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宁月边听边走,但从不搭话,走到中午的时候停下休息,边准备吃食,她看的清楚,像是胡家这样的大家庭,家里的每个人只能分半拉饼子或是一个窝,再每人喝上两口水,宁他们终于到了一个城池。
只是城门口堵满了人,胡家的老大被派出去打听消息,宁月只见着他费了老鼻子劲儿挤进人群,打听了老半天,又和城门上的官差对线,喊了好几嗓子,然后又费劲扒拉的挤出来。
回来的时候,人都成咸鱼了。
“官差口气很硬,想从樊城路过,每人必须交二两银子,不交钱的只能改道,那样咱们去京城最少要多耗费三天的时间。”
胡老太太说话虽然粗鄙,却是个有脑子的,她只考虑了一会儿便道:“如果咱们能从城里买些粮食补给一下,交二两银子也不是不行。”
“娘,您想什么呢?刚才我打听了,这樊城和其它地方没什么差别,城里的大部分人都去逃难了,剩下的这些官差也不过是想挣上一笔再去逃难。
但凡城里还有粮有水,谁会走?
而且就算有,咱们哪能买得起?”
旱灾一起,粮食是翻着滚的长价,最夸张的时候,粮食都能涨好几十倍,想进城买粮?那纯属做梦。
他现在只盼着趁着手里还有些粮食,赶紧赶路到个没闹旱灾的地方,只要有了水,哪怕上山挖草根也不至于饿死。
胡老太太不说话了,大儿子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是,换路走也有一堆的问题啊。
樊城是还阳郡到京城的必经之路,不从这里走的话,只能改道向东,去陇上,可谁能保证陇上就能进城?
想了老半天,老太太一咬牙,“咱们就从樊城过,能节省一天是一天,能早走一会儿是一会儿,问问村里剩下的那几家,他们走不走,不走的话,那咱们就只能分道扬镳了!”
胡老大立刻哎了一声,去找另外几家了。
最后,有几家决定改道,那几家最少的一家也有十三四口子,过这么一道城就把他们家的积蓄全要出去了,以后就算到了落脚的地方,这日子也没法过,不如绕道,反正他们剩下的粮食不少,多撑几天也没问题。
有了决定,胡老太太也不耽搁,把自己藏着的银子拿了出来。
也是她有脑子,一看天儿不好,开春就把地卖给了村里的地主,三十多亩地卖了二百多两银子,村里有两家和她家关系不错的也把地卖了,等到后来要逃荒时,村里再有人想卖地,已经没人买了。
胡老太太一家原本就是村里过得不错的,以前的积蓄加上卖地的钱,只要坚持坚持,到达京城应该没问题。
官差在墙头喊话,把银子准备好就能进城。
宁月也乖乖用杂货铺的两根足两的银钗换了通行资格,这时,墙上扔下一个篓筐,胡老大手急眼快将他妈抱进筐里,城门上的大汉蹭蹭几下就把人拉了上去。
折腾了好一会儿,这一行人才全都进了城。
如胡老大所说,樊城里十分的萧条,街上根本看不到几个人,好多店铺都关门了,就算有开着的铺子,那东西贵的也根本买不起。
至于粮店,他们还真找到一家开着的,门口站着七八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店铺里只有几个布袋子摆着,里面顶多放着五六斤的粮食,旁边还放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价格,胡老大是识字的,他上前一步瞅了一眼,随即呆在了原地。
胡老太太急道:“你倒是说话啊,那牌子上写的啥?”
胡老大道:“大米八十文一斤,小米七十文,就连黑面儿都要四十七文,玉米面儿六十文。”
众人大惊,“这粮食怎么又长价了?”
旱灾前大米才七八文一斤,黑面两文,玉米面儿四文,高粱米三文,他们离家前黑面二十文,大米四十文左右,高梁米三十一二文。
这才在路上走了十几天,粮价就涨到了一种他们不认识的地步!
