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父子冲突,玄夜重担。15号了,大伙求月票啊,后面我写个爽的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第七章:父子冲突,玄夜重担。15号了,大伙求月票啊,后面我写个爽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武德七年九月,大唐发生了不少重大的事务。

    九月初七,大唐天子李渊下旨,撤销江南道行台编制。

    调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原江南道尚书右仆射、姑苏郡王洛景成进京,担任民部尚书。

    紧接着又下令调吴国夫人、原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苏州刺史进京担任礼部尚书。

    杜伏威被任命为兵部侍郎。

    明眼人都看出来李渊这是要削地方重中央了。

    但一开始就动江南洛氏,这是让人没想到的,只有洛玄夜对秦王说,“天子知道我和妹妹亲如一家,他这不是不信任妹妹,而是……”

    洛玄夜不说话了,李世民沉默,他知道,陛下这是担心姑苏郡王和吴国夫人会成为他的外藩助力,所以让他们进京为质。

    李世民沉默了不知道多久,他将手搭在洛玄夜肩膀上,那只手依旧温热,洛玄夜却能感受到,在颤抖,曾经纵横战场神箭无敌的手,竟然在颤抖。

    “青阳,我不会让你们失望,你相信我,我现在只不过还没有想清楚而已。”

    洛玄夜将手搭在李世民放在自己肩膀上的手上,盯着李世民的眼睛,绽放着无尽的光,“我知道,你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所以这些年我义无反顾的跟着你,无论什么结局,我都能接受,就算舍弃现在的一切,我们是君臣,是亲人,也是知己。”

    李世民闻言直接流下泪来,泪水布满了脸颊,“青阳啊青阳,如果我有登临天下的一日,我要给你自古以来臣子最高的荣耀。”

    在杨文干之事后,李世民和李建成间的争端就已经彻底白热化,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二人相争,大部分人保持中立,因为大部分人都没资格走进这个战场。

    李建成和李元吉开始无所不用其极,洛玄凌几乎寸步不离的守在李世民身边,以防止有刺客,因为李元吉这个疯子,是真的能做出那种事,上一次是齐王李玄霸给李世民挡了灾,现在还卧床不起。

    对此李渊只觉心烦意乱,他现在整个人都纠结到了极点,理智和感情,立秦王和立太子,让他烦躁,在杨文干事时,他的确是有了立秦王为太子的想法。

    但他很快就意识到,杨文干之事是秦王所为的话,那岂不是说,秦王已经可以控制东宫的人去做事?

    那既然控制了东宫,会不会皇宫里面也有秦王的人?

    在那一刻,李渊将自己放在了秦王李世民的对立面上。

    恐惧,无所不在的恐惧,让李渊果断的否决了立秦王为太子的想法。

    这个儿子太可怕了。

    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彻底断绝掉李世民夺嫡的想法。

    在经历了几年的盘桓后,武德七年,李渊终于下定了这个决心。

    ……

    从猎场返回秦王府的路上,众人议论着李世民从骏马上安稳落地的英姿,纷纷笑道:“秦王是如何知道今日太子和楚王要用未驯服烈马来伤您的?”

    李世民回忆起一个人,既而笑道:“生死有命,又岂是他们的阴邪之术所能够干涉的。”

    秦王府诸将都笑起来,仅仅是一句玩笑话,谁都未曾想到,竟然会闹到天子面前。

    而且这句话已经变成了,“秦王说他有天命!”

    为了整垮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深深地陷入了疯狂中。

    天命两个字刺痛了李渊。

    他才是天子,天命应该是他所有,而且这种东西,怎么能自己去争取呢?

    “你怎么敢妄窥天命呢?”

    李渊愤怒的在众人面前斥责李世民。

    经历了杨文干之事,李世民已经明白,李渊是真的不想传太子位给自己了。

    李世民一直想要通过正常进位太子,进而名正言顺的持有天下。

    李世民跪在地上,他昂着头说道:“陛下,臣没有那么说过,这是构陷!

    还请陛下告诉臣,是谁在构陷臣。”

    李渊怒喝道:“够了!”

    李世民毫不相让,同时大声道:“请陛下下法司查验,请陛下还臣清白!”

    李渊气急,还想要说话,李世民却直接厉声道:“陛下,任由奸人构陷臣,您到底要做什么?”

