妥协。
“陛下,诸位大人已经到了!”刘瑾从外面进来,弹掉身上的雪花后,上前小心翼翼地汇报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笔放下,只是脸上显得十分的难看。
刘瑾见状,急忙跟上替朱祐樘挡风。
御书房,这里同样已经开始供暖。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这里恭候的尹直等重臣纷纷跪下,显得恭恭敬敬地道。
朱祐樘并没有上阁楼,而是十分罕见地坐到御门房的龙椅上,然后将一份奏疏愤怒地掷下道:“你们有些人恐怕还蒙在鼓里,都瞧一瞧吧!”
“遵旨!”
尹直第一个反应过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捧起奏疏进行浏览,只是内容其实已经知晓,仅是一眼便进行传递。
这份奏疏在这帮重臣中传递,每个人看过内容后,脸上都显得十分的凝重,特别礼部尚书尹直更是惭愧地低下了头。
他们都是帝国的最高决策者之一,受到世人的敬仰,更是无数人所奋斗的目标。只是此刻,却是乖乖地跪着。
朱祐樘看着传递得差不多,这才慢慢地开口:“你们都是国之栋梁,结果无一人能洞悉一个女人的阴谋,你们对得起朕吗?”
此话一出,整个御书房的气温骤降几度。
“臣等罪该万死!”跪在地上的内阁首辅尹直等重臣知道朱祐樘正处在气头上,亦是十分自责地认罪道。
朱祐樘的气并没有消,却是恨恨地道:“现在少说这些无用的,朕听你们安排北妃省亲,结果现在呢?”
因满都海病重,加上大明方面有着别样的政治目的,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满都海的请求,让北妃回去省亲。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满都海所设下的阴谋。
满都海在接待北妃的审亲团后,便将北妃伊锡克一行人扣了下来,关键此次北妃伊锡克将皇子朱厚炫一起带了过去。
如果仅仅是北妃落到满都海手里还好,毕竟一个母亲不太可能以女儿性命要挟大明,但皇子朱厚炫便难说了。
这……
户部尚书何琮忍不住抬起眼睛望了一眼朱祐樘,心里不由得一阵泛苦。
虽然他们这帮人确实是一致支持北妃回去省亲,但当时皇帝明显亦是拍板同意,加上最初的议题可不包括皇子朱厚炫一起前往。
只是现在事情出了差错,皇帝却要将全部过错推给了他们。
不过现在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终究是要承担全部责任。毕竟皇子加入省亲队伍是礼部尚书张长升进行推动,而他们亦是陷于掌握北元的政局的诱惑,从而落入了那个女人所布置的圈套之中。
“陛下,请以龙体为重,一切皆是臣的过错,请陛下严惩!”礼部尚书张升爬了几步,向着朱祐樘郑重认错道。
虽然他的本意是为了大明的利益,亦是出自皇帝的孝名考量,所以才会推动北妃省亲,但这都不能是借口。
何况,面对蒙古使者请求北妃想将儿子带去见外婆最后一面,他亦是同样帮着扫清阻碍,这才导致现在的局面。
若真要论第一责任人的话,那么他这位受陛下倚重的礼部尚书无疑是第一责任人,亦是害得皇子朱厚炫落入满都海之手的罪魁祸首。
朱祐樘知道张升不可能是蒙古的奸细,却是大手一挥地道:“朕不需要你们认罪,朕需要拯救皇子的方略,亦是今日最高会议的唯一议题!”
“臣等遵旨!”内阁首辅尹直等人暗自松了一口气,便是恭恭敬敬地道。
朱祐樘没有在下面继续呆着,而是起身离开了龙椅,沿着旁边的楼梯上了阁楼。
虽然他很不喜欢这个局面,但如今自己老婆儿子都落到满都海手里,那么只能是想要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法。
不论是出兵作战,还是进行交换,自己都必须让北妃带着儿子从蒙古顺利归来。
当朱祐樘上了阁楼后,大家这里纷纷坐回自己的座椅上,每个重臣此刻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倒不怪皇帝会如此生气,皇帝之前这般信任他们,结果竟然中了满都海的计,让北妃和皇子都落入了满都海之手。
兵部尚书刘宣面对众重臣,率先进行发言道:“北妃和皇子事关大明的颜面,今北元出尔反尔,藐视我朝天威。老夫以为当即刻兴兵征讨北元,势必将北妃和皇子救回来!”
