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1918年10月21日
欧洲南线战场
天空中乌压压的双翼战斗机群向着德军阵地方向猛扑而去,宛若一阵一阵的蝗虫一般,在天空中发出尖利的战机轰鸣声。
这些机翼上印有大唐帝国徽标的战斗机普遍装备着一挺柯尔特1898风冷式重机枪,机腹下部还悬挂着八枚铁炸弹,每一枚铁炸弹有12.5磅重。
这八枚铁炸弹都固定在机腹下的约束铁架上,通过驾驶员座舱的拉线操作柄投放,设计非常简单而有效。
战争促成了大量科技发明的出现,短波无线电台已经广泛用于战场指挥,而战斗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战场的上空。
大唐帝国制式的“塘鹅”双翼战斗机以粗壮的机身而闻名,凭借着先进的大马力八缸风冷发动机拥有最高时速210公里的优越性能,基本统治了战场天空。
在南线战役发起前
大唐帝国陆军航空联队已经发起了数10场空中战役,前后共击落德制飞机377架,自身损失189架,取得了2:1的优越战果。
在彻底掌控了战场的天空后,已经整合为大唐帝国远征军第3集团军的南线部队,利用观测气球和侦察机指示的优势,对当面的德奥联军发起了猛烈炮击。
猛烈炮击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1372门火炮倾泻了整整230万发炮弹,摧毁了德奥联军大量的表面阵地,坚固碉堡,火炮阵地和铁丝网,为全面进攻敌军战线做好了充足的炮火准备。
今天一大早
黑压压的战斗机群就扑向敌军阵地方向,而第三集团军参与一线进攻的17万官兵,仿若潮水般向敌军阵地压了过去。
此时的德奥联军阵地上
眼见唐国军队大举进攻,尖利的警哨响彻一片,满面尘土的德国军官声嘶力竭的大叫大嚷,催促士兵们从防炮洞中迅速出击,进入各自的战位准备战斗。
大战持续到第5个年头,德奥联军对防范炮击有丰富的经验。
面对着协约国军事集团一边倒的炮火优势,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才会将最宝贵的有生力量投入进来。
无数灰头土脸的德奥联军士兵拎着步枪,扛着重机枪和子弹箱迅速前进,很快布满了残破的一线阵地。
在他们的视线中
进攻的大唐帝国士兵黑压压宛如潮水一般,出现在视线的尽头,正在端着步枪,向着战壕方向挺进。
距离约在1500米至1600米之间,密密麻麻的也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经验老道的德奥联军士兵立刻子弹上膛,并且将重机枪挂上充满子弹的弹链,嘴角露出一丝残忍的冷笑。
被一边倒的轰炸了这么多天,一线阵地上的德奥联军死伤高达上万人,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恶气。
面对这些可恶的东方人,他们准备用血腥残酷的战场法则教训他们,坚强的德意志军人不可战胜。
就在这时
徘徊在天空中的战斗机仿若饥不可耐的猛禽一般,以十几架一个中队为编队,开始进行了俯冲攻击。
不得不佩服东方人的战争智慧,他们非常善于运用手中的高技术兵器优势,这是一种崭新的空地联合打击战术。
乍一出现,就给德国佬吃了极大的苦头。
从高空中俯冲下来的双翼战斗机中队一个接一个,很快沿着战壕的方向进入俯冲线,然后机头的重机枪就猛烈开火,将死亡的弹雨撒向德奥联军。
一战时期的堑壕基本是“一”字平行,俯冲到100多米低空的双翼战斗机操控着重机枪猛烈开火,在德奥联军堑壕中掀起了一片血雨腥风。
被重机枪打折的残肢断臂打着转儿的飞起来,堑壕中密集的德奥联军士兵身上溅起一蓬蓬血雾,哀嚎一片。
俯冲一段以后,双翼战斗机便拉起机头,顺手将8枚铁炸弹一次投掷下去,再一次在战壕的周边炸的人仰马翻。
一架又一架双翼飞机低空扫射,轰炸,然后拉起机头向远处飞去,身后留下一片哀嚎和遍地狼藉,简直死伤惨重。
