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堂大变动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御猫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堂大变动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国朝的官俸早就成了大问题,甚至于曾有新科进士当众吐槽说过一句话: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开国时太祖所定之俸禄,品阶最高的正一品岁俸一千零四十四石,本色三百三十一石,折色七百一十二石,折银二百六十六两,折绢五十三匹,折布三百五十六匹,折钞七千一百二十八贯……

    而最低的从九品岁俸却只有六十石,本色四十二石,折色十八石,折银二十五两,折绢五匹,折布九匹,折钞一百八十贯。

    按照本朝官俸的计算方式,基本上都是以粮米计算,支付则是米物兼给。米为本色,物为折色。由于折色物品及宝钞日贱,官俸比例不变,官员实际所得是越来越少。

    不说别的,绢布这种东西,随着江南、蜀中等地的纺织业发展,绢布的价值百年来贬值一半有余。

    户部前些年总是入不敷出,常常拿绢布代替俸禄发给百官,直接导致很多官员在领到俸禄后,还得低价卖给城中布商。

    这么一来,俸禄是又一次的变相缩水了。

    官爵高者或是家有产业者还好说,像是清水衙门的中下层官员,节衣缩食都不一定能养活家人。

    老圣人为何被文武百官奉为圣主,就是因为他老人家曾多次下旨,令户部大开便利之门,给“家中困顿”的官员借银子……

    而且动不动就大手一挥赏赐百官,如此“壕无人性”的君王,谁能不爱?

    而截然相反的当今,刻薄寡恩的名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昭武年间统管户部时,多次上书要禁止官员从户部借银,并有意追缴亏空。

    这事吵吵闹闹几十年,一直到元祐七年开始,户部的存银多了起来,官俸的发放由粮米改成了现银,这才让文武百官不再那么拮据。

    当然了,盛世的来临就意味着银钱相对来说要贬值许多,官俸百年不涨,就那点俸禄,真不够官老爷们维持他们优渥的生活。

    特别是京城的那些清水衙门,譬如翰林院的那些人,穷翰林不是白白被叫的。

    涨薪的要求很早就有人私下里讨论过,但却无人敢将其摆在明面上。

    读书人嘛,要的就是一个面子。

    动不动拿银子挂在嘴边,传出去还怎么在仕林中混。

    但贾琮就不一样了,他今日将这事一提,咱先不说会不会有人“鄙夷”他浑身充满了铜臭味儿,就单说为中下层官员谋福利,正常人都得感念这个大恩吧。

    ……

    皇帝老爷应了贾琮之所请,传了财神爷林尚书入宫,君臣二人在勤政殿研究了许久,最终草拟了最新的官俸制度。

    内阁很快就收到了皇帝的口谕,在菜市口杀的人头滚滚时,官俸翻了一倍的圣旨就传到了京城各处。

    而且不止如此,在涨薪的同时,皇帝还下旨工部在京城挑选合适的位置,为中下层官员修建“公租房”,据说是一水的两进小院,专门以极低的价格,租赁给无力在京购买宅子的官员。

    哎呦喂,这个消息对于那些穷翰林、穷御史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恩典。

    很快,那些因为皇帝老爷拎起刀把子,砍的人头滚滚而人心惶惶官员立马忘记了曾经的酒肉朋友,一窝蜂的往通政司递折子,高唱诵歌,山呼万岁。

    就连最刚正不阿动不动拽着龙袍喷唾沫星子的海刚峰海大人,都写了一封折子送到了御前。

    折子里的内容特有意思,前面附议赞颂了皇帝老爷对百官的爱护,后半段是话锋一转,说既然官俸涨了一倍多,百官的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要用心为国朝办事。

    而且既然正经的官俸已经足以让官员享受优渥的生活,那么那些“冰敬”、“碳敬”等等补贴银是不是就该取消……

    这份折子也不知是哪个身着飞鱼服的人传出去的,京城的舆论风向很快就由皇权下乡的事变成了大家一起来喷海刚峰。

    初十这日恰逢休沐,贾琮一大早就跑到了黄华坊林府。

    黛玉说起了这两天朝野的大辩论,据说海刚峰一人独战满朝文武,甚至在国子监的一场论道会上撂下了狠话,他要打十个!

