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激战持续了一整夜,李景隆率领的援军最终在黑夜里彻底溃败,李景隆本人逃窜回了郑村坝大营,而他和北平城下攻城大营的联系,也彻底被切断。
天色渐明,厮杀一夜的燕军也是人困马乏,燕王见北平仍在自己手中,而城外的南军大营在瞿能手里依然算得上固若金汤,只能强行按捺下攻营或者追击李景隆的心思,鸣金收兵开拔回营,原本燕军大营已经落进了南军的手里,但这一夜打下来,瞿能和朱棣两军惨烈厮杀都伤亡惨重,而李景隆和三位朝廷都督带的援军已经被彻底冲垮,自然没人会阻止燕军回营。
唯一有威胁的是粮草,朱棣带兵入关时,从大宁、松亭关、兴州等地陆续获得了大量粮草辎重,只是一路急行加上运输不便,现在一大部分补给仍在路上,而被留下看守燕军大营的南军士卒也不是蠢人,看见大势已去,逃窜的同时干脆放了一把火,把燕军大营里的辎重粮草付之一炬,这样一来燕军立刻就粮食吃紧了,这也是朱棣没有让人立刻追击的理由。
经此一役,北平城外的南军死伤过万,三位朝廷都督所带援军几乎全灭,而李景隆手下的大军尽数溃散,弃械投降者数万人,三万骑军刀都砍卷刃了,杀死的南军居然还没投降的多。
而更多的南军,则是亡命般地逃向了南方,逃向了郑村坝的南军大营。
回到营盘,燕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埋锅造饭,军粮还剩下三日,也就是说三日之后再进不去北平城,或者打不垮城外的攻城南军,那燕军就要面临断粮的风险了,但一夜血战,是不可能饿着士卒的,三军将士俱都吃了一顿饱饭,只是那些投降的南军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馋得直咽唾沫,如何解决这些投降和四散奔逃的南军,成了朱棣眼前最大的问题。
杀是不能杀的,不止带兵冲锋大难不死的顾怀如此进言,就连朱棣麾下的将领都达成了这么个共识,如果坑杀了降卒,那就是断自己的后路,势必让如今士气低落的南军从此勇往直前,再不思退路,可要是招降或者关押也不成,因为大营现在养不起这么多兵。
那可是近四万降卒...燕军存粮本就只有三日,再养着这么多不能上阵不能坑杀的兵,燕军士卒吃什么?到时候要是败了,说不定这些降卒还要趁机作乱。
在大帐里端着个碗的朱棣和顾怀商议良久,这才对左右将领道:“兵在精而不在多,俺兵马虽少,又接连损兵折将,但这些南军士卒实不可用,眼下李九江还在郑村坝虎视眈眈,这些南卒又逢此大败,久离故乡,若是招降,定要坏俺军心...不如放之归去,反正明后两日,俺还要和李九江打过一场,他来不及收拢这些残兵!”
左右将领连连称善,朱棣便下令让这些降卒吃顿饱饭,然后告知他们,次日一早就放他们归乡,顿时军营哭声四起,让人嗟叹。
只是朱棣头疼于军粮问题,仓皇逃窜回郑村坝的李景隆也好不到哪儿去,毕竟北平城外的南军...也是要等着吃饭的。
朱棣兵力有限,昨日夜战,来阻截援军的只有三万骑兵,还有朱能所带的右军步卒而已,李景隆逃回郑村坝才想明白,自己还是太过贪功冒进,若是稳扎稳打慢慢驰援,城下的大营不出事,自己就把朱棣包了饺子,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明明还有二十来万人的郑村坝大营,如今居然只剩不到十万人马,鬼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士卒在外面负隅顽抗,逃跑保命。
亏得自己之前留了些人马守卫郑村坝大营,燕军没能对大营下手,粮食辎重都保存完好,供应这逃回来的十万人马不成问题,但之前省吃俭用,城下大营的粮草都是由这边拨付的,眼下燕军骑兵切断了两个大营之间的联系,骑兵巡弋官道,这边能有什么法子送粮食过去?
