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我觉得奇怪,既然于老太的过往不是秘密,街坊邻居能对她的事洞悉到如此地步,那怎么会没人认得出于曼?
按道理,于曼也可以说是在邻居们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长起来的。
这问题不止我好奇,连李威也觉得奇怪。
他大爷似的坐在椅子上,在家明显是甩手掌柜,不会伸手帮李母扶个酱油瓶子。
“妈,我记得我看过于淮晗的,豆丁似的,瘦瘦小小的,跟于先生一点也不一样啊,于老太该不会是认错人了吧?”
于老太,认真说来并不是本村的人,而是镇子上的。
李母说:“我们都觉得于老太是认错了人,但今儿你们也在场,都看见了,她一口咬定于先生就是于淮晗,连身体上的胎记都说了出来,于老太虽然是见钱眼开的人,但说实话她应该还没胆子做出凭空讹人的事情,我总觉得她还有更重要的证据没甩出来。”
王秋月笑道:“其实这件事很简单,拿去做下亲子鉴定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李母忙摆手道:“亲子鉴定,哪到这份上了,真去亲子鉴定那事情就闹得太难看了。”
我不理解李母的逻辑,似乎在她看来,今天的这场闹剧是正常的,两家吵得再难看甚至动手都尚在合理范围以内,但一旦上升到去警局,去找专业机构做亲子鉴定,那就是真把事情闹难看了。
我想起曾经和徐凌在闲聊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概念,群体性趋势,我认为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当中,群体对外的时候会抱团,会产生一种集体趋势,主要表现在处理事情或对待某些人的态度上面。
群体性趋势的产生环境一般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山村里,或是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等等,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这些地方几乎等同于一个独立社会,有一定的机率滋生出与外界格格不入的秩序。
譬如校园霸凌事件就更容易发生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当中,学生们长期脱离家庭,与父母的沟通大多通过电话,亲子关系通常会比较淡漠,再加上国人习以为常的“爱在心头口难开”,两代人之间很少能摊开心肺坦诚交流,学生受到霸凌后通常是选择沉默,很少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前岙村虽然不至于脱离社会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但长年生活在村子里的人,譬如李母,在天长日久的潜移默化当中,在某些事情上有了共同的默契的观念。
就像于曼和于老太的这件事。
饭桌上,李母继续说于老太的事情。
“自从生了儿子后,于淮晗在家就彻底没了地位,以前于老太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她一个骨肉了,虽然嫌弃她是个女儿,但好歹吃穿上没有亏待过。后来就一样了,儿子当然是最重要的,至于女儿,反正以后是别人家的媳妇。”
“按照常理而言,于淮晗是老大,女孩子在前期的时候又长得比男孩子要快,她跟她弟弟差着岁数,怎么也不该是她穿她弟弟的衣服不是?但于老太不这么干,她买衣服都是可着儿子买的,儿子穿剩下的才让于淮晗穿,所以于家的邻居们经常能看到于淮晗穿着不合身的衣服露出瘦小的胳膊和腿。”
“于淮晗合身的衣服大多都是别人看不过眼送的,虽然是旧衣服,好歹也能遮住手脚了不是?其实我们这地方吧,虽然普遍重视儿子,但像于老太这样的还是独一份,很多人都看不过眼,但看不过眼也没办法,那是于家自己的事。”
吃着饭的所有人都听得认真,对李家的人来说,这是一场热闹,是值得分享的八卦,是近段时间的谈资,而对于我和王秋月来说,是对于曼的进一步了解。
不管于曼到底是不是于淮晗,我都准备去查一查。
李威一边夹菜一边说:“我在学校里看到过于淮晗,她的性格跟于先生可完全不一样,听说她在班级里独来独往,从不跟别人说话。”
我问道:“是她不跟别人说话,还是别人不跟她说话。”
对于曾经在某起案子当中接触过学校霸凌事件的我来说,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于淮晗不跟别人说话可以理解为周边的环境是善意的,但是她本人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比较自闭,而如果是同学集体孤立于淮晗,那对于淮晗来说大概相当于全世界都是冷漠无情的,她在家里得不到温情,在学校要被同学欺负,这样的成长坏境下长大的孩子,心理状态通常都会有点不健康。
这种不健康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引爆。
李威一愣,仔细回忆了一下,恍然道:“好像还真是别人不跟她说话,我记得做早操的时候,总有人对于淮晗指指点点,说她脏,穿得邋遢。”
王秋月长长地叹了口气,感慨道:“于淮晗要是我的孩子,我疼都来不及,孩子是上天给的礼物,尤其是女孩,要比男孩更疼她。”
我忍不住瞥了王秋月一眼,看到她真心实意地伤心,突然分不清她到底是不是入戏太深。
“我们以后会有自己的孩子的。”我把空着的那只手覆盖到王秋月的手上,意有所指地安慰道。
王秋月深深地看了我一眼。
李母说:“闺女,你别伤感,你放心,迟早会怀上的。”
李母继续说于淮晗的事:“初中刚毕业,于老太就不想让于淮晗继续上学了,小学和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于老太没胆子跟政府较劲,她不敢让于淮晗失学,但高中可不是,没读高中的人多得是,所以她收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后根本都没给于淮晗看,就藏起来了。”
“挺可惜的,于淮晗的读书成绩很不错,这件事于老太自己在外面宣扬过,对她来说,这是以后能把于淮晗‘嫁’个好价钱的资本。”
“那年夏天,于淮晗被于老太托人带到外面去打工了,前几个月还有消息回来,后来就再也没消息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按道理,于曼也可以说是在邻居们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长起来的。
这问题不止我好奇,连李威也觉得奇怪。
他大爷似的坐在椅子上,在家明显是甩手掌柜,不会伸手帮李母扶个酱油瓶子。
“妈,我记得我看过于淮晗的,豆丁似的,瘦瘦小小的,跟于先生一点也不一样啊,于老太该不会是认错人了吧?”
