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招摇过市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回1982小渔村第1145章 招摇过市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又是杰克风暴又是赤潮,然后又是因为赤潮而缺氧窒息的大片鱼群。

    虽然明天又要休息了,但是这一趟也挣够了,多休息几天都行。

    叶父砸吧了一下子嘴又道:“我怎么觉得这钱,你是真好赚啊……人家出海一天赚多少,你赚多少!”

    叶耀东瞥了他爹一眼,“人家什么船我什么船?当初买船的时候,你们一个个骂的骂,啰嗦的啰嗦,都反对我折腾,现在知道我做的都是对的吧?人家一个个都还不知道来了赤潮,咱们就已经因为赤潮先收获了一大片鱼群。”

    “谁知道外面海货那么多,给你这么好挣的。当时就只想着危险,大家一直在近海打捞,你却要弄那么大的船,跑那么远,那不是不放心吗?你又那么不靠谱,才多大岁数,又没有经验,谁能放心的了?”

    “是,你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但是你老了,就得年轻人敢拼敢闯才能挣钱,太保守了才挣不到钱。”

    “你赶紧吃你的吧,还在那里说说说……”

    叶父知道他说的都对,也不跟他辩解。

    “是谁一直在跟我说话。”叶耀东没好气的说完,也不管他爹又继续唠叨,自顾自的把剩下的饭菜都扫光,顺手再拿了一个西红柿当饭后水果。

    只是叶父突然间凑过来说悄悄话,他大口的咬了一口西红柿,直接biu了他爹一脸的番茄汁。

    叶父眯了一下眼睛,伸手抹了一把脸,恼怒的瞪他,“你怎么吃的!”

    叶耀东边吃边笑,一脸含糊的道:“谁让你突然凑过来,这番茄汤太多了,嗯,好吃,你要不要来一个?”

    叶父忍着气,小声的问:“之前捞到大货都给他们发红包,今天不发?”

    “你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你大方不是我大方,你不是一直都这样吗?所以我才问你一下。”

    叶耀东边吃边看向门口,一直进进出出拿鱼给左邻右舍分的船工们。

    “不发了吧,这才出去一天就打道回府了。接下去因为修补渔网还得歇两天,也不知道赤潮会不会影响出海?要是没影响,那倒是无所谓,我们等本地人这两天放弃后,还可以去打捞海胆。”

    “要是有影响……”

    他愣了一下才又反应过来,“呃…赤潮好像也不影响我们下水打捞海胆。要是因为修补渔网出不了海,可以跟邻居借个板车,把渔网拉回来让人在院子里补网,反正我们打捞海胆也用不上渔网。”

    “哎呀…扯远了,说不发红包就不发红包了,本来跟出来就已经高工资了,下水的人还得再加两块补贴,这都6块多了,谁踏马能挣那么多?跑船的比人家技术工人都牛了,一个月下来都能有一两百了。”

    “本来这些活也是他们分内的事,我想给红包那是我有良心,不给红包,他们也不能说我什么。”

    “本来东升号上的那几个老的就没要求他们下水帮忙打捞海胆,就只留在家里煮饭,算起来也没干什么活,还有那么高工资拿,已经够舒坦的了。”

    “下水的几人还有另外的补贴,一天6块5啊,tmd,什么钱这么好挣?老子已经很良心了,给太多没得惯着他们,这回就不给了。”

    “有良心的不至于会说什么,肯定很满足了,没良心的以后也不叫他们干了,反正到时候回去时,统一给他们发个几块钱红包,意思一下就好了。””

    叶父听了那么多,后面才问一句,“你当谁老子?”

    叶耀东被噎了一下,“我说了那么多,你就听了一个老子?”

    叶父踢了一下他的膝盖窝,害他踉跄了一下。

    “说话就说话,不要整天老子老子。”说完他就双手背在后头,也走向门口,准备出去乘凉。

    叶耀东气结,他就是口头上随口说一句,他爹这么较真。

    他狠狠的咬了一口手上的西红柿,感觉他爹也有报仇的意思。

    等吃完手头的番茄,他就立即回房间,熬了一天一夜,只睡了三个来小时,他早就扛不住了。

    第二天,他是睡到自然醒的,昨天累了一天,今天倒是睡了一个好觉,没有人一大早过来闹腾,他的房间也不靠街道,还算安静。

    出去吃早饭的时候,他感觉家里空荡荡的,就只有他爹在院子里收拾墙角根的那一点菜。

    “人呢?”