这种从未见过的战术,直接把德奥联军打懵了。
在低空扫射过的双翼战斗机重新飞上高空,在空中汇合编组后,便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返回后方空军基地。
每一架“塘鹅”双翼战斗机配备的柯尔特1898式风冷重机枪射速每分钟650发,配弹320发,并且挂在8枚12.5磅铁炸弹。
战斗机驾驶员捏着重机枪板机,几乎在二十几秒的时间就能将弹药倾泻一空,顺手投下8枚铁炸弹。
在弹药都打光的情况下,按照战前空军连队战术部署会的计划,重新回归高空之后,将以顺时针的方向绕开一大圈,返回各自的空军基地。
这样一来
在缺乏有效通讯指挥设备的当今时代,大机群作战就不会发生混乱。
以每个战斗机中队为作战单位,盘旋俯冲,扫射,轰炸后拉起,集结,按顺时针秩序返回……
空中860多架战机是虐待德奥联军的第1道约46公里长战线上,发起了一边倒的屠杀,其杀伤效率远超三天三夜的炮兵轰炸。
而原本全线发起进攻的步兵,却在距离敌方阵地1200余米的地方停下了脚步,很多官兵散落在四周坐了下来。
很显然,这一次全面进攻就是个幌子,诱使躲藏在防炮洞中的德奥联军全面进入堑壕中,接受一边倒的血腥洗礼。
猛烈的空中打击持续了十几分钟,德奥联军的第1线阵地上已经是尸横遍野,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和一片哀嚎之声。
剩下侥幸逃脱的德奥联军士兵,已经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躲回了防炮洞里。
这一次德军损失惨重,至少有1.7万余人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伤亡,后方隐藏在树林和山谷间的炮兵阵地也被炸掉十几个,简直亏到姥姥家了。
天空中呼啸翻飞的大唐帝国双翼战斗机肉眼可见的减少,还有部分双翼战斗机冲到德军二线阵地进行轰炸扫射,并且对德军的后勤补给仓库投下了雨点般的铁炸弹。
爆炸后引发的火焰熊熊燃烧,令战场上变得一片狼藉,数十上百道黑烟直入云霄,看起来触目惊心。
大约40多分钟后
天空中的双翼战斗机已变得很稀少,这其中很多是刚刚赶到战场上来的第2轮次战机,第1次参与袭击的双翼战斗机绝大部分已经返回机场。
此时的地面战场上
大地震颤,发动机的轰响声连绵成一片,270多辆“美洲豹”式中型坦克顺着进攻步兵留下的间隙开了上来,冰冷的钢铁装甲闪烁寒光,让敌人看了不寒而栗。
从高空俯瞰
这270多辆“美洲豹”式中型坦克组成三个庞大的攻击箭头,每个攻击箭头约有90余辆中型坦克,以及更多的灰狼式轻型坦克组成装甲洪流。
这样的规模,是三个主力装甲师同时发起了进攻,成为全面进攻的锋锐箭头。
进攻的正面约有20余公里宽,位于整个南线战场的左侧。
这里是奥匈帝国第4集团军的防御地带,俗话说;吃柿子要捡软的捏,大唐帝国远征军第3集团军统帅显然深谙此道。
德奥联军阵地上也发现了唐国军队的新动向,立即抽调大量援兵从二线和三线阵地向一线阵地增援。
从高空看过去
增援的德奥联军官兵就像蚂蚁一般,扛着弹药箱和物资,手中拖着步枪,小步快跑的向一线阵地冲过去。
在他们的旁边,还有神情焦急的军官,挥舞着手枪,不停的催促;“快快快,跑步前进增援一线阵地……”
德军的一线阵地和二线阵地以及三线阵地之间,一般相隔3~5公里,步行的话需要45~50分钟左右。
小步快跑的话,也需要半个小时。
而全面进攻的大唐帝国军队似乎并不着急,十几万大军在距离德奥联军1.2~1.5公里的范围外席地而坐,很多官兵甚至拿出巧克力和面包垫肚子,顺便喝水休息一会儿。
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残酷而艰辛的战斗,这时候多保留一份体力,就多出一份生存的机会。
而进攻中的三个帝国坦克师也停下了前进的脚步,似乎在等待什么?