    太狂悖了!

    臣子质问天子想要做什么?

    经过这数百年没有洛氏在世的惯性,现在的君王,已经相当的乾纲独断,否则杨广这种人,早就被推翻了。

    李渊不是那种一言堂的君主,但也不能容忍臣子这么公然挑衅自己,尤其这个臣子还真的有挑衅自己的威望。

    李建成和李元吉望着这一幕,忍不住笑,这下秦王是真的难逃责罚了。

    正好打压一下他的嚣张气焰,这一张由天子、宰相、太子、楚王、后妃联合编制起来的网,终究还是将秦王这只猛虎牢牢困在网中。

    他正要大声的呵斥李世民,就见到封德彝匆匆跑进殿中,脸上满是慌张,这成功的打断了李渊将要说出口的话。

    “陛下,突厥颉利可汗联合突利可汗率领数十万大军寇侵,边关八百里告急!”

    突厥人!

    数十万大军!

    李渊一下子坐直了身子,脸上闪过一丝恐惧。

    突厥,大唐最大的边境威胁,虽然因为东西突厥的分裂,戎狄之盛没有汉末的时候强大,但依旧相当可怕。

    关键是中原刚刚连年大战,正需要休养生息。

    怎么办?

    李渊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投向了跪在自己面前的秦王身上。

    这么多年他没有真正对秦王李世民动手,有两个原因。

    其中一个是他终究顾念父子亲情,太子和秦王他一个都不想动。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大唐现在的军事压力还很大,在这种时候,他不可能自废武功,将大唐战神废掉。

    李渊很不愿意承认,但李世民就是他皇位的基石,是他手中不愿意打出,却每每必须打出去的王牌。

    李渊这些年大封诸王,目的就是让皇族拱卫皇室,他是典型的只相信自己人。

    他知道李靖有才能,但并不相信,在大唐,任何战争都是宗室担任行军大总管,然后搭配一个老将。

    李世民再怎么说也是他的嫡子,是自己人,他不可能把军权交到外人手里。

    李渊缓缓收起刚才的愤怒神情,走上前去,将李世民扶起来,温声道:“突厥入侵,速速召群臣上殿,商议对策,二郎,来,你久经战阵,说说你的意见。”

    李渊经典的“有事二郎,无事秦王”定律还在发威,李世民在这一刻,竟然有些感谢那些突然进攻大唐的突厥人,这已经是突厥人第二次挽救他。

    每一次他在政治斗争下落入下风,不得不和李渊展开对抗时,突厥人就会适时的出现,给他刷上一层光辉的战绩,而后他的威望就会增长。

    太子和李元吉简直咬碎了牙,这该死的突厥人,怎么每每在关键时刻都出现。

    大唐和突厥间,尤其是上层,实际上没有多大仇恨,甚至和某些高层,关系还不错。

    但私人关系当然不能代表国家间关系,突厥该打草谷打草谷,大唐该反击反击。

    但私人关系的好处在于,在突厥和大唐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颇为脆弱的互信。

    两个互相不信任的国家,会时时刻刻用刀枪对准对方,不存在和谈的可能性,唯一的结果就是一方倒下。

    而大唐和突厥间,只要能维持力量的均衡,就可以和谈。

    随着群臣步入殿中,各自坐定,洛景成、洛玄镜身为六部尚书,自然参与了这一场会议。

    洛玄夜和李秀宁结伴坐在李世民下首的位置。

    就在众人都认为这是一场商议该要如何出兵的军事会议时,李渊直接抛出了一个相当炸裂的议题,那就是迁都。

    “从武德元年起,长安因为距离突厥太近,突厥骑兵长驱直入就可以到达长安城下,导致我朝每每受到突厥威胁,朕以为长安不适宜作为帝都,应该往南迁都,在关中一线构建防御线,以阻挡突厥的入侵。”

    李渊刚刚提出这个提议,李元吉就直接叫好道:“父皇英明,国家帝都却一直位于不安之中,天下惶然,万民还如何能安心各做其事,迁都势在必行。”

