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翌日近午时分,一行人进了兖州府城。
从运河而来,一路都是在船上起居,没有入住驿站的需求。
到了此时,郑海珠才拿出从苏州织造局刘公公处讨来的小勘合,带着大家直奔兖州的官驿。
有勘合在手,住国宾馆不用花钱。
但郑海珠只是在意安全,并不想蹭住宿费和伙食费,所以一进门,就按照其他中高级旅店的标准,给驿长付了五两银子,要了几间最普通的屋子。
驿长在任多年,接待了无数用朝廷勘合白吃白住的官员家眷,还是头一回碰到主动给钱的,不免觉得稀奇。
再见到那些虽未展开、也已能看出绮丽无双的彩灯,得知他们是为王妃贺寿而来,登时就打开了话匣子。
「诸位,当今鲁王,可是位贤王,咱兖州百姓都盼着王上与王妃长命百岁。」
郑海珠点头道:「我们在城门外,看到施粥的棚子了,一打听,正是王府的。」
驿长道:「可不,兖州府衙哪有钱唷,这些年天灾不断,又闹闻香教。外乡人都以为咱兖州立于运河要道,应是富比苏杭,其实衙门是真掏不出钱来。得亏遇上这一代鲁王,是位九世善人。诸位若往府城东南走,可以看到泗河上有座好大的桥,那就是鲁王府采买石材、招募工匠修的,花了三十万两银子。有了那桥,汛期两个月,发再大的水,往来民商也不受阻。」
明代亲王禄米每年万石,按如今的米价折合一万多两银子,外加绫罗绸缎茶叶马料之类,这座桥,差不多花去鲁王十年俸禄。
不错,本届鲁王朱寿鋐,很行。
虽然本质上讲,这些钱也是各地百姓交到国库的,何况亲王自己的土地所产粮食都不用交税,但朱寿鋐能在衣食住行上反哺给在地百姓,已经算老朱家成千上万宗藩泥石流里的一股清流了。
郑海珠于是向驿长道:「好,我们定去看看那座泗河大桥。」
又问:「对了,孔府在曲阜,孟子的故里可是在邹城?离府城远否?」
驿长摆手:「不远不远,就在泗水河东边十里地,你们看到一座柴炭山,就到了。那小山是给鲁王府专门供薪炭的。」
郑海珠顿觉欣喜。
太好了,明代的兖州格局,与后世果然有差别,鲁王府离邹城竟然这么近。
郑海珠问起邹城,当然不是出于寻访孟子故居的怀古雅兴,而是因为,后世来的她,很肯定地知道,邹城有煤矿!
孟子他老人家说,人人皆可为尧舜。
郑海珠对自己说,尧舜先要找到矿。
……
匆匆用过午膳,郑海珠就打发穆枣花和李大牛两个情报员,搭个大车,去邹城柴炭山探探路。
她自己,则与吴邦德和许三一道,去拜见张岱的父亲,鲁王府长史,张耀芳。
鲁王府毕竟是亲王级别,坐北朝南的宫阙亦是好一番恢弘气象。
殿堂楼阁的用色,皆是和天子皇宫一样的朱红与大青绿,就连柱子、檐廊上的祥云都一样,无非爬在上头的不是龙,而是没有两只角的蟠螭,以示比皇帝低一个级别。
王府南大门正对着宽阔的御街,远眺兖州府的南城门。
御街两旁,与宋时开封府的御道一样,挖有河池,河畔遍植垂柳,水中种养菡萏。
这个红销绿隐的深秋时节,因恰逢鲁王妃寿辰,御街两边扎了无数绢花。
御街尽头的钟鼓楼下,更是搭起了好几个大棚,隐约能看得见色绢彩绸扎制的巨型花灯。
棚前有人值守,吴邦德上去一打听,说这些大灯,是要在寿宴那日配合着烟火,演给王府成员和贵宾们看的