答案很快揭晓了。
20多分钟后,远处的天空中再次飞来一片黑压压的双翼战斗机,短短三四分钟就飞临了战场前线,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俯冲,扫射,轰炸……
这时候,德奥联军绝大部分的增援兵力还没有抵达一线阵地。
在大量双翼飞机俯冲扫射时候,这些增援的德奥联军士兵在光秃秃的原野上无遮无挡,吓的瞬间炸毛般的四散开来逃命。
天空中呼啸俯冲的双翼飞机就像收割人命的恶魔,不断喷吐着炙热的弹雨,投下一颗颗铁炸弹爆炸开来。
德奥联军的士兵跑的到处都是,然后再重机枪猛烈扫射中被撕扯成碎片,再次遭到沉重打击。
战线后方的1372门火炮也再次发出怒吼,将密密麻麻的炮弹射向德奥联军的一线阵地,在那里炸的一片火光冲天,土石迸溅。
猛烈的炮火急袭持续了半个小时戛然而止,以270余辆“美洲豹”式中型坦克为攻击箭头,迅速越过被炸的坑坑洼洼的战场前进。
在坦克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帝国士兵,抱着步枪小步快跑,向着敌方阵地攻击前进。
仅仅三四分钟时间
“美洲豹”式中型坦克便抵达了阵地前沿200余米的范围,然后近距离用火炮点名剩余的重机枪火力和炮兵火力,将他们一个个炸上天变成零件。
坦克乘组的重机枪手也爬了出来,操纵着重机枪作为固定火力点,对敌方战壕反复扫射。
没过多久
黑压压的大唐帝国攻击先头部队便越过了坦克火力线,接近到约四五十米的距离,然后齐刷刷的甩出了手榴弹。
密集如雨点般的手榴弹落在了堑壕中,轰隆隆再次炸出了一片腥风血雨。
这时候,进攻的大唐帝国士兵们才纷纷冲向战壕跳了进去,沿着战壕搜索防炮洞和敌军指挥部中的残敌,用手中的步枪和刺刀解决最后战斗。
仅仅半天功夫
在南线战场重拳出击的大唐帝国第3集团军,便以较大的优势占领了德军一线阵地左翼,并且沿着突破口迅速扩大,撕裂了整个德奥联军的防线。
战至下午四时许
进攻的大唐帝国第4集团军已经先后攻破奥地利军队防守的三道防线,深深的锲入到战线后方约7公里。
而这导致德奥联军整个战线的崩溃,陷入垂死挣扎的境地。
但不得不称道德国军队作战极其顽强,即便面临遭到合围覆灭的危机,依然能够以团,营,连为单位负隅顽抗,给进攻的军队制造很大麻烦。
在数百平方公里的战场上
激烈的战斗随处可见,德军凭借着一些城镇防御线和堡垒,在深陷重围的情况下,依然拼死抵抗。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第3集团军在进攻之初,就预料到这种情况。
所以很多进攻部队都携带着大幅“箭头”标记,为空中的双翼战斗机指示敌人方位。
一个标准的白底红字“箭头标志”长4米,宽1.5米,可以由一个战斗小队携带。
在德军坚固防御地区,投放3~4个“箭头标志”,就能清晰地标示出需要双翼战斗机轰炸扫射区域。
面对来自空中的无情绞杀,这些负隅顽抗的德军部队在重机枪反复扫射和铁炸弹轰炸中灰飞烟灭,死伤极其惨重。
一个又一个硬钉子被拔出来,强大进攻的压力迫使德奥联军连续溃退。
五天后
进攻的大唐帝国第三集团军已经完全收复了伊佐河沿岸地区,并且深入到奥匈帝国境内,占领了周边6个边境城镇。
至此,由第3集团军独立发起的欧洲南线战场第十三次伊佐河战役,以辉煌的胜利结束。
战后盘点;
第3集团军共毙伤德奥联军12.33万人,俘虏26.42万人,一战收回意大利丢失的全部领土,并且深入到奥匈帝国境内。
第3集团军自身伤亡3.79万人,其中阵亡8972人,余皆轻重伤。
这一战是欧洲南线战场取得的最为辉煌的胜利,彻底打断了南线战场德奥联军的脊梁,并促成了第1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在欧洲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战,同时确立了大唐帝国世界军事强国的地位,加强了在战后国际格局划分中的话语权。
