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唐帝国内部有太子和魏王事,外部情况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易》中说“唯易不易”,素王说,“唯变不变”。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大唐对外的情况同样如此,一鲸落而万物生,冬突厥的倒下,带来了薛延陀和铁勒的崛起。
西突厥的衰落使西域战事告一段落,大唐的建立,以及包容开放的国策,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对商品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增加。
汉朝的时候,西域诸国就依靠着联通汉朝和中亚以及极西国度的商贸来发财,沿途的国家都赚的盆满钵满。
数百年的乱世让商业几乎停滞,导致许多沿途的国家都因为财政枯竭而败落,庞大的中央帝国,就是世界经济毋庸置疑的心脏。
李恪在万事具备后,仅仅两场战争就斩下了薛延陀可汗的头颅,传到诸可汗帐中。
而李恪现在做的就和这件事差不多,利用战争来合法的壮大自己的实力,将天可汗的威望转移到自己身上,将安西大都护府掏空,转而用燕王府来取代。
大唐给予了燕王恪一些帮助,但并没有派出士卒,因为在燕王恪被分封在漠北的时候,就已经带走了大量的政治和军事资源,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燕王恪的作为,看看这位宗王,到底成色如何,能不能承担的起为国藩篱的重任。
在中原有一个词叫做“养寇自重”。
在中原有一个词,叫做‘天下共主’,这是什么意思呢?
皇天的子嗣,是天下所有臣民的主人,在草原上,天可汗就是所有人的主人,诸位认为呢?”
或者说,你已经决定要背叛天可汗,就像是薛延陀烈日汗一样,成为一个叛徒。
所有的人,都前来哈拉和林拜见本王,如果有不听从的,本王将斩下他的耳朵,抠出他的眼睛,然后将其践踏在脚下!”
李恪玩弄了一把文字游戏,来忽悠这群草原人。
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是文化上和现实上的冲突,在草原上,各部落普遍使用幼子守灶制度,每一个儿子长大后,父亲都会给他一部分财产,即牛羊和人口,让他自己出去发展,这就导致最后幼子是唯一会留在身边继承家产的。
至于如何设置,当然不能使用中原那一套复杂的官职,当初冬突厥的混乱就有把中原官职套过来的原因。
可汗大会难道不应当以我为主吗?”
在初步确立了威严之后,李恪立刻开始实行自己前来草原的任务之一,那就是有限度的开始整编草原部落,之前的天可汗体系下,只有三可汗,现在李恪要在三可汗之下,再设置更多的爵位官职。
同时也阐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天可汗是不会来到草原上的,你们所面对的人是我,这种隐隐约约的威胁,这些人还是能够听明白的。
现在大唐的强劲复苏,带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再次开始蓬勃起来。
幼子理应继承王位,但强大的兄长往往会回来抢夺王位,现在回纥的烈日汗,就是在问李恪,你难道以后会是天可汗吗?
如果是,那没问题。
众人闻言皆目光熠熠的望向李恪。
燕王恪在初期的确是遭遇了些许不利,毕竟他初来乍到,对草原还不太了解,但这并不是他没有处理掉薛延陀的原因。
只能说真不愧是洛苏看重的宗王,才来到草原上一年时间,就已经摸到了草原上的政治规则,还能灵活运用。
薛延陀,简直就是草原上最悖逆的豺狼,没有心肺的狗,就算是鬣狗也不如他的心黑,也不如他让人唾弃。
本王身上流淌着最尊贵的血脉,只有天可汗的儿子,才能成为草原唯一的主宰,接受皇天、长生天的恩典,以及阴山、北海以及所有山川的赐福。
如果不是,伱怎么能说自己是草原上唯一的主宰呢?
大唐消灭了冬突厥这个威胁,新的威胁出现在大唐北方,那就是薛延陀,薛延陀和燕王恪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还是好好做事吧,其他的事情,等到时机成熟再说。
胡人骑兵和带甲王府卫兵,也都是精锐,再加上洛玄星带着几百敢战士参与了这场平定薛延陀的战争。
至于其他铁勒以及冬突厥诸部,无论是明月汗、繁星汗,还是普通部族首领,皆诚惶诚恐的拜见李恪。
草原上的人身依附本就远远胜过中原,奴隶制度也比中原顽固太多,对于李恪的话很认可,就像是本就该如此一样。
李世民终于开心了一些,终于有个争气的儿子,做出了一些让自己值得欣喜骄傲的事,而不是让他每日苦恼。
李恪的计划实行的很是顺利,不得不说,李世民对他还是相当宠爱的,虽然大部分都是流放的罪人,但其中人才着实不少。
他深深的明白,他现在之所以能这么顺利的控制诸可汗,主要还是因为他那位贵为天子和天可汗的父亲。
到这一刻,李恪终于感觉到了什么叫做权力,他强行控制住那股天下我有的感觉,
他担心自己太膨胀了,进而去做一些不太理智的事情。
李恪面临着一个危机,他急中生智道:“天可汗当然是至高的,但天可汗不会来到草原,天可汗的诏书上,我是第一烈日汗,所以在草原上,我是最高的那个人,就如同阴山那么高,诸位还有疑问吗?”
