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粮食还没有送过来吗?”
“回将军,还没有。朝廷那边传来话,说是因为去年的雪灾,所以今年征粮不顺,军队的粮食恐怕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送过来。”
“征粮不顺·······呵!”
赵国军营的主帐内,李牧听着麾下军需官的汇报,嘴角轻轻发出了一声带有几分讥讽的冷笑。
秦国借助去年大雪灾的余患,在今年的秋收之季送给了赵国一个‘二选一’的难题,然而估计就算是秦国也想不到,赵国最终给出的‘回答’,远比他们想象中更加荒唐。
因为赵国哪一个都没选。
今年的秋收之粮,赵国既没有用来支援军队,也没有用来恢复底层百姓的元气。
哪怕现在国家已经陷入危难之际,可赵国上层的那群达官贵族依旧保持着原本的画风,他们以‘征收军粮’的名义从底层收来大量粮食,但并没有立刻将其送往前线支援军队,而是自己截留了下来,一部分私自克扣用以享乐,满足自己私欲。
而另一部分,则被赵国朝堂上的某些人故意扣下,用来敲打李牧。
对。
没有听错。
就是用来敲打李牧。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滑稽,毕竟眼下正在前线拼命抵御秦国铁骑,守护赵国之人就是李牧。
然而这就是现实。
李牧虽一心为国,功勋累累,但在赵国朝堂之上,绝大多数人想起李牧,首先想到的却不是他曾经为赵国立下多少汗马功劳,而是他‘功高震主’。
即便是当今赵王,在这场战争开启之后,首先思考的问题并不是他们的对手秦国有多强大,而是如果这场战争再次胜利,他该如何处置李牧。
李牧如今在赵国的兵权太大,甚至大到让赵王都有些寝食难安的地步。
所以当这次秋收来临。
整个赵国朝堂,包括赵王在内的绝大多数朝臣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将前线军粮暂时克扣了下来,其目的就是为了敲打李牧,顺便牵制李牧的军权。
这些人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
别看你李牧现在掌握几十万大军,但如果没有我们的支援,你和你那几十万大军分分钟就会饿死。
李牧戎马一生,虽然他并不是十分擅长这种权利争斗,但毕竟也在朝中厮混了这么多年,这种简单的道理他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也正因如此。
此刻就连李牧自己都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你先下去吧!”
李牧揉了揉眉心,挥手让军需官先行退下。
身为赵国的武安君,李牧哪怕面对对面兵甲锐利,猛将如云的四十万秦军,也从未喊过一声累,但这一波来自身后一群‘猪队友’的背刺,却让李牧首次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心累。
这是李牧第一次感觉有点羡慕起了对面的秦国。
他并不是羡慕秦国现在的粮草充足,事实上虽说如今秦国粮草充沛,但真要说起来,从总体国力进行对比的话,赵国并不输给秦国多少。
至少单说眼下这一场战争,从后勤方面对比,赵国并不虚秦国。
这是曾经的底蕴积累。
赵国地处中原,地理优势比曾经的秦国好得多,反观秦国从蛮夷之地迁徙中原,虽然兵甲强盛,但那只是因为‘军功爵制度’强行堆砌出来的勇武。
直到墨君到来之前,秦国虽然也被称为‘七国最强’,但那时的秦国更像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空壳子。
实际论起底蕴,秦国与赵国、楚国这些国家始终存在不小差距。
