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秦川来到秦国,没有做供奉,而是担任了秦国学宫的祭酒。此世虽然没有诸子百圣,然官学由来已久。
其实原本历史的地球,官学同样悠长。直到夫子之后,私学才真正兴盛起来。
夫子门徒三千,七十二贤。
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势力颇大的组织,游离于官方之外。
其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依托于孔子。
当时士族和平民的界限划分开始不明显。
论语记载“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便是颜回,乃是夫子最得意的弟子。他死了之后,同样是夫子弟子的颜回的父亲颜路,去寻找夫子,想让夫子将马车卖了,给颜回买椁下葬。
椁原本是贵族下葬才有用的东西。在夫子那个时代,即使没有贵族身份,也可以使用了。
而夫子没有答应颜路的要求,说他的儿子下葬,也没有椁,而且颜回虽然是他的徒弟,却不是他的儿子。最后还强调了,他现在的身份,是不能出门没有马车的。
由此拒绝了颜路。
夫子的仁,不是优柔寡断的仁,而是合理范围的仁。反对慷他人之慨。
比如著名的以德报怨,夫子对此的态度是不抨击,而对以怨报德,则是强烈批判。
又如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夫子是支持在得不到正确的司法援助时,以私人的身份,得到正义的伸张。
秦川在学宫讲学,以仁义入手。
秦国虎狼也,一统天下是其宿命所归,但是难以长久。
济之以仁,如阴阳相济,就可持续性发展了。
但秦川的仁,却着重于外王,由外王而内圣,徐徐图进。
秦国的公子白前来学宫听讲,
“秦子,不知何以为天命?”公子白发问。
里世界内,自大夏立国以来,“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
所以夏人事死如生,犹敬鬼神,如今也没有根绝人殉。
其实人殉在地球历史上也时有反复,譬如明朝便采用了人殉的方式,直到堡宗时才真正废除。
而堡宗废除人殉的原因,并非为了后人,展示仁义,而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人殉是天命人格神色彩的体现。
以人为祭品,祭祀天道。
苍天之下,人皆为刍,而君权来自天命,自然对世间万物有主宰力。
夫子之道,在于淡化天命的色彩,于是提出亲亲之情,仁德的概念,夫子之后,更是谈起了心性,从而解释天命。
而秦川此时的传道,采用荀子的说法。
不是解释天命。
而是“制天命而用之”。
如此才能真正打破对天道的敬畏,让圣道不再成为另一个天道。
否则秦川走后,圣道又是天道。
他不是白来了。
这也是秦川对心学之道的一个补充。
心学成为主流时,心学便是过去的理学。
这种大势是无可逆转的。
秦川便捡起荀子的学问,制天命而用之。这才是人道的精髓。
人道与天道的对立,根由便在此。
朱子虽然以理学化天命,但也试图打破天命的束缚,将其采用,只是意愿不是很强烈。
他曾有一首诗: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艨艟巨舰能自在行,岂非制天命而用之的体现?只是朱子没有明言反对,表意是夸大了天命无可阻挡的力量。
但这首诗实质的内容就是人造了艨艟巨舰,怎么也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可借助天地的力量,便可以了。
这股力量不是乞求来的,而是格物致知来的,深明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后,借用法则的力量来的。
秦川参悟大道,便是要借用大道的力量,最后化入大道,合大道,再凭自身的意识驱使大道。
要做到最后一步,光是想象都是很绝望的事。世间之事,岂有难而不做的?因此秦川有了这个目标,便不会为其困难而退缩。
秦川回答公子白,“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公子白乃是秦国公族学问最渊博的,他不由震惊。
秦国虽是虎狼之国,却也敬天法祖,畏惧天命。
此刻他听到秦子话里话外的意思,竟然是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世界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这是彻底将天命的神秘性、变幻莫测的特质,将其否定。
公子白有些难以接受,这对他的世界观冲击太大。他道:
“那天命无常,又该如何解释?”