    说实在的,像是“冰敬”、“碳敬”这种变相的补贴,只要不过分,贾琮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海刚峰这种眼里不容沙子的廉洁君子认为,只要不合规矩,那就是变相的贪墨……

    算了,这种事贾琮可不敢掺和,海老爷的攻击力那是真的强,还是让这群大佬们自己去斗法吧。

    贾琮瘫在阳光下的摇椅上,吹着和煦的春风,品着林姐姐亲手煮的茶,生活美滋滋。

    “海公这是替林姐姐挡了灾,也亏得是海公,放别人可能真抵不住满朝文武的强大攻势。”

    黛玉将剥好的橘子瓣递到贾琮的嘴巴,笑说:“我原本还发愁呢,初六的大朝我算是把士绅得罪了大半,还不知道会被多少人骂呢,没想到隔天就传出了海公谏言罢去‘冰敬’、‘碳敬’的事。”

    “巧吧?咱们太子爷让人传出来的事。”

    贾琮一口吞了橘子,顺带还舔了一下黛玉光洁温软的指腹,令黛玉羞恼的在他脑瓜上轻敲了一下。

    事情太过巧合了,贾琮还没派人去查呢,元春就派人传来了消息,让贾、林两家最近消停点,别闹事。

    太子刘弘跟皇帝说了下,暗中让龙禁卫把海刚峰折子上的内容传了出去。

    当然,这事皇帝还特意跟海刚峰打了招呼,拿人家给闺女挡了枪,也得跟人商量一下,不能寒了忠臣的心不是。

    黛玉歪歪脑袋,琢磨了一阵开口道:“那我可得去给海公道声谢……”

    “可别!”

    贾琮翻身坐起,正色道:“这事可不是简单的挡枪,海公是想借这场论辩,给反贪大业定调呢。”

    嗯?

    黛玉的心中起了疑惑:“海公不是礼部侍郎么?他怎么会想到反贪的事?”

    贾琮指了指天,应道:“新政进行到现在,田地的事儿算是基本上搞定了。当下最要紧的是两件事,一是革新官制,二是整顿吏治。整顿吏治需要一个刚正不阿的正人君子,除了海笔架,还有谁更合适?”

    黛玉捂嘴惊呼:“海公要去刑部?”

    贾琮摇了摇头。

    “难道要入阁?”

    贾琮再次摇了摇头,也不再卖关子,小声道:“陛下有意抬升都察院的品秩,与六部等同。并让海公入阁拜相,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

    元祐十一年二月十一,皇帝连接下了数道旨意。

    第一道圣旨,晋礼部尚书贺耀敏为内阁辅臣、保和殿大学士,晋礼部右侍郎海刚峰为内阁辅臣、东阁大学士,并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第二道圣旨,晋都察院左都御史吕阳为太子太师、礼部尚书,位列从一品。

    第三道圣旨,晋都察院右都御史徐晋为太子太傅、礼部左侍郎,位列从一品。

    第四道圣旨,晋左副都御史贾政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官至正二品。

    第四道圣旨,抬升都察院之品秩,与六部等同。

    同时明诏天下,都察院之劾权,百官得不干涉。

    “凡朝廷政事得失,民生利弊,以时条上,百官有奸贪污绩,亦得据实纠弹。左都御史掌察核官常,参维纲纪。”

    “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

    而且还定下规定,都察院仅需向内阁并宫中负责,各部寺衙门,敢有干涉其职权者,轻者罢官夺爵,重者流三千里。

    圣旨刚出皇城,就在京城掀起了惊涛骇浪。

    先不说都察院的职权被瞬间拔高的事,光是海刚峰入阁并兼领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事,就足够让城中的勋贵公卿头疼了。

    海刚峰是谁啊?敢在奉天殿跟皇帝顶牛,敢拉着老圣人龙袍喷唾沫星子的狠人。

    这种强项令,谁见了不得腿软。

    贾琮乐呵呵的看着皇城中一个个咬牙的勋亲贵戚,还有前几天跟海老爷论辩的人,差点笑出了声。

    老十三刘恪戳了戳贾琮的肩膀,小声道:“我说你小子就不能把笑脸收一收,小心被人针对。”

    好家伙,别人这会都头疼死了,你小子嘴快咧到耳朵根了,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幸灾乐祸是吧。

    贾琮立马来了个蜀地变脸,换上一副“沉痛”的模样。

    “我没有,不是我,谁说我笑了!”