也就是最近几年秦国突然冒出来一个‘圣平君’,导致秦国的各项基础国力飞速增长,这才让秦国真正有了一丝‘霸主’的潜质。
然而赵国虽有不弱的底蕴,可这些底蕴却并不能用来前线战争之上,因为如今赵国的这些‘底蕴’早已被各大贵族阶层霸占,视为己有。
不能用的‘底蕴’,等于没有。
反观秦国,虽然是新兴的强国,整个国家除了墨君出现后,带来了这笔‘暴发之财’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底蕴。
但是秦国却可以将整个国家的全部力量都用在战争之上,所有来自后方的拖累,要么被镇压,要么被屠杀。
究其根本。
就是因为如今的秦国有着秦王嬴政与圣平君墨君两人。
这两人太年轻了,正因为年轻,所以他们有野心,也有气魄。
甚至单单这一场战争。
前有秦王嬴政御驾亲征,后有圣平君墨君不畏艰险亲赴前线。
有这两人轮番坐镇,秦国士兵又怎么可能不勇武,而有这两人坐镇前线,秦国的后方又有谁敢搞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这种‘神队友’,才是让李牧真正羡慕的地方。
“启禀将军,边关急信。”
正当李牧感慨着自己的老对手蒙骜有一群好队友辅助的时候,突然间,一名斥候急匆匆来到帐外,大声禀报道。
李牧闻言一怔:“边关?呈上来。”
斥候连忙走进帐篷,双手托着将一个卷轴递给了李牧,李牧打开卷轴仅仅看了一眼,顿时脸色一变。
“这群狼崽子,还真是会挑选时间。”
李牧神情变幻不定,这封突如其来的急信来源于赵国的北地,赵国北地一向与茫茫草原接壤,而在那片草原之上,一直生存着一群中原之地的大敌。
——匈奴。
匈奴的生存之地极其险恶,但那片广阔的草原却又极其适合牛羊的生存,险恶的环境导致匈奴子民的生存率极低,但充足的牛羊肉却又带给了那些活下来的匈奴,一副极其强壮的身体。
坚韧、凶残、冷血、野蛮······这些都是中原人给匈奴套上的形容词。
正因如此。
匈奴在中原诸国的口中,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狼族。
意为:宛如狼一样凶残、狡诈、野蛮的异族。
一直以来。
草原上的这些匈奴都在妄图攻占中原,抢夺中原的地盘。
但却是屡战屡败。
原因有很多,其一为匈奴虽有强壮的身体,但却没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草原上险恶的环境使得匈奴根本就没有安稳发展文明的时间。
所以匈奴的军队并不像中原诸国一样,拥有精良的武器盔甲,很多时候在战场上,匈奴的武器甚至都还处于骨器与石器时代。
其二便是因为李牧。
李牧乃是赵国的边关大将,而赵国的地理位置就是狼族进攻中原的第一道关卡,所以李牧与赵国军队与匈奴的作战经验极其丰富。
李牧在赵国被人称为‘武安君’。
在七国军中被人称为“军阵之神”。
而在狼族口中则被称为‘猎狼人’。
以一人之力令十万狼族不敢踏过雁门关一步,这便是李牧对于匈奴的威慑力。
因为李牧的存在,草原上的匈奴已经很久没有踏足过中原地区,然而也许是因为去年的那场大雪灾,使得草原上的牛羊损失惨重。
所以为了生存,今年中原刚刚秋收,草原上的匈奴突然出兵袭击了赵国的边关。
就在不久前。
匈奴分兵十万,不仅攻击了赵国的边境,更是趁机在赵国边境一带地区的村庄城镇之内,大肆烧杀抢掠。
不仅夺走了不少百姓的秋收之粮,更是杀死了一大批中原的男子,并且强抢了一批女子返回草原。
其实原本有赵国军队的防守,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突破防守,袭击赵国边境的中原子民。
但因为这边战场上秦军造成的压力过大,所以之前开战时,赵国就已经紧急从北地抽调了一批军队驰援此处战场。
也正因如此,才会导致赵国北地边关防守空缺,刚好给匈奴钻了一个大空子。