。
郑海珠不由想起历史上的张岱,留给后人的那本《陶庵梦忆》里,专门有一篇,便是讲他来鲁王府探望父亲时,看到的烟火与灯彩,如梦如幻。
长史司作为王府的行政官署,在王城内,与城墙东面单独开个边门,方便办事或谒见者进出。
郑海珠给门卒看了张岱请父亲张耀芳写的盖印信笺,门卒里的一个立即去禀报,不多时,便引着一位穿蓝色官服的中年人走来。
中年人俊面长须,气韵清和冲淡,拱手微笑道:「几位小友请往本官值房叙话。」
张耀芳身为长辈,且贵为王府长史,竟亲自出来迎接,郑海珠倒不奇怪。
她让张岱写给父亲的信中,提过她与织造局刘时敏的交情。
这又不是「我认识刘公公、刘公公不认识我」的吹牛之辞,干嘛不提。
在必要的场合,人脉就要亮出来,直接大胆地试着来公衙叩门,而非小心翼翼地去私宅拜访。
公衙能获得的信息更多。
进了王城,张耀芳边走边说了些旅途是否顺遂之类的寒暄之语,郑海珠恭敬答了,又主动介绍吴邦德和许三是给自己打理生意的掌柜和伙计。
不想,刚走过挂着「工正所」牌子的值房,里头就急匆匆冒出来一个人,险些与郑海珠迎面撞上。
很快跟出来一名官员,一叠声道:「镇国将军莫恼莫恼,下官斗胆劝一句,过了这几日,再进谏也不迟。」
郑海珠定睛瞧那男子,和卢象升差不多年纪,五官朗正、带着雍容福相,却是满脸怒气,好像一只生气中的波斯猫。
亲王之子袭爵郡王,郡王之子袭爵镇国将军。
郑海珠心道,所以,这年轻人,也是鲁藩宗室成员?
正琢磨间,那男子已向工正所出来的官员冷冷道:「怎么?我朱以派也姓朱,就不能管管我朱家江山里的蠹虫了么?为何要过得几日再说?我偏要现在就与殿下去讲。」
他说完,转身看清郑海珠是个女子,又瞅瞅吴邦德和许三,皱眉问张耀芳:「长史,他们是何人?」
张耀芳没想到朱以派今日会出现在衙门里。
朱以派,乃当今鲁王朱寿鋐的侄儿,泰兴郡王朱寿镛的嫡长子。
鲁王已近不惑之年,奈何膝下无子,便特别宠爱这个侄儿。
朱以派虽是郡王之子,从王宫内的妃嫔太监,到王府衙署的各级官员,平日里都称呼朱以派「小殿下」。
那工正所的堂官是新上任,还一板一眼地叫着「镇国将军」,而久在鲁藩的张耀芳,则已带着热络口吻道:「小殿下,这位是郑姑娘,一向为苏州织造的刘公公办事。此番因生意之事北来,犬子就托她从老家带些灯彩,给王妃贺寿。」
朱以派一听「苏州织造」四个字,面上的严霜之气消散不少,只淡淡地问张耀芳:「不在王府采办的科目中吧?」
张耀芳笑道:「怎会,是犬子敬献的。」
朱以派点点头,直率道:「哎,老张,令郎早些送来不就好了嘛,钟鼓楼前那些灯就可以不买了,又能省下一大笔银子。」
张耀芳连连摆手:「小殿下折煞下官了,我们山阴小地方,做出的灯彩也就只能挂在耳廊里添些喜气,怎好与钟鼓楼前的那些大灯相提并论。」
朱以派道:「哦,如此。那回头,我去瞅瞅大灯怎么扎的,今后再要灯彩,我泰兴王府来供。库里那么多御赐的绸子绢帛,我就不信扎不出漂亮的大灯。」
他顿了顿,复又对着郑海珠等人道:「你们远道而来,既是张长史的宾客,也是我鲁府的宾客,回头与长史一同来赴宴吧。」
郑海珠忙蹲个福
礼:「多谢小殿下。」