    太子虽然没说话,但从表情就能够看得出,他也是赞同迁都的,等到迁了都,倒要看看秦王还怎么用突厥来挟持绑架朝廷。

    大殿上一片寂静,群臣伱看看我,我看看你,封德彝、萧瑀、裴寂这些李渊旧臣都不说话。

    政治走到现在这个地步,没人愿意去触李渊的霉头。

    李秀宁想要说话,却被洛玄夜按住,低声说道:“有秦王在,不用担心,让他去说。”

    洛景成和洛玄镜望着殿中这一幕,互相对视一眼,各自微微点头又摇头,又望向洛玄夜,见到洛玄夜微微摇头,二人便眼观鼻,耳观心,当作没听到。

    李世民上前朗声道:“陛下,自古以来皆诸夏重,以临四方,素王之下,不意有二天子,颉利可汗,以苍天受命而称之,如今陛下登极天子,岂能容忍呢?

    迁都劳民,戎狄逼迫便丢弃城池,放弃子民,古来未曾有耻辱到这般的天子和皇族。

    暴隋尚且降服冬突厥,何以我大唐,承天受命却不能呢?

    臣窃以为陛下之惶然,不妥,请陛下给臣以精兵,臣愿意率领大唐儿郎,退却突厥!”

    李世民的话在殿中回荡,掷地有声,等到李世民一说完,洛玄夜立刻起身抱拳说道:“陛下,秦王所言极是,这世上哪里有中原王朝被戎狄所逼迫迁都的呢?

    只有行将朽木,将要失去的天命的时候才会如此,如今我大唐正如煌煌大日,这个时候失去长安,将素王归墟之地让于戎狄,真可谓是,史书上洗刷不掉的耻辱。”

    洛玄镜站起身,她穿着贵族女子的服饰,华贵至极,大唐女子的仕女服也开放,露出纤美的锁骨,白得耀眼,殿中的女子不多,她毋庸置疑是最美的那一个。

    “陛下,这世上从未有不曾临阵便退却的天子,臣率江南群臣归顺大唐,是因为二京有王气,大唐据二京,当有天下,如今难道却要将西京沦落胡尘吗?

    臣以为不妥,请陛下三思!”

    李渊真的想要迁都吗?

    未必。

    他和李建成还是不一样的,迁都对李渊没什么好处,而且突厥人眼见就要兵临城下,现在迁都也晚了,真的只能劳民伤财。

    但在和突厥人大战之外,另外寻找到一条道路,那必然是有可能的。

    现在的唐朝,是真的不想打仗。

    过去那些年的战争,让天下的水利措施都有了明显的破坏,人口也减少了许多,现在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

    这个时候和突厥开战,百害而无一利,打赢了也得不到什么,打输了那就有灭亡的危机。

    ……

    诏:以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为行军大元帅,楚王李元吉为行军副元帅,合十二路行军总管,并讨突厥。

    ……

    身为十二卫大将军的李世民,终于再次见到了大唐士卒。

    这些跟随着他一路夺取了天下的士兵,状况很差。

    让他很是忧虑,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大唐士卒。

    连年的战争,让士卒们的厌战情绪达到了顶峰,这是谁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年姬昭东征也遇到了士卒厌战。

    毕竟常年不能回家,一直精神紧绷的杀戮,谁都无法忍受这种压力。

    人不是铁,不是机器,不是输入指令就会永远工作下去。

    即便是有战利品和功勋赏赐,也挡不住这种厌战情绪。

    更雪上加霜的是,伴随着天下一统,军队的作用逐渐减少,军队待遇是一定会下降的,这就更加让士卒们的战力和意志下降。

    这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钱不能都供给军队,国内的赈灾、修建水利等安定天下的问题,同样极其重要。

    但这样的军队真的能抵御突厥人吗?

    李世民有些担心。

    他所面临的挑战还不仅仅是这些。

    洛玄夜更是直接说道:“秦王,楚王不能信任,尤其是不能将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他一定会故意搞砸的。”

    李世民叹息着点点头,他又如何会不知道呢?

    李元吉根本就没有一丁点和他合作的心思,李元吉只想看他的笑话,看他这个大唐第一战神的失败,然后挫伤他的威望。

    大军还没有出征,行军大元帅和行军副元帅之间的矛盾就已经这么大,谁能不为前景而担忧呢?