而今赵国北地面临匈奴威胁,当地百姓深陷危难。
可偏偏前线战场又有秦军威胁,李牧根本就脱不开身。
可谓是前有虎,后有狼。
一时间。
就连李牧也忍不住有些犹豫起来。
正当这时。
帐外再次来了一名斥候,这名斥候同样送来了一封急信,不过这一封急信并非来自边关,而是来自赵国朝堂。
【边关危急,速派兵驰援】
来自朝堂的急信再次给了李牧一张‘催命符’,这一封急信很有意思,因为他是信件,而非诏令。
换句话说。
这一封密信的意思,就是想让李牧在不放弃秦赵战场的前提下,还要派兵解决北地的匈奴问题。
若是这两处战场任意一处出了问题,那么这个锅就要落在李牧的身上,跟赵王一点关系也没有。
因为赵王只是让李牧派兵驰援北地边关,却并没有下诏令让他放弃前线战场。
都这个时候了。
赵国的朝堂还想要暗中坑一把李牧,可想而知如今李牧在赵国的处境。
李牧握着手中的信件,眼中纠结无比。
这一封来自朝堂的急信,虽然让李牧感到一丝心寒,但还无法让他失去判断,毕竟像这种情况,李牧这些年已经经历的太多了。
如今的李牧早已不在意什么权利,真正让他放不下的地方,实际上是他守护了一生的赵国,而非是朝堂上的那群人。
李牧无法放任自己守护的一生的赵国,就这样沦陷于秦国之手。
但同样,他也无法眼睁睁看着自己国家的子民,在边关地区任由匈奴欺凌。
李牧闭着眼睛沉思良久。
须臾后。
只见他缓缓睁开双眼,随后取出一根毛笔与一卷竹简,写了一封信件,交由斥候道:“派出使节,将此信送交于对面的秦军统帅手中。”
“嗯?”
李牧此言一出,那名斥候明显怔了一下。
但随后还是果断回应道:“是,属下遵命。”
······
······
半个时辰后。
通许城中。
蒙骜、王翦召集一众将领,看着手中这封刚刚被赵国使节送来的书信,都忍不住陷入沉默之中。
良久之后,还是由主帅王翦率先开口道:“诸位对于敌方送来的这封‘免战信’如何看待?”
蒙骜接话道:“此事消息可靠吗?”
蒙骜询问的是这封‘免战信’里面所记载的十万狼族进攻赵国边关的消息。
李牧并未使用什么所谓的计策谋划,他送来的这封‘免战信’,就是将所有的事实陈述了一遍,然后请求双方暂时停战。
李牧此举可谓是光明正大,几乎是将自身如今所面临的危机与弱点,直接全部暴露在了王翦等人的眼中。
但凡李牧这一战遇到的是一些不讲武德的对手,单凭这一封‘免战信’,恐怕就会直接使得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我们这边的探子之前就已经传来相关消息,基本可以确定这封‘免战信’中记载的内容无误。”王翦开口道。
蒙骜闻言,沉默片刻后,随即缓缓道:“若是如此,那么老夫以为此战······不能打。”
“蒙将军三思啊!”
蒙骜话音刚落,就听见有人脸色惊变,急忙道:“战争不是儿戏,若是此事为真,那么接下来对于我军而言将会是最好的进攻时机。”
“一旦李牧支援北地边关,没有李牧坐镇的赵魏联军,就等同于一群没有统帅的散兵。我们完全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敌军,甚至如果处理得当的话,说不定在今年冬季来临之前,我们就可以提前结束这场战争了。”
“是啊!蒙将军还请多多考虑一番,战争本就是不择手段的击溃敌军。趁人之危虽然有些卑劣,但并不失为一种进攻手段。何况匈奴进攻也非我等之罪,此乃是天意。”
有人在反对蒙骜的看法。
自然就有人认同蒙骜的决定。
“末将倒是有不同的看法,战争不仅是争夺地盘与资源,更重要的还是要争夺民心。所谓出师有名,若是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拿下战争的胜利,敌军也未必会服我们。”
“张将军所言极是,末将也是一样的看法。此战我等已经占据极大优势,完全没有必要做出这种多余的行为。如果可以用更加光明正大的手段拿下本战的胜利,岂非能够更加彰显我大秦之国威?”
