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812章 李承乾的怀疑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贞观无太子卷五 第812章 李承乾的怀疑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李二如此,暹罗王同样如此。

    不过行宫中的李二,倒是不以为意,一个小小暹罗王,他还真没放在眼里。

    见暹罗王离开后,李二这才说道:“既然他愿意如此,那就由他去,毕竟是暹罗的事儿,让他处理倒也说得过去。”

    李二想在暹罗搞事情的心思,几乎是路人皆知,不过他们也不在意。

    主要是暹罗投降太快了,根本就没给他们时间肃清暹罗,这也给今后暹罗的治理埋下了隐患。

    如果能借此机会,让暹罗王自己出手肃清暹罗,他们何乐不为?

    “陛下,如此一来的话,暹罗王只怕会清除异己吧?”马周犹豫了半晌,还是站了出来。

    李二都没开口,侯君集却是笑道:“这又如何?他要清除的异己,难道就不是他暹罗人了?

    老夫倒是巴不得他如此,只要他们自己内里乱了起来,我大唐才能真正的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他可不是马周,在朝堂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这点儿门门道道岂能看不懂?

    暹罗王清除异己怎么了?

    让他清呗?

    反正都是暹罗的中坚力量,暹罗王能将其都清理了,反倒是给大唐帮忙了。

    到时候,暹罗王哪怕真做到了独揽大权,但也真就到了独木难支的地步。

    这倒也不是说暹罗王就真的蠢笨,看不到这一点儿,只是他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

    过去的中原王朝,你只要臣服了,虽然名义上是宗属国,但实际上,统治权还在你手中。

    这也是暹罗王之所以臣服得这么快的原因。

    只是他不知道,因为李承乾在西北的成功,李二早就放弃了当初的羁縻政策,再加上暹罗沃土千里,他怎么可能还用以往对付那些羁縻州的方式,对付暹罗?

    此番,他要的是领土,而不是所谓的一个名头。

    这一点儿,侯君集他们这些人又怎么可能看不清楚,唯一块看不清楚的可能也就只有马周了吧?

    至于说马周到底明不明白,这就没人得知了。

    李二闻言,笑了笑,摆手道:“陈国公此言在理,不管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对于我大唐而言,都不是什么坏事儿。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暹罗王的身上。

    毕竟这家伙的目的性也是极强的,真要是让他抓到机会,不能说给我们添多大的乱子,但恶心人是肯定的。

    而且,他暹罗王想借着我大唐的势清除异己,我们就真的什么都不做?

    他多大个脸?”

    “陛下言之有理,暹罗王想借我大唐的势,清除异己,我大唐倒是不惧背这个名,可也不能让他一家独大。”长孙无忌闻言,当即说道。

    要说在大唐朝堂中,谁最了解李二,那莫过于长孙无忌。

    毕竟他们两人,一起经历了太多的事情。

    不管是从当初起兵,还是后面玄武门之变,两人都在一个阵营。

    这种相互的了解,都快成了一种默契。

    李二闻言,当即便笑了笑,说道:“齐国公之言,深得朕心。”

    “老臣明白了。”因为暹罗王的突然到来,一直没有离开的李绩当即便躬身施礼道,“那老臣这就去安排。”

    见李二点了点头,李绩也不做任何犹豫,转身就走了出去。

    “朕如今已无大碍。”等李绩走后,李二这才继续说道,“即日起,众卿便不用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朕的身上了。

    如今,当务之急是厘清暹罗的土地、人口、税收……”

    李二一口气说了很多,群臣也听得极为认真。

    对于大唐而言,如今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稳定暹罗的百姓。

    别看百姓都生不起什么反抗之心,但真要和他们离心离德,大唐除非在暹罗一直维系高压的控制手段。

    “陛下的意思是,在暹罗我们效仿大明?”等确定李二不再有交代后,房玄龄当即站了出来,问道。

    点了点头,李二说道:“有些时候,我们也必须承认,高明在日月山的不少做法,还是值得我们汲取经验的。

    对于征服一片土地而言,杀戮是需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

    而且,百姓何辜?