店铺的伙计歪着个嘴,一脸不屑的表情看着外面这一群难民,“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等着买几文钱一斤的米呢?今天粮食是这个价,明天说不定又得涨,爱买不买,不买赶紧走,别挡着我们做生意!”
胡老太太一行人被个伙计赶了脸色难看,但,理智的老太太还是拿出钱买了五十斤黑面儿。
伙计从店铺后面拿出一个大袋子称出五十斤黑面递给了胡老太,其它几户也咬牙买了些黑面儿,是真的得咬牙,他们就是普通的农户,家里本就没有多少存项,如果过一个城就要交银子进城,那他们估计走不出多远就会成为真正的穷光蛋。
但如果不补充粮食,以后又没办法进城补给,又或是米价再涨,他们买不起的话,那就只能等着活活饿死!
人生,就是这么操蛋!
明明两难,但你又很快发现,你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何其的残酷!
出了樊城的时候,大家的情绪明显都不太高,有几家的孩子不会看眼色,竟然打闹了起来,胡老太太顿时发飙,骂人的话响彻整个官道。
几个孩子的爹娘恨不得把死孩子的嘴堵上,大家都心情不好,小崽们就不能看看脸色吗?
接下来,就是沉默的赶路,直到,天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众人开始找今夜栖身的地方,可惜,他们今天憋着一股气儿,走的太快,错过了村庄,只能栖身在小树林里。
宁月把包袱放在一边,靠着树干歇息,感觉两只脚又都起了泡,可她不能像昨天那样烧一盆热水舒舒服服的烫脚,这是在古代,女人的脚要是被别人看见了,那就失了清白。
狗屁的失了清白!
拿出一只装满灵泉水的水囊,咕嘟咕嘟喝了两大口,很快,身体的疲惫慢慢的消失了。
林子里已经升起了火,女人们已经在准备晚饭了。
胡老太太已经在和面,打算将今天买的黑面儿全都做成饼子,好带,正好昨天他们弄了不少的水,正好用来做饭。
宁月也只能有样学样,要不然,别人会疑惑,你没做饭,买的粮食去了哪儿,你吃的又从哪儿来?
毕竟她只背了一个包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只是城门口堵满了人,胡家的老大被派出去打听消息,宁月只见着他费了老鼻子劲儿挤进人群,打听了老半天,又和城门上的官差对线,喊了好几嗓子,然后又费劲扒拉的挤出来。
回来的时候,人都成咸鱼了。
“官差口气很硬,想从樊城路过,每人必须交二两银子,不交钱的只能改道,那样咱们去京城最少要多耗费三天的时间。”
胡老太太说话虽然粗鄙,却是个有脑子的,她只考虑了一会儿便道:“如果咱们能从城里买些粮食补给一下,交二两银子也不是不行。”
“娘,您想什么呢?刚才我打听了,这樊城和其它地方没什么差别,城里的大部分人都去逃难了,剩下的这些官差也不过是想挣上一笔再去逃难。
但凡城里还有粮有水,谁会走?
而且就算有,咱们哪能买得起?”
旱灾一起,粮食是翻着滚的长价,最夸张的时候,粮食都能涨好几十倍,想进城买粮?那纯属做梦。
他现在只盼着趁着手里还有些粮食,赶紧赶路到个没闹旱灾的地方,只要有了水,哪怕上山挖草根也不至于饿死。
胡老太太不说话了,大儿子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是,换路走也有一堆的问题啊。
樊城是还阳郡到京城的必经之路,不从这里走的话,只能改道向东,去陇上,可谁能保证陇上就能进城?
想了老半天,老太太一咬牙,“咱们就从樊城过,能节省一天是一天,能早走一会儿是一会儿,问问村里剩下的那几家,他们走不走,不走的话,那咱们就只能分道扬镳了!”