这……
工部尚书陈坤等官员纷纷扭头望向刘宣,眼睛显得颇为复杂。
按说,他们现在征讨北元确实是一种方法,但现在为了北妃和皇子便兴兵,却是显得过去劳师动众。
不论是东海总督府打四国岛,还是派遣王震东突袭琉球国,这两个地方都像是一个固定的靶子呆在那里。
只是北元是游牧民族,且不说他们居无定所,一旦大明大军真将他们打狠了,他们便会举部远遁大漠。
可不能小瞧蒙古,真正蒙古的疆土有大半个明朝的面积大。
即便富庶的程度是天壤之别,但他真的北遁的话,几乎是要在大半个华夏的土地寻找他们,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偏偏地,现在谁都知道皇帝正处在气头之上,若是贸然反对这个符合皇帝心思的征讨方案,没准怒火会烧到自己的身上。
咦?
刘瑾跟随朱祐樘上了阁楼,只是站在扶栏前发现下面的重臣竟然突然鸦雀无声。
都察院左都御史万翼秉承着都察院的传统,仅仅带着一双眼睛过来,结果发现这帮重臣如此沉默,不由得微微蹙起眉头。
得益于自己老爹多年的教诲,他拥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自然知晓现在这帮重臣有着明哲保身的味道。
只是现在大明仅仅为了北妃和皇子拉开这么大一场战事,其实是十分不划算的,除非大明启动吞并北元计划。
咳……
正是这时,一个咳嗽声打破了沉默。
农业部尚书刘忠等重臣纷纷望过去,眼睛忍不住闪过一抹惊讶。
“老夫说两句吧!”几乎从不开口的王越站了出来,而后十分认真地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满都海设计软禁北妃和皇子,但在京城为质的小王子已经证实是满都海和达延汗所出,此事岂不怪哉?”
虽然大明皇子朱厚炫落到满都海的手里,但满都海早些年出于安全考虑,亦是将小王子送到京师为质。
原本蒙古的使臣此次亦是希望将小王子一并带回,但大明方面以小王子人身安全为由,最后才采用外孙朱厚炫这个折中方案。(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在各地动荡不安的时候,这里既没有受到天花疫情的肆虐,亦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而是呈现着日新月异的新兴气象。
北京城不仅没有受到岁月侵蚀,而是焕然一新。内城青石铺就的路面光滑如镜,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因为没有扩建外城,所以内需的土地是寸土寸金,而且这些年的价格一直在持续走高。
原本内城房屋破旧的人家都纷纷变了样,他们或赚钱翻新了自家宅子,或高价卖出搬出城郊居住。
现在内城处处都是各种特色的古建筑风格宅子,这里处处充斥着东方元素,各国使团来到这里哪怕光是瞎悠都能让他们目不暇接。
由于居民的收入维持走高,不仅推动了京城的消费市场,而且让这里的商业气氛越来越浓厚,甚至不输江南的一线城市。
特别是那些商铺装璜是越来越舍得花钱,今天最豪华的酒楼在城东,明天最豪华酒楼的头衔可能就落到了城北。
其实变化最大的是外城,在朝廷明确修建京津铁路后,大家都知道“北京不向南”,很多产业纷纷向东靠拢。
据工部衙门知情人士透露,在京津铁道的规划中,将来的北京火车站会落在东郊,所以东郊的土地价格水涨船高。
当年钱员外在城郊囤地,原本赌的是朝廷修建外城,从而满足人口的居住需要。
虽然现在朝廷早已经明显放弃了修建外城,但现在大家对大明军队的信心越来越足,亦有大量的百姓在城郊居住,导致地价同样是飞涨,而钱员外的投资已经带回了十倍的回报。
当然,这得益于朱祐樘所提出的城市新规划,将东郊划出棋盘般的一大片区域,在其中修建一条条宽裕的水泥路。
若说内城是古风建设的基调,那么东郊新区则是呈现着现代化元素,一栋栋两层砖楼拔地而起,已经成为很多百姓的首选风格。
跟有钱人所追求的雅致不同,普通人家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所以更能利用土地的楼房成为了普通人的经济之选。
虽然不断冒起来的楼房,亦是默默地拉动着大明经济发展,但不可避免地消耗着生铁。
生铁,已经成为整个王朝最急切需要的物资。