而要是没有粮食,瞿能再怎么能打,也不可能一直像昨夜那样死守下去...更何况又败了这一仗,军中士气简直低落到了极点,李景隆不用出营帐,就能听见军营里四处的哀叹哭嚎声。
有些是怕,有些是恨,有些是对于接下来战事的信心丧尽,但最让人心烦意乱的,还是那伤兵营里的凄厉惨叫声。
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忍饥挨饿、担惊受怕的士卒弃械逃走,当麾下将领将这一点报上来以后,李景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己堂堂讨逆大将军,五十万大军的最高统帅曹国公,手底下的士卒居然宁愿去当逃兵也不打这一仗?
昨日那些战场惨况不断出现在脑海里,那漆黑的燕字大旗,那些马上骑兵狰狞的面孔和闪亮的刀光,那些耳边响起的哀嚎惨叫,还有手底下士卒扭曲的脸庞...
也就是此刻,李景隆才意识到自己其实也很害怕,以前那些从父亲李文忠口中听来的故事他一直不在意,但等到自己亲眼见到这种残酷屠杀的场面,他才真的被震慑住了。
这不是玩笑,也不是清谈,这是几十万人的厮杀,是生命的毁灭是同族的以命相搏!战争不应该是这样的,它应该像兵书上说的那样,运筹帷幄,决战千里,那是何等的神气活现!
从到了北平城下一直没亲自上战场厮杀的讨逆大将军李景隆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之前五十万大军都打不下北平,近四十万步卒都打不过朱棣,眼下缺衣少粮,士气低落,大军首尾相断,还怎么打?
在这里是打不赢朱棣的...这不是自己应该待的地方。
对于李景隆这种纨绔子弟来说,自己的命永远要比别人的更重要,而且往往因为退路多了,做事也就不太讲究后果,李景隆知道朱棣正在他的燕军大营里死死盯着自己,就像择人而噬的猛虎,不会等上太久,所以他也不打算给朱棣再咬自己一口的机会。
逃...不对,是撤!往南边撤!撤到自己有信心能胜过朱棣的地方去!
李景隆打定主意,准备入夜就连夜往南撤兵,按理说这个选择也不失为保存实力的一种方式,毕竟眼下的局面实在糟糕到了极点,若是再打上一场,就真的一点翻盘的希望都没了,而且他在这地方也确实打不过朱棣,但他的可恶之处在于,一旦决定要逃跑,他就真只顾了自己,却忘记了通知北平城外的南军!
等到又一夜过去,那些远远观察郑村坝情况的斥候才发现,那大营内居然空空如也,数万兵马已经走了一大半,这夜间调动行军居然没传出什么声响,甚至没有被斥候察觉,这份神鬼莫测的调动功夫实在可怖,但李景隆却把它用在了逃跑上。
朱棣和一众将领闻讯先是一愣,随即狂喜,原本还纠结是先打城外大营还是郑村坝大营,犹豫要不要破釜沉舟缺粮也死战到底,结果李景隆居然跑了!