······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回将军,还没有。朝廷那边传来话,说是因为去年的雪灾,所以今年征粮不顺,军队的粮食恐怕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送过来。”
“征粮不顺·······呵!”
赵国军营的主帐内,李牧听着麾下军需官的汇报,嘴角轻轻发出了一声带有几分讥讽的冷笑。
秦国借助去年大雪灾的余患,在今年的秋收之季送给了赵国一个‘二选一’的难题,然而估计就算是秦国也想不到,赵国最终给出的‘回答’,远比他们想象中更加荒唐。
因为赵国哪一个都没选。
今年的秋收之粮,赵国既没有用来支援军队,也没有用来恢复底层百姓的元气。
哪怕现在国家已经陷入危难之际,可赵国上层的那群达官贵族依旧保持着原本的画风,他们以‘征收军粮’的名义从底层收来大量粮食,但并没有立刻将其送往前线支援军队,而是自己截留了下来,一部分私自克扣用以享乐,满足自己私欲。
而另一部分,则被赵国朝堂上的某些人故意扣下,用来敲打李牧。
对。
没有听错。
就是用来敲打李牧。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滑稽,毕竟眼下正在前线拼命抵御秦国铁骑,守护赵国之人就是李牧。
然而这就是现实。
李牧虽一心为国,功勋累累,但在赵国朝堂之上,绝大多数人想起李牧,首先想到的却不是他曾经为赵国立下多少汗马功劳,而是他‘功高震主’。
即便是当今赵王,在这场战争开启之后,首先思考的问题并不是他们的对手秦国有多强大,而是如果这场战争再次胜利,他该如何处置李牧。
李牧如今在赵国的兵权太大,甚至大到让赵王都有些寝食难安的地步。
所以当这次秋收来临。
整个赵国朝堂,包括赵王在内的绝大多数朝臣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将前线军粮暂时克扣了下来,其目的就是为了敲打李牧,顺便牵制李牧的军权。
这些人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
别看你李牧现在掌握几十万大军,但如果没有我们的支援,你和你那几十万大军分分钟就会饿死。
李牧戎马一生,虽然他并不是十分擅长这种权利争斗,但毕竟也在朝中厮混了这么多年,这种简单的道理他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也正因如此。
此刻就连李牧自己都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你先下去吧!”
李牧揉了揉眉心,挥手让军需官先行退下。
身为赵国的武安君,李牧哪怕面对对面兵甲锐利,猛将如云的四十万秦军,也从未喊过一声累,但这一波来自身后一群‘猪队友’的背刺,却让李牧首次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心累。
这是李牧第一次感觉有点羡慕起了对面的秦国。
他并不是羡慕秦国现在的粮草充足,事实上虽说如今秦国粮草充沛,但真要说起来,从总体国力进行对比的话,赵国并不输给秦国多少。
至少单说眼下这一场战争,从后勤方面对比,赵国并不虚秦国。
这是曾经的底蕴积累。
赵国地处中原,地理优势比曾经的秦国好得多,反观秦国从蛮夷之地迁徙中原,虽然兵甲强盛,但那只是因为‘军功爵制度’强行堆砌出来的勇武。
直到墨君到来之前,秦国虽然也被称为‘七国最强’,但那时的秦国更像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空壳子。
实际论起底蕴,秦国与赵国、楚国这些国家始终存在不小差距。
也就是最近几年秦国突然冒出来一个‘圣平君’,导致秦国的各项基础国力飞速增长,这才让秦国真正有了一丝‘霸主’的潜质。
