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树大根深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测字天师第六百九十七章 树大根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江南某县城,一个商人正在关门上板儿,一个头缠破布,筋骨强健的乞丐就走了过来。

    商人叹了口气:“板儿砖李,你不是三天来一次的吗,今天刚第三天啊,怎么就过来了?”

    这类乞丐就是丐帮中最受追捧,地位最高的“强叫花”,堪称乞丐中的丐中丐,十分强横。

    这种“强叫花”都是各地丐帮中的风云人物,比起卖艺的“艺叫花”,专干脏活的“苦叫花”来,身份高出一截儿。

    “强叫花”要钱从来不搞那些低声下气的事儿,也从不向普通百姓伸手,他只向开商铺做买卖的商人乞讨。

    乞讨的方式是拿一块板儿砖,挨家商铺走,走到门前,也不废话,十分真诚地说上一句。

    “掌柜的,恭喜你发大财啊!行行好给几个吧!”

    这时候有经验的商人,一看是“强叫花”来了,都会拿出银钱来施舍。而且出手不能少了,至少一百文。

    如果是个没经验的商人,给的少了或是没给,“强叫花”直接举起板砖来,照脑袋上就是一下子。

    别误会,不是砸商人的脑袋,是砸自己的脑袋!头破血流,翻身倒地,翻着白眼,堵在你的店门口。

    如此一来,你这买卖就不用做了。报官也没用,大明律里哪一条也没说过不许自己砸自己啊!

    也有的商人一根筋,老子就是不给,看你能躺到什么时候。他却不知道,每个“强叫花”身后都是有团队的。

    一帮跟着“强叫花”吃饭的小弟们,会一拥而上,围住商铺嚎啕大哭。边哭边骂,骂得极其难听。

    如果到这时候你还敢不给,“强叫花”会站起来,对准你家店铺里最硬的部位,直接撞过去。

    人死了,这家店铺也就废了,再也没人敢接手了。老板大概率会吃官司,就算官司赢了,跟丐帮也是结下深仇大恨了。

    不但本地住不得了,就是搬家到天涯海角,只要是有乞丐的地方,都得随时提防,孩子会不会被拐走,家里会不会失火……

    所以,“强叫花”都是真正的亡命之徒,他们就是丐帮的明星,能养活身后十几人的经纪人团队。

    这位板儿砖李,就是本地有名的“强叫花”,见这商人询问,微微一笑,拿起标志性的板儿砖打了个招呼。

    “陈老板,不用拿钱,我最近都不上门要钱了。这次来,是跟各家店铺商量点事儿的。”

    附近几个商铺的商家都凑了过来,不知道跟“板儿砖李”有什么事儿能商量的,难道是要改绰号叫“石头李”或“菜刀李”了?

    “各位老板,多年来咱们相处愉快,定下了规矩,你们也省心,我也省砖省脑袋。

    但这次我们丐帮有难了,想请你们帮忙向朝廷说说话,就说本地丐帮一向安分守己,都是好人!

    而且本地丐帮与百姓、商户互帮互助,十分和谐,因此建议朝廷不要无故迁怒,免失人心。”

    几位商人咧咧嘴,差点没笑出声儿来,但又不愿意得罪这个亡命徒,只得继续听着。

    “各位老板若是能帮忙美言,反对朝廷解散丐帮,将来各位的钱,丐帮就不收了。

    若是各位想趁此机会落井下石,嘿嘿,反正丐帮多的是不怕死的烂命,各位的铺子和家人都要小心些!”

    一个平时最头铁,也被丐帮收拾次数最多的鞋店老板冷笑一声。

    “平时你们那厉害劲呢?我有朋友在京城做生意,他说北直隶已经在解散当地丐帮了!

    想来很快也该轮到咱们这里了吧!板儿砖李,我看你还是赶紧退出丐帮,找个事儿做,才好活命!

    否则就以你平时的所作所为,去西伯利亚种土豆都得披枷带锁的去,还敢威胁我们?”

    板儿砖李的眼睛里凶光一闪,随即笑道:“看来王老板是铁了心要和我们丐帮做对了?

    也好,那你就给其他老板打个样儿吧!你要记住,乞丐多得很,是死不完的!”

    板儿砖李说完,大步上前,噗通一声跪倒在鞋店门口,高声呼喊。

    “我就要口饭吃,你给就给,不给就不给,何以下此毒手?”

    说完一板儿砖拍在了自己的脸上,顿时血流披面。众人都是一愣。

    板砖李却没有再纠缠,摇摇晃晃的站起来,转身就走,边走边大哭大喊,自己被鞋店的王老板给打了。

    王老板大笑道:“就这?我还等着你来讹我呢!我看你们还能蹦跶几天!”

    众人都劝王老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王老板也劝大家不要被板儿砖李吓住,他就是个纸老虎!