于是燕军立马有了动作,并不追赶李景隆,那些被俘的南军士卒全部被赶出了大营,他们两手空空玩了命地往南逃,而朱棣则是全军出击,直扑北平城下的南军。
既然援军已走,北平城内的守军自然也安下了心,各个城门大开,城内守军也倾巢而出,和朱棣一起进攻城外大营,那些先是攻打北平,又和朱棣战过一场的仁兄也真是可怜,不仅缺衣少粮敌军环绕,天气不见变好只能死死苦守,还摊上这么个破主帅,岂有不败之理,在城内城外燕军的围攻之下,攻城的南军全线崩溃,南逃者不计其数。
而朱棣和顾怀,也终于在阔别一个月后,经过数番大战,重新踏足了北平的城头。
这个一切开始的地方。
郑村坝一战,至此结束。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天色渐明,厮杀一夜的燕军也是人困马乏,燕王见北平仍在自己手中,而城外的南军大营在瞿能手里依然算得上固若金汤,只能强行按捺下攻营或者追击李景隆的心思,鸣金收兵开拔回营,原本燕军大营已经落进了南军的手里,但这一夜打下来,瞿能和朱棣两军惨烈厮杀都伤亡惨重,而李景隆和三位朝廷都督带的援军已经被彻底冲垮,自然没人会阻止燕军回营。
唯一有威胁的是粮草,朱棣带兵入关时,从大宁、松亭关、兴州等地陆续获得了大量粮草辎重,只是一路急行加上运输不便,现在一大部分补给仍在路上,而被留下看守燕军大营的南军士卒也不是蠢人,看见大势已去,逃窜的同时干脆放了一把火,把燕军大营里的辎重粮草付之一炬,这样一来燕军立刻就粮食吃紧了,这也是朱棣没有让人立刻追击的理由。
经此一役,北平城外的南军死伤过万,三位朝廷都督所带援军几乎全灭,而李景隆手下的大军尽数溃散,弃械投降者数万人,三万骑军刀都砍卷刃了,杀死的南军居然还没投降的多。
而更多的南军,则是亡命般地逃向了南方,逃向了郑村坝的南军大营。
回到营盘,燕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埋锅造饭,军粮还剩下三日,也就是说三日之后再进不去北平城,或者打不垮城外的攻城南军,那燕军就要面临断粮的风险了,但一夜血战,是不可能饿着士卒的,三军将士俱都吃了一顿饱饭,只是那些投降的南军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馋得直咽唾沫,如何解决这些投降和四散奔逃的南军,成了朱棣眼前最大的问题。
杀是不能杀的,不止带兵冲锋大难不死的顾怀如此进言,就连朱棣麾下的将领都达成了这么个共识,如果坑杀了降卒,那就是断自己的后路,势必让如今士气低落的南军从此勇往直前,再不思退路,可要是招降或者关押也不成,因为大营现在养不起这么多兵。
那可是近四万降卒...燕军存粮本就只有三日,再养着这么多不能上阵不能坑杀的兵,燕军士卒吃什么?到时候要是败了,说不定这些降卒还要趁机作乱。
在大帐里端着个碗的朱棣和顾怀商议良久,这才对左右将领道:“兵在精而不在多,俺兵马虽少,又接连损兵折将,但这些南军士卒实不可用,眼下李九江还在郑村坝虎视眈眈,这些南卒又逢此大败,久离故乡,若是招降,定要坏俺军心...不如放之归去,反正明后两日,俺还要和李九江打过一场,他来不及收拢这些残兵!”
左右将领连连称善,朱棣便下令让这些降卒吃顿饱饭,然后告知他们,次日一早就放他们归乡,顿时军营哭声四起,让人嗟叹。
只是朱棣头疼于军粮问题,仓皇逃窜回郑村坝的李景隆也好不到哪儿去,毕竟北平城外的南军...也是要等着吃饭的。
朱棣兵力有限,昨日夜战,来阻截援军的只有三万骑兵,还有朱能所带的右军步卒而已,李景隆逃回郑村坝才想明白,自己还是太过贪功冒进,若是稳扎稳打慢慢驰援,城下的大营不出事,自己就把朱棣包了饺子,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明明还有二十来万人的郑村坝大营,如今居然只剩不到十万人马,鬼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士卒在外面负隅顽抗,逃跑保命。
亏得自己之前留了些人马守卫郑村坝大营,燕军没能对大营下手,粮食辎重都保存完好,供应这逃回来的十万人马不成问题,但之前省吃俭用,城下大营的粮草都是由这边拨付的,眼下燕军骑兵切断了两个大营之间的联系,骑兵巡弋官道,这边能有什么法子送粮食过去?
