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多孔液态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国院士第八百四十五章:多孔液态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南大,校园中,徐川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处理着手头上的工作。

    自从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技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后,他这段时间的日常基本都往返于星海研究院和南大校园这两个地方。

    研究院那边的主要工作还是在航天领域。

    无论是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还是月面科研基地的建造、亦或者是中微子通信技术的研发,从研究院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为航天而准备的。

    至于南大这边,一方面是指点几名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给南大的学子上上课了。

    「教授,我的毕业论文,正式登刊了。」

    办公室中,急促的敲门声响了两下后,童杨带着一份期刊脸色潮红,脚步轻飘的快步走了进来,声音中带着激动和兴奋。

    正在批阅着文件的徐川微微愣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笑着道:「恭喜。」

    童杨,2021年招收的四名学生中的两名博士生之一。在跟着他学习了三年多的时间后,如今也走到了毕业的关头。

    笑着从这名学生手中接过了期刊,徐川翻阅了一下。

    《数学新进展》最新一期的杂志第二篇论文,就是童杨的《基于单位球面上最小legendrin子流形的最优掐取问题研究》论文。

    从七月初投稿,到现在十月中下旬,时间差不多三个多月。

    能以这么快的速度过稿,虽然说离不开他的名字挂在通讯作者一栏,极大的提高了《数学新进展》的审核效率。

    但能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过稿,并且正式登刊,也足以证明这篇论文的优秀。

    至少可以说它是一遍过的,并没有出现被打回来修改的情况。

    翻了翻手中的期刊,徐川笑着开口道:「一篇四大,倒也没辜负你这些年的努力,很不错的论文,希望毕业后你能够在数学的道路上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前行,创造更多的成果。」

    办公室中,听到自家导师的祝福,童杨也松了口气,笑着开口道:「我一定会牢记您的教导。」

    徐川笑了笑,将手中的期刊杂志放到桌上,开口询问道:「准备好毕业答辩了吗?什么时候开始?」

    童杨眼中带着一些希冀,快速说道:「毕业答辩的时间定在了两天后的下午,教授您到时候有时间参加吗?」

    虽然说在学术研究上并没有达到前面三位师兄姐的高度,但是博士毕业答辩这种人生重要时刻,他还是希望自己导师能够在场的。

    不过这个点他也不是很确定,毕竟自己这位导师有多忙,他还是清楚的。

    徐川笑着点了点头,道:「当然。」

    学生的毕业答辩这种人生重要时刻,他作为导师,再怎么样也还是得抽一些时间来。

    听到这话,童杨顿时就松了口气。

    除了这种人生重要时刻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参加他毕业答辩的大佬有点多。

    六名满配额的答辩委员会,其中有五个是院士,还有一个是南大数院的院长荣志专。

    这种规模,没有徐川在,童杨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住。

    虽然他也知道这些院士大佬都是为了自家导师而来的就是了。

    聊了聊毕业答辩相关的东西后,徐川笑着开口问道:「毕业后,你准备去哪儿?有想法吗?」

    童杨想了想,摇了摇头,道:「暂时还没确定下来,有好几家高校和研究机构都给我发了邀请,我暂时还不知道选什么。」

    数学毕业生的任职方向并不算广泛,找工作还是挺难的。

    一般来说,数学博士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包

    括高校教师、研究院研究员、金融领域的量化分析师、数据科学家等等

    当然,对于他来说,工作方面的事情从来都不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头顶着徐川学生的"名号",无论是去哪一行,哪怕他什么都不会,都会有高校或者研究机构抢着要。甚至会给他开出远超过他本身价值的薪水。

    但对于童杨来说,未来的发展同样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未来,还关涉到徐川的名声。

    至少,他并不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能够拜入徐川的门下,跟着学习数年的时间,对于他来说,这已经可以说是天大的恩赐了。

    原本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毕业后再借徐川的名声出去"招摇撞骗",去获取那些原本不属于他的东西,这种事老实说他做不出来。

    徐川笑着道:「那你得尽快做出决定了,毕业答辩也只有两天的时间了。」

    「至于如果想从事研究行业的话,相对比金融或软件等行业来说,我还是更推荐你走数学研究方面的工作一点。」

    「能够解决最小legendrin子流形的最优掐取问题,在数学上你的天赋还是很不错的,有希望能够更进一步。」

    停顿了一下,他补充道:「当然,工作这种事情,最主要的还是你自己的想法。」

    「无论你是选择留在学校从事教师行业,还是进入研究机构从事研究,我都尊重你的选择,也可以给你写一封推荐信。」

    童杨点了点头,认真的开口道:「谢谢教授,我会认真考虑好的。」

    徐川笑道:「去吧,好好准备你的毕业答辩。」

    「好!」

    看着童杨离去的背影,徐川身子往后靠在了椅背上,笑了笑,有些感慨。

    四年前他招收这几名学生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呢,没想到时间一眨眼,就又到了毕业的时候。

    正在他回忆着过往时光的时候,放在桌上的手机震动了起来,有电话打了进来。

    随手拾起手机,徐川看了眼来电显示,有些意外。

    电话是川海材料研究所那边的樊鹏越樊师兄打过来的。

    「喂,樊师兄?」

    笑着接通了电话,他刚打了个招呼,对面那头熟悉的声音便从手机那头传了过来。

    「川师弟,你现在有时间吗?」

    「怎么了?」徐川笑着问道。

    「有时间的话,现在来一趟我这边的,你让我们研究的技术,有一项有了重大的突破!」电话对面,樊鹏越带着笑意和一丝控制着激动兴奋的声音响起。

    闻言,徐川眼前一亮,快速的问道:「哪项?」

    川海材料研究所的规模虽然没有星海研究院那么大,但也早已经不是当初他购买的时候那个小小的两千万价值的实验了。

    虽然说大部分的时间这家研究所他都处于半放养的状态,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再加上他前前后后砸进去的几十亿米金,如今的川海材料研究所的规模在材料领域哪怕是放到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