胡老大立刻哎了一声,去找另外几家了。
最后,有几家决定改道,那几家最少的一家也有十三四口子,过这么一道城就把他们家的积蓄全要出去了,以后就算到了落脚的地方,这日子也没法过,不如绕道,反正他们剩下的粮食不少,多撑几天也没问题。
有了决定,胡老太太也不耽搁,把自己藏着的银子拿了出来。
也是她有脑子,一看天儿不好,开春就把地卖给了村里的地主,三十多亩地卖了二百多两银子,村里有两家和她家关系不错的也把地卖了,等到后来要逃荒时,村里再有人想卖地,已经没人买了。
胡老太太一家原本就是村里过得不错的,以前的积蓄加上卖地的钱,只要坚持坚持,到达京城应该没问题。
官差在墙头喊话,把银子准备好就能进城。
宁月也乖乖用杂货铺的两根足两的银钗换了通行资格,这时,墙上扔下一个篓筐,胡老大手急眼快将他妈抱进筐里,城门上的大汉蹭蹭几下就把人拉了上去。
折腾了好一会儿,这一行人才全都进了城。
如胡老大所说,樊城里十分的萧条,街上根本看不到几个人,好多店铺都关门了,就算有开着的铺子,那东西贵的也根本买不起。
至于粮店,他们还真找到一家开着的,门口站着七八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店铺里只有几个布袋子摆着,里面顶多放着五六斤的粮食,旁边还放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价格,胡老大是识字的,他上前一步瞅了一眼,随即呆在了原地。
胡老太太急道:“你倒是说话啊,那牌子上写的啥?”
胡老大道:“大米八十文一斤,小米七十文,就连黑面儿都要四十七文,玉米面儿六十文。”
众人大惊,“这粮食怎么又长价了?”
旱灾前大米才七八文一斤,黑面两文,玉米面儿四文,高粱米三文,他们离家前黑面二十文,大米四十文左右,高梁米三十一二文。
这才在路上走了十几天,粮价就涨到了一种他们不认识的地步!
店铺的伙计歪着个嘴,一脸不屑的表情看着外面这一群难民,“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等着买几文钱一斤的米呢?今天粮食是这个价,明天说不定又得涨,爱买不买,不买赶紧走,别挡着我们做生意!”
胡老太太一行人被个伙计赶了脸色难看,但,理智的老太太还是拿出钱买了五十斤黑面儿。
伙计从店铺后面拿出一个大袋子称出五十斤黑面递给了胡老太,其它几户也咬牙买了些黑面儿,是真的得咬牙,他们就是普通的农户,家里本就没有多少存项,如果过一个城就要交银子进城,那他们估计走不出多远就会成为真正的穷光蛋。
但如果不补充粮食,以后又没办法进城补给,又或是米价再涨,他们买不起的话,那就只能等着活活饿死!
人生,就是这么操蛋!
明明两难,但你又很快发现,你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何其的残酷!
出了樊城的时候,大家的情绪明显都不太高,有几家的孩子不会看眼色,竟然打闹了起来,胡老太太顿时发飙,骂人的话响彻整个官道。
几个孩子的爹娘恨不得把死孩子的嘴堵上,大家都心情不好,小崽们就不能看看脸色吗?
接下来,就是沉默的赶路,直到,天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众人开始找今夜栖身的地方,可惜,他们今天憋着一股气儿,走的太快,错过了村庄,只能栖身在小树林里。
宁月把包袱放在一边,靠着树干歇息,感觉两只脚又都起了泡,可她不能像昨天那样烧一盆热水舒舒服服的烫脚,这是在古代,女人的脚要是被别人看见了,那就失了清白。
狗屁的失了清白!
拿出一只装满灵泉水的水囊,咕嘟咕嘟喝了两大口,很快,身体的疲惫慢慢的消失了。
林子里已经升起了火,女人们已经在准备晚饭了。
胡老太太已经在和面,打算将今天买的黑面儿全都做成饼子,好带,正好昨天他们弄了不少的水,正好用来做饭。
宁月也只能有样学样,要不然,别人会疑惑,你没做饭,买的粮食去了哪儿,你吃的又从哪儿来?
毕竟她只背了一个包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