这一战,也彻底改变了英法德意等世界列强对大唐帝国传统“暴发户”的印象,大唐得到了更多尊重,确立了基本符合其实力的国际地位。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欧洲南线战场
天空中乌压压的双翼战斗机群向着德军阵地方向猛扑而去,宛若一阵一阵的蝗虫一般,在天空中发出尖利的战机轰鸣声。
这些机翼上印有大唐帝国徽标的战斗机普遍装备着一挺柯尔特1898风冷式重机枪,机腹下部还悬挂着八枚铁炸弹,每一枚铁炸弹有12.5磅重。
这八枚铁炸弹都固定在机腹下的约束铁架上,通过驾驶员座舱的拉线操作柄投放,设计非常简单而有效。
战争促成了大量科技发明的出现,短波无线电台已经广泛用于战场指挥,而战斗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战场的上空。
大唐帝国制式的“塘鹅”双翼战斗机以粗壮的机身而闻名,凭借着先进的大马力八缸风冷发动机拥有最高时速210公里的优越性能,基本统治了战场天空。
在南线战役发起前
大唐帝国陆军航空联队已经发起了数10场空中战役,前后共击落德制飞机377架,自身损失189架,取得了2:1的优越战果。
在彻底掌控了战场的天空后,已经整合为大唐帝国远征军第3集团军的南线部队,利用观测气球和侦察机指示的优势,对当面的德奥联军发起了猛烈炮击。
猛烈炮击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1372门火炮倾泻了整整230万发炮弹,摧毁了德奥联军大量的表面阵地,坚固碉堡,火炮阵地和铁丝网,为全面进攻敌军战线做好了充足的炮火准备。
今天一大早
黑压压的战斗机群就扑向敌军阵地方向,而第三集团军参与一线进攻的17万官兵,仿若潮水般向敌军阵地压了过去。
此时的德奥联军阵地上
眼见唐国军队大举进攻,尖利的警哨响彻一片,满面尘土的德国军官声嘶力竭的大叫大嚷,催促士兵们从防炮洞中迅速出击,进入各自的战位准备战斗。
大战持续到第5个年头,德奥联军对防范炮击有丰富的经验。
面对着协约国军事集团一边倒的炮火优势,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才会将最宝贵的有生力量投入进来。
无数灰头土脸的德奥联军士兵拎着步枪,扛着重机枪和子弹箱迅速前进,很快布满了残破的一线阵地。
在他们的视线中
进攻的大唐帝国士兵黑压压宛如潮水一般,出现在视线的尽头,正在端着步枪,向着战壕方向挺进。
距离约在1500米至1600米之间,密密麻麻的也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经验老道的德奥联军士兵立刻子弹上膛,并且将重机枪挂上充满子弹的弹链,嘴角露出一丝残忍的冷笑。
被一边倒的轰炸了这么多天,一线阵地上的德奥联军死伤高达上万人,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恶气。
面对这些可恶的东方人,他们准备用血腥残酷的战场法则教训他们,坚强的德意志军人不可战胜。
就在这时
徘徊在天空中的战斗机仿若饥不可耐的猛禽一般,以十几架一个中队为编队,开始进行了俯冲攻击。
不得不佩服东方人的战争智慧,他们非常善于运用手中的高技术兵器优势,这是一种崭新的空地联合打击战术。
乍一出现,就给德国佬吃了极大的苦头。
从高空中俯冲下来的双翼战斗机中队一个接一个,很快沿着战壕的方向进入俯冲线,然后机头的重机枪就猛烈开火,将死亡的弹雨撒向德奥联军。
一战时期的堑壕基本是“一”字平行,俯冲到100多米低空的双翼战斗机操控着重机枪猛烈开火,在德奥联军堑壕中掀起了一片血雨腥风。
被重机枪打折的残肢断臂打着转儿的飞起来,堑壕中密集的德奥联军士兵身上溅起一蓬蓬血雾,哀嚎一片。
俯冲一段以后,双翼战斗机便拉起机头,顺手将8枚铁炸弹一次投掷下去,再一次在战壕的周边炸的人仰马翻。