然而赵国虽有不弱的底蕴,可这些底蕴却并不能用来前线战争之上,因为如今赵国的这些‘底蕴’早已被各大贵族阶层霸占,视为己有。
不能用的‘底蕴’,等于没有。
反观秦国,虽然是新兴的强国,整个国家除了墨君出现后,带来了这笔‘暴发之财’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底蕴。
但是秦国却可以将整个国家的全部力量都用在战争之上,所有来自后方的拖累,要么被镇压,要么被屠杀。
究其根本。
就是因为如今的秦国有着秦王嬴政与圣平君墨君两人。
这两人太年轻了,正因为年轻,所以他们有野心,也有气魄。
甚至单单这一场战争。
前有秦王嬴政御驾亲征,后有圣平君墨君不畏艰险亲赴前线。
有这两人轮番坐镇,秦国士兵又怎么可能不勇武,而有这两人坐镇前线,秦国的后方又有谁敢搞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这种‘神队友’,才是让李牧真正羡慕的地方。
“启禀将军,边关急信。”
正当李牧感慨着自己的老对手蒙骜有一群好队友辅助的时候,突然间,一名斥候急匆匆来到帐外,大声禀报道。
李牧闻言一怔:“边关?呈上来。”
斥候连忙走进帐篷,双手托着将一个卷轴递给了李牧,李牧打开卷轴仅仅看了一眼,顿时脸色一变。
“这群狼崽子,还真是会挑选时间。”
李牧神情变幻不定,这封突如其来的急信来源于赵国的北地,赵国北地一向与茫茫草原接壤,而在那片草原之上,一直生存着一群中原之地的大敌。
——匈奴。
匈奴的生存之地极其险恶,但那片广阔的草原却又极其适合牛羊的生存,险恶的环境导致匈奴子民的生存率极低,但充足的牛羊肉却又带给了那些活下来的匈奴,一副极其强壮的身体。
坚韧、凶残、冷血、野蛮······这些都是中原人给匈奴套上的形容词。
正因如此。
匈奴在中原诸国的口中,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狼族。
意为:宛如狼一样凶残、狡诈、野蛮的异族。
一直以来。
草原上的这些匈奴都在妄图攻占中原,抢夺中原的地盘。
但却是屡战屡败。
原因有很多,其一为匈奴虽有强壮的身体,但却没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草原上险恶的环境使得匈奴根本就没有安稳发展文明的时间。
所以匈奴的军队并不像中原诸国一样,拥有精良的武器盔甲,很多时候在战场上,匈奴的武器甚至都还处于骨器与石器时代。
其二便是因为李牧。
李牧乃是赵国的边关大将,而赵国的地理位置就是狼族进攻中原的第一道关卡,所以李牧与赵国军队与匈奴的作战经验极其丰富。
李牧在赵国被人称为‘武安君’。
在七国军中被人称为“军阵之神”。
而在狼族口中则被称为‘猎狼人’。
以一人之力令十万狼族不敢踏过雁门关一步,这便是李牧对于匈奴的威慑力。
因为李牧的存在,草原上的匈奴已经很久没有踏足过中原地区,然而也许是因为去年的那场大雪灾,使得草原上的牛羊损失惨重。
所以为了生存,今年中原刚刚秋收,草原上的匈奴突然出兵袭击了赵国的边关。
就在不久前。
匈奴分兵十万,不仅攻击了赵国的边境,更是趁机在赵国边境一带地区的村庄城镇之内,大肆烧杀抢掠。
不仅夺走了不少百姓的秋收之粮,更是杀死了一大批中原的男子,并且强抢了一批女子返回草原。
其实原本有赵国军队的防守,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突破防守,袭击赵国边境的中原子民。
但因为这边战场上秦军造成的压力过大,所以之前开战时,赵国就已经紧急从北地抽调了一批军队驰援此处战场。
也正因如此,才会导致赵国北地边关防守空缺,刚好给匈奴钻了一个大空子。
而今赵国北地面临匈奴威胁,当地百姓深陷危难。
可偏偏前线战场又有秦军威胁,李牧根本就脱不开身。