    “他们出去打电话了。”

    “哦,我说一大早的怎么空荡荡的,没听到动静,也没看到人影。早上有没有两个妇女过来说要修补渔网的?”

    “有,前面7点多把人领到船上去了,船上也照样留了两个人看着。”

    “嗯,那就好,今早码头外面有看到赤潮吗?”

    “没有,也没有听说,一大早岸边就没什么船,都出海去了。”

    他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等吃完饭,他也第一时间去码头,两个中年妇女头上戴着遮阳草帽,穿着满身补丁的衣服坐在渔船上面,渔网被她们抖开,布满了整一个甲板,不让人瞧着都没地方下脚。

    他拨弄开渔网才踩在了甲板上,两个妇女只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头修复渔网,有交头接耳了几句。

    叶耀东也不是特意过来看她们补网的,反正船上有他们的工人在那里,他是过来瞧昨天那只锯鳐。

    还在鱼仓里头,上面布满的冰块都还没融化,鲜度还很好,交代了一下船工看好后,他也放心的又出去了。

    已经9点多了,海警局早就上班了,他去的时候,曾为民正在打电话。

    等了好一会儿,才看他把电话挂上。

    “是来问那两口子的事?那一家子又上你们那闹了?”

    叶耀东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在讲什么,连忙摇头,“不是不是,不是这个事,他们也就昨天上午来了一趟,又灰溜溜的走了,今天没有上门来。前天您说让人上门警告一下他们,顺便说他们家人判刑的事,他们大概也不敢再闹事。”

    他点点头。

    叶耀东又继续道:“我是昨天出海的时候,捕捉到一条不一般的大鱼,想着贡献给海洋馆,做成标本。”

    曾为民有些惊讶,有点出乎他意料,他以为是又有什么事求上门来。

    “什么鱼?”

    “叫锯鳐的一种鱼,咱们这边还应该稀罕的很,昨天拖回来的时候,岸边的渔民通通都说不认识,可能是公海或者远一点的一些海域流入的品种。”

    曾为民听的有点慢懵,他对鱼不太懂。

    “很稀罕?”

    “是很稀罕,实际也是因为卖不出去,呵呵,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不识货,没人敢接手,怕砸在手里。我想着也是难得的大货,好几米长呢,放着坏掉也很浪费,如果有技术的话,做成标本也能给以后的人瞻仰。咱们市里有海洋馆吧?”

    “有是有……”

    “那就对了,贡献给海洋馆做成标本,到时候可以供人观赏,给大家增长见识,也能丰富海洋馆的品种,毕竟稀罕的鱼难得。堂堂海洋馆也不能都是普通货,总得有一些拿得出手,能吸引人的。”

    “你说有几米长?”

    “3米92,将近4米,可能也量的不准确,多多少少有一点误差,不过它最特别的是它的吻端有一米多点,跟锯齿一样。”

    “这么大?锯齿?嘴巴上有一米多的锯齿?”曾为民惊讶了一下,长这么奇怪?

    都说是大鱼,说三四米他倒是不惊讶,就是嘴巴上长一米多锯齿,那还真的有点奇怪,想象不到。

    “我拍了照片,但是现在胶卷没用完,没拿出去洗,拿去洗的话也没那么快,不然我领你去码头看看?”

    叶耀东想着外头毒辣的太阳,又感觉让人领导走大老远的路去码头船上也不现实,又补充说:“或者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让人把那条鱼抬到门口来?给大伙都瞧瞧?这鱼是真的稀罕,不要说一般人了,基本没人见过。”

    “看你说的那么稀罕,那就让人抬过来看一看,真那么希罕,我就帮你去叫人过来瞧一瞧,看看能不能做成标本,真要是什么了不得的鱼做成标本挂到海洋馆,那也确实长脸。”

    他高兴的连忙应下,“好的,我立即叫人去抬,领导先在单位等着,外头太阳太毒辣了,你先不要出来,抬过来了我再来叫你。”

    “行,你也有心了。”

    “哎,这也是为了回报本市嘛,您都想推荐我当副会长了,那我礼尚往来给咱们市里的海洋馆献一条稀罕的鱼也是应该的。”

    “好,那你先抬过来看看,我等一下也让人去把海洋局的人请过来瞧一瞧。”

