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军校有了‘党校’岂能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第四百五十一章:军校有了‘党校’岂能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重开太学么?”

    面对诸葛大大等人这见缝插针的重开太学的建议,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刘禅却是不禁有些犹豫了起来。

    太学,又名大学、辟雍、成均、上痒等。其名始于西周,天子与诸侯均设之。

    只不过虽然上古就有太学,但与布政、祭祀、学习各种活动搅和到一块儿的太学,显然不具备教育的专业性与系统性,只能说是太学的萌芽而已。

    真正让太学成为系统性、专业性的学校,那还得等到大汉孝武帝之时呢!

    元朔五年,采用董促舒‘天人三策’里‘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在下之士’的建议,孝武帝于京师长安设太学。

    从武帝开设太学至新莽,太学教授的科目及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其开设了《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等诸多课程。其学生人数,更是有最初的五十人发展到了王莽时的万余人。

    而到了‘东汉’之时,光武帝更是戎马未歇,便于建武五年在洛阳开阳门外重建太学。到了顺帝之时,太学生已是发展到了数万人。

    然而,这些在诸葛大大等这个时代之人看来,这代表着大汉文教昌盛的事情,于刘禅而言,却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而这原因嘛,除了因为自孝武帝开设太学起,太学中的师生那都享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外,最为重要的便是来自后世的他,对‘古代’文人固有的‘空谈虚言’印象。

    没办法,谁叫华夏自古以来的教育,都是‘重文轻理’呢!就连这代表着国家最高学府的太学,所教授的东西在他看也不过是些寻章摘句的腐朽玩意儿而已。

    因此,在‘季汉’重立后,刘禅不但未学光武帝般戎马未歇息便重开太学,甚至在诸葛大大等一众三省丞相为首的文官多次提出重开太学的建议下,他也仍是以国家初定、钱粮吃紧为由给拒绝了。

    而这一次,因为其创建军校的事情,再加上得意忘形之下让诸葛大大等人寻到了他话中的‘文武并重’的空子,所以想要再用钱粮吃紧的理由拒绝,却是有些不太合适了。

    “嗯,卿等所言也确实有理!只是单单只是一个太学,恐怕难以担起重兴文教之重任啊!”

    眼见这重开太学之事已经推脱不过去,心中一动之下,刘禅却是又打起了别的主意来。

    “哦?不知陛下之意……”

    见刘禅这一次终于没有再行推脱重开太学之事,而且听其语气,还嫌太学不够‘太’,即便是‘龙凤组合’在内的这些个顶尖谋士所组成的大汉丞相们,此刻也是不由得面色一喜。

    没办法,有这正在建设的‘帝国军校’做例子,‘好大喜功’的刘禅,又怎么可能让这太学不‘太’?

    “呵呵,中书令昔日曾言:寻章摘句,乃世之腐儒也。区区笔砚之间,数黑论黄,不过舞文弄墨而已,却是于国无益!朕之前未肯轻立太学,便是有鉴于此……”

    看着面带喜色的诸葛大大等人,带着几分恶趣味,刘禅却是先拿诸葛大大昔日驳斥严畯的话,给自已先前不肯重立太学做了个辩解。

    “呃,这……”

    见自已昔日怼别人的话却是被刘禅‘曲解’,甚至还拿来当成了先前不肯重立太学的理由,诸葛大大也是不由得一阵无语。

    只不过,无语归无语,话到嘴巴之后,诸葛大大最后还是选择了‘卡壳’。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刘禅这个大汉天子可不是当日被他怼的严畯。

    “卿等皆是经世务实之大材,当知朕此言无虚。不过治国之道确需文武兼济,重兴文教也实为必行之策……”

    摆了摆手止住了诸葛大大本就没准备继续进行下去的辩解后,刘禅终于是开口说出了众人期待已久的话来,重兴文教!

    “然太学所授之课,皆为微言大义。单只教授这些,成材之人必定有限,恐多为‘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空谈虚言之辈。”

    让诸葛大大等人没料到的是,刚刚才给了他们一个好消息的刘禅,话锋一转之间,却是随即又对这太学所授课程给狠狠踩上了一脚。

    而且更让诸葛大大无语的是,其所用的理由也依然还是他用来怼过别人的原话!

    不过好在刘禅倒也没有将这‘恶趣味’继续进行下去,在用‘曲解’的诸葛大大之语狠踩了太学所授课程之后,刘禅终于是说到了真正的正题。

    “既是要重兴文教,那便不能只兴一家之言。朕打算建一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黄老学、墨学共四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名……”

    “其中,太学所授课程不变,仍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学内容。黄老学、墨学自然亦是教授各家经典……”

    “国子学为所授课程除通读儒家五经之外,算学、律学乃为其必修之课。黄老、墨家学说,亦为国子学选修课程!”