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薛延陀还没有强势到,彻底一统漠北的程度。
李恪北迁时带来的一万两千户,分成了十二个部落,每个部落一千户,这种分开的方式,命令极其的扁平化,李恪只需要管十二个千户即可,既能够快速集结,又不耽误放牧。
回纥的烈日汗硬着头皮说道:“伟大的燕烈日汗,请允许我们询问,天可汗的汗位将会传于您吗?
我们听说,在中原,用一种叫做长子继承制的制度,很是奇怪,我们不能理解,所以不明白天可汗的汗位将会如何继承。”
这霸气纵横的言语,实在是太对草原人的胃口,来自四方的部族首领,纷纷来到哈拉和林,这次前来和上次已经完全不同。
现在李恪决定要在草原上逐渐推行这种制度,万户、千户、百户,并且逐步限制诸部的户口,即册封千户,就不能超过千户,超过千户后,就必须分出户口,让多余的人形成新的部落。
尤其是,国师。
这就叫做因地制宜。
战争,不仅仅会带来损失,同样也会让人在战争中崛起,攫取权力和财富,当初汉朝的时候,那些镇守边疆的大将,擅自挑衅边境的胡人,最终利用战争牟利,上赚朝廷拨下来的军费,下抢胡人部落,剥削兵卒,这种事屡见不鲜。
尤其是洛玄星愿意给他提供帮助的情况下,李恪有把握平定薛延陀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
他朗声笑道:“中原之兵不动,而边患自解,分封之术,的确是镇压叛乱的不二自选啊。”
中原那一套官职,就连一些官员有时候都会懵,更不用说没有什么文化的草原人,你说刺史、都督,这些有历史渊源的词汇,他怎么可能理解呢?
当初洛苏设置三可汗制度的时候,直接选用了太阳、月亮、星星,这三个草原崇拜的对象,让草原人一听就觉得很厉害。
大多数人即便是回纥的烈日汗也保持着谦卑,面对着刚刚杀死薛延陀明月汗的大燕烈日汗,为了部族,他必须谦卑。
“伟大而至高的天可汗,是我们草原诸部永远的主人。”
李恪了解到这种现状后,就有了利用战争削弱反对自己的那些部族的想法,然后将自己身边的十二部,在草原上扶持起来,建立一个围绕自己的漠北集团,而且战争不结束,他还可以再从朝廷收刮一些军费,以及要一些特权,进一步释放天子对自己的约束。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草原上从不曾有一个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哪个部落强盛,哪一个部落的名字就会成为族群的名字。
草原虽然落后,但不至于连数字都不会数,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几千年前了,和中原接触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些长进的。
他试图做什么?
难道是挑衅天可汗的地位吗?
这很难,可能还要经历几场战争,但现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因为对薛延陀的战争胜利,李恪俘虏了许多人,他手下一下子多了大约一万户的牧民。
收起你们的不轨之心,张开你们的眼睛和耳朵,好好听,好好看,本王是天可汗之子,草原上的苍鹰。
尤其是这一份非常漂亮的战报,以及李恪对草原诸部的处理,都让李世民很是欣喜。
收回心神,李恪望着自己面前的诸可汗,朗声说道:“天可汗为了防止漠北诸部纷争,于是定下了三可汗制度,在过去的数年中,诸部有争议,都在哈拉和林,召开可汗大会。
李恪见状又说道:“父亲的财产由儿子来继承,是理所应当的,我是天可汗的儿子,在草原上,难道还有人比我更加尊贵吗?