    此前他们虽然还是暹罗百姓,但今后,他们便是我大唐的子民,对于我大唐的子民,就应该有怀柔之心。”

    他虽然还有些时候很不爽李承乾,但在某些方面,他对李承乾还是极为赞赏的。

    至少在处理各个民族之间的问题,李承乾就比他在行得多。

    瞅瞅大明,各个民族林立,但他们却是其乐融融,甚至没有一点儿分崩离析的迹象。

    别以为李二这些年真就没对大明起过肮脏的心思,只是他发现,他的那些肮脏的心思,在大明有点难以为继,这才绝了这个心思。

    可是反观大唐,呵呵,李二自己都不好意思说。

    哪怕是他,有鲜卑血脉,但也得以汉人自居。

    这就是唐明的差别。

    “微臣明白了。”长孙无忌当即躬身,他只要确定了李二的心思,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做多了。

    ……

    雅砻江,李承乾倒是没刻意去关注南边的大战,对于他来说,这点儿自信还是有的。

    虽然五部天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历史的悠久,并不一定就有深厚的底蕴。

    加上五部天竺自身的内乱,延缓了他们发展的步伐,他们拿什么来抗衡如今的大明?

    这些日子,有消息传来,他顶多就多看一眼,没消息传来,他也就忙着其他的事儿。

    “殿下,长公主的信函到了。”就在李承乾看着雅砻江发呆的时候,袁公公快步走了进来。

    听到这话,李承乾笑了笑,道:“那家伙,如今倒是真的长进了不少,若是他们真能折腾出一部惊世的大明律,本王倒也不怀疑。”

    对于长乐他们如今在做的事儿,李承乾还是很支持的。

    尤其是长乐他们身体力行的方式,李承乾极为赞赏,所以他倒也乐得每日和长乐有那么一封书信往来。

    接过信函,李承乾仔细地看完后,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嗯,传旨各部,抽调人手辅佐长乐,若是他真能编出一部大明律,其功绩不输任何人。

    再让工部给长乐在外修建一座公廨,那青天衙门,终究还是太小了。”

    说到这里,李承乾又想了想,这才继续道,“另外,再从本王的亲兵中,拨五百人给长乐,那丫头也是个闲不住的,搞不好真会离开日月山,去各州府转转。

    也就是因为害怕本王担心,否则这家伙早就出去了,拨五百人,加强她的护卫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长乐,李承乾更多的还是亏欠,如果能补偿,他倒是不吝任何形式的补偿。

    袁公公闻言,立马笑道:“殿下对长公主的疼爱,就算比之陛下,也犹有过之。”

    他这段时间春风得意,脸上的笑容几乎就没停下来过。

    李承乾摆了摆手,笑道:“很多事情,都是本王应该做的。”

    他的心思可没那么简单,如今对长乐好,其实也有做给长安那些兄弟姐妹看的意思。

    又瞅了一眼雅砻江,李承乾摇了摇头,也就转身离开了。

    有些时候,事情就是如此的滑稽。

    前世他因为没办边防证,一直没有看过的地方,这一世,他却能主宰这里所有人的生死。

    这不就是人生么?

    也就在李承乾刚刚回到营帐的时候,密谍司的探子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殿下,出事了。”因为太过匆忙,那密谍甚至连行礼都忘了。

    “嗯?”李承乾眉头一皱,“怎么回事儿。”

    “大唐皇帝在暹罗遇刺了。”密谍没有任何犹豫,立马说道,“这消息是刚刚通过多个渠道一并传来的,能确定的是,这事儿没有作伪。”

    “父皇遇刺了?”李承乾闻言,顿时就站了起来,不过很快,他又坐了下去,脑海中在疯狂的推测。

    到底是谁,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行刺李二。

    他没有。

    这一点儿可以确认。

    这般想着,李承乾下意识地捏了捏自己的下巴:“如果不是本王,那会是谁?