    叶耀东高兴的立即出去,兴冲冲的又跑了一趟码头,搞得自己大汗淋漓,但是只有三个人也不好抬那条鱼,那条鱼少说也有200来斤。

    他又让人跑回去家里叫人过来。

    趁着等待的时间,又让自己缓了缓。

    等人都到齐后,大家才一块合力将那条鱼从鱼仓里抬出来。

    刚一抬出来,船上两个妇女都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站了起来,叽里咕噜。

    “你们补你们的网,我们等一下就回来。”说完叶耀东就让他们先把鱼抬下去,他把鱼仓跟船舱都锁起来,才跟上。

    将近4米长的锯鳐被抬上了码头就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临近中午,这边原本就没什么人,除了凌晨跟清晨,还有傍晚,码头在这种大热天里,一般都很冷清。

    有的也只是附近一些小贩,或者是收购点的人,都有些无精打采得坐在阴凉的地方乘凉打瞌睡,一看到他们抬的这么大的鱼,有的都惊呆了,纷纷都跑过来。

    昨天这条锯鳐身上缠满了渔网,除了几个收购点的老板,也就只有少数人才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

    因为等完全解开渔网,天都快黑了,渔民们看他们卖完货,大多也都跟着赶紧卖完货回去了,很多都不知道,压在最底下的还有这么一条大鱼,也就只有有限的一些人当时还在围观,会知道。

    此时围过来的人有昨天见过的,也有没见过的,见过的人好奇,没见过的人惊奇。

    “这是昨天傍晚的那条鱼?大白天抬上岸好像看着更大啊……那个牙齿真的跟锯子上面的铁片一样……”

    “哎哟喂,这什么鱼啊?怎么这么大?长这么奇怪?”

    “这鱼刚捕的吗?哎呦……这么大的鱼?怎么长这么丑,还要这么多人抬,这鱼多重啊?几百斤啊?这好几米,是不是能卖好多钱?”

    “这是要抬哪里去?”

    “这鱼你们是不是要抬回家去啊?昨晚上怎么没抬回去?现在都快大中午了,这么大太阳……”

    “你们这鱼不卖吗?要抬哪里去?”

    “这鱼能卖多少钱?”

    叶耀东满脸笑容,“这鱼身上还有一些没融化冰块,走一小段路还晒不坏,我们这是要抬到海警局去,不卖。”

    说完他又喊大家往人多的地方走。

    当然得招摇过市了,不然人家怎么知道他捕了一条这么大的鱼?

    该炫耀的时候不炫耀,那不是锦衣夜行?

    吸引的人越多越好,最好把整条街的人都吸引过来,把他们围的水泄不通,让大家表现的都很稀罕,这样才能让上位者更觉得稀奇,能多几分重视。

    大家都觉得稀奇,那肯定稀奇。

    “你这抬到海警局去干嘛?”昨天收他鱼货的老板问道。

    “我跟里头的领导相熟,前面跟他提了一句,他让我抬过去瞧一瞧。”

    边上围观的人都惊讶了。

    “你不是外地的吗?怎么还认识我们海警局的领导?”

    “是啊,你竟然还跟我们海警局领导熟?真的假的?什么来路啊?”

    “那领导看这个鱼干嘛?”

    叶耀东默不作声,不回答,只微笑着,给群众留一点想象的空间。

    噱头越多,吸引的人只会越多,人越多,当然说明大家都很稀罕,都想看热闹。

    本来现在的人都很八卦,娱乐活动太少了,大热天的也无处可去,一有一点风吹草动不要说整条街了,附近几条街的人全部都跑过来瞧了。

    他们没走多久,就一大片的人围过来里,也不嫌热,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想看看招摇过市的奇怪的大鱼长什么样。

    看过的嘛,就不远不近的跟着,顺便尽量挑大树下阴凉的地方走,想跟到目的地,看看领导要这条鱼抬过去干嘛。

    叶耀东看着身旁跟前方都一堆的人围着,这已经严重阻碍他们行走的,而且不远处还有好多人三三两两的闻讯过来瞧。

    他大喊了一声,“大家让一让,要看的话走在边上看,不要挡着前面的路,这大热天的在太阳底下晒久了也会把鱼晒坏了,领导指明要看的,我们得赶紧抬过去。”

    其他人也吆喝着前面的人让一让。

    “太热了,走太久的话,让大家也跟着晒太阳,你们要是想情况,可以提前去海警局门口等着,这鱼也是要抬到海警局去的。”

    叶耀东又吆喝了一声,前方的路才能继续走。

    “领导要这个鱼干嘛,他们是准备晚上杀了吃肉吗?”