好在大明王朝拥有诸多铁矿,而海外的藩属亦是不停进贡生铁,甚至占城国举一国之力为大明开采铁矿。
当然,这些生铁只能说仅仅够用,而大明王朝想要一直这般建筑下去,那么还需要从其他地方弄来大量的生铁。
目前京城最浩大的工程自然是京津铁路,这条两百多公里的铁路从北京城延伸到天津港,将是大明王朝崛起的标志性工程。
大明的财政预计超过一千万银元,虽然大部分成本是采购铁矿石,但一部分是工人的薪水和伙食,这些钱亦是慢慢流向各行各业中。
以畜牧业为例,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员参与京津铁路建设,所以每日都需要大量的肉食,而这同样带动了畜牧主的收入。
好在大明已经在居庸关建立了国字号养殖基地,加上又从北元、朵颜三卫和海西女真四部那里建立了羊肉贸易。
虽然现在大明仍是以入仕为第一要务,但随着百业兴盛,越来越多的人家都愿意让他们投入这种生产建设中。
特别是现在最为吃香的建筑师,不仅拥有国子监监生的功名,而且还能够挂职在工部下面,将来甚至可以成为工部的官员。
在工部官员最新的规划中,工部左侍郎将来要求是工程学院出身为主,这给原本火热的学院再添了一把火。
至于成功进入内阁的前任工部尚书贾俊,更是让大家意识到皇帝对工部的重要,对工程人才的特别关照。
大明王朝如此火热的工程建设,既有朝廷在背后默默推动,亦有如今全国百姓的那股热情,甚至已经形成一股建设浪潮。
正是如此,在以建设为基调的带动下,北京内城的建筑物保持着古色古香,但城东新区已经弥漫着现代化的气息。
西苑,养心殿。
这里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帝国中枢,每日都会有官员出入这里,无一人不是因能够到来这里而感到窃喜。
朱祐樘在慢慢纠正自己的脾气后,对任何事情都保持着绝对的理性,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帝王。
面对两京十三省的事务,如今处理起来已经是得心应手,而底下的官员明显是变得越来越能干,亦出现一些敢于担责的官员。
以前的官员都是能推则推,都是通过揣测上意才去应付,但经过几次清洗后,让他们亦是意识到平庸在这个王朝不可能会得到重用。
针对南流江的贪污案已经有了明确的调查结果,在看到刘政涉案其中的时候,朱祐樘不由得黯然一叹。
即便再如何廉洁的官员恐怕仅仅只是一时的,一旦将他们下放地方大权独揽,却是难免会因此而迷失自我。
朱祐樘知道想要杜绝贪墨是绝对不可能的,但自己绝不会跟贪污官员集团妥协,发现一帮必定要清理一帮。
以前都在称颂张居正起用贪官殷正茂,从而成功剿灭了广西的瑶族叛乱,但在自己这里必定是贪者必诛之。
朱祐樘相信华夏不缺少人才,而事情证明现在的人才是越来越多,却是根本不需要向贪得无厌之人妥协。
“陛下,诸位大人已经到了!”刘瑾从外面进来,弹掉身上的雪花后,上前小心翼翼地汇报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笔放下,只是脸上显得十分的难看。
刘瑾见状,急忙跟上替朱祐樘挡风。
御书房,这里同样已经开始供暖。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这里恭候的尹直等重臣纷纷跪下,显得恭恭敬敬地道。
朱祐樘并没有上阁楼,而是十分罕见地坐到御门房的龙椅上,然后将一份奏疏愤怒地掷下道:“你们有些人恐怕还蒙在鼓里,都瞧一瞧吧!”
“遵旨!”
尹直第一个反应过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捧起奏疏进行浏览,只是内容其实已经知晓,仅是一眼便进行传递。
这份奏疏在这帮重臣中传递,每个人看过内容后,脸上都显得十分的凝重,特别礼部尚书尹直更是惭愧地低下了头。
他们都是帝国的最高决策者之一,受到世人的敬仰,更是无数人所奋斗的目标。只是此刻,却是乖乖地跪着。
朱祐樘看着传递得差不多,这才慢慢地开口:“你们都是国之栋梁,结果无一人能洞悉一个女人的阴谋,你们对得起朕吗?”
此话一出,整个御书房的气温骤降几度。
“臣等罪该万死!”跪在地上的内阁首辅尹直等重臣知道朱祐樘正处在气头上,亦是十分自责地认罪道。
朱祐樘的气并没有消,却是恨恨地道:“现在少说这些无用的,朕听你们安排北妃省亲,结果现在呢?”