一架又一架双翼飞机低空扫射,轰炸,然后拉起机头向远处飞去,身后留下一片哀嚎和遍地狼藉,简直死伤惨重。
这种从未见过的战术,直接把德奥联军打懵了。
在低空扫射过的双翼战斗机重新飞上高空,在空中汇合编组后,便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返回后方空军基地。
每一架“塘鹅”双翼战斗机配备的柯尔特1898式风冷重机枪射速每分钟650发,配弹320发,并且挂在8枚12.5磅铁炸弹。
战斗机驾驶员捏着重机枪板机,几乎在二十几秒的时间就能将弹药倾泻一空,顺手投下8枚铁炸弹。
在弹药都打光的情况下,按照战前空军连队战术部署会的计划,重新回归高空之后,将以顺时针的方向绕开一大圈,返回各自的空军基地。
这样一来
在缺乏有效通讯指挥设备的当今时代,大机群作战就不会发生混乱。
以每个战斗机中队为作战单位,盘旋俯冲,扫射,轰炸后拉起,集结,按顺时针秩序返回……
空中860多架战机是虐待德奥联军的第1道约46公里长战线上,发起了一边倒的屠杀,其杀伤效率远超三天三夜的炮兵轰炸。
而原本全线发起进攻的步兵,却在距离敌方阵地1200余米的地方停下了脚步,很多官兵散落在四周坐了下来。
很显然,这一次全面进攻就是个幌子,诱使躲藏在防炮洞中的德奥联军全面进入堑壕中,接受一边倒的血腥洗礼。
猛烈的空中打击持续了十几分钟,德奥联军的第1线阵地上已经是尸横遍野,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和一片哀嚎之声。
剩下侥幸逃脱的德奥联军士兵,已经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躲回了防炮洞里。
这一次德军损失惨重,至少有1.7万余人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伤亡,后方隐藏在树林和山谷间的炮兵阵地也被炸掉十几个,简直亏到姥姥家了。
天空中呼啸翻飞的大唐帝国双翼战斗机肉眼可见的减少,还有部分双翼战斗机冲到德军二线阵地进行轰炸扫射,并且对德军的后勤补给仓库投下了雨点般的铁炸弹。
爆炸后引发的火焰熊熊燃烧,令战场上变得一片狼藉,数十上百道黑烟直入云霄,看起来触目惊心。
大约40多分钟后
天空中的双翼战斗机已变得很稀少,这其中很多是刚刚赶到战场上来的第2轮次战机,第1次参与袭击的双翼战斗机绝大部分已经返回机场。
此时的地面战场上
大地震颤,发动机的轰响声连绵成一片,270多辆“美洲豹”式中型坦克顺着进攻步兵留下的间隙开了上来,冰冷的钢铁装甲闪烁寒光,让敌人看了不寒而栗。
从高空俯瞰
这270多辆“美洲豹”式中型坦克组成三个庞大的攻击箭头,每个攻击箭头约有90余辆中型坦克,以及更多的灰狼式轻型坦克组成装甲洪流。
这样的规模,是三个主力装甲师同时发起了进攻,成为全面进攻的锋锐箭头。
进攻的正面约有20余公里宽,位于整个南线战场的左侧。
这里是奥匈帝国第4集团军的防御地带,俗话说;吃柿子要捡软的捏,大唐帝国远征军第3集团军统帅显然深谙此道。
德奥联军阵地上也发现了唐国军队的新动向,立即抽调大量援兵从二线和三线阵地向一线阵地增援。
从高空看过去
增援的德奥联军官兵就像蚂蚁一般,扛着弹药箱和物资,手中拖着步枪,小步快跑的向一线阵地冲过去。
在他们的旁边,还有神情焦急的军官,挥舞着手枪,不停的催促;“快快快,跑步前进增援一线阵地……”
德军的一线阵地和二线阵地以及三线阵地之间,一般相隔3~5公里,步行的话需要45~50分钟左右。
小步快跑的话,也需要半个小时。
而全面进攻的大唐帝国军队似乎并不着急,十几万大军在距离德奥联军1.2~1.5公里的范围外席地而坐,很多官兵甚至拿出巧克力和面包垫肚子,顺便喝水休息一会儿。
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残酷而艰辛的战斗,这时候多保留一份体力,就多出一份生存的机会。
而进攻中的三个帝国坦克师也停下了前进的脚步,似乎在等待什么?