    “那不能够,反正跟去瞧瞧就知道了,赶紧走,提前占个好位置,这里都是人,等会到那边门口连站的位置都没有……”

    大家呼啦啦的都三三两两的先一步跑去海警局占位置,周围的人群才空了一些,但是还是源源不断的有人闻讯跑过来瞧。

    他们一行人只好抬着鱼边走边吆喝着,让前方的人让路。

    一条鱼而已,就引得这么多人围观,送葬都没有这么多人送。

    叶耀东心里这么想的,但是没好意思说出来,太晦气了,只敢在心里嘀咕。

    本来从码头到海警局走路快的话,要不了一小时,跑起来的话更快,不过大街上堵路的人民群众太多了,都是一传十,十传百,哪里有热闹都往哪里凑。

    硬生生的让他们抬着鱼走了快两小时,叶耀东都担心人家已经下班走光了,他们得守着这条鱼,等到上班,那鱼得被晒臭了,他们也得被晒成人干。

    不过,他有些低估了群众八卦的心,到海警局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距离还有100米的时候,前方路上都是人头耸动。

    并且,人民群众传的八卦已经传成了,领导准备在大门口架一口锅煮大鱼……

    “不对不对,我听到的是抓了一条几十米的大鱼,领导准备跟群众一块儿分享,让大家都能喝口汤。”

    “听说那条鱼超级大,老稀罕了,光那条鱼的嘴都能把鲨鱼砍成两半……领导都特意要买回去……”

    “听说那鱼很好吃,虽然长得丑,但是肉很滑,连领导都听说了,都要买回去……”

    “我也听说了,那鱼熬汤鲜的很……”

    叶耀东身上的汗水跟不要钱似的一直淌下来,听着这些流言,要不是他是参与者,他也要跟着相信了。

    叶父也都忍不住的问:“你不是说要做成标本吗?现在领导要拿去吃了吗?那我们不是白捞?”

    “别听大家瞎传,一些话,传着传着都变样了,领导只是说先抬过去瞧瞧,谁知道大家想象力那么丰富。”

    还没怎么的,就已经想好了18吃了。

    “不是啊,这么多人围在前面我们怎么过去啊?”

    “你们抬好了。”

    叶耀东说完就松开自个抬的那一端,然后走到前面去,气沉丹田大喊了一声,“大家让一让,鱼来了,鱼来了……”

    “鱼来了,鱼来了……”

    他只是喊了一句,前面的人就自发的帮忙喊了,然后也不用他再说话,人群自动让开了一条路。

    其实吧,人也不见得很多,主要是现在街道太小了,所以才显得人很多。

    前面的让一让,站两边去,道路就显得空旷了。

    “啊,这鱼原来长这样,那也没有十几米啊,谁说十几米?”

    “是啊,谁长了十几米?不过嘴巴确实长得跟锯子一样。好奇怪好丑……”

    “鱼来了,鱼来了,是不是要架上铁锅生火了?咱们能不能分口汤啊?”

    “想得美吧?领导买去的鱼还能分你吃?”

    “不是,大家不是说领导生日,准备请全县80岁以上的老人喝鱼汤?”

    “真的啊,那我是不是得回家拿碗?”

    叶耀东路过听到都尴尬了……

    这都要回家拿碗是不是传的太过了?

    也就两个小时,大家也太能传了吧?

    等他们听着各种言论将鱼抬到门口的时候,海警局门口已经站满了穿着各种各样制服的人,不止海警局的人,其他单位的都有。

    凭衣服,他认不出来都有什么单位,不过一般人应该也不能跟他们站一块吧?

    叶耀东快跑上前抹了一把汗道:“让领导久等了,本来应该早早的过来的,谁知道这鱼抬上街后,惹的人民群众围观,大家都没瞧过这么大的鱼,也不认得这是什么鱼,一个个的都好奇的很。”

    “一传十十传百,感觉全市的人都跑出来了看了,以至于把路都堵死了,害我们也耽搁了好久,花了双倍的时间才过来,耽误领导下班了。”

