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朱先进退伍分配厂来厂的时候,6806厂早已经有了雏形。
6806是建在半山坡与湖滩之上的黄泥嘴。工厂占地面积六千八百零六亩,厂区面积六百多亩。
工厂西边黄泥嘴是礼堂区、食堂区、活动区和单身职工宿舍区,就是沿着山坡建的一排排石头平房,有几十间平房吧。大家把厂生产区称作黄泥嘴,黄泥嘴最下面的建筑就是大家的职工食堂。食堂其实也当作大礼堂用,是个大约宽三十几米、长四五十米、高五六米的石头房子。现在想想,那食堂,也是大礼堂,还是挺气派的,四面墙都是一色的青石加水泥砌成,大梁是钢梁结构,没有一根柱子,灰瓦盖顶。食堂的北上方是一个蓝球场,也是露天电影场。
食堂的西南方向三百米左右的地方是医疗所和汽车队。
工厂的东部是家属宿舍区,也是顺山坡建的一排石头房屋,有十几间石头屋。大家把生活区叫凤落坡。凤落坡下面就是一条进厂的大路,大路直通工厂大门。顺着这条大路向东北可三十里地就是鞋山湖市。
东西两区是美丽的鞋山湾。俗话说:鞋山湾,鞋山湾,天鹅遍湖鹭满滩。河里看鱼无人钓,山上鸟叫吵得烦。湖风吹得似鬼叫,行船似过鬼门关。青草唤得春风回,万千恩爱一湖间。天上白云恋碧水,无边风光任你玩。。
出厂门向南50米的路东侧,也就是凤落坡下面是工厂的招待所,所谓招待所其实也就是两排石头平房;路西侧是些小卖部和邮局。
在工厂的代销点,是供销社的代销点,除了可以买到日用百货外,还可以买到蔬菜和鱼肉等食品,那时小卖部的交易量不算小。
工厂的中部是生产工作区。生产工作区四周有一道石头砌的围墙,将这凤落坡和黄泥嘴隔开。围墙的东边开了个正大门,面向鞋山湖,南边出开了个门,直接通往鞋山湖市。门上的牌子都是6806厂,至于这个厂做什么,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东西进进出出都严格保密。
从正大门进厂向北是一片渐渐高起来的山坡,整个工厂的生产车间和办公用房屋都建在这个山坡上。也就是一排十几间房子,一边是军管会主任、营长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在此办公的营部,大家都习惯称这里为“厂部”,一边是露天仓库,都是一米高的平台,上面堆放着生产物资和产品,都用草绿色的帆布盖得严严实实的。
一年多的光景,能有如此进展,可以想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胜利”的精神力量是何等的潜力。
这种干劲一直激励着6806厂的干部员工勇往直前,他们每天踏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雄浑韵律走向未来,走向梦想。他们坚信“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
1973年,省国防工办撤销,军代表从工厂撤离,6806厂转交省轻工业厅主管,改名叫鞋山湖纺织厂。他们也和从前一样,每天踏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旋律,走进工厂,他们坚信:跟着伟人跟着党,幸福的生活万年长。
好在朱先进的妻子是当地人,自己也是乡下长大的,也习惯这里的苦生活,石头泥房,防空洞一样,夏天凉冬天暖。夏天更好,鞋山湖的湖风热情,一年四季几乎是天天光临,加上门口都是柳树,虽然白天干活累了,下班回来,在房子里呆的时间也少,吃也在柳树下,乘凉也在柳树下。夏天不到半夜半是不回房里的睡的,有人干脆就在外面睡到天亮,大家习惯了。
到了冬天,雪是年年都下,一般不会低于上尺厚,天太冷,常常是久冻不开阳的,这样的寒冬少也得二个多月。
白天要工作,出个门那是没办法,下班了,外面就不见人影,一对对、一双双的都呆在干打垒的泥房里不出来,后来才发现个问题,厂里的小孩都是下半年出世的,有时一个月有的车间就出生了几个宝宝,弄得生产线上总是人员紧缺,到处借人。
从此,在鞋山湖6806厂,大家都心照不宣,冬天很少有人串门,都知道那是“造人”的最佳季节。只有那些还是单身的员工,才会在寒风中蹓跶,期望能碰到一点爱的火花。
日子是平淡了些,艰苦些,但干得充实,不冻不饿的,也算过得顺畅舒坦。
如今,只是这人一闲下来,心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朱先进自己也说不出,这种生活到底是少了点什么。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的感觉。
