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一个重量级政坛大佬的逝去,所影响的绝不是自己一个人。
本来已经对太子之位绝望的魏王李泰,再次燃起了希望,扛着太子之位的柱石倒下,那太子的位置还能稳固吗?
他真的能聪明,洛苏见过的李世民的所有儿子里面,李恪英武果断,李泰文才出众,可谓一文一武,其余人中,李承乾仁厚,李治也聪明伶俐,但还太小,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其余都一般。
洛玄夜的后事很是盛大,李世民追赠他“司空”、“司徒”、“并州大都督”,定谥号“武成”,陪葬昭陵,和平阳公主合葬。
洛玄夜去世,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如丧考妣,但面上都是一副哀凄之色。
李承乾在洛玄夜的葬礼上哭的昏天黑地,却没有见到有人已经盯上了他。
第一个出手的人,不知道是来自哪一方,但手段极其隐晦。
“周郡王薨逝,真是国朝之失,陛下失去一个良佐,太子失去一個良师,听说太子之前不听其他人的规劝,只听周郡王的,现在周郡王不在了,谁来规劝太子呢?”
一句完全没问题的话,而且只觉忧国忧民。
因为这句话本来就没错!
但唯有极少数人能感觉出其中的不对劲,那就是对太子极其了解的人,这番话隐晦的表达出了太子需要让人教导。
最重要的是,让李世民觉得李承乾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辅佐,现在李承乾必须自己成熟起来,换句话说,之前磨砺太子的那一套路数,又要重新捡起来,而且是不得不捡,不得不用。
因为没有谁能承担让太子自由发展的结果,自古以来都没有任由太子自由生长的,完备的太子府就是为了太子的教育而生。
但李承乾不吃这套,他身体残疾,心理素质差,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磨砺,但唯有洛氏中才有这种教育方式,洛氏之外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是苦难教育,是千磨万击之后,自然成材。
李靖和魏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李世民叫到了太极殿。
二人有些惴惴的端坐着,李世民迟疑片刻,缓缓开口问道:“两位爱卿教导太子大概两年了吧,不知太子如今若何,可改正了从前那些荒唐的习惯,能否承担邦国的重担吗?”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阳谋。
尤其是对于魏征来说,太难回答了。
因为他在这种情况下,没法说太子一点问题都没有,他如果这么说,日后被李世民发现太子还穿着胡服唱胡曲,还有其他的小癖好,他百口莫辩。
至于能不能承担邦国重担,这东西也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关键不在于太子行不行,而在于李世民认为太子行不行。
这便是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但魏征也不可能说太子还是小毛病一大堆,那他这个老师是怎么当的?
当初周郡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说太子这些都是小问题小爱好,不影响当皇帝,还能拿出当初皇帝的事情来调侃,但魏征他知道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脸,面对一个对儿子情况颇为急切的父亲,他怎么打包票说没问题。
当初孔颖达和张玄素他们为什么要争着对李承乾进谏,因为严厉的管教太子,至少出现问题,可以甩锅说,我教了,他不听。
如果放纵太子,那太子贪玩的锅就要甩到老师头上了。
老师和家长间的难题,那是自古就有的,当皇子的老师可不容易。
魏征从来都只是怼李世民一个人,对于其他事,他很谨慎的。
魏征急中生智道:“回禀陛下,太子已经大有长进,但人无完人,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臣一定严加教导,规范太子殿下的言行举止,定让太子殿下成为栋梁之才,若是做不到,陛下就撤了臣太子少师之职。”
日。
李靖难以置信的望着魏征,你这老小子,这是想要趁机跑路?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又踱步转了几圈,沉声道:“你们好生教导太子,朕会再给你们加职,武成王去世了,太子三师都空了出来,你们的三少职衔该是时候提一提了。”
魏征和李靖在叩首后离开太极殿,走在宫中的时候,两个人的脚步都放慢下来,几乎同时微微叹口气,三师职衔自然是极高,但这玩意烫手。
李靖微微眯眼问道:“中书令刚才在殿中说那些话,难道就不担心陛下震怒吗?”