李恪初来漠北,威望不足,各部族的首领,以及漠北诸可汗,都对他表面恭敬,但实际上不在意,乃至于轻视,他们臣服于李世民,是因为李世民煊赫的武功,李恪可镇不住他们,生活在草原上,只认拳头大小。
这些来到哈拉和林的胡人都纷纷高呼,表达自己的忠诚。
国家的兴盛和衰落,就在这其中浮沉。
李恪没办法,他知道天可汗的位置,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传到自己这里,那一定是随着诸夏天子位一起传到下一任大唐皇帝手中的。
当初国师把自己放到草原,是有任务的,如果就这么回去,那位国师一定会给予自己迎头痛击。
在当初和李恪的交流中,洛苏对草原攻略,就很明确,“简单、好记,这就是征服草原的秘诀”。
在他来草原之前,洛苏和他说过不少,其中大多是大势的提点,这让李恪总是会在关键时刻想起一些事来。
而且他从中原来,更明白中原的强大,明白那群元老宿将的强大,大唐平定薛延陀不是难事,那大唐干掉自己也不是难事。
这让他的实力一下子膨胀起来,短时间内,不会有人想要挑战他。
他永远都只能是燕王、第一烈日汗,无论在大唐的体系下,还是在天可汗的体系下,他都是那个臣服者,这不可改变,除非他能够成为长安城中的那个人。
现在李恪是天可汗的代言人,听起来好像也没有问题,但可汗大会的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可汗。
“这便是背叛大唐的下场,这就是擅自挑衅本王的下场,薛延陀的明月可汗,接受天可汗的册封,却胆敢背叛。
李恪在漠北耕耘,战报则一路跨越大漠,越过阴山,而后一路从高原中的小道奔往长安。
最简单最好记的是什么?
数字。
要知道那位襄助自己的洛氏子,可就在身后,他为什么来帮助自己,李恪很清楚,那他随时也都可能会背刺自己。
之所以会延续一年,是因为李恪发现,这是一个他掌控漠北诸部族的大好机会。
这种财产继承制度,是草原的现实,进而形成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比较强大的部落国家中,就会造成一个问题。
这一刻,李世民开分封的心,到达了巅峰。
李恪这番话让众人有些面面相觑,可汗大会在过去是以大都护为中心的,也就是天可汗的代言人。
————
国师洛苏注意到了这一点,燕王李恪背负着改变这种现状的使命前往草原,他在漠北的政治成果是极其惊人的。
在天可汗的基础上,李恪重新构建了政治制度,最关键的是,向草原注入了一种称之为核心的文化,这是过去几千年所不曾达成的,草原的整合从这里开始真正启航。——《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易》中说“唯易不易”,素王说,“唯变不变”。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大唐对外的情况同样如此,一鲸落而万物生,冬突厥的倒下,带来了薛延陀和铁勒的崛起。
西突厥的衰落使西域战事告一段落,大唐的建立,以及包容开放的国策,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对商品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增加。
汉朝的时候,西域诸国就依靠着联通汉朝和中亚以及极西国度的商贸来发财,沿途的国家都赚的盆满钵满。
数百年的乱世让商业几乎停滞,导致许多沿途的国家都因为财政枯竭而败落,庞大的中央帝国,就是世界经济毋庸置疑的心脏。
李恪在万事具备后,仅仅两场战争就斩下了薛延陀可汗的头颅,传到诸可汗帐中。
而李恪现在做的就和这件事差不多,利用战争来合法的壮大自己的实力,将天可汗的威望转移到自己身上,将安西大都护府掏空,转而用燕王府来取代。
大唐给予了燕王恪一些帮助,但并没有派出士卒,因为在燕王恪被分封在漠北的时候,就已经带走了大量的政治和军事资源,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燕王恪的作为,看看这位宗王,到底成色如何,能不能承担的起为国藩篱的重任。
在中原有一个词叫做“养寇自重”。
在中原有一个词,叫做‘天下共主’,这是什么意思呢?
皇天的子嗣,是天下所有臣民的主人,在草原上,天可汗就是所有人的主人,诸位认为呢?”
或者说,你已经决定要背叛天可汗,就像是薛延陀烈日汗一样,成为一个叛徒。
所有的人,都前来哈拉和林拜见本王,如果有不听从的,本王将斩下他的耳朵,抠出他的眼睛,然后将其践踏在脚下!”
李恪玩弄了一把文字游戏,来忽悠这群草原人。
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是文化上和现实上的冲突,在草原上,各部落普遍使用幼子守灶制度,每一个儿子长大后,父亲都会给他一部分财产,即牛羊和人口,让他自己出去发展,这就导致最后幼子是唯一会留在身边继承家产的。
至于如何设置,当然不能使用中原那一套复杂的官职,当初冬突厥的混乱就有把中原官职套过来的原因。
可汗大会难道不应当以我为主吗?”