    第二天,鞋店迟迟没有开门,中午时分,众人才知道,王老板全家都被杀了。杀人的正是板儿砖李。

    更可怕的是,他压根也没跑。大概是半夜行凶,然后就坐在死者家里,做了一顿丰盛的酒菜,当着满屋子的死人,敞开屋门,大吃大喝。

    当捕快们接到消息,赶到现场时,板儿砖李将短刀横在自己脖子上,侃侃而谈。

    他说自己昨天被王老板殴打,心怀怨恨,因此报仇,并无其他原因,说完刀一抹,直接自尽了。

    整条街上的商户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看着街头巷尾的乞丐们,却没有一个敢跟捕快们说出实情的。

    不仅如此,他们还真的联名写了一封信,敲锣打鼓,大张旗鼓地送到了县衙,让丐帮知道自己按要求做了。

    大明各地都爆发了不少恶性案件,各地官府虽然奔忙处理,但这些案件仍然层出不穷,导致百姓们怨声载道。

    乡绅和商户们都说,若不是朝廷多事儿,非要解散丐帮,导致各地团头不敢办事,也不会这样,过去多少年不都是好好的吗?

    官府清查丐帮中的罪犯,团头不敢不协助,但一直尽力拖延,以至于那些恶丐早已逃离当地。

    而民间调查更不顺利,百姓和商户不但不说乞丐的罪行,反而还大声夸奖本地乞丐热心助人,帮寡妇挑水,扶老奶奶过马路。

    最麻烦的,其实还是各级官吏的态度,他们大都跟当地的团头关系紧密。

    虽然不敢违抗朝廷命令,但都不够积极,一直互相观望,看其他地方执行得如何了。

    而且一些地方,白莲教潜伏的徒众开始改头换面,死灰复燃。他们拿出洗脑的本事,忽悠百姓。

    他们指出:朝廷解散丐帮,与丐帮的善恶无关,而是需要人到西伯利亚去种土豆儿。

    那么问题就来了,西伯利亚比大明大几十倍,如此一来,丐帮那点人根本就不够!所以抓完丐帮抓平民!

    百姓们读书少,谁也不知道西伯利亚到底有多大,更关心的是朝廷为啥一定要抓人去西伯利亚种土豆儿呢?在家种不好吗?

    白莲教告诉他们:“西伯利亚种土豆是靠邪术的!他们把人切成碎块,埋在土里,在上面种土豆。

    如此种出来的土豆有人体的精华和天地灵气结合,可以用来炼丹,炼出来的丹药就是皇帝平时要吃的!”

    这个恐怖的故事征服了很多百姓,因为嘉靖喜欢炼丹嗑药是人尽皆知的!徽王含真饼的事儿历历在目啊!

    说嘉靖种土豆是为了炼丹,就像说萧风进青楼是为了找妈妈一样,绝对没人怀疑,这就是人设的力量!

    而且在过去的岁月中,被朝廷剿灭的一些土匪山寨,也重新出现了火光。打劫路人,宣称原本是良善乞丐,被朝廷官逼丐反!

    当地驻军前去剿灭时,这些所谓的土匪早就跑没了,山寨里只留下做饭的余温,不见人影。

    后来官府觉得为这几个假土匪调动大军不划算,哪里有了劫道的,就派当地捕快衙役们去抓。

    结果却发现那些土匪人数虽少,但都功夫不弱,捕快们根本不是对手,被打得落荒而逃。可军队一去,人又没了。

    随着各地案件的频发,民间汹涌的舆情反弹,朝堂上的反对意见也骤然增多,大都是批判萧风意气用事,操之过急的。

    听得多了,嘉靖也有些烦乱,派人把萧风叫来,询问他接下来如何收场。

    萧风淡然道:“师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自然也不会轻而易举。

    丐帮传承几千年,虽已病入膏肓,但就像一棵千年老病树一样,哪有刨根不带出泥的?

    师兄只管放心,这些混乱,正是丐帮制造出来向朝廷施压的。朝廷此时若有动摇,则前功尽弃。

    而且这次若半途而废,今后天下百姓再也不信朝廷会对丐帮真的下手,就会更加畏惧丐帮。

    此消彼长之下,这棵老病树再也难以根除,就会继续趴在大明的身上吸取国运,制造混乱。”

    嘉靖皱眉道:“不过是一群乞丐,既无兵马,又无地盘儿,大明连倭寇、罗刹、白莲教都打败了,怎么对付丐帮会这么费力呢?”

    萧风笑道:“倭寇的退路在海上,因此他们不敢孤军深入,只敢在沿海活动;丐帮看似没有地盘儿,其实无处不在。

    罗刹虽然强横,但却难以隐藏,只能正面进攻。以硬碰硬,大明比罗刹更硬,自然干脆利落。

    至于白莲教,其实和丐帮是极其相似的。都是散落民间,都是分布广泛,都是善于伪装,难以察觉。”

    嘉靖点点头:“那为何你灭白莲教时颇有章法,如今朝廷处置丐帮却一片混乱?难道这因果非要着落在你身上?”

