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粮食最重要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狂野北美1846第287章粮食最重要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视察边境北部和南部各省以后,大唐王国国王李察乘坐的专列于6月初返回长安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三藩市),结束了为期半年多的最长一次巡视之旅。

    此后的二个多月时间里,国王陛下没有召集军方要员开过一次会,全身心的将精力投入到立法和经济建设中来,推动议会陆续通过了《城市管理法》《民法修正案》《物权法》《王国选举法》《进出口海关税法细则》等重要法案,进一步完善了王国的法治建设体系。

    在此期间

    国王陛下还多次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长安大学,皇家旧金山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深入到教授和学生中嘘寒问暖,并且来到实验室中,与研究员们探讨前沿科技研发。

    在世界领先的柴油动力机械实验室中,国王陛下对研发人员表示了高度赞赏,并授予实验室科技带头人安托万-戈登教授王国男爵位(终身男爵,不可世袭),赏位于长安城郊庄园一座,美妾四名。

    该实验室在相继研发并投产6马力和12马力柴油机之后,近年来又陆续攻克诸多材料难题,推出了新型20匹马力柴油机,并迅速量产。

    正在研发中的30匹马力和55匹马力柴油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立项80匹马力和120匹马力柴油机,是当今柴油动力机械技术水平最高,声誉鹊起的顶级实验室。

    李察大手一挥,将该实验似的科研拨款增加了一倍,达到每年18万元的惊人水准,在世界科技界无出其右。

    此外,国王陛下还非常关注涉及农业的营养化学研究室,对该实验室以钾肥为核心的攻关科研项目增大了拨款力度,勉励教授们再加把劲儿,为王国农业生产作出贡献。

    农业化肥研究属于当今世界的前沿领域,至今已经有数10年历史,但没有取得让人眼前一亮的科技突破,世界范围内普遍研究水平较低。

    19世纪初

    欧洲学者李比希认真研究了植物生长发展规律,得出了植物生长需要氮、钙、钾、磷等成分的结论,为化肥产业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1842年,英国人率先建成了一家磷肥厂,主要是在英国偏酸的土壤中施用以骨粉为主的磷肥,借以提高产量。

    为了筹集大量人和动物骨骼,英国人甚至跑到滑铁卢战役战场上,动员当地农民挖掘阵亡士兵骨骼,用于制造磷骨粉。

    当今世界最高的效的肥料就是鸟粪,其功效已经广为人知,智利,委内瑞拉就是鸟粪贸易的获益者,年出口价值高达2500万英镑,成为人人羡慕的南美洲富裕国家。

    英国人由于偏酸的土壤条件,选择了磷肥作为主攻方向,由于化工产业水平所限,近20年的研究没有取得明显进展。

    北美农业区以壤土为主,壤土是性状较好的土壤,其通透性、保蓄性、潜在养分含量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施放钾肥效果较好。

    所以,大唐王国植物育种和农业实验室中,多以钾肥为科技攻关的主要目标,这是由土壤先天条件决定的范围,为人的意志而转移。

    李比希教授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植物需要钾肥,磷肥,氮肥和钙肥,如今由于科技水平所限,氮肥基本上没什么头绪,人和动物骨骼富含磷和钙,所以被英国人当成主要原料。

    但这玩意儿很不好搞,原料来源很有限,无法扩大产量。

    钾肥在钾矿发现之后,迅速被提升到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上来,力求取得突破。

    在新墨西哥州的利县,大唐王国的矿产资源勘测人员发现了世界上最纯净的钾矿,纯度能够达到80%以上,简直就是上帝赐予的宝物。

    这样的纯度,基本上达到了在反射炉或者窑中煅烧甲碱而获得的纯净品质,被称之为“珍珠灰”,莹白的颜色略有些发灰,是高品质的象征。

    英国在18世纪末的工业化中就广泛使用钾,一般是从钾坑中提炼,用来制造化肥或者为纱线生产准备羊毛,价值相对较高,还没有奢侈到可以洒在土地中,增加土壤肥力。

    早在1767年,加拿大人就从木灰中获得钾碱,天堂岛在烧荒中也获得了大量钾碱,收集起来后,多用于当地的肥皂制造。

    1857年,加拿大殖民地出口英国钾碱和珍珠灰达到43958桶,同年,德国人开始从矿物盐中大规模生产钾碱,这是生产钾肥的重要原料。

    但由于代价较为高昂,所以多用于工业生产方面,农业应用只限于试验田,投入产出比很不划算,而且需要大量焚烧林木获取钾碱,不具备可持续性。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加拿大钾肥生产为定居者提供了急需的现金,他们清除了林地中的树木,最简单的方法是燃烧木头或建筑不需要的木材。

    硬木树的灰烬可以用来制造碱液,碱液可以用来制造肥皂,也可以煮下来生产有价值的钾碱。

    根据经验;