天命无常,则是天命人格神化的一大特征。事物有自己的规律,可天命有人格的特征,才会如喜怒之无常。
故天命无常。
秦川淡淡开口:“天行有常,不为圣皇而存,不为暴君而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秦川顺便还借此批判了宗教鬼神之事,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
近来幽冥教渐渐渗透秦国,公子白也有所听闻。
幽冥教便是符合诸夏事鬼神的主流思想。
诸夏便是夏封土建国的诸国,受夏国的礼法,称之为诸夏。
而实力最强大的楚国,方八千里地,实际上国中本质是另一个夏邦。有无数国中之国。
楚国称王,便是为了给内部那些国之中国定下名分。
楚王本质是另一个夏王。
楚人好事鬼神,跟夏人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秦国,对事鬼神的态度是不赞成不反对,总之不是那么亲近。
因为老秦人实在是穷怕了。
虽为大国,却物产远不及中土丰富,活人都吃不饱,哪里有多余的事物拿去事鬼神呢?
秦川后面的言论越来越激进。
公子白听得越来越心惊胆战。
秦子之言,何等逆天。
可他忍不住想听。
他不知道,这一路入秦,赢孝早已听了不少这些言论。赢孝是认可秦川理念的。
但光赢孝认可是不够的。
于是秦川要给赢孝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公子白来学宫问道,何尝不是有赢孝的推动呢?
秦川抛出一个个猛烈的观点,提倡人道和天道并举。
“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是故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
秦川一番话,如重锤敲击在公子白的心头。
学宫那些公卿子弟,更是惊骇绝伦。
只是如公子白一样,还是想听。
他们都是少年人,最是离经叛道的时候。
秦子的话石破天惊,对了他们的胃口。
“敬其在己者。”
“勿要慕其在天者”。
“治天命。”
“裁万物。”
“骋能而化之。”
秦川最后徐徐开口,
“我话讲完,总结一句,制天命而用之。”
“谁赞成,谁反对。”
学宫尽是默然。
冲击力太大了,难以消化。
制天命而用之。
何等霸道。
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秦川很是满意看了下方的学生们,淡淡一笑,“大家都不说话,看来是默认了。”
公子白震撼最大,同时他深刻意识到,秦川一番言论,远比传什么青帝长生功对这个世界更有意义。
秦川的言论,彻底拉开一个新时代的帘幕。
过去鬼神时代为阴,如今时代便当是阳。
如黎明破晓时分。
阴阳割出昏晓。
这是一股煌煌天威出现,莫可名状的压力来到学宫,准确的说是来到秦川身上,而学宫的学生们,包括公子白在内,都受到波及。
秦川知道,这是他开辟新的道路,惹来天劫。
不是元神天劫,而是天道之劫。
心学不过是诸子百圣之道的衍生。
而他现在讲述这些道理,实则是里世界从所未有。
在目前的天道看来,从所未有,那就是不对的。
天道本能要排斥,抹去。
秦川跨步出了学宫,到得虚空中,硬抗天劫。
算上龙虎山张天师造物主雷劫那一次,这应该算是秦川第二次亲身经历天劫。
公子白等人追了出去。
但见得秦子摆出一个起手式,然后在公子白等人眼中,他一下子变得巍峨高耸,成为一个不可想象的巨人。
那是秦川的道相。
既是元始,又不完全是元始。
公子白隐隐顿悟,世间一切,都在他的感官中变得模糊一片,甚至连他自己的存在,都变得虚无。
唯有秦子的伟岸身影,无比清晰呈现在他的思维中。
一柄神剑,自秦子手中挥出。
“阴阳割昏晓。”
迷蒙虚无的世间,忽地一下子被神剑破开,出现了光和暗。
光明无所不至,黑暗如影随形。
这是光暗交织的剑气,正述说着开辟之道。
秦子在辟道。
因为秦子的道是里世界从未有过的,故而秦子辟道,开一方先河。
天空的劫云在秦川一剑下,层层破碎。
里世界的天道还是太弱了。
远不及外世界。
秦川这携带诸子圣道的一剑,又附加元始开辟之道,硬生生将劫云斩碎。
但劫云破碎后,天道演化出一个巨大的黑洞,要吸收一切。
秦川的剑气,都消失在黑洞里。
秦川对此无动于衷,他有条不紊的再度挥出一剑。
周天星斗剑法。
灿然的星斗光华显得格外有规律,而且好似诸天星斗,被缩小无数倍,浮沉其中。
星斗的运行,体现的就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
春夏秋冬四时,都可以从星斗的分布看出端倪。诸天星斗的轨迹,便是大道意志的体现。
还有什么比大道意志更难以抗争呢?