于老太,认真说来并不是本村的人,而是镇子上的。
李母说:“我们都觉得于老太是认错了人,但今儿你们也在场,都看见了,她一口咬定于先生就是于淮晗,连身体上的胎记都说了出来,于老太虽然是见钱眼开的人,但说实话她应该还没胆子做出凭空讹人的事情,我总觉得她还有更重要的证据没甩出来。”
王秋月笑道:“其实这件事很简单,拿去做下亲子鉴定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李母忙摆手道:“亲子鉴定,哪到这份上了,真去亲子鉴定那事情就闹得太难看了。”
我不理解李母的逻辑,似乎在她看来,今天的这场闹剧是正常的,两家吵得再难看甚至动手都尚在合理范围以内,但一旦上升到去警局,去找专业机构做亲子鉴定,那就是真把事情闹难看了。
我想起曾经和徐凌在闲聊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概念,群体性趋势,我认为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当中,群体对外的时候会抱团,会产生一种集体趋势,主要表现在处理事情或对待某些人的态度上面。
群体性趋势的产生环境一般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山村里,或是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等等,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这些地方几乎等同于一个独立社会,有一定的机率滋生出与外界格格不入的秩序。
譬如校园霸凌事件就更容易发生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当中,学生们长期脱离家庭,与父母的沟通大多通过电话,亲子关系通常会比较淡漠,再加上国人习以为常的“爱在心头口难开”,两代人之间很少能摊开心肺坦诚交流,学生受到霸凌后通常是选择沉默,很少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前岙村虽然不至于脱离社会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但长年生活在村子里的人,譬如李母,在天长日久的潜移默化当中,在某些事情上有了共同的默契的观念。
就像于曼和于老太的这件事。
饭桌上,李母继续说于老太的事情。
“自从生了儿子后,于淮晗在家就彻底没了地位,以前于老太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她一个骨肉了,虽然嫌弃她是个女儿,但好歹吃穿上没有亏待过。后来就一样了,儿子当然是最重要的,至于女儿,反正以后是别人家的媳妇。”
“按照常理而言,于淮晗是老大,女孩子在前期的时候又长得比男孩子要快,她跟她弟弟差着岁数,怎么也不该是她穿她弟弟的衣服不是?但于老太不这么干,她买衣服都是可着儿子买的,儿子穿剩下的才让于淮晗穿,所以于家的邻居们经常能看到于淮晗穿着不合身的衣服露出瘦小的胳膊和腿。”
“于淮晗合身的衣服大多都是别人看不过眼送的,虽然是旧衣服,好歹也能遮住手脚了不是?其实我们这地方吧,虽然普遍重视儿子,但像于老太这样的还是独一份,很多人都看不过眼,但看不过眼也没办法,那是于家自己的事。”
吃着饭的所有人都听得认真,对李家的人来说,这是一场热闹,是值得分享的八卦,是近段时间的谈资,而对于我和王秋月来说,是对于曼的进一步了解。
不管于曼到底是不是于淮晗,我都准备去查一查。
李威一边夹菜一边说:“我在学校里看到过于淮晗,她的性格跟于先生可完全不一样,听说她在班级里独来独往,从不跟别人说话。”
我问道:“是她不跟别人说话,还是别人不跟她说话。”
对于曾经在某起案子当中接触过学校霸凌事件的我来说,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于淮晗不跟别人说话可以理解为周边的环境是善意的,但是她本人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比较自闭,而如果是同学集体孤立于淮晗,那对于淮晗来说大概相当于全世界都是冷漠无情的,她在家里得不到温情,在学校要被同学欺负,这样的成长坏境下长大的孩子,心理状态通常都会有点不健康。
这种不健康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引爆。
李威一愣,仔细回忆了一下,恍然道:“好像还真是别人不跟她说话,我记得做早操的时候,总有人对于淮晗指指点点,说她脏,穿得邋遢。”
王秋月长长地叹了口气,感慨道:“于淮晗要是我的孩子,我疼都来不及,孩子是上天给的礼物,尤其是女孩,要比男孩更疼她。”
我忍不住瞥了王秋月一眼,看到她真心实意地伤心,突然分不清她到底是不是入戏太深。
“我们以后会有自己的孩子的。”我把空着的那只手覆盖到王秋月的手上,意有所指地安慰道。
王秋月深深地看了我一眼。
李母说:“闺女,你别伤感,你放心,迟早会怀上的。”
李母继续说于淮晗的事:“初中刚毕业,于老太就不想让于淮晗继续上学了,小学和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于老太没胆子跟政府较劲,她不敢让于淮晗失学,但高中可不是,没读高中的人多得是,所以她收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后根本都没给于淮晗看,就藏起来了。”
“挺可惜的,于淮晗的读书成绩很不错,这件事于老太自己在外面宣扬过,对她来说,这是以后能把于淮晗‘嫁’个好价钱的资本。”
“那年夏天,于淮晗被于老太托人带到外面去打工了,前几个月还有消息回来,后来就再也没消息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