    在诸葛大大等一众三省丞相无语、期待的眼神中,刘禅终于是搬出了一个比太学更‘太’的国子监来。

    不用说,这自然又是刘禅‘借鉴’改良过的唐国子监了!

    “呃,请问陛下,这国子监既是设了太学、黄老及墨学,为何还要再单独设一国子学囊扩诸学之课?如此一来,岂非……”

    就在刘禅话音刚落之际,听到他这‘多此一举’所设立的‘国子学’后,诸葛大大等人却是不禁有些疑惑不解的朝他望了过来。

    “呵呵,国子者,公卿大夫之子也!朝廷七品及以上官员子弟经由考试合格之后,可入国子学。凡国子学通过毕业之生员,在经由朝廷各部门观政考核后,可直接授予官职!

    “至于太学、黄老学,则招收民间优秀学子。不过仍需通过朝廷科举考试入仕,而后经由各部观政考核后,方能授予官职。墨学则直接经由匠作监、军器监等各监考试授职……”

    在众人疑惑与不解的目光中,刘禅却是面带微笑的跟众人解释起了这‘国子学’跟太学等其它各学的区别来。

    简单的说,这‘国子学’与太学等其它各学最大的区别之处,便在于毕业后包不包‘分配’之事上。

    “呃,陛下这还真是……真是实用至上啊!”

    听完刘禅的一番解释之后,原本还在因为刘禅重文教、重开太学而欣喜的众人,此刻却是不由得纷纷无奈苦笑起来。

    没办法,正所谓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按刘禅这带着明显偏向与诱导的国子监办学之法,届时有几人会选择太学?

    在这墨学都能通过‘应聘’方式,直接考进匠作监、军器监等‘技术部门’为官的情况下,同样需要参加教举考试才能入仕的太学,却是根本就没有半分吸引力可言。

    由此可以预见,‘太学’的没落已成必然!

    然而,对于刘禅这样明显带有偏向的安排,偏偏众人还没有办法反驳。毕竟这‘国子学’对于已经进入大汉‘体制’内的官吏而言,却是一条难得的‘捷径’。

    “哈哈哈哈,诸卿皆是经由前汉崩塌之乱世而来,当知这实用方为传承之根本。若这所谓的‘文教’总是阳春白雪、高高在上,于国家而言无实际用处,那这传承之意义又在何处?”

    看着一脸无奈苦笑,却偏偏还无众反驳的众人,刘禅却是又开始为自已这‘实用主义’的正确性打扮了起来。

    “卿等须知,正所谓大浪淘沙,只有经过‘淘洗’留存下来的,方为精髓、真金!余者,不过是糟粕而已,不值留恋!”

    末了,以一句‘大浪淘沙’之语,刘禅也是成功为自已的实用主义披上了一件‘实用即正义’的外袍!

    “陛下英明,臣等谨尊教诲!”

    面对刘禅这从实际好处到再到理论的全方位定性,即便是诸葛大大等人,那也只能无奈吞下这锅重兴文教的‘夹生饭’!

    说起来,刘禅之所以要搞出国子学这么一个看起来有些开‘历史倒车’的‘中央党校’来,为的便是在如今已经快速成熟的科举系统之外,再重新开辟出一个新的官僚选拔渠道与之抗衡。

    所以说,究其目的,这‘国子学’仍是为了防止日后文官系统通过科举坐大的一个‘分化’政策而已。

    在他的这个规划中,有了这个‘分化’文官势力的办法,靠着国子学这个‘党校’渠道,日后的‘勋贵集团’同样也可以有和文武系统一样的新鲜血液可以注入,从而保持应有的活力。

    如此一来,武将、勋贵、文官这‘三足’间,便能够尽可能的保持平衡,从而更稳的托举着大汉江山这个‘鼎身’!

    至于如此一来对士人是否会有失‘公平’,呵呵,这世上哪有真正的公平?即便是两千年后的‘人人平等’时代,那不也照样有‘电N代’、“烟N代”这些世卿世䘵之家?

    自古到来,这所谓的公平都只是相对而言。相比于之前的‘西汉’、‘东汉’而言,如信的‘季汉’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

    所以,在这个任何时代都是由屁股决定脑袋的原则下,他这个大汉天子,自然也是以保持汉家江山的稳固为第一要务,而不是盲目的追求什么平等、公平!

    “哈哈,诸卿都是我大汉经世之才,这教诲二字朕可当不起……”

    听着眼前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一群智谋大佬的‘称赞’,刘禅也是不禁有些得瑟之意。

    只不过,正所谓装逼遭雷劈,就在刘禅因为诸葛大大等人的‘称赞’得瑟之时,随着几匹急驰战马的到来,这份好心情却是瞬间便被破坏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