    李渊亲自给李世民践行,在过去的每一场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李世民总是意气风发的喝下践行酒,然后带着大唐的军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发,最后赢取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但现在他却见不到。

    他只见到翩然的落叶在秋风中起舞,他只见到片片金黄堆积成软绵的叶堆,微风拂过,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幅深秋的画卷,恰好应和了他此刻的心情,萧瑟秋风,凄凉至极。

    他回身望向长安,思绪缥缈间,但见他父皇身后的朱楼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坊市中商贾云集,那里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

    他现在身处在黑暗中,他的脚下是一座独木桥,四面都是黑暗,只有最前方有一点点的亮光,隐隐约约给他照开了前路。

    从王世充和窦建德被他击败之后,李世民太久没有畅快的笑过了。

    李世民只能不住念着一句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离开长安,去见见那位突厥的可汗,让他退兵!

    ……

    李世民离开后,洛玄夜就返回了长安,是的,这一次前往征讨突厥,并没有洛玄夜,这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传言说是李渊对洛玄夜另有重用。

    洛玄镜来到平阳公主府,兄妹二人在叙旧时,洛玄镜问起有关于太子和秦王之事,说道:“五哥,我和夫君想要和秦王结亲,不知道五哥是否可以为之说和。”

    正常来说,洛玄镜想要和李世民结亲的话,那肯定是没问题的,尤其是在李世民现在比较艰难的时候,洛玄镜和洛景成这种实力外援,正是他需要的。

    毕竟李世民的大本营在洛阳,李世民心中是有如果事有不逮就逃往洛阳,和长安分庭抗礼的准备,到了那个时候,作为钱粮重地的苏州就比较重要。

    洛玄夜沉吟了一下后说道:“秦王现在只有的嫡长女李丽质配给了为兄的长子,秦王曾经答应过小六,要嫁一个女儿给他的儿子。

    但如今,秦王的第二个嫡女还没能出生,小六的儿子也没能生下,秦王也不知道之后会不会再有女儿,这结亲的事情,有些难了。”

    这是一个相当尴尬又现实的问题,想要结亲很正常。

    但李世民还好说,长孙氏又不能无限生,哪里有那么多的女儿让洛氏求娶。

    其实娶庶女的问题也不大,洛氏不看重这个,以前娶得很多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儿。

    但既然是联姻,那李世民对公主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长孙氏的女儿,当然就位于第一列。

    而且娶长孙氏的女儿,也是因为长孙氏这个人优秀,她的女儿一般不会差。

    洛玄镜思索了一下后对李秀宁说道:“还得请公主帮妹妹参谋一下,看看应该娶哪一个公主,或者娶哪一个贵女,这长安城,妹妹对这些人家,终究是有些不太熟悉。”

    李秀宁笑道:“些许小事且包在我的身上,不过阿镜,你为何不为你的儿子求娶我的女儿呢?”

    洛玄镜和洛玄夜异口同声道:“祖训有言,圣痕者不嫁娶,圣痕一体,便如一家,又岂能嫁娶呢?”

    李秀宁恍然,知道是自己对洛氏内部的一些规矩不明白了。

    几人又闲聊几句后,洛玄夜微微皱眉问道:“五哥,此番秦王出征,陛下不让你随军,说对你另有重用,我觉得有些不对劲。”

    洛玄夜沉下脸来道:“陛下知道我是秦王死党,所以不愿意让我随军。

    这其中肯定是有事,但他是君父,只要不触碰底线,那就没办法,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而且陛下还不至于对我太过分。”

    李秀宁沉声道:“放心,有我在,夫君还不至于出什么事,而且我们终究不是二郎,父皇不会对付我们夫妻二人的。”

    话虽然这么说,但天子到底要让洛玄夜做什么呢?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

    一项对洛玄夜的新任命,从尚书省传了出来。

    岭南有土著造反,频繁攻击周围州县,李渊派洛玄夜担任岭南道行军大总管,领广州、冈州、韶州、循州、潮州、康州、端州、新洲、封州等岭南数十州军事。

    又诏令,平定岭南道动乱后,洛玄夜担任岭南道监察使,广州都督,广州刺史,镇抚岭南。

    这项任命就很难以评价。

    岭南道行军大总管这没什么说的,一方主帅,其余各总管都要受他的节制,整个岭南平叛最高的权力都在他这里。

    李渊没给洛玄夜上面添一个李氏宗王,这证明他是真的相信洛玄夜。

    但谁信李渊真的想要让洛玄夜去平乱谁傻!