    纵火烧荒时,硬木以每英亩60-100蒲式耳的速度产生灰烬,获取草木灰速度令人满意。

    1790年,在纽约州农村地区,骨灰可以卖到每英亩3.25到6.25美元,这与雇佣工人清理的价格相同,一直到如今,骨灰都是一个很好的卖买。

    原始而粗犷的钾肥产业随着美国伐木工人的斧头横扫大片森林,很显然,这种获取方式不具备持续性,如今已很少有人采用。

    真正现代化的钾肥工业化生产,差不多还得等到100年后。

    李察显然等不及那么久,大唐王国持续的移民热潮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粮食生产压力,而天堂岛的粮食要经过漫长的海路运输,从成本上衡量不合算。

    所以,他不得不开了金手指,从声望商店中兑换了一整套初级钾肥工厂生产工艺和设备图纸,已经安排特别行动处全程跟踪,落实从生产设备研发到建厂生产的全过程。

    虽然有了设备图纸,但距离生产出整套钾肥工厂的生产设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需要组织精兵强将攻克难关。

    至于生产工艺和设备图纸从哪来的,只能假借北方某个农业实验室名义。

    这个地方资助性质的农业实验室全体设计人员,在乘客船前往长安城接受王室表彰时,不幸遭遇海难沉没,连尸首也没找到。

    虽然当今北美内战正酣,但国王李察依然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钾肥产业就是他重点关注的项目,全程由王室独资投入建设。

    内务府下属投资基金成立了波特兰钾肥公司,在开发利县高纯度钾矿床的同时,向国内十几家机械厂发出订单,研发攻关专用机械设备。

    波特兰是大唐王国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最集中的城市,濒临大河水量充沛,而且具备优良的海运条件,可进口大量硫矿,这是硫酸钾生产的主要原料。

    预计两年左右的时间,相关的反应釜,压力容器等化工设备就能陆续到位,建立起世界领先的钾肥生产能力。

    有了大片肥沃土地,再有了钾肥,解决了粮食生产供应的瓶颈,李察有信心将大唐王国的人口在本世纪末增加到6000万甚至更多,建立空前繁荣昌盛的大唐帝国。

    在他看来

    这个可比美国内战更重要,现在他全力抓经济发展,争取大唐王国在1858年度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美国北方,也就是超过15亿美元。

    若是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大唐王国就将成为全世界第2个全面踏入工业化的国家,国民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5位,经济和军事再上一个台阶,傲然跃居世界二流列强之列。

    大明宫,勤政殿

    李察上午批阅了一些重要奏折,然后心情愉悦的伸了个懒腰,放下笔来,神情和煦的对身也伺候的秘书处长董杰说道;“董爱卿,明天周末了,有什么安排呀?”

    “回陛下的话,微臣也就是庄园里招待一些宾客,这场周末酒会早就计划好的,主要是亲朋好友走动一下。”

    “呵呵……上半年跟我走了一大圈,把边疆各省都跑遍了,估计你也不爱动了,周末多与家人团聚下,如此甚好。”

    “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是否计划周末出行?”

    “不了,我那些虎儿,熊儿,豹儿的有阵子没调教了,趁空闲正好给这些兽宠上上规矩,听说老卡恩被家里养棕熊咬伤了,是有这么回事儿吧?”

    “是的,陛下。”董杰不敢隐瞒其中缘由,和盘托出了经过,他脸上带着一丝微妙的神色回答道;“卡恩伯爵家里养的那两只公熊都到了发情期,情绪相当暴躁,已经不适合陪着玩儿了。那天卡恩伯爵又喝了点酒,醉醺醺的非要去逗弄公熊,所以被一爪子拍翻了。幸好卫士们迅速击毙了发狂的棕熊,这才救了一条命下来。”

    “伤的怎么样了?”

    “断了五根肋骨,左胳膊也断了,后背还有严重的抓伤,对了,鼻梁骨也摔断了,如今只能躺在床上修养。”

    “呵呵呵……你代表我去慰问一番,从内库里给他拿些老参鹿茸,唉,人菜又爱玩,这下吃苦头了吧!”李察笑着摇摇头,背着双手脚步轻快的离开了勤政殿,很快就不见了身影。

    内库里面的老参可都是名贵东北老山参,梅花鹿茸,效果比本地产的花旗参好了不知多少倍,两者根本没得比。

    真要说起来,大唐王国贵族豢养猛兽的风潮,那还得从当今陛下身上追溯,大明宫里的万兽山上,狮子,猛虎,棕熊,美洲豹,野狼,猞猁,白头海雕几乎样样俱全。

    万兽山与万寿山谐音,是陛下喜欢经常去的地方,豢养的兽群规模举世无比,各种猛兽270多头,仅野狼就有110多头,堪称世界最大的动物园。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如果您觉得《狂野北美1846》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69084/ )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狂野北美1846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狂野北美1846》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狂野北美1846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狂野北美1846》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