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争”字充满火药味。争什么?答案不一。但有一点却是明确的。即不能失去主动权。丢掉主动权,意味着被动挨打。当然,争不是硬争、蛮争,而是巧争、暗争。这是善争之道。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实战。此为《孙子兵法》“军争篇”之精髓。
【本篇导引】
本篇主要讲述了“以迂为直”的作战原则和用兵的法则。
“迂直之计”利害兼具。“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为了解决“举军而争利”“委军而争利”为弊端,就要行动迅速,不能只顾轻装而丢弃重装备。否则,就会遭灭顶之灾。为此,“不知诸侯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
用兵的八大法则是: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铒兵勿食,归师勿遇,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本篇的主题词:以迂为直,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智慧之源】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经典诠释】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直到同敌对阵,在这中间没有比争夺制胜条件更为困难的了。而争夺制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同时,要使敌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军争既有顺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危险的一面。如果全军携带所有的辎重去争利,就无按时抵达预定地域;如果丢下部分军队去争利,辎重装备就会损失。因此卷甲疾进,日兼程,走上百里路去争利,那么三军的将领就可能被敌所俘,健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掉队,结果是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位。走五十里去争利,就会损折前军的主将,只一半的兵力能够到位。走上三十里路去争利,也依然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赶到。须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难以为继。
所以,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的地,不能行军;不利用向导,便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打仗必须依靠诡诈多变来争取功,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来变换战术。所,军队行动迅速时就像疾风骤起,行动舒缓时就像林木森然不乱,攻击敌人时像烈,实施防御时像山岳,隐蔽时如同浓云遮蔽日月,冲锋时如迅雷不及掩耳。分遣兵,掳掠敌方的乡邑;分兵扼守要地,扩展自己的领土;权衡利害关系,然后相机行。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将帅就能取得胜利,这是争夺制胜条件的原则。
《军政》里说道:“语言指挥不能听到,所以设置金鼓;动作指挥不能看见,所以设旌旗。”这些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军队上下的视听的。全军上下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能单独冒进,怯儒的士兵也不敢单独后退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锣鼓,白昼作战多用旌旗。这都是出于适应土卒耳目视的需要。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低落;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使其决心动摇。军队投入战斗时士气饱满;过了一段时间,士气就逐渐懈怠;到了最后,士气就完全衰竭。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进而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衷竭时去打击它,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有序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用自己部队接近的战场来对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来对付疲于奔命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粮饷足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用兵的法则是:敌人占领山地就不要去抑攻,敌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迎击,敌人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兵不要加以理睬,对退回国途中的敌军不要正面遭遇,包围敌人时要留出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现代释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曲曲折折,总能到终点,这里涉及到“迂”与“直”的问题。如果要登山,从山直往山顶,可为捷径,但颇为艰难;如果你绕山而行,也可到达山顶,只是颇为费时。直接登山,可能葬身深谷,永远无法到达终点;绕山而行,可保平安,到达终点且不成问题。以生命的宝贵,似乎绕山而行,颇为可取。这就是“以迂为直”。
在商品社会中,“以迂为直”经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数年前,深圳最时髦的一句话是“遇着红灯绕着走”,大概正是“以迂为直”的写照。
“以迂为直”就是去争夺天时、地利,去争夺取胜的基本条件,为主动权的掌握创造条件。而有了主动权,就有了胜利的希望。“以迂为直”对于各行各业而言,都不失为致胜的法宝。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本篇导引】
本篇主要讲述了“以迂为直”的作战原则和用兵的法则。
“迂直之计”利害兼具。“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为了解决“举军而争利”“委军而争利”为弊端,就要行动迅速,不能只顾轻装而丢弃重装备。否则,就会遭灭顶之灾。为此,“不知诸侯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
用兵的八大法则是: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铒兵勿食,归师勿遇,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本篇的主题词:以迂为直,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智慧之源】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经典诠释】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直到同敌对阵,在这中间没有比争夺制胜条件更为困难的了。而争夺制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同时,要使敌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军争既有顺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危险的一面。如果全军携带所有的辎重去争利,就无按时抵达预定地域;如果丢下部分军队去争利,辎重装备就会损失。因此卷甲疾进,日兼程,走上百里路去争利,那么三军的将领就可能被敌所俘,健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掉队,结果是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位。走五十里去争利,就会损折前军的主将,只一半的兵力能够到位。走上三十里路去争利,也依然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赶到。须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难以为继。
所以,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的地,不能行军;不利用向导,便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打仗必须依靠诡诈多变来争取功,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来变换战术。所,军队行动迅速时就像疾风骤起,行动舒缓时就像林木森然不乱,攻击敌人时像烈,实施防御时像山岳,隐蔽时如同浓云遮蔽日月,冲锋时如迅雷不及掩耳。分遣兵,掳掠敌方的乡邑;分兵扼守要地,扩展自己的领土;权衡利害关系,然后相机行。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将帅就能取得胜利,这是争夺制胜条件的原则。
《军政》里说道:“语言指挥不能听到,所以设置金鼓;动作指挥不能看见,所以设旌旗。”这些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军队上下的视听的。全军上下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能单独冒进,怯儒的士兵也不敢单独后退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锣鼓,白昼作战多用旌旗。这都是出于适应土卒耳目视的需要。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低落;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使其决心动摇。军队投入战斗时士气饱满;过了一段时间,士气就逐渐懈怠;到了最后,士气就完全衰竭。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进而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衷竭时去打击它,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有序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用自己部队接近的战场来对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来对付疲于奔命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粮饷足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用兵的法则是:敌人占领山地就不要去抑攻,敌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迎击,敌人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兵不要加以理睬,对退回国途中的敌军不要正面遭遇,包围敌人时要留出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现代释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曲曲折折,总能到终点,这里涉及到“迂”与“直”的问题。如果要登山,从山直往山顶,可为捷径,但颇为艰难;如果你绕山而行,也可到达山顶,只是颇为费时。直接登山,可能葬身深谷,永远无法到达终点;绕山而行,可保平安,到达终点且不成问题。以生命的宝贵,似乎绕山而行,颇为可取。这就是“以迂为直”。
在商品社会中,“以迂为直”经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数年前,深圳最时髦的一句话是“遇着红灯绕着走”,大概正是“以迂为直”的写照。
“以迂为直”就是去争夺天时、地利,去争夺取胜的基本条件,为主动权的掌握创造条件。而有了主动权,就有了胜利的希望。“以迂为直”对于各行各业而言,都不失为致胜的法宝。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