在初步确立了威严之后,李恪立刻开始实行自己前来草原的任务之一,那就是有限度的开始整编草原部落,之前的天可汗体系下,只有三可汗,现在李恪要在三可汗之下,再设置更多的爵位官职。
同时也阐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天可汗是不会来到草原上的,你们所面对的人是我,这种隐隐约约的威胁,这些人还是能够听明白的。
现在大唐的强劲复苏,带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再次开始蓬勃起来。
幼子理应继承王位,但强大的兄长往往会回来抢夺王位,现在回纥的烈日汗,就是在问李恪,你难道以后会是天可汗吗?
如果是,那没问题。
众人闻言皆目光熠熠的望向李恪。
燕王恪在初期的确是遭遇了些许不利,毕竟他初来乍到,对草原还不太了解,但这并不是他没有处理掉薛延陀的原因。
只能说真不愧是洛苏看重的宗王,才来到草原上一年时间,就已经摸到了草原上的政治规则,还能灵活运用。
薛延陀,简直就是草原上最悖逆的豺狼,没有心肺的狗,就算是鬣狗也不如他的心黑,也不如他让人唾弃。
本王身上流淌着最尊贵的血脉,只有天可汗的儿子,才能成为草原唯一的主宰,接受皇天、长生天的恩典,以及阴山、北海以及所有山川的赐福。
如果不是,伱怎么能说自己是草原上唯一的主宰呢?
大唐消灭了冬突厥这个威胁,新的威胁出现在大唐北方,那就是薛延陀,薛延陀和燕王恪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还是好好做事吧,其他的事情,等到时机成熟再说。
胡人骑兵和带甲王府卫兵,也都是精锐,再加上洛玄星带着几百敢战士参与了这场平定薛延陀的战争。
至于其他铁勒以及冬突厥诸部,无论是明月汗、繁星汗,还是普通部族首领,皆诚惶诚恐的拜见李恪。
草原上的人身依附本就远远胜过中原,奴隶制度也比中原顽固太多,对于李恪的话很认可,就像是本就该如此一样。
李世民终于开心了一些,终于有个争气的儿子,做出了一些让自己值得欣喜骄傲的事,而不是让他每日苦恼。
李恪的计划实行的很是顺利,不得不说,李世民对他还是相当宠爱的,虽然大部分都是流放的罪人,但其中人才着实不少。
他深深的明白,他现在之所以能这么顺利的控制诸可汗,主要还是因为他那位贵为天子和天可汗的父亲。
到这一刻,李恪终于感觉到了什么叫做权力,他强行控制住那股天下我有的感觉,
他担心自己太膨胀了,进而去做一些不太理智的事情。
李恪面临着一个危机,他急中生智道:“天可汗当然是至高的,但天可汗不会来到草原,天可汗的诏书上,我是第一烈日汗,所以在草原上,我是最高的那个人,就如同阴山那么高,诸位还有疑问吗?”
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薛延陀还没有强势到,彻底一统漠北的程度。
李恪北迁时带来的一万两千户,分成了十二个部落,每个部落一千户,这种分开的方式,命令极其的扁平化,李恪只需要管十二个千户即可,既能够快速集结,又不耽误放牧。
回纥的烈日汗硬着头皮说道:“伟大的燕烈日汗,请允许我们询问,天可汗的汗位将会传于您吗?
我们听说,在中原,用一种叫做长子继承制的制度,很是奇怪,我们不能理解,所以不明白天可汗的汗位将会如何继承。”
这霸气纵横的言语,实在是太对草原人的胃口,来自四方的部族首领,纷纷来到哈拉和林,这次前来和上次已经完全不同。
现在李恪决定要在草原上逐渐推行这种制度,万户、千户、百户,并且逐步限制诸部的户口,即册封千户,就不能超过千户,超过千户后,就必须分出户口,让多余的人形成新的部落。
尤其是,国师。
这就叫做因地制宜。
战争,不仅仅会带来损失,同样也会让人在战争中崛起,攫取权力和财富,当初汉朝的时候,那些镇守边疆的大将,擅自挑衅边境的胡人,最终利用战争牟利,上赚朝廷拨下来的军费,下抢胡人部落,剥削兵卒,这种事屡见不鲜。
尤其是洛玄星愿意给他提供帮助的情况下,李恪有把握平定薛延陀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
他朗声笑道:“中原之兵不动,而边患自解,分封之术,的确是镇压叛乱的不二自选啊。”
中原那一套官职,就连一些官员有时候都会懵,更不用说没有什么文化的草原人,你说刺史、都督,这些有历史渊源的词汇,他怎么可能理解呢?