    大概也很好奇,看着连人民群众都这么好奇,心里应该好奇加倍了,所以都没有下班,等在那里。

    “不要紧,就是大家传着有点过了啊,就这么一会儿功夫,说什么的都有。”曾为民有些无奈。

    叶耀东也有些汗颜,他只是说海警局的领导要看这条鱼,谁知道大家的想象力那么丰富。

    “你们说的就是这条鱼啊?确实没见过,看着蛮稀罕的,难怪大家听到都跑出来看。”

    “好像也没有传的那么神奇,十几米那么大……”

    叶耀东无奈的道:“也不知道大家怎么传的,现在鱼在这里,领导们看一看,我觉得要是能做成标本的话,放到海洋馆去应该蛮不错的。”

    “看今天这么多人这么好奇,大家也肯定会乐意跑到海洋馆去瞧一瞧,看个稀奇,给咱们市里的海洋馆增加一点人气,听说里头只有一些乌龟金鱼…呵呵……”

    “稀奇古怪的物种,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常见的不稀罕,这鱼还真的没有见过,咱们这地方毕竟靠海,海洋馆多点海洋生物也是好的,呵呵……”

    他说完就闭嘴了,一个个看着都是领导不用他指手画脚。

    他们一个个都在交头接耳。

    人民群众们也看到了这条鱼的庐山真面目,有的没看到的也挤到前面去,然后指指点点的相互交头接耳,嘈杂声不断。

    还有人在人群里,喊了一声,“不是说要煮了分群众吃吗?什么时候起锅烧火啊?”

    也就仗着挤在人群里,人多看不到是谁起哄,才有人喊。

    “真要煮啊?”

    曾为民看着大家一人一句的,都以为要煮了分大家吃,连忙喊:“大家误会了,是这条鱼昨天刚捕上来有些稀罕,所以我们让渔民同志抬过来商量一下这鱼要怎么处理,没有要拿来吃,我也没有要过生日,大家误会了。”

    不知道,为何叶耀东听到他说自己不是要过生日就很想笑……

    他觉得自己的笑点有点低。

    “那是拿来干嘛?”

    “鱼就应该拿来吃吧?这么大,都够让百来号人吃了吧?”

    叶耀东看着那几个穿制服的领导交头接耳的说话,没一会儿就看到有一个大声的道:“大家误会了这鱼真不是要拿来吃,是这位渔民同志想要捐献给海洋局的。”

    “嗯,我们商量过了,这鱼要先拿去研究,不是拿来吃的,毕竟是第一回见的海洋生物,很有研究的价值,拿来吃太浪费了。”

    旁边的人也跟着附和,“对,大家话传来传去都变样了,这不是要拿来吃的,是要先送去研究,有价值的话再做成标本。”

    “是的,如果真的做成标本,那肯定会放在海洋局展示,大家到时候可以去海洋局瞧一瞧。”

    叶耀东心想着拿去研究那倒也对,现在国家什么都在百废待兴,对海洋的了解开发都很匮乏。

    连一些学术技术人才都还刚召回来安抚没几年,新奇没见过的物种拿去研究多了解一下也正常。

    “啊,真的假的,要拿去研究?鱼有什么好研究的?”

    “该不会研究到肚子里去吧?”

    “不是拿来吃啊……”

    曾为民也大声的安抚,“听渔民同志说,这鱼肉质粗糙,不适合食用,所以才打算捐献给海洋局,毕竟这么大的鱼虽然不适合食用,但也稀罕的很,他也想着为海洋研究发展做贡献,大家不要误会了,这鱼不好吃的。”

    叶耀东也适当出声,“是的,这鱼是我捕捞上来的,听说蛮有研究价值的,就想着给我们国家做一点贡献,拿去研究,也能让大家对海洋多一点了解。”

    “哎,那是谁在那里瞎几把乱传话?”

    “就是,又说领导过生日,有说要请老人喝鱼汤长命百岁,都在乱传。”

    曾为民喊道:“传言不可信啊,大家不要被流言所骗,可以散了,大中午的可不要中暑了。”

    “大家可以各回各家吃午饭去了,别在这里晒太阳了,鱼看也看过了,都散了吧……”

    “哦……散了,散了……”

    “看过就好,走吧,走吧,回家吃饭……”

    大家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想着是拿去研究,不是拿去吃,心里也平衡。

    大家相互传达着领导刚刚说的意思,然后就三三两两的散了,各回各家了。

    穿制服的那些人也松了口气,这么多人围在那里,说是拿去研究也算是对群众们有个交代,不然一个个都等着拿碗装汤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回1982小渔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回1982小渔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回1982小渔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回1982小渔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