朱以派鼻子里「嗯」一声,也不再与诸人多说,拂袖而去。
长史司与工正所是两个衙门,眼下又有外人在,张耀芳自是不便多问,只与那所正拱拱手告辞。
但从朱以派提到的「蠹虫」之词,张耀芳猜也能猜到,这位和大多数宗藩纨绔不一样的小殿下,又在生气哪支宗脉问鲁府讨银子大兴土木了。
张耀芳见郑海珠面有探寻之色,遂意味深长道:「小殿下的父亲泰兴王,也是兖州士庶称颂的贤王。今岁鲁地多灾,泰兴王奏请万岁后,捐出田湖十余倾义卖,换成粮食赈济灾民。小殿下甚肖其父,忧心国朝开支。」
郑海珠浅浅抿嘴:「有鲁府这样勘为表率的宗藩,真乃我大明幸事。」
历史上的朱以派,在伯父与父亲身故后,成为大明倒数第二代鲁王。
清军攻入兖州府时,朱以派在王宫内自缢殉国。
朱以派是个在史书上连三行字都没记满的藩王,没想到真人这么有个性。
郑海珠举目,望着前方宫殿群顶上耀目的琉璃瓦。
张耀芳指着最高的一座:「那是承运殿,乃王府正殿。三日后的夜宴,便在承运殿后的存心殿前举行。」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从运河而来,一路都是在船上起居,没有入住驿站的需求。
到了此时,郑海珠才拿出从苏州织造局刘公公处讨来的小勘合,带着大家直奔兖州的官驿。
有勘合在手,住国宾馆不用花钱。
但郑海珠只是在意安全,并不想蹭住宿费和伙食费,所以一进门,就按照其他中高级旅店的标准,给驿长付了五两银子,要了几间最普通的屋子。
驿长在任多年,接待了无数用朝廷勘合白吃白住的官员家眷,还是头一回碰到主动给钱的,不免觉得稀奇。
再见到那些虽未展开、也已能看出绮丽无双的彩灯,得知他们是为王妃贺寿而来,登时就打开了话匣子。
「诸位,当今鲁王,可是位贤王,咱兖州百姓都盼着王上与王妃长命百岁。」
郑海珠点头道:「我们在城门外,看到施粥的棚子了,一打听,正是王府的。」
驿长道:「可不,兖州府衙哪有钱唷,这些年天灾不断,又闹闻香教。外乡人都以为咱兖州立于运河要道,应是富比苏杭,其实衙门是真掏不出钱来。得亏遇上这一代鲁王,是位九世善人。诸位若往府城东南走,可以看到泗河上有座好大的桥,那就是鲁王府采买石材、招募工匠修的,花了三十万两银子。有了那桥,汛期两个月,发再大的水,往来民商也不受阻。」
明代亲王禄米每年万石,按如今的米价折合一万多两银子,外加绫罗绸缎茶叶马料之类,这座桥,差不多花去鲁王十年俸禄。
不错,本届鲁王朱寿鋐,很行。
虽然本质上讲,这些钱也是各地百姓交到国库的,何况亲王自己的土地所产粮食都不用交税,但朱寿鋐能在衣食住行上反哺给在地百姓,已经算老朱家成千上万宗藩泥石流里的一股清流了。
郑海珠于是向驿长道:「好,我们定去看看那座泗河大桥。」
又问:「对了,孔府在曲阜,孟子的故里可是在邹城?离府城远否?」
驿长摆手:「不远不远,就在泗水河东边十里地,你们看到一座柴炭山,就到了。那小山是给鲁王府专门供薪炭的。」
郑海珠顿觉欣喜。
太好了,明代的兖州格局,与后世果然有差别,鲁王府离邹城竟然这么近。
郑海珠问起邹城,当然不是出于寻访孟子故居的怀古雅兴,而是因为,后世来的她,很肯定地知道,邹城有煤矿!