因满都海病重,加上大明方面有着别样的政治目的,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满都海的请求,让北妃回去省亲。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满都海所设下的阴谋。
满都海在接待北妃的审亲团后,便将北妃伊锡克一行人扣了下来,关键此次北妃伊锡克将皇子朱厚炫一起带了过去。
如果仅仅是北妃落到满都海手里还好,毕竟一个母亲不太可能以女儿性命要挟大明,但皇子朱厚炫便难说了。
这……
户部尚书何琮忍不住抬起眼睛望了一眼朱祐樘,心里不由得一阵泛苦。
虽然他们这帮人确实是一致支持北妃回去省亲,但当时皇帝明显亦是拍板同意,加上最初的议题可不包括皇子朱厚炫一起前往。
只是现在事情出了差错,皇帝却要将全部过错推给了他们。
不过现在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终究是要承担全部责任。毕竟皇子加入省亲队伍是礼部尚书张长升进行推动,而他们亦是陷于掌握北元的政局的诱惑,从而落入了那个女人所布置的圈套之中。
“陛下,请以龙体为重,一切皆是臣的过错,请陛下严惩!”礼部尚书张升爬了几步,向着朱祐樘郑重认错道。
虽然他的本意是为了大明的利益,亦是出自皇帝的孝名考量,所以才会推动北妃省亲,但这都不能是借口。
何况,面对蒙古使者请求北妃想将儿子带去见外婆最后一面,他亦是同样帮着扫清阻碍,这才导致现在的局面。
若真要论第一责任人的话,那么他这位受陛下倚重的礼部尚书无疑是第一责任人,亦是害得皇子朱厚炫落入满都海之手的罪魁祸首。
朱祐樘知道张升不可能是蒙古的奸细,却是大手一挥地道:“朕不需要你们认罪,朕需要拯救皇子的方略,亦是今日最高会议的唯一议题!”
“臣等遵旨!”内阁首辅尹直等人暗自松了一口气,便是恭恭敬敬地道。
朱祐樘没有在下面继续呆着,而是起身离开了龙椅,沿着旁边的楼梯上了阁楼。
虽然他很不喜欢这个局面,但如今自己老婆儿子都落到满都海手里,那么只能是想要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法。
不论是出兵作战,还是进行交换,自己都必须让北妃带着儿子从蒙古顺利归来。
当朱祐樘上了阁楼后,大家这里纷纷坐回自己的座椅上,每个重臣此刻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倒不怪皇帝会如此生气,皇帝之前这般信任他们,结果竟然中了满都海的计,让北妃和皇子都落入了满都海之手。
兵部尚书刘宣面对众重臣,率先进行发言道:“北妃和皇子事关大明的颜面,今北元出尔反尔,藐视我朝天威。老夫以为当即刻兴兵征讨北元,势必将北妃和皇子救回来!”
这……
工部尚书陈坤等官员纷纷扭头望向刘宣,眼睛显得颇为复杂。
按说,他们现在征讨北元确实是一种方法,但现在为了北妃和皇子便兴兵,却是显得过去劳师动众。
不论是东海总督府打四国岛,还是派遣王震东突袭琉球国,这两个地方都像是一个固定的靶子呆在那里。
只是北元是游牧民族,且不说他们居无定所,一旦大明大军真将他们打狠了,他们便会举部远遁大漠。
可不能小瞧蒙古,真正蒙古的疆土有大半个明朝的面积大。
即便富庶的程度是天壤之别,但他真的北遁的话,几乎是要在大半个华夏的土地寻找他们,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偏偏地,现在谁都知道皇帝正处在气头之上,若是贸然反对这个符合皇帝心思的征讨方案,没准怒火会烧到自己的身上。
咦?
刘瑾跟随朱祐樘上了阁楼,只是站在扶栏前发现下面的重臣竟然突然鸦雀无声。
都察院左都御史万翼秉承着都察院的传统,仅仅带着一双眼睛过来,结果发现这帮重臣如此沉默,不由得微微蹙起眉头。
得益于自己老爹多年的教诲,他拥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自然知晓现在这帮重臣有着明哲保身的味道。
只是现在大明仅仅为了北妃和皇子拉开这么大一场战事,其实是十分不划算的,除非大明启动吞并北元计划。
咳……
正是这时,一个咳嗽声打破了沉默。
农业部尚书刘忠等重臣纷纷望过去,眼睛忍不住闪过一抹惊讶。
“老夫说两句吧!”几乎从不开口的王越站了出来,而后十分认真地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满都海设计软禁北妃和皇子,但在京城为质的小王子已经证实是满都海和达延汗所出,此事岂不怪哉?”
虽然大明皇子朱厚炫落到满都海的手里,但满都海早些年出于安全考虑,亦是将小王子送到京师为质。
原本蒙古的使臣此次亦是希望将小王子一并带回,但大明方面以小王子人身安全为由,最后才采用外孙朱厚炫这个折中方案。(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