大道更在天道之上。
秦川喝道:“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黑洞破碎,万千紫色雷光降下。
然后触及学宫范围时,居然紫色雷光中生出种种造化仙气。
一时间朵朵飘荡功德玄黄、黑白道德、圣德光辉……等种种圣气的仙花从天而降,将方圆百里,染为人间仙境。
越来越多的秦国修士、异类、公卿、百姓甚至奴隶们,看到这一幕,甚至卷入其中,感受这一幕。
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汇聚学宫。
宏大的天地玄音响起。
讲的便是制天命而用之。
万物听道,万物向道。只是大多是不明白的,甚至难以理解,昏迷过去。可还是有资质悟性不俗的人和异类,心向往之,隐隐感悟,得了一些好处。
而且长远来看,好处更是难以估量。
他们从心里种下一颗不畏天命的种子。
逆行成仙,顺行成人。
修行之道,本是逆天行事!
秦川讲道不听,同时用元神法眼,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气运。他一剑斩破天道,开辟新的一道,实则也灭了大夏原本的鬼神运道。
可谓灭运。
因为涉及灭运之道,所以元神法眼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气运。
他以往能模糊观察王朝气运、人道气运,对自身的气运,却难以自知。眼下除开那些能用气运秘法遮掩自身的存在,或者境界修为远高于他。
旁人和自身的气运,算是一览无遗。
“可为圣人望气法。”
秦川给这门新悟出的法门取了一个名字。
竹山讲道百余年,所得还不如今日破天一剑。
天道也是欺软怕硬啊。
老老实实讲道没啥奖励。
来个破天一剑,什么好处都纷纷赶上门。
…
…
夏有九鼎,定鼎天下。
夏京,王宫,九鼎镇压大夏气运,使大夏能绵延至今。
而今九鼎出现丝丝裂痕。
大夏的天命。
断了!
钦天监见到这一幕,心胆俱裂,连忙去禀报夏王。
感谢掌控唯心、科学家的岁月流淌着孤独的打赏。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其实原本历史的地球,官学同样悠长。直到夫子之后,私学才真正兴盛起来。
夫子门徒三千,七十二贤。
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势力颇大的组织,游离于官方之外。
其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依托于孔子。
当时士族和平民的界限划分开始不明显。
论语记载“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便是颜回,乃是夫子最得意的弟子。他死了之后,同样是夫子弟子的颜回的父亲颜路,去寻找夫子,想让夫子将马车卖了,给颜回买椁下葬。
椁原本是贵族下葬才有用的东西。在夫子那个时代,即使没有贵族身份,也可以使用了。
而夫子没有答应颜路的要求,说他的儿子下葬,也没有椁,而且颜回虽然是他的徒弟,却不是他的儿子。最后还强调了,他现在的身份,是不能出门没有马车的。
由此拒绝了颜路。
夫子的仁,不是优柔寡断的仁,而是合理范围的仁。反对慷他人之慨。
比如著名的以德报怨,夫子对此的态度是不抨击,而对以怨报德,则是强烈批判。
又如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夫子是支持在得不到正确的司法援助时,以私人的身份,得到正义的伸张。
秦川在学宫讲学,以仁义入手。
秦国虎狼也,一统天下是其宿命所归,但是难以长久。
济之以仁,如阴阳相济,就可持续性发展了。
但秦川的仁,却着重于外王,由外王而内圣,徐徐图进。
秦国的公子白前来学宫听讲,
“秦子,不知何以为天命?”公子白发问。
里世界内,自大夏立国以来,“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
所以夏人事死如生,犹敬鬼神,如今也没有根绝人殉。
其实人殉在地球历史上也时有反复,譬如明朝便采用了人殉的方式,直到堡宗时才真正废除。