当然,此时的朱先进并不意识到,他此时正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被别人的脚步踩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李良进省城了,他心里波澜不小了一回,那时,能进机关,都是一种本事,能进城就是一种成功。朱先进也一样,他也想进城,也想外面的世界,虽然他甘于东西南北任党搬,但他也想党能把他搬出这偏辟的山沟沟。
人有所思,人有所求,人有所望,才会使得人有所失,人有所闷,人有所缺。朱先进也不例外,他的心没定,是他对未来没有足够的把握,对时事变化没有洞察的能力,对自已的命运没有足够的自信,对工厂的未来没有美好的远景。
李良走了不久,他的妻子洪华英也进了省城,看得出,送别的干部员工没有人不是一脸的羡慕,一脸的失落,一脸的仰望。
朱先进就这样,每走一个干部员工,他都要失落一回,想得没得想的时候,他总想着李良说的如有话:鞋山湾,不一般,有朝一日变金山。
每次想到这话,他心里总会多点希望。每次有人走他就失落,想到这话,他就充满了希望。
李良虽然是工人出身,他可有十几样技术革新成果,典型的土专家,在同行中很有点小名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主抓梳棉机技改工作,他花了两年时间对梳棉机进行重大改进,速度大幅提高,产生能和工效都提高了,在全省纺织行业进行了推广。
他没走之前,休息的时候,去别人工厂干活,一天就能拿人家一个的工资,这样的人才,却进了城,坐到了办公室里,人生没有假如,至少当时朱先进是为他惋惜的。
其实,朱先进也有他的道理,毕竟他是从艺多不压身的时代走过来的,但是时代正在变化,管理时代的到来,令很多人脱颖而出,李良也是如此。
李良不仅的技术天分,他的情商也非同一般,到了办公室,他就换了个人似的,很快适应了衣冠楚楚的生活,他喜欢功成在谈笑间的感觉。因此,他很快就成了供应部负责人。
据说,他设计的农工一体化思路,成功与很多棉产地的村委,乡政府合作,实行种收一条龙服务,农民得了定心丸,企业也再不怕原材料波动,或缺少原材料。这种农工一体化模式,后来很多企业都争相效仿。
这一举动也为李良在仕途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省局很多领导看来,他就是为市场经济而生的。
至于他的妻子洪华英,那也不是寻常人家,年年是工厂的技术能手、操作能手、劳动模范,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敢作敢为,一个女的把个织造车间百十号人,那是管理得顺顺当当的。
即便在我国遭遇连续自然灾害,时期,她和同事们吃玉米饼、红薯干、萝卜干、南瓜干、菱荷、小蒜、野菜充饥,吃下去后,强烈地反胃,也没拖下工作,年年都是产质量双百的先进车间,先进个人工作者。
其实,朱先进都挺敬佩她的,其实他早就知道,洪华英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候实在饿得受不了,她都在喝开水。
正是有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国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的背景下,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纺织系统精减职工计划方案的通知》时,很多企业都停产了,但6806厂却依然没有停产,这是令同行多么羡慕的一件事。
说实在的,李良的进城,洪华英的进城,对朱先进来说,那是一次的欣慰,一次次的打击。欣慰的是人往高处走,为他们的前途无量,为他们的环境改变,为有过这样的同事,这样的朋友,从心里感到欣慰。但是,想到自已,想到工厂的明天,他的迷茫,他的压力,他的徬徨,他的心又一次次被锻打着,日子久了,他也习以为常了,但再有同事远走高飞了,他是满口祝福送人出门之后,回到办公室,他的心又是一片荒芜似的。
人不是不理性,而是往往难于战胜感性。为此,人总是活在氛围中,身边的一切,时时都能令人或同病相怜,或同仇敌忾,或莫名的喜怒哀乐一番。朱先进不是神,自然也就难免有时心神不定的。
朱先进不是没有志向,而是在滚滚洪流中,间歇性的迷失了方向,时而自信多于徬徨,时而徘徊淹没了信念,在这黄泥嘴,在这鞋山湖纺织厂,能看到明天的人,能规划明天的人,朱先进是当之无愧的,只是这同事,战友得多了,他的心还是虚得很。毕竟这黄泥嘴目前还谈不上是什么平台,是什么舞台。
想得转不过弯时,他就反复自言自语“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他时而为这种牺牲自豪,时而为这种牺牲不值得,他心里怎么也弄不懂自豪从哪里来,值不值得又怎么衡量,想得多了,他自已也说不出自已要奋斗什么?就象这样的荒芜偏辟的小工厂,加上自已的能力,明天能为中国纺织行业争光,争气么?自已能主宰鞋山湖纺织厂么? 这一切,现在还是个问号?