当初洛苏设置三可汗制度的时候,直接选用了太阳、月亮、星星,这三个草原崇拜的对象,让草原人一听就觉得很厉害。
大多数人即便是回纥的烈日汗也保持着谦卑,面对着刚刚杀死薛延陀明月汗的大燕烈日汗,为了部族,他必须谦卑。
“伟大而至高的天可汗,是我们草原诸部永远的主人。”
李恪了解到这种现状后,就有了利用战争削弱反对自己的那些部族的想法,然后将自己身边的十二部,在草原上扶持起来,建立一个围绕自己的漠北集团,而且战争不结束,他还可以再从朝廷收刮一些军费,以及要一些特权,进一步释放天子对自己的约束。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草原上从不曾有一个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哪个部落强盛,哪一个部落的名字就会成为族群的名字。
草原虽然落后,但不至于连数字都不会数,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几千年前了,和中原接触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些长进的。
他试图做什么?
难道是挑衅天可汗的地位吗?
这很难,可能还要经历几场战争,但现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因为对薛延陀的战争胜利,李恪俘虏了许多人,他手下一下子多了大约一万户的牧民。
收起你们的不轨之心,张开你们的眼睛和耳朵,好好听,好好看,本王是天可汗之子,草原上的苍鹰。
尤其是这一份非常漂亮的战报,以及李恪对草原诸部的处理,都让李世民很是欣喜。
收回心神,李恪望着自己面前的诸可汗,朗声说道:“天可汗为了防止漠北诸部纷争,于是定下了三可汗制度,在过去的数年中,诸部有争议,都在哈拉和林,召开可汗大会。
李恪见状又说道:“父亲的财产由儿子来继承,是理所应当的,我是天可汗的儿子,在草原上,难道还有人比我更加尊贵吗?
李恪初来漠北,威望不足,各部族的首领,以及漠北诸可汗,都对他表面恭敬,但实际上不在意,乃至于轻视,他们臣服于李世民,是因为李世民煊赫的武功,李恪可镇不住他们,生活在草原上,只认拳头大小。
这些来到哈拉和林的胡人都纷纷高呼,表达自己的忠诚。
国家的兴盛和衰落,就在这其中浮沉。
李恪没办法,他知道天可汗的位置,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传到自己这里,那一定是随着诸夏天子位一起传到下一任大唐皇帝手中的。
当初国师把自己放到草原,是有任务的,如果就这么回去,那位国师一定会给予自己迎头痛击。
在当初和李恪的交流中,洛苏对草原攻略,就很明确,“简单、好记,这就是征服草原的秘诀”。
在他来草原之前,洛苏和他说过不少,其中大多是大势的提点,这让李恪总是会在关键时刻想起一些事来。
而且他从中原来,更明白中原的强大,明白那群元老宿将的强大,大唐平定薛延陀不是难事,那大唐干掉自己也不是难事。
这让他的实力一下子膨胀起来,短时间内,不会有人想要挑战他。
他永远都只能是燕王、第一烈日汗,无论在大唐的体系下,还是在天可汗的体系下,他都是那个臣服者,这不可改变,除非他能够成为长安城中的那个人。
现在李恪是天可汗的代言人,听起来好像也没有问题,但可汗大会的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可汗。
“这便是背叛大唐的下场,这就是擅自挑衅本王的下场,薛延陀的明月可汗,接受天可汗的册封,却胆敢背叛。
李恪在漠北耕耘,战报则一路跨越大漠,越过阴山,而后一路从高原中的小道奔往长安。
最简单最好记的是什么?
数字。
要知道那位襄助自己的洛氏子,可就在身后,他为什么来帮助自己,李恪很清楚,那他随时也都可能会背刺自己。
之所以会延续一年,是因为李恪发现,这是一个他掌控漠北诸部族的大好机会。
这种财产继承制度,是草原的现实,进而形成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比较强大的部落国家中,就会造成一个问题。
这一刻,李世民开分封的心,到达了巅峰。
李恪这番话让众人有些面面相觑,可汗大会在过去是以大都护为中心的,也就是天可汗的代言人。
————
国师洛苏注意到了这一点,燕王李恪背负着改变这种现状的使命前往草原,他在漠北的政治成果是极其惊人的。
在天可汗的基础上,李恪重新构建了政治制度,最关键的是,向草原注入了一种称之为核心的文化,这是过去几千年所不曾达成的,草原的整合从这里开始真正启航。——《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