    后面的任命,一共是三个官职,岭南道监察使,这个职位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刺史,这就是一个监督官员的官职,州县二级制度肯定是难以管理的,所以出现了监察使。

    大唐现在虽然是道—州—县三级体制,但从行政上是州县二级,道这一级很虚,只有监察权,还没有经历废史立牧的大唐,在州这一级别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洛玄夜的第二个官职,广州都督。

    在大唐建立后,有这么几个位置比较特殊。

    龙兴之地太原,现在叫做并州,同时也是抵御突厥的第一道防线。

    号称天府的益州,也就是关中的粮仓。

    以前的江陵,也就是现在的荆州,控制长江的重要所在。

    以及长江以北的扬州,虽然现在残破,但有大运河在,再加上出于压制长江以南建业旧地的需要,扬州正在恢复。

    这四个州,唐廷在这里设置了大都督,这是一个相当高级别的官职,级别相当于尚书左右仆射、十六卫大总管,是从二品。

    在这之上的只有李世民身上的尚书令和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其他官职都在这之下!

    可想而知这个职位的恐怖!

    现在的大唐,太子和秦王就不用多说,李元吉挂着荆州大都督,李玄霸挂着益州大都督,李秀宁挂着并州大都督,从这里就能看出,这个官职是给皇子们用的。

    在大都督之下,就是都督,这是一个典型的武官,掌管军事,但不是只管那一个州的军事,比如苏州都督,他所掌管的是整个江左吴越故地的军事,其余各州的军事都由苏州都督府来管辖。

    洛玄夜身上的广州都督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官职一挂,他就能常态调动岭南道一半的兵力,虽然岭南道的兵力本来也就几千人,但这也相当了不得。

    最后一个官职广州刺史,则是一个政务官,掌管广州一地的政务,单纯的这个官职还不算是什么,毕竟现在的广州还没有海洋经济,属于穷乡僻壤。

    广州是典型的下州,广州刺史也就相当于一个正四品下的官职而已。

    洛玄夜可是从二品的左青龙卫大总管,是看不上这么一个官职的,但广州刺史加广州都督,再加上江南道监察使。

    政务、军权、监察,操持在一个人的手上,洛玄夜在岭南,让谁死,谁就要死。

    从这方面来看,李渊似乎是真的想要让洛玄夜前往岭南做一番大事,镇抚边疆,以免生乱。

    但洛玄夜不这么认为,大部分人都不这么认为,“陛下这是要将我调出长安,他认为我和秦王待在一起不好,所以将我调的远远的,不要在长安出现,不要出现在秦王和太子身边。”

    很快李秀宁就得到了风声,皱眉寒声道:“夫君,是有人密报你挑唆太子和秦王的关系,于是父皇才生出了调动你离开的心思。”

    一听这话,洛玄夜忍不住笑道:“这么说来,我还要感谢陛下,只不过是调走我,而且是这么荣耀的调走我。”

    李秀宁思索了一下后说道:“我去劝劝父皇,让他收回成命。”

    洛玄夜淡淡道:“陛下不会收回的,至少现在不会收回来。”

    换做其他人,哪怕是洛玄凌,李渊直接就杀了。

    但洛玄夜毕竟是特殊的,曾经的那些记忆在李渊脑海中闪过,文公好多年没有出现了,但李渊依旧忘记不了那个如同神圣一样的人。

    他很想让文公给他一些意见,最好是支持他的做法。

    ……

    在李世民出征后,洛玄夜也踏上了自己的征途,但他眼中有炽热的火光,从深寒的眼底溅射而出。

    陛下!

    即便是让我离开,一切也不会停下。

    军旗漫卷,洛玄夜一路往岭南而去,没人知道他心中所想。

    一辆马车慢慢悠悠,晃晃悠悠的来到了长安,马车中有个人。

    是洛苏。

    ————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此所谓取天下之主,尽作威福,至唐则不然,高祖以太宗持剑,太阿倒持,授太宗以柄,焉有幸日?——《通鉴·唐纪》

    (本章完)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