答案很快揭晓了。
20多分钟后,远处的天空中再次飞来一片黑压压的双翼战斗机,短短三四分钟就飞临了战场前线,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俯冲,扫射,轰炸……
这时候,德奥联军绝大部分的增援兵力还没有抵达一线阵地。
在大量双翼飞机俯冲扫射时候,这些增援的德奥联军士兵在光秃秃的原野上无遮无挡,吓的瞬间炸毛般的四散开来逃命。
天空中呼啸俯冲的双翼飞机就像收割人命的恶魔,不断喷吐着炙热的弹雨,投下一颗颗铁炸弹爆炸开来。
德奥联军的士兵跑的到处都是,然后再重机枪猛烈扫射中被撕扯成碎片,再次遭到沉重打击。
战线后方的1372门火炮也再次发出怒吼,将密密麻麻的炮弹射向德奥联军的一线阵地,在那里炸的一片火光冲天,土石迸溅。
猛烈的炮火急袭持续了半个小时戛然而止,以270余辆“美洲豹”式中型坦克为攻击箭头,迅速越过被炸的坑坑洼洼的战场前进。
在坦克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帝国士兵,抱着步枪小步快跑,向着敌方阵地攻击前进。
仅仅三四分钟时间
“美洲豹”式中型坦克便抵达了阵地前沿200余米的范围,然后近距离用火炮点名剩余的重机枪火力和炮兵火力,将他们一个个炸上天变成零件。
坦克乘组的重机枪手也爬了出来,操纵着重机枪作为固定火力点,对敌方战壕反复扫射。
没过多久
黑压压的大唐帝国攻击先头部队便越过了坦克火力线,接近到约四五十米的距离,然后齐刷刷的甩出了手榴弹。
密集如雨点般的手榴弹落在了堑壕中,轰隆隆再次炸出了一片腥风血雨。
这时候,进攻的大唐帝国士兵们才纷纷冲向战壕跳了进去,沿着战壕搜索防炮洞和敌军指挥部中的残敌,用手中的步枪和刺刀解决最后战斗。
仅仅半天功夫
在南线战场重拳出击的大唐帝国第3集团军,便以较大的优势占领了德军一线阵地左翼,并且沿着突破口迅速扩大,撕裂了整个德奥联军的防线。
战至下午四时许
进攻的大唐帝国第4集团军已经先后攻破奥地利军队防守的三道防线,深深的锲入到战线后方约7公里。
而这导致德奥联军整个战线的崩溃,陷入垂死挣扎的境地。
但不得不称道德国军队作战极其顽强,即便面临遭到合围覆灭的危机,依然能够以团,营,连为单位负隅顽抗,给进攻的军队制造很大麻烦。
在数百平方公里的战场上
激烈的战斗随处可见,德军凭借着一些城镇防御线和堡垒,在深陷重围的情况下,依然拼死抵抗。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第3集团军在进攻之初,就预料到这种情况。
所以很多进攻部队都携带着大幅“箭头”标记,为空中的双翼战斗机指示敌人方位。
一个标准的白底红字“箭头标志”长4米,宽1.5米,可以由一个战斗小队携带。
在德军坚固防御地区,投放3~4个“箭头标志”,就能清晰地标示出需要双翼战斗机轰炸扫射区域。
面对来自空中的无情绞杀,这些负隅顽抗的德军部队在重机枪反复扫射和铁炸弹轰炸中灰飞烟灭,死伤极其惨重。
一个又一个硬钉子被拔出来,强大进攻的压力迫使德奥联军连续溃退。
五天后
进攻的大唐帝国第三集团军已经完全收复了伊佐河沿岸地区,并且深入到奥匈帝国境内,占领了周边6个边境城镇。
至此,由第3集团军独立发起的欧洲南线战场第十三次伊佐河战役,以辉煌的胜利结束。
战后盘点;
第3集团军共毙伤德奥联军12.33万人,俘虏26.42万人,一战收回意大利丢失的全部领土,并且深入到奥匈帝国境内。
第3集团军自身伤亡3.79万人,其中阵亡8972人,余皆轻重伤。
这一战是欧洲南线战场取得的最为辉煌的胜利,彻底打断了南线战场德奥联军的脊梁,并促成了第1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在欧洲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战,同时确立了大唐帝国世界军事强国的地位,加强了在战后国际格局划分中的话语权。
这一战,也彻底改变了英法德意等世界列强对大唐帝国传统“暴发户”的印象,大唐得到了更多尊重,确立了基本符合其实力的国际地位。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