魏征却毫不在意道:“陛下不会在意,反而会深思,倒是左仆射,现在武成王薨逝,伱就是名副其实的军方第一人了,你我在东宫中的职责重大,左仆射当要深思才是。”
李靖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在政治这方面,他比起魏征来,差的是真远,毕竟这位是差点就能帮隐太子翻盘当今陛下的人,而且还能在贞观朝受到重用,他立刻微微躬身道:“还请中书令解惑。”
魏征遥望着青天,缓缓道:“左仆射你看天下的太阳,只有一颗,独自享有所有的崇拜,自古以来,太子和君王间的关系,都很是复杂。
既希望太子强能继承君位,又希望太子不要那么强,以免威胁君位。
所以太子很难做。
之前武成王想要让我做太子少师,我欣然应允,因为我看透了太子、武成王和陛下间的关系。
在所有人的眼中,武成王都是太子最大的支柱,这的确是事实,但实际上不仅仅如此,武成王还是陛下压制太子的一根定海神针。
只要有武成王在,太子的势力就相当于始终构建在陛下的掌控中,因为武成王终究是陛下的人,在陛下和太子不发生冲突的时候,武成王会维护太子的地位,包括向陛下要求太子之位稳固,不能随意变换。
但只要太子和陛下发生冲突,发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武成王立刻就会让所有人知道,为什么陛下会这么信任他。
武成王作为太子支柱,既让太子强大,又让太子弱小,这就是太子、武成王和陛下之间的复杂关系。
现在武成王不在了,那谁来填补这个空缺?
你和我现在都算是东宫的人,我其实还好,毕竟我只是个文官,而你,陛下一定在想,你会不会想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魏征的分析鞭辟入里,将李靖震的一愣一愣的,之前他就疑惑过,把自己、魏征和武成王这些重臣调进太子东宫,陛下真的就能放心?
现在魏征一分析,原来关键在于武成王,有武成王压着,太子东宫再多一倍的重臣,也成不了事。
李靖垮着脸,良久才苦笑道:“我都已经这么大年纪,而且我位极人臣,为什么要跟着太子作乱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魏征闻言不说话,只是若有所思的望着李靖,那眼神让李靖自己说了傻话,他并不是真的傻,很快就反应过来。
年纪大算什么?
况且李靖也没有真正的位极人臣,起码他现在就不如洛玄夜,最重要的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想打仗,他想带兵打仗,而李世民不会再让他单独领兵。
不仅如此,李世民一向宽容,魏征这种曾经要杀他的人,都被他引为心腹,他很少猜忌人,但李靖就是其中一个,很多人不知道洛玄夜以及不少人对李靖的评价都是可用不可信,但天子不太信任李靖这是人尽皆知的。
这就像是黑暗森林一样,谁都不知道李靖会不会心中怀着怨恨,会不会突然给李世民来一下狠的,所以洛玄夜的薨逝,让李靖很难受,在朝堂上,有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有时候反而是件好事。
李靖抿了抿嘴,想要说些什么,良久一直走到了皇宫门前才低声说道:“多谢中书令今日指点,李靖感激不尽,但俗话说,送佛送到西,中书令可还有什么话送给李靖的吗?”
魏征沉默了一下,保住李靖就是保住自己,起码在他离开东宫前李靖不能有事,“离开东宫的事,就别想了,好好辅佐太子,平日紧闭门庭,不要和太子走的太近,你只能做个孤臣,其他的事情都不是你应该做的。”
魏征的话让李靖突然想起了当初国师洛苏和他说过话的,简直一模一样,原来在外人眼中,这就是我的归宿吗?
李靖突然问道:“中书令,如果陛下依旧如果先前那样支持太子呢?”
魏征已经登上了马车,回身微微笑道:“那当然是件好事,但老夫年岁已高,恐怕活不到太子登基的时候,而左仆射的年纪也不小了。”
说完便放下车帘,马车轰隆隆的离开。
李靖坐上马车,只觉有些失魂落魄,他觉得魏征刚才的话有深意,“我的年纪不小了。”
李靖只觉一阵森寒,难道陛下真的会在自己去世前,将我带走,让我去陪葬昭陵吗?