    至于正在研究的技术,那就更多了。

    超导材料、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石墨烯、碳材料、储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等几乎当然热门的研究领域,如今的川海材料研究所都有涉猎。

    当然,最主要的研究领域还是他亲自定下的那几个。

    超导、电池、石墨烯或者说碳材料等领域。

    电话对面,樊鹏越神神秘秘的开口道:「保密!你来了就知道,绝对能

    给你一个惊喜!」

    正好奇到底是哪项技术有了新突破的徐川听到这话,差点没吊着一口气抽上来,没好气的笑骂了一句:「你妹!你是老板还是我是老板?!还保密!」

    樊鹏越哈哈笑道:「妥妥的惊喜,而且还是你曾经亲自吩咐的技术!」

    徐川:「行,我现在就过去,要是没惊喜,我锤死你!」

    「不用你锤,我自己从楼上跳下去!」

    挂断了电话,徐川心里有些痒痒的,快速的打了个电话给郑海。

    「喂,郑海,现在开车过来一趟。」

    「好的,教授,马上到。」

    简短的通话挂断,徐川将桌上的报告文件塞进抽屉中,也没整理,直接朝着楼下走去。

    不得不说,樊鹏越樊师兄的突然来电,的确勾起了他心里的好奇。

    川海材料研究所研究的技术有一项有重大的突破,还是他亲自交代的。

    就他选定的那些研究领域方向和技术,无论是哪一项有突破,能够带来的收益和发展都是巨大的。

    比如锂空气电池、比如超导材料,亦或者是那个计算材料学数学模型等等。

    这些材料或技术,每一项的突破,都可能给他带来至少几十上百亿米金甚至更多的收益。

    带着一丝想要锤爆这个谜语人的心思,徐川坐上了郑海开来车。

    「去哪?教授。」徐川上车,郑海扭头问了一句。

    「川海材料研究所,速度快点。」

    「好的。」

    郑海应了声,发动轿车朝着栖霞山新开发区赶去。

    带着好奇,徐川迅速刷脸通过了门禁,搭乘电梯来到了樊鹏越的办公室中。

    「说吧,哪项研究有了重大突破,还这么神秘当当的?」

    樊鹏越笑了笑了,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开口道:「跟我来。」

    带着浓浓的好奇,徐川跟上了这位樊师兄的脚步。

    穿过走廊,搭乘电梯,两人一路来到了研究所高层的一间大型实验室里面。

    验证过门禁后,樊鹏越推开了实验室的大门,带头走了进去。

    入目,宽阔的实验室里面摆放着一台看起来有些像中央空调外机的设备,几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正围绕着这台设备忙碌着什么。

    徐川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台并不是多么怪异,看起来还有些普普通通的设备,有些好奇。

    「这个是?」

    他原本以为是锂空气电池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毕竟锂空气电池是川海材料研究所的重点攻克对象,也值得"惊喜"。

    但现在看来似乎不是。

    锂空气电池不可能造这么大,尤其是实验样品。

    眼前的这台设备他目测估计了一下,长宽至少有个五米三米,高度也足足有两米以上。

    如此庞大的设备,不可能是锂空气电池。

    樊鹏越笑了笑,开口道:「多孔液态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听到这个名字,徐川愣了一下,看了一眼这位樊师兄,目光又重新落回了眼前的设备上,惊讶的问道:

    「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你们突破了?」

    他总算是想起来了,在川海材料研究所开发的技术中,还有一项几年前他曾经亲自交代下去的技术。

    即二氧化碳收集并合成各种碳化合物,如汽油、淀粉、葡萄糖、碳化硅、碳化氢、石墨烯以及最重要的氧气等等。

    这项技术吩咐给川海材料研究所的时间很早,差不多是他刚完成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时候,

    到现在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

    这是他为开发火星而准备的一项技术。

    火星上的大气很稀薄,但火星大气96以上全是二氧化碳,而且通过历史航天登火研究数据表明,在火星地表土壤中有蕴含着大量的二氧化碳。

    比如在火星的两极,就蕴含有大量由二氧化碳和水混合组成的水冰体。

    在火星上,不管是北极冰盖还是南极冰盖,在远日点时期,甚至能达到数千公里,可见蕴含的水冰和二氧化碳极其丰富。

    相比较从地球上运输这些物质过去,利用二氧化碳、水、以及水电解后的氧氢等材料合成各种碳化合物,成本无疑会降低数百数千甚至是数万倍。

    这为开发火星提供了真实的可行性。

    而且就算是在地球上,这项技术也有着很大的价值。

    虽然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实现延缓了温室效应的发展,但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被植被消化吸收的。

    而且也不是将能源从化石燃料上全面扭转到电能领域,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因此,光是从空气中收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保障地球环境这一项,就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了。

    更别提随着电力能源的愈发廉价,将这些二氧化碳转变成汽油、淀粉、葡萄糖、碳化硅、碳化氢、石墨烯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技术。

    唯一的关键点,就在于如何从空气中,去捕集那"稀薄"的二氧化碳。

    没错,就是稀薄。

    尽管温室效应愈发严重,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占比,其实只有004左右。

    当然,在城市中和农村,二氧化碳的占比肯定不同,但二氧化碳在总质量中超低的占比,如何回收却是个巨大的问题。

    无论是传统的利用胺等物质吸附法、还是变压吸附法、亦或者是有机膜分离法,基本都只适合高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

    对于大气层中超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它们毫无用处。

    免费阅读.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国院士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国院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国院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国院士》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