可谓是前有虎,后有狼。
一时间。
就连李牧也忍不住有些犹豫起来。
正当这时。
帐外再次来了一名斥候,这名斥候同样送来了一封急信,不过这一封急信并非来自边关,而是来自赵国朝堂。
【边关危急,速派兵驰援】
来自朝堂的急信再次给了李牧一张‘催命符’,这一封急信很有意思,因为他是信件,而非诏令。
换句话说。
这一封密信的意思,就是想让李牧在不放弃秦赵战场的前提下,还要派兵解决北地的匈奴问题。
若是这两处战场任意一处出了问题,那么这个锅就要落在李牧的身上,跟赵王一点关系也没有。
因为赵王只是让李牧派兵驰援北地边关,却并没有下诏令让他放弃前线战场。
都这个时候了。
赵国的朝堂还想要暗中坑一把李牧,可想而知如今李牧在赵国的处境。
李牧握着手中的信件,眼中纠结无比。
这一封来自朝堂的急信,虽然让李牧感到一丝心寒,但还无法让他失去判断,毕竟像这种情况,李牧这些年已经经历的太多了。
如今的李牧早已不在意什么权利,真正让他放不下的地方,实际上是他守护了一生的赵国,而非是朝堂上的那群人。
李牧无法放任自己守护的一生的赵国,就这样沦陷于秦国之手。
但同样,他也无法眼睁睁看着自己国家的子民,在边关地区任由匈奴欺凌。
李牧闭着眼睛沉思良久。
须臾后。
只见他缓缓睁开双眼,随后取出一根毛笔与一卷竹简,写了一封信件,交由斥候道:“派出使节,将此信送交于对面的秦军统帅手中。”
“嗯?”
李牧此言一出,那名斥候明显怔了一下。
但随后还是果断回应道:“是,属下遵命。”
······
······
半个时辰后。
通许城中。
蒙骜、王翦召集一众将领,看着手中这封刚刚被赵国使节送来的书信,都忍不住陷入沉默之中。
良久之后,还是由主帅王翦率先开口道:“诸位对于敌方送来的这封‘免战信’如何看待?”
蒙骜接话道:“此事消息可靠吗?”
蒙骜询问的是这封‘免战信’里面所记载的十万狼族进攻赵国边关的消息。
李牧并未使用什么所谓的计策谋划,他送来的这封‘免战信’,就是将所有的事实陈述了一遍,然后请求双方暂时停战。
李牧此举可谓是光明正大,几乎是将自身如今所面临的危机与弱点,直接全部暴露在了王翦等人的眼中。
但凡李牧这一战遇到的是一些不讲武德的对手,单凭这一封‘免战信’,恐怕就会直接使得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我们这边的探子之前就已经传来相关消息,基本可以确定这封‘免战信’中记载的内容无误。”王翦开口道。
蒙骜闻言,沉默片刻后,随即缓缓道:“若是如此,那么老夫以为此战······不能打。”
“蒙将军三思啊!”
蒙骜话音刚落,就听见有人脸色惊变,急忙道:“战争不是儿戏,若是此事为真,那么接下来对于我军而言将会是最好的进攻时机。”
“一旦李牧支援北地边关,没有李牧坐镇的赵魏联军,就等同于一群没有统帅的散兵。我们完全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敌军,甚至如果处理得当的话,说不定在今年冬季来临之前,我们就可以提前结束这场战争了。”
“是啊!蒙将军还请多多考虑一番,战争本就是不择手段的击溃敌军。趁人之危虽然有些卑劣,但并不失为一种进攻手段。何况匈奴进攻也非我等之罪,此乃是天意。”
有人在反对蒙骜的看法。
自然就有人认同蒙骜的决定。
“末将倒是有不同的看法,战争不仅是争夺地盘与资源,更重要的还是要争夺民心。所谓出师有名,若是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拿下战争的胜利,敌军也未必会服我们。”
“张将军所言极是,末将也是一样的看法。此战我等已经占据极大优势,完全没有必要做出这种多余的行为。如果可以用更加光明正大的手段拿下本战的胜利,岂非能够更加彰显我大秦之国威?”
······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