而堡宗废除人殉的原因,并非为了后人,展示仁义,而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人殉是天命人格神色彩的体现。
以人为祭品,祭祀天道。
苍天之下,人皆为刍,而君权来自天命,自然对世间万物有主宰力。
夫子之道,在于淡化天命的色彩,于是提出亲亲之情,仁德的概念,夫子之后,更是谈起了心性,从而解释天命。
而秦川此时的传道,采用荀子的说法。
不是解释天命。
而是“制天命而用之”。
如此才能真正打破对天道的敬畏,让圣道不再成为另一个天道。
否则秦川走后,圣道又是天道。
他不是白来了。
这也是秦川对心学之道的一个补充。
心学成为主流时,心学便是过去的理学。
这种大势是无可逆转的。
秦川便捡起荀子的学问,制天命而用之。这才是人道的精髓。
人道与天道的对立,根由便在此。
朱子虽然以理学化天命,但也试图打破天命的束缚,将其采用,只是意愿不是很强烈。
他曾有一首诗: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艨艟巨舰能自在行,岂非制天命而用之的体现?只是朱子没有明言反对,表意是夸大了天命无可阻挡的力量。
但这首诗实质的内容就是人造了艨艟巨舰,怎么也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可借助天地的力量,便可以了。
这股力量不是乞求来的,而是格物致知来的,深明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后,借用法则的力量来的。
秦川参悟大道,便是要借用大道的力量,最后化入大道,合大道,再凭自身的意识驱使大道。
要做到最后一步,光是想象都是很绝望的事。世间之事,岂有难而不做的?因此秦川有了这个目标,便不会为其困难而退缩。
秦川回答公子白,“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公子白乃是秦国公族学问最渊博的,他不由震惊。
秦国虽是虎狼之国,却也敬天法祖,畏惧天命。
此刻他听到秦子话里话外的意思,竟然是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世界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这是彻底将天命的神秘性、变幻莫测的特质,将其否定。
公子白有些难以接受,这对他的世界观冲击太大。他道:
“那天命无常,又该如何解释?”
天命无常,则是天命人格神化的一大特征。事物有自己的规律,可天命有人格的特征,才会如喜怒之无常。
故天命无常。
秦川淡淡开口:“天行有常,不为圣皇而存,不为暴君而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秦川顺便还借此批判了宗教鬼神之事,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
近来幽冥教渐渐渗透秦国,公子白也有所听闻。
幽冥教便是符合诸夏事鬼神的主流思想。
诸夏便是夏封土建国的诸国,受夏国的礼法,称之为诸夏。
而实力最强大的楚国,方八千里地,实际上国中本质是另一个夏邦。有无数国中之国。
楚国称王,便是为了给内部那些国之中国定下名分。
楚王本质是另一个夏王。
楚人好事鬼神,跟夏人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秦国,对事鬼神的态度是不赞成不反对,总之不是那么亲近。
因为老秦人实在是穷怕了。
虽为大国,却物产远不及中土丰富,活人都吃不饱,哪里有多余的事物拿去事鬼神呢?
秦川后面的言论越来越激进。
公子白听得越来越心惊胆战。
秦子之言,何等逆天。
可他忍不住想听。
他不知道,这一路入秦,赢孝早已听了不少这些言论。赢孝是认可秦川理念的。
但光赢孝认可是不够的。
于是秦川要给赢孝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公子白来学宫问道,何尝不是有赢孝的推动呢?