————
古籍有载,一鲸落而万物生,一树枯而万花盛,草木犹此,武成王薨,州刺史迁十二,十二卫换五将,迁相一也。——《唐书注》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本来已经对太子之位绝望的魏王李泰,再次燃起了希望,扛着太子之位的柱石倒下,那太子的位置还能稳固吗?
他真的能聪明,洛苏见过的李世民的所有儿子里面,李恪英武果断,李泰文才出众,可谓一文一武,其余人中,李承乾仁厚,李治也聪明伶俐,但还太小,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其余都一般。
洛玄夜的后事很是盛大,李世民追赠他“司空”、“司徒”、“并州大都督”,定谥号“武成”,陪葬昭陵,和平阳公主合葬。
洛玄夜去世,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如丧考妣,但面上都是一副哀凄之色。
李承乾在洛玄夜的葬礼上哭的昏天黑地,却没有见到有人已经盯上了他。
第一个出手的人,不知道是来自哪一方,但手段极其隐晦。
“周郡王薨逝,真是国朝之失,陛下失去一个良佐,太子失去一個良师,听说太子之前不听其他人的规劝,只听周郡王的,现在周郡王不在了,谁来规劝太子呢?”
一句完全没问题的话,而且只觉忧国忧民。
因为这句话本来就没错!
但唯有极少数人能感觉出其中的不对劲,那就是对太子极其了解的人,这番话隐晦的表达出了太子需要让人教导。
最重要的是,让李世民觉得李承乾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辅佐,现在李承乾必须自己成熟起来,换句话说,之前磨砺太子的那一套路数,又要重新捡起来,而且是不得不捡,不得不用。
因为没有谁能承担让太子自由发展的结果,自古以来都没有任由太子自由生长的,完备的太子府就是为了太子的教育而生。
但李承乾不吃这套,他身体残疾,心理素质差,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磨砺,但唯有洛氏中才有这种教育方式,洛氏之外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是苦难教育,是千磨万击之后,自然成材。
李靖和魏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李世民叫到了太极殿。
二人有些惴惴的端坐着,李世民迟疑片刻,缓缓开口问道:“两位爱卿教导太子大概两年了吧,不知太子如今若何,可改正了从前那些荒唐的习惯,能否承担邦国的重担吗?”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阳谋。
尤其是对于魏征来说,太难回答了。
因为他在这种情况下,没法说太子一点问题都没有,他如果这么说,日后被李世民发现太子还穿着胡服唱胡曲,还有其他的小癖好,他百口莫辩。
至于能不能承担邦国重担,这东西也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关键不在于太子行不行,而在于李世民认为太子行不行。
这便是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但魏征也不可能说太子还是小毛病一大堆,那他这个老师是怎么当的?
当初周郡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说太子这些都是小问题小爱好,不影响当皇帝,还能拿出当初皇帝的事情来调侃,但魏征他知道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脸,面对一个对儿子情况颇为急切的父亲,他怎么打包票说没问题。
当初孔颖达和张玄素他们为什么要争着对李承乾进谏,因为严厉的管教太子,至少出现问题,可以甩锅说,我教了,他不听。
如果放纵太子,那太子贪玩的锅就要甩到老师头上了。
老师和家长间的难题,那是自古就有的,当皇子的老师可不容易。
魏征从来都只是怼李世民一个人,对于其他事,他很谨慎的。
魏征急中生智道:“回禀陛下,太子已经大有长进,但人无完人,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臣一定严加教导,规范太子殿下的言行举止,定让太子殿下成为栋梁之才,若是做不到,陛下就撤了臣太子少师之职。”
日。
李靖难以置信的望着魏征,你这老小子,这是想要趁机跑路?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又踱步转了几圈,沉声道:“你们好生教导太子,朕会再给你们加职,武成王去世了,太子三师都空了出来,你们的三少职衔该是时候提一提了。”
魏征和李靖在叩首后离开太极殿,走在宫中的时候,两个人的脚步都放慢下来,几乎同时微微叹口气,三师职衔自然是极高,但这玩意烫手。
李靖微微眯眼问道:“中书令刚才在殿中说那些话,难道就不担心陛下震怒吗?”