    刘恪嘴角一阵抽抽,大手往贾琮肩膀上一搭,用力一捏就拽着其往宫外走。

    两人一路出了大夏门,眼见老十三就要将他拽上马车,贾琮疑惑问道:“十三爷,这是要带我去哪?”

    “去了你就知道了!”

    马车很快就来到了忠顺王府外,贾琮懵逼的被老十三拽进了王府,一路进了王府的一处亭台中。

    “啊?圣人,您怎么在这?”

    “莫出声,等朕先下完了这盘棋。”

    只见亭台中坐着的人,正是应在龙首宫的太上皇老爷子。

    老爷子正与忠顺王世子刘崇对弈,祖孙二人的对弈,明显是老爷子在放水,贾琮只看了一会就心痒痒的想给刘崇这可怜孩子指导指导。

    不过老爷子的眼神让贾琮将想要出口的话憋了回去,他只能嘀嘀咕咕的说着观棋不语真君子等等的话。

    “皇爷爷,是孙儿输了!”

    刘崇肯定不可能是老爷子的对手,虽说老爷子的水平也就是中等偏上,可刘崇一个少年,哪里是能跟魏庆贺这等围棋高手过几招的圣人较量的。

    哪怕是老爷子放了水……海~

    圣人老爷子无所谓的摆了摆手,令人将棋盘收拾好。

    他笑呵呵说道:“今后多练练,这黑白棋子就像是人的一生,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走什么路,伱都要多琢磨琢磨,万一走错了路,容易吃亏!”

    老爷子话中有话,刘崇也是精明人,自然听了个七七八八。

    他起身长拜:“孙儿明白,多谢皇爷爷教诲。孙儿这就去跟皇伯伯说……”

    啊?说啥?

    贾琮的疑惑更大了,老爷子跑出宫来,跟忠顺王世子下了一盘棋,又云里雾里的说了一段话,是为了啥啊?

    “贾琮,今后崇哥儿就交给你了。”

    啊?

    老爷子继续说道:“崇哥儿是个好孩子,不能一直无所事事,老十三这个混账会把朕的乖孙教坏的!”

    “爹!儿子哪里混账……呃,好吧,您是我爹,您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无辜躺枪的老十三最终无奈的应下了混账的说法,反正被说混账不是一天两天了,老爹多骂几次也无妨。

    贾琮满脸懵逼,问道:“您是让世子跟着我?去太仆寺养马?”

    太仆寺掌牧马之政令,皇帝出巡,扈从车马杂物皆为总管。其中,置卿、少卿、员外郎等官。

    按照国朝的规矩,太仆寺的职权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马政这种事,很大程度上还跟兵部的职权有重合,六部要高于五寺一级,太仆寺的权力被兵部割去了不少。

    用贾琮自己的话来说,太仆寺卿,就是大号的弼马温。

    堂堂忠顺王世子,跑去跟自己养马,那也太委屈了。

    却见圣人老爷子摇了摇头:“太仆寺卿不过是皇帝为了给你恢复官爵而走的过场,在你去倭国前,皇帝会寻机恢复你的爵位。等恢复了你开府建衙的权力,就让崇哥儿去你的侯府,让他在你的麾下干事。”

    啊!

    这下贾琮是明白了,合着您老是打算让您的孙儿来我这儿镀金……

    说镀金也不对,贾琮到现在都还记得皇帝当初给他说过的话。

    变法这种事,很多时候都要与满朝文武甚至全天下的官吏作对。

    仅仅依靠朝廷的正式机构,很容易出现推诿拖延到最后不了了之的事。

    所以,他这个永丰侯府,也就是刚刚草创不久的大夏发展改革委员会,就要负责干那些朝廷官员不愿意干,但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干的事。

    这种有关天下大计的事,总要有个皇家的人看顾着。

    太子爷身份敏感不宜牵扯进来,这事可不就落到忠顺王世子刘崇的头上了嘛。

    月票推荐票

    今天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楼御猫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御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御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御猫》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