秦川抛出一个个猛烈的观点,提倡人道和天道并举。
“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是故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
秦川一番话,如重锤敲击在公子白的心头。
学宫那些公卿子弟,更是惊骇绝伦。
只是如公子白一样,还是想听。
他们都是少年人,最是离经叛道的时候。
秦子的话石破天惊,对了他们的胃口。
“敬其在己者。”
“勿要慕其在天者”。
“治天命。”
“裁万物。”
“骋能而化之。”
秦川最后徐徐开口,
“我话讲完,总结一句,制天命而用之。”
“谁赞成,谁反对。”
学宫尽是默然。
冲击力太大了,难以消化。
制天命而用之。
何等霸道。
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秦川很是满意看了下方的学生们,淡淡一笑,“大家都不说话,看来是默认了。”
公子白震撼最大,同时他深刻意识到,秦川一番言论,远比传什么青帝长生功对这个世界更有意义。
秦川的言论,彻底拉开一个新时代的帘幕。
过去鬼神时代为阴,如今时代便当是阳。
如黎明破晓时分。
阴阳割出昏晓。
这是一股煌煌天威出现,莫可名状的压力来到学宫,准确的说是来到秦川身上,而学宫的学生们,包括公子白在内,都受到波及。
秦川知道,这是他开辟新的道路,惹来天劫。
不是元神天劫,而是天道之劫。
心学不过是诸子百圣之道的衍生。
而他现在讲述这些道理,实则是里世界从所未有。
在目前的天道看来,从所未有,那就是不对的。
天道本能要排斥,抹去。
秦川跨步出了学宫,到得虚空中,硬抗天劫。
算上龙虎山张天师造物主雷劫那一次,这应该算是秦川第二次亲身经历天劫。
公子白等人追了出去。
但见得秦子摆出一个起手式,然后在公子白等人眼中,他一下子变得巍峨高耸,成为一个不可想象的巨人。
那是秦川的道相。
既是元始,又不完全是元始。
公子白隐隐顿悟,世间一切,都在他的感官中变得模糊一片,甚至连他自己的存在,都变得虚无。
唯有秦子的伟岸身影,无比清晰呈现在他的思维中。
一柄神剑,自秦子手中挥出。
“阴阳割昏晓。”
迷蒙虚无的世间,忽地一下子被神剑破开,出现了光和暗。
光明无所不至,黑暗如影随形。
这是光暗交织的剑气,正述说着开辟之道。
秦子在辟道。
因为秦子的道是里世界从未有过的,故而秦子辟道,开一方先河。
天空的劫云在秦川一剑下,层层破碎。
里世界的天道还是太弱了。
远不及外世界。
秦川这携带诸子圣道的一剑,又附加元始开辟之道,硬生生将劫云斩碎。
但劫云破碎后,天道演化出一个巨大的黑洞,要吸收一切。
秦川的剑气,都消失在黑洞里。
秦川对此无动于衷,他有条不紊的再度挥出一剑。
周天星斗剑法。
灿然的星斗光华显得格外有规律,而且好似诸天星斗,被缩小无数倍,浮沉其中。
星斗的运行,体现的就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
春夏秋冬四时,都可以从星斗的分布看出端倪。诸天星斗的轨迹,便是大道意志的体现。
还有什么比大道意志更难以抗争呢?
大道更在天道之上。
秦川喝道:“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黑洞破碎,万千紫色雷光降下。
然后触及学宫范围时,居然紫色雷光中生出种种造化仙气。
一时间朵朵飘荡功德玄黄、黑白道德、圣德光辉……等种种圣气的仙花从天而降,将方圆百里,染为人间仙境。
越来越多的秦国修士、异类、公卿、百姓甚至奴隶们,看到这一幕,甚至卷入其中,感受这一幕。
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汇聚学宫。
宏大的天地玄音响起。
讲的便是制天命而用之。
万物听道,万物向道。只是大多是不明白的,甚至难以理解,昏迷过去。可还是有资质悟性不俗的人和异类,心向往之,隐隐感悟,得了一些好处。
而且长远来看,好处更是难以估量。
他们从心里种下一颗不畏天命的种子。
逆行成仙,顺行成人。
修行之道,本是逆天行事!
秦川讲道不听,同时用元神法眼,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气运。他一剑斩破天道,开辟新的一道,实则也灭了大夏原本的鬼神运道。
可谓灭运。
因为涉及灭运之道,所以元神法眼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气运。
他以往能模糊观察王朝气运、人道气运,对自身的气运,却难以自知。眼下除开那些能用气运秘法遮掩自身的存在,或者境界修为远高于他。
旁人和自身的气运,算是一览无遗。
“可为圣人望气法。”
秦川给这门新悟出的法门取了一个名字。
竹山讲道百余年,所得还不如今日破天一剑。
天道也是欺软怕硬啊。
老老实实讲道没啥奖励。
来个破天一剑,什么好处都纷纷赶上门。
…
…
夏有九鼎,定鼎天下。
夏京,王宫,九鼎镇压大夏气运,使大夏能绵延至今。
而今九鼎出现丝丝裂痕。
大夏的天命。
断了!
钦天监见到这一幕,心胆俱裂,连忙去禀报夏王。
感谢掌控唯心、科学家的岁月流淌着孤独的打赏。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