至少现在看来,朱先进也知道自已还是没有那种底气,最多是工厂能在市场大潮中活下来,就是不错的果报,这样他也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同事。
时代的产物往往都会时过境迁的。如何与时俱进,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尤其是像鞋山湖这样的纺织企业,要活下来,要活得风生水起,那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即使在今天,对工厂,对个人来说,朱先进也只是边走边看,等待机遇而已。苦读书 www.kudushu.org
6806是建在半山坡与湖滩之上的黄泥嘴。工厂占地面积六千八百零六亩,厂区面积六百多亩。
工厂西边黄泥嘴是礼堂区、食堂区、活动区和单身职工宿舍区,就是沿着山坡建的一排排石头平房,有几十间平房吧。大家把厂生产区称作黄泥嘴,黄泥嘴最下面的建筑就是大家的职工食堂。食堂其实也当作大礼堂用,是个大约宽三十几米、长四五十米、高五六米的石头房子。现在想想,那食堂,也是大礼堂,还是挺气派的,四面墙都是一色的青石加水泥砌成,大梁是钢梁结构,没有一根柱子,灰瓦盖顶。食堂的北上方是一个蓝球场,也是露天电影场。
食堂的西南方向三百米左右的地方是医疗所和汽车队。
工厂的东部是家属宿舍区,也是顺山坡建的一排石头房屋,有十几间石头屋。大家把生活区叫凤落坡。凤落坡下面就是一条进厂的大路,大路直通工厂大门。顺着这条大路向东北可三十里地就是鞋山湖市。
东西两区是美丽的鞋山湾。俗话说:鞋山湾,鞋山湾,天鹅遍湖鹭满滩。河里看鱼无人钓,山上鸟叫吵得烦。湖风吹得似鬼叫,行船似过鬼门关。青草唤得春风回,万千恩爱一湖间。天上白云恋碧水,无边风光任你玩。。
出厂门向南50米的路东侧,也就是凤落坡下面是工厂的招待所,所谓招待所其实也就是两排石头平房;路西侧是些小卖部和邮局。
在工厂的代销点,是供销社的代销点,除了可以买到日用百货外,还可以买到蔬菜和鱼肉等食品,那时小卖部的交易量不算小。
工厂的中部是生产工作区。生产工作区四周有一道石头砌的围墙,将这凤落坡和黄泥嘴隔开。围墙的东边开了个正大门,面向鞋山湖,南边出开了个门,直接通往鞋山湖市。门上的牌子都是6806厂,至于这个厂做什么,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东西进进出出都严格保密。
从正大门进厂向北是一片渐渐高起来的山坡,整个工厂的生产车间和办公用房屋都建在这个山坡上。也就是一排十几间房子,一边是军管会主任、营长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在此办公的营部,大家都习惯称这里为“厂部”,一边是露天仓库,都是一米高的平台,上面堆放着生产物资和产品,都用草绿色的帆布盖得严严实实的。
一年多的光景,能有如此进展,可以想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胜利”的精神力量是何等的潜力。
这种干劲一直激励着6806厂的干部员工勇往直前,他们每天踏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雄浑韵律走向未来,走向梦想。他们坚信“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
1973年,省国防工办撤销,军代表从工厂撤离,6806厂转交省轻工业厅主管,改名叫鞋山湖纺织厂。他们也和从前一样,每天踏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旋律,走进工厂,他们坚信:跟着伟人跟着党,幸福的生活万年长。
好在朱先进的妻子是当地人,自己也是乡下长大的,也习惯这里的苦生活,石头泥房,防空洞一样,夏天凉冬天暖。夏天更好,鞋山湖的湖风热情,一年四季几乎是天天光临,加上门口都是柳树,虽然白天干活累了,下班回来,在房子里呆的时间也少,吃也在柳树下,乘凉也在柳树下。夏天不到半夜半是不回房里的睡的,有人干脆就在外面睡到天亮,大家习惯了。
到了冬天,雪是年年都下,一般不会低于上尺厚,天太冷,常常是久冻不开阳的,这样的寒冬少也得二个多月。
白天要工作,出个门那是没办法,下班了,外面就不见人影,一对对、一双双的都呆在干打垒的泥房里不出来,后来才发现个问题,厂里的小孩都是下半年出世的,有时一个月有的车间就出生了几个宝宝,弄得生产线上总是人员紧缺,到处借人。
从此,在鞋山湖6806厂,大家都心照不宣,冬天很少有人串门,都知道那是“造人”的最佳季节。只有那些还是单身的员工,才会在寒风中蹓跶,期望能碰到一点爱的火花。
日子是平淡了些,艰苦些,但干得充实,不冻不饿的,也算过得顺畅舒坦。
如今,只是这人一闲下来,心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朱先进自己也说不出,这种生活到底是少了点什么。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的感觉。
当然,此时的朱先进并不意识到,他此时正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被别人的脚步踩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李良进省城了,他心里波澜不小了一回,那时,能进机关,都是一种本事,能进城就是一种成功。朱先进也一样,他也想进城,也想外面的世界,虽然他甘于东西南北任党搬,但他也想党能把他搬出这偏辟的山沟沟。