    萧风摇头道:“其实不然。白莲教和丐帮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所求。

    白莲教想造反,自然就要有大动作。动作一大,就容易被发现。

    丐帮却并无造反之念,他们只想潜伏在社会最底层,这就更难动手。

    丐帮就像虱子,常年趴在你身上,小口小口地吸血,你就难以察觉;

    而白莲教就像蚊子,总想飞起来吸一大口,早晚会被一巴掌拍死。”

    嘉靖叹气道:“道理自是如此,只是朕有些心焦。西伯利亚汗已经回到封地,又写奏折过来催了。

    他说他已经留好了位置,准备好了牛羊、草场,尤其是大片种土豆的土地,就等着移民上门了。

    这片国运之地,总要尽快兴盛起来才好,否则跟罗刹人打的这一仗,你的杀戮因果岂不白承担了。”

    萧风淡淡一笑:“师兄莫急,凡事操之过急,则容易失之粗放。其实乞丐到什么年头都是不可能绝迹的。

    人之本性,有勤有懒;人之出身,有贫有富;人之运道,有高有低,天道不全,留一线与人。

    所以我们要永久消灭的是丐帮,而不是乞丐,今后再出现乞丐,大明有的是地方用人的。

    丐不成帮,则丐无非丐而,犹如滴水粒沙,不成气候。朝廷或救或收或管或教,都极容易的。”

    嘉靖微微点头:“你推荐知县召平安为钦差,不怕他公报私仇,乱了方寸吗?”

    萧风淡然道:“嫉恶如仇,何论公私?要连根拔起丐帮,死人是免不了的。

    他是一心求死之人,正合适。何况还有海瑞在后面给他善后呢。”

    嘉靖诧异道:“海瑞就已经够刚猛的了,你让他给召平安善后,这不是刚上加刚,不怕过刚易折吗?”

    萧风笑道:“海瑞是很刚,但他讲理。那些官员在领教过召平安之后,只会觉得海瑞比召平安好多了。”

    嘉靖想了想,笑道:“你这是要为海瑞攒些好风评吗?海瑞清廉刚硬,才具却是平平,入阁其实并不合适。”

    萧风不置可否,淡然道:“此次根除丐帮,召平安代表的是朝廷的决心,海瑞代表的是朝廷的公正,二者缺一不可。”

    朝廷是否公正,北直隶的官员还没感觉到,但朝廷的决心,北直隶的官员已经有了充分的体会。

    召平安出京后,先巡查的自然是北直隶。而第一站,就是大兴县。

    大兴知县对召平安的光顾并未太在意。在他看来,朝廷的命令刚下,动作慢是天经地义的。

    而且召平安之前也不过是个南平知县而已,相比起来,自己这大兴县可是直属顺天府的,比南平县令要高出一级来!

    所以对这个钦差,大兴知县是表面笑嘻嘻,心里不嘻嘻,见面哈哈哈,回头ppp。

    心里想着召平安要巡视全国,也不可能在自己这里呆几天,赶紧糊弄走就得了。想不到召平安一落座就直接发难。

    “贵县的本地团头,可将名册交上来了吗?”

    大兴知县笑道:“钦差大人,朝廷的命令刚下来,总得给点时间吧。我已经让人催过了。”

    召平安摇头道:“贵县天子脚下,近在咫尺,命令自然是先送到的。

    何况贵县附郭京城,平日里治安自然要比外地好得多。若是贵县这里都需要这么久,其他地方还能办吗?”

    大兴知县笑道:“话不能这么说啊,正是因为天子脚下,附郭京城,所以来讨生活的乞丐也多啊。

    大人还是先去其他地方巡查,下官这边整理完毕后,自然会送交朝廷审查的。”

    召平安冷冷地说道:“我听明白了,你是觉得此事你只需向朝廷交代就是了,犯不上向我交代。”

    大兴知县心里冷笑,表面却依旧谦恭:“大人误会了,兹事体大,下官自有下官的难处。

    大人奉命巡查而已,何必盯着下官不放呢?下官保证,总不会落在别人后头就是了。”

    召平安点点头:“这也有理,不过我能否见见本地的团头,亲自问一声是否如此呢?”

    大兴知县松了口气:“这有何难?大人且先宽坐用茶,待下官备上酒宴,把团头叫来与大人见面。”

    傍晚时分,大兴县团头来拜,酒宴也已摆好,召平安也不推辞,入席后主动拿起酒杯,连干三杯。

    大兴知县和团头一句场面话还没说呢,只能也先跟着陪了三杯。然后召平安放下酒杯。

    “酒过三巡,礼数已到。来人,升堂!我已通知百姓,今日下午,开堂审案!”

    大兴知县和团头都是一惊,不知道钦差大人要干什么,糊里糊涂的被钦差卫队推到了外面大堂上。

    此时围观百姓已经很多了,听说有钦差审案,还是事关丐帮的,谁不想亲眼看看?

    召平安坐在公案后面,一拍惊堂木:“团头,朝廷要的名册,你准备好了吗?”

    大兴团头早已和北直隶团头及知县通过气了,此时胸有成竹,谦卑的跪地磕了个头。

    “朝廷有令,小人岂敢不尊?只是确实事繁任巨,一时半会儿不得清楚,还请大人宽限些时日。”

    召平安点点头:“这些话,知县已经说过了,本官也很理解。只是朝廷委任本官为钦差,不得不管。

    来人,把团头给我按住,左手按在地上,请出天子剑来!”

    「来人,把票都给我按住……」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测字天师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测字天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测字天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测字天师》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