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章 八族气散,衔恨泉壤(自传)三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一剑吞鸿630章 八族气散,衔恨泉壤(自传)三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百年以来,成家始终选对了路,也跟对了人,所以,一百年的香火,延绵不绝。

    今天来的是成氏一族现任族长,成誉,这家伙名字听着爽利,实则是个纵欲无度、穷奢极侈的家伙,只要给钱给女人,这家伙啥事儿都能办,在五年前陆凌奉命"筹划虹渠经费调拨及征民"一事中,成誉大肆敛财,便可见其饕餮之心,也正因此,成家才世风日下,短短十几年,沦落到偏居一隅的境地。

    坐在成誉身边的,是淮南郡龙亢县桓氏族长,桓秘。

    桓家崛起于东汉大儒桓荣,十八年前,少年桓温轻剑快马,报完父仇后,孑然一身奉诏入京,从此,桓温便将家族之事便托付给了弟弟桓秘,桓秘是个极有野心和才华的人,朝中又有桓温帮衬,桓氏一族一人主内、一人主外,在两兄弟的手里蒸蒸日上,在淮南郡混得风生水起,但,桓家比起当年的实力,还是差了不少,也就勉勉强强相当于一个爬坡时期的凌源刘氏。

    德诏郡天源县王氏在八大世族中,是我最喜欢的一个。

    当年,王氏家主王湛义干云霄,响应神武帝削藩大策,主动率领族兵与天源侯刘晨血战三日,最后兵败不敌,虽然在刘晨覆灭后仍然混迹德诏郡,但家族就此没落,德诏郡第一世族的名号也被蒋星泽领衔的蒋家所窃。多年前,曲州八大世族与江锋对战兵败,王氏被江锋疯狂屠杀,王家族力再衰,连德诏郡都无法立足,只得远走他乡,来淮南郡暂时安身。

    天源王氏一族代有人才,老家主王湛之子王承,乃是三十年前的中原第一名士,王承之子王述官拜当朝太仆,王述之子王坦之,也是个少年英雄,奈何时也势也,天源王氏族人多薄寿薄命,大都三十出头、四十来岁便一命呜呼。据探报,今天来的这个刚刚年满十六岁的王坦之,恐怕是王氏仅剩的一根男丁独苗喽。

    想到此,我心中不禁感叹:如今的八大世族,在朝中也算开枝散叶、颇有人脉,其家族却依然在淮南之地苟且,难回故土,天子之威,在曲州真是消磨殆尽呐!

    我目光右移,看到了谢家的后生。

    这许昌郡陈县谢氏崛起于曹魏,是曹丕门阀政治下的典型代表,同那些以武起家的大户豪阀想比,谢家要更加儒雅一些。谢氏历代从文,其家族文风浓厚、底蕴深厚,一直以来都是许昌一代的第一大世族。

    这几年,谢氏一族如鱼得水,在加上陛下有意启用八大世族中的才俊子弟来对抗江氏,这让谢裒爷爷官拜五公,八大世族皆唯谢裒爷爷马首是瞻,其子谢安才华横溢,做了太子的大师傅,同刘权生并称为"天下安生",也算是人才济济,如日中天。不过,谢家人说话做事文绉绉不懂变通,处处讲大义用深情,透着一股子酸腐味儿,就连行军打仗都要学一学春秋的宋襄公。

    今天来的这个谢安从兄谢尚,更是整日把成仁取义挂在嘴边,这样的人在我这里,并不讨喜!

    窝在一角的荀羡,则有意思了!

    颍川荀氏那可是根正苗红的大汉世族,当年的颍川八达,引得世人羡慕了三十年!

    但,在当年攻伐江锋大败后,荀氏上一辈基本死绝,这一辈儿仅剩了姐弟四人,大姐荀灌娘,老二赤松郡郡守荀庾,老三太子一党、护垒中郎将荀若腾,老四才是他荀羡。

    按理来说,他荀羡上有两哥一姐,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坐家主之位,可他偏偏做了,做了家主便做了,偏偏身患隐疾无法嗣后,家主无后,真不知荀羡百年之后荀家是福是祸。

    可如果抛开此事不提,荀羡还是有些本事的,这几年带着荀氏一族顺风顺水,在许昌郡稳扎稳打,荀氏人口和私兵私田愈发增多,两年前被陛下命为许昌郡郡守后,荀氏一族真的是更

    上一层楼,隐有门楣中兴之势。

    要说八大世族里面最惨的,莫过于临淄郡琅琊县王氏和邯郸郡广平县沮氏了。

    两个家族在当年大战后一落千丈。琅琊王氏直系仅剩了一个王彪之,执拗地率领旁系分支,躲在临淄郡老家不肯挪窝。广平县沮氏乃三国时期袁绍麾下著名谋士沮授的后人,三朝元老、两度勤王,三十年前那是妥妥的"八族首望",而今其族长沮骋也只能带族人远遁他乡,在淮南郡忿忿不平。

    至于那个简古郡陈氏,便是八族里最悲壮的那个了!

    当年兵败,陈氏族人不忿,最后,这个由三国曹魏著名文臣陈登一手打造的简古郡陈氏,举族自杀,尸体都被江锋扔进山里,喂了野山孤狼。

    所有,八大世族,如今只剩七个家族。

    只不过世人叫惯了八大世族,所以这个称谓,便保留了下来。

    将八大世族的过往一一翻了个遍,我感从心来,不禁暗叹:一日可见晨昏,一年可见春秋,一百年可见大族兴衰,五百年可见大国沧桑啊!

    「大人,大人!您看,这地方行不?」

    老船夫小心翼翼的询问,如一缕清风,悄然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抬头顾立,在一片朦胧之中,脚下的一叶扁舟已经行至河心,周围不算湍急的淮河冷水无波无澜,船体顺着流动幅度极微的水流,缓缓摇曳,万籁俱寂,却是是个四下无人的好地方。

    我紧紧握了一下双拳,对老船夫轻轻一笑,温声道,「就停在这里吧!」

    随后,我又抛给老船夫一些碎银,便转身入舱。

    船舱内,七位世族族长无言无语,见我入内,纷纷露出异样表情,细细品读,那简直叫一个各怀鬼胎。

    我见此状,心中先是嘲讽,旋即唏嘘不已。

    自从当年一败,八大世族便各自保命,少有联络,今日被我召集重聚,已然物是人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啊!

    唏嘘过后,我不禁再次暗自嘲讽:若当年战败后八大世族同气连枝,恐怕也不会落得如此萎靡不振、郁郁难欢的下场。

    免费阅读.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一剑吞鸿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剑吞鸿》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剑吞鸿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一剑吞鸿》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