人有所思,人有所求,人有所望,才会使得人有所失,人有所闷,人有所缺。朱先进也不例外,他的心没定,是他对未来没有足够的把握,对时事变化没有洞察的能力,对自已的命运没有足够的自信,对工厂的未来没有美好的远景。
李良走了不久,他的妻子洪华英也进了省城,看得出,送别的干部员工没有人不是一脸的羡慕,一脸的失落,一脸的仰望。
朱先进就这样,每走一个干部员工,他都要失落一回,想得没得想的时候,他总想着李良说的如有话:鞋山湾,不一般,有朝一日变金山。
每次想到这话,他心里总会多点希望。每次有人走他就失落,想到这话,他就充满了希望。
李良虽然是工人出身,他可有十几样技术革新成果,典型的土专家,在同行中很有点小名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主抓梳棉机技改工作,他花了两年时间对梳棉机进行重大改进,速度大幅提高,产生能和工效都提高了,在全省纺织行业进行了推广。
他没走之前,休息的时候,去别人工厂干活,一天就能拿人家一个的工资,这样的人才,却进了城,坐到了办公室里,人生没有假如,至少当时朱先进是为他惋惜的。
其实,朱先进也有他的道理,毕竟他是从艺多不压身的时代走过来的,但是时代正在变化,管理时代的到来,令很多人脱颖而出,李良也是如此。
李良不仅的技术天分,他的情商也非同一般,到了办公室,他就换了个人似的,很快适应了衣冠楚楚的生活,他喜欢功成在谈笑间的感觉。因此,他很快就成了供应部负责人。
据说,他设计的农工一体化思路,成功与很多棉产地的村委,乡政府合作,实行种收一条龙服务,农民得了定心丸,企业也再不怕原材料波动,或缺少原材料。这种农工一体化模式,后来很多企业都争相效仿。
这一举动也为李良在仕途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省局很多领导看来,他就是为市场经济而生的。
至于他的妻子洪华英,那也不是寻常人家,年年是工厂的技术能手、操作能手、劳动模范,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敢作敢为,一个女的把个织造车间百十号人,那是管理得顺顺当当的。
即便在我国遭遇连续自然灾害,时期,她和同事们吃玉米饼、红薯干、萝卜干、南瓜干、菱荷、小蒜、野菜充饥,吃下去后,强烈地反胃,也没拖下工作,年年都是产质量双百的先进车间,先进个人工作者。
其实,朱先进都挺敬佩她的,其实他早就知道,洪华英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候实在饿得受不了,她都在喝开水。
正是有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国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的背景下,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纺织系统精减职工计划方案的通知》时,很多企业都停产了,但6806厂却依然没有停产,这是令同行多么羡慕的一件事。
说实在的,李良的进城,洪华英的进城,对朱先进来说,那是一次的欣慰,一次次的打击。欣慰的是人往高处走,为他们的前途无量,为他们的环境改变,为有过这样的同事,这样的朋友,从心里感到欣慰。但是,想到自已,想到工厂的明天,他的迷茫,他的压力,他的徬徨,他的心又一次次被锻打着,日子久了,他也习以为常了,但再有同事远走高飞了,他是满口祝福送人出门之后,回到办公室,他的心又是一片荒芜似的。
人不是不理性,而是往往难于战胜感性。为此,人总是活在氛围中,身边的一切,时时都能令人或同病相怜,或同仇敌忾,或莫名的喜怒哀乐一番。朱先进不是神,自然也就难免有时心神不定的。
朱先进不是没有志向,而是在滚滚洪流中,间歇性的迷失了方向,时而自信多于徬徨,时而徘徊淹没了信念,在这黄泥嘴,在这鞋山湖纺织厂,能看到明天的人,能规划明天的人,朱先进是当之无愧的,只是这同事,战友得多了,他的心还是虚得很。毕竟这黄泥嘴目前还谈不上是什么平台,是什么舞台。
想得转不过弯时,他就反复自言自语“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他时而为这种牺牲自豪,时而为这种牺牲不值得,他心里怎么也弄不懂自豪从哪里来,值不值得又怎么衡量,想得多了,他自已也说不出自已要奋斗什么?就象这样的荒芜偏辟的小工厂,加上自已的能力,明天能为中国纺织行业争光,争气么?自已能主宰鞋山湖纺织厂么? 这一切,现在还是个问号?
至少现在看来,朱先进也知道自已还是没有那种底气,最多是工厂能在市场大潮中活下来,就是不错的果报,这样他也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同事。
时代的产物往往都会时过境迁的。如何与时俱进,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尤其是像鞋山湖这样的纺织企业,要活下来,要活得风生水起,那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即使在今天,对工厂,对个人来说,朱先进也只是边走边看,等待机遇而已。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