    李恪?他没那必要。

    难不成是李愔?他没那能力才是。”

    “殿下,会不会是暹罗的那些贼子?”一旁的袁公公也是惊讶得无以复加。

    李二遇刺?

    这是多大的事儿。

    他怎么可能不惊讶?

    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暹罗什么情况,本王无比清楚。

    真要有这个能力,他们何苦早早投降?

    暹罗要是真敢这么干,当初他们就没有投降的必要,毕竟,这要真是暹罗干的,就尉迟敬德那些人,能将整个暹罗杀个十室九空。”

    对于大唐的那些家伙,李承乾还是了解的。

    至少从书上,就知道这些家伙是个什么鸟样。

    而暹罗,呵呵,早些年他的密谍司便随着长明酒楼渗透到了暹罗,他又怎么可能不了解。

    “殿下,我们要不要?”密谍见李承乾一直没提到正题,这才说道。

    不过他刚开口,李承乾便摆了摆手,道:“不管父皇如今到底如何,我们距离长安都太远了,真要是父皇出了什么事儿,等我们回长安的时候,想必该登基的也都登基了吧?”

    说完,李承乾自己都笑了,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不相信李二会出什么问题。

    开什么玩笑,李二南征北战这么多年,遇到的刺杀还少了么?

    哪怕是登基之后,李二遇到过的刺杀也不止一次。

    他才不相信,李二那种人,会折在暹罗那种弹丸之地。

    哪怕是因为他的蝴蝶效应,他也不相信。

    “殿下,我们若是什么都不做,那不是便宜了蜀王?”袁公公见李承乾这般说,也是急忙站了出来说道。

    “便宜他?”李承乾笑道,“你还是太把本王那父皇想得过于简单了。

    别忘了,长安,母后还在,只要母后还活着,怎么都轮不到他李恪。

    再说了,暹罗还有长孙无忌,真以为本王那舅舅会眼睁睁地看着李恪登临大宝。

    这时候,父皇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儿,除了青雀和稚奴那两个家伙外,本王其他的兄弟,都得瑟瑟发抖。”

    他之所以不担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孙皇后还在长安。

    只要她坐镇长安,李承乾相信谁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一代贤后的名声,可不单单是因为他生了几个儿子才得名的。

    “殿下说得在理,倒是老奴想多了。”袁公公连忙躬身行礼。

    他也反应了过来。

    一旁的密谍,自从之前说了一句话,也就不再多言。

    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提一嘴儿那是提醒,但再提,那就是僭越了。

    “不过什么事儿都不做,那也不妥。”李承乾思量了片刻,说道,“这样,马上组织一个慰问团去暹罗,本王人可以不去,但事儿不能什么都不做。”

    “老奴这就去安排。”袁公公闻言,连忙说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等他走后,这才看向了那个密谍,问道:“消息是从哪里传来的?”

    “回殿下。”密谍闻言,立马说道,“消息的来源倒是不止一个地方,有暹罗那边的消息,也有长安的消息。”

    “长安也知道父皇遇刺了?”李承乾闻言也是一愣。

    一般来说,这样的消息,在没有结论之前,是不会传出来的。

    就好比当年始皇帝驾崩,不也是秘不发丧?

    “是的。”密谍急忙说道,“来之前属下就综合了所有信息,就属下目前获悉的情况来看,长安那边的消息应该是刻意传来的。

    只是是谁传出来的,目前还没确认。”

    长安?

    李承乾闻言,嘀咕了一声,这才说道:“有点儿意思了,看来本王那父皇应该无碍,若是本王没料错的话,这一切都是本王那父皇自导自演的吧。”

    说着,李承乾自己都笑了。

    他的确有这个想法。

    这个时候,谁会去刺杀李二?

    根本就没有任何必要。

    李恪不可能这么做,如今李恪巴不得李二长命百岁。

    暹罗没这个能力,更没这个必要。

    真要说最有动机这么干的人,反而是他。

    可李承乾清楚啊,他啥都没干。

    如此一来,李承乾除了怀疑李二,还真不知道怀疑谁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贞观无太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贞观无太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贞观无太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贞观无太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