而要是没有粮食,瞿能再怎么能打,也不可能一直像昨夜那样死守下去...更何况又败了这一仗,军中士气简直低落到了极点,李景隆不用出营帐,就能听见军营里四处的哀叹哭嚎声。
有些是怕,有些是恨,有些是对于接下来战事的信心丧尽,但最让人心烦意乱的,还是那伤兵营里的凄厉惨叫声。
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忍饥挨饿、担惊受怕的士卒弃械逃走,当麾下将领将这一点报上来以后,李景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己堂堂讨逆大将军,五十万大军的最高统帅曹国公,手底下的士卒居然宁愿去当逃兵也不打这一仗?
昨日那些战场惨况不断出现在脑海里,那漆黑的燕字大旗,那些马上骑兵狰狞的面孔和闪亮的刀光,那些耳边响起的哀嚎惨叫,还有手底下士卒扭曲的脸庞...
也就是此刻,李景隆才意识到自己其实也很害怕,以前那些从父亲李文忠口中听来的故事他一直不在意,但等到自己亲眼见到这种残酷屠杀的场面,他才真的被震慑住了。
这不是玩笑,也不是清谈,这是几十万人的厮杀,是生命的毁灭是同族的以命相搏!战争不应该是这样的,它应该像兵书上说的那样,运筹帷幄,决战千里,那是何等的神气活现!
从到了北平城下一直没亲自上战场厮杀的讨逆大将军李景隆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之前五十万大军都打不下北平,近四十万步卒都打不过朱棣,眼下缺衣少粮,士气低落,大军首尾相断,还怎么打?
在这里是打不赢朱棣的...这不是自己应该待的地方。
对于李景隆这种纨绔子弟来说,自己的命永远要比别人的更重要,而且往往因为退路多了,做事也就不太讲究后果,李景隆知道朱棣正在他的燕军大营里死死盯着自己,就像择人而噬的猛虎,不会等上太久,所以他也不打算给朱棣再咬自己一口的机会。
逃...不对,是撤!往南边撤!撤到自己有信心能胜过朱棣的地方去!
李景隆打定主意,准备入夜就连夜往南撤兵,按理说这个选择也不失为保存实力的一种方式,毕竟眼下的局面实在糟糕到了极点,若是再打上一场,就真的一点翻盘的希望都没了,而且他在这地方也确实打不过朱棣,但他的可恶之处在于,一旦决定要逃跑,他就真只顾了自己,却忘记了通知北平城外的南军!
等到又一夜过去,那些远远观察郑村坝情况的斥候才发现,那大营内居然空空如也,数万兵马已经走了一大半,这夜间调动行军居然没传出什么声响,甚至没有被斥候察觉,这份神鬼莫测的调动功夫实在可怖,但李景隆却把它用在了逃跑上。
朱棣和一众将领闻讯先是一愣,随即狂喜,原本还纠结是先打城外大营还是郑村坝大营,犹豫要不要破釜沉舟缺粮也死战到底,结果李景隆居然跑了!
于是燕军立马有了动作,并不追赶李景隆,那些被俘的南军士卒全部被赶出了大营,他们两手空空玩了命地往南逃,而朱棣则是全军出击,直扑北平城下的南军。
既然援军已走,北平城内的守军自然也安下了心,各个城门大开,城内守军也倾巢而出,和朱棣一起进攻城外大营,那些先是攻打北平,又和朱棣战过一场的仁兄也真是可怜,不仅缺衣少粮敌军环绕,天气不见变好只能死死苦守,还摊上这么个破主帅,岂有不败之理,在城内城外燕军的围攻之下,攻城的南军全线崩溃,南逃者不计其数。
而朱棣和顾怀,也终于在阔别一个月后,经过数番大战,重新踏足了北平的城头。
这个一切开始的地方。
郑村坝一战,至此结束。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