魏征却毫不在意道:“陛下不会在意,反而会深思,倒是左仆射,现在武成王薨逝,伱就是名副其实的军方第一人了,你我在东宫中的职责重大,左仆射当要深思才是。”
李靖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在政治这方面,他比起魏征来,差的是真远,毕竟这位是差点就能帮隐太子翻盘当今陛下的人,而且还能在贞观朝受到重用,他立刻微微躬身道:“还请中书令解惑。”
魏征遥望着青天,缓缓道:“左仆射你看天下的太阳,只有一颗,独自享有所有的崇拜,自古以来,太子和君王间的关系,都很是复杂。
既希望太子强能继承君位,又希望太子不要那么强,以免威胁君位。
所以太子很难做。
之前武成王想要让我做太子少师,我欣然应允,因为我看透了太子、武成王和陛下间的关系。
在所有人的眼中,武成王都是太子最大的支柱,这的确是事实,但实际上不仅仅如此,武成王还是陛下压制太子的一根定海神针。
只要有武成王在,太子的势力就相当于始终构建在陛下的掌控中,因为武成王终究是陛下的人,在陛下和太子不发生冲突的时候,武成王会维护太子的地位,包括向陛下要求太子之位稳固,不能随意变换。
但只要太子和陛下发生冲突,发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武成王立刻就会让所有人知道,为什么陛下会这么信任他。
武成王作为太子支柱,既让太子强大,又让太子弱小,这就是太子、武成王和陛下之间的复杂关系。
现在武成王不在了,那谁来填补这个空缺?
你和我现在都算是东宫的人,我其实还好,毕竟我只是个文官,而你,陛下一定在想,你会不会想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魏征的分析鞭辟入里,将李靖震的一愣一愣的,之前他就疑惑过,把自己、魏征和武成王这些重臣调进太子东宫,陛下真的就能放心?
现在魏征一分析,原来关键在于武成王,有武成王压着,太子东宫再多一倍的重臣,也成不了事。
李靖垮着脸,良久才苦笑道:“我都已经这么大年纪,而且我位极人臣,为什么要跟着太子作乱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魏征闻言不说话,只是若有所思的望着李靖,那眼神让李靖自己说了傻话,他并不是真的傻,很快就反应过来。
年纪大算什么?
况且李靖也没有真正的位极人臣,起码他现在就不如洛玄夜,最重要的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想打仗,他想带兵打仗,而李世民不会再让他单独领兵。
不仅如此,李世民一向宽容,魏征这种曾经要杀他的人,都被他引为心腹,他很少猜忌人,但李靖就是其中一个,很多人不知道洛玄夜以及不少人对李靖的评价都是可用不可信,但天子不太信任李靖这是人尽皆知的。
这就像是黑暗森林一样,谁都不知道李靖会不会心中怀着怨恨,会不会突然给李世民来一下狠的,所以洛玄夜的薨逝,让李靖很难受,在朝堂上,有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有时候反而是件好事。
李靖抿了抿嘴,想要说些什么,良久一直走到了皇宫门前才低声说道:“多谢中书令今日指点,李靖感激不尽,但俗话说,送佛送到西,中书令可还有什么话送给李靖的吗?”
魏征沉默了一下,保住李靖就是保住自己,起码在他离开东宫前李靖不能有事,“离开东宫的事,就别想了,好好辅佐太子,平日紧闭门庭,不要和太子走的太近,你只能做个孤臣,其他的事情都不是你应该做的。”
魏征的话让李靖突然想起了当初国师洛苏和他说过话的,简直一模一样,原来在外人眼中,这就是我的归宿吗?
李靖突然问道:“中书令,如果陛下依旧如果先前那样支持太子呢?”
魏征已经登上了马车,回身微微笑道:“那当然是件好事,但老夫年岁已高,恐怕活不到太子登基的时候,而左仆射的年纪也不小了。”
说完便放下车帘,马车轰隆隆的离开。
李靖坐上马车,只觉有些失魂落魄,他觉得魏征刚才的话有深意,“我的年纪不小了。”
李靖只觉一阵森寒,难道陛下真的会在自己去世前,将我带走,让我去陪葬昭陵吗?
————
古籍有载,一鲸落而万物生,一树枯而万花盛,草木犹此,武成王薨,州刺史迁十二,十二卫换五将,迁相一也。——《唐书注》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