孟子他老人家说,人人皆可为尧舜。
郑海珠对自己说,尧舜先要找到矿。
……
匆匆用过午膳,郑海珠就打发穆枣花和李大牛两个情报员,搭个大车,去邹城柴炭山探探路。
她自己,则与吴邦德和许三一道,去拜见张岱的父亲,鲁王府长史,张耀芳。
鲁王府毕竟是亲王级别,坐北朝南的宫阙亦是好一番恢弘气象。
殿堂楼阁的用色,皆是和天子皇宫一样的朱红与大青绿,就连柱子、檐廊上的祥云都一样,无非爬在上头的不是龙,而是没有两只角的蟠螭,以示比皇帝低一个级别。
王府南大门正对着宽阔的御街,远眺兖州府的南城门。
御街两旁,与宋时开封府的御道一样,挖有河池,河畔遍植垂柳,水中种养菡萏。
这个红销绿隐的深秋时节,因恰逢鲁王妃寿辰,御街两边扎了无数绢花。
御街尽头的钟鼓楼下,更是搭起了好几个大棚,隐约能看得见色绢彩绸扎制的巨型花灯。
棚前有人值守,吴邦德上去一打听,说这些大灯,是要在寿宴那日配合着烟火,演给王府成员和贵宾们看的
。
郑海珠不由想起历史上的张岱,留给后人的那本《陶庵梦忆》里,专门有一篇,便是讲他来鲁王府探望父亲时,看到的烟火与灯彩,如梦如幻。
长史司作为王府的行政官署,在王城内,与城墙东面单独开个边门,方便办事或谒见者进出。
郑海珠给门卒看了张岱请父亲张耀芳写的盖印信笺,门卒里的一个立即去禀报,不多时,便引着一位穿蓝色官服的中年人走来。
中年人俊面长须,气韵清和冲淡,拱手微笑道:「几位小友请往本官值房叙话。」
张耀芳身为长辈,且贵为王府长史,竟亲自出来迎接,郑海珠倒不奇怪。
她让张岱写给父亲的信中,提过她与织造局刘时敏的交情。
这又不是「我认识刘公公、刘公公不认识我」的吹牛之辞,干嘛不提。
在必要的场合,人脉就要亮出来,直接大胆地试着来公衙叩门,而非小心翼翼地去私宅拜访。
公衙能获得的信息更多。
进了王城,张耀芳边走边说了些旅途是否顺遂之类的寒暄之语,郑海珠恭敬答了,又主动介绍吴邦德和许三是给自己打理生意的掌柜和伙计。
不想,刚走过挂着「工正所」牌子的值房,里头就急匆匆冒出来一个人,险些与郑海珠迎面撞上。
很快跟出来一名官员,一叠声道:「镇国将军莫恼莫恼,下官斗胆劝一句,过了这几日,再进谏也不迟。」
郑海珠定睛瞧那男子,和卢象升差不多年纪,五官朗正、带着雍容福相,却是满脸怒气,好像一只生气中的波斯猫。
亲王之子袭爵郡王,郡王之子袭爵镇国将军。
郑海珠心道,所以,这年轻人,也是鲁藩宗室成员?
正琢磨间,那男子已向工正所出来的官员冷冷道:「怎么?我朱以派也姓朱,就不能管管我朱家江山里的蠹虫了么?为何要过得几日再说?我偏要现在就与殿下去讲。」
他说完,转身看清郑海珠是个女子,又瞅瞅吴邦德和许三,皱眉问张耀芳:「长史,他们是何人?」
张耀芳没想到朱以派今日会出现在衙门里。
朱以派,乃当今鲁王朱寿鋐的侄儿,泰兴郡王朱寿镛的嫡长子。
鲁王已近不惑之年,奈何膝下无子,便特别宠爱这个侄儿。
朱以派虽是郡王之子,从王宫内的妃嫔太监,到王府衙署的各级官员,平日里都称呼朱以派「小殿下」。
那工正所的堂官是新上任,还一板一眼地叫着「镇国将军」,而久在鲁藩的张耀芳,则已带着热络口吻道:「小殿下,这位是郑姑娘,一向为苏州织造的刘公公办事。此番因生意之事北来,犬子就托她从老家带些灯彩,给王妃贺寿。」
朱以派一听「苏州织造」四个字,面上的严霜之气消散不少,只淡淡地问张耀芳:「不在王府采办的科目中吧?」
张耀芳笑道:「怎会,是犬子敬献的。」
朱以派点点头,直率道:「哎,老张,令郎早些送来不就好了嘛,钟鼓楼前那些灯就可以不买了,又能省下一大笔银子。」
张耀芳连连摆手:「小殿下折煞下官了,我们山阴小地方,做出的灯彩也就只能挂在耳廊里添些喜气,怎好与钟鼓楼前的那些大灯相提并论。」
朱以派道:「哦,如此。那回头,我去瞅瞅大灯怎么扎的,今后再要灯彩,我泰兴王府来供。库里那么多御赐的绸子绢帛,我就不信扎不出漂亮的大灯。」
他顿了顿,复又对着郑海珠等人道:「你们远道而来,既是张长史的宾客,也是我鲁府的宾客,回头与长史一同来赴宴吧。」
郑海珠忙蹲个福
礼:「多谢小殿下。」
朱以派鼻子里「嗯」一声,也不再与诸人多说,拂袖而去。
长史司与工正所是两个衙门,眼下又有外人在,张耀芳自是不便多问,只与那所正拱拱手告辞。
但从朱以派提到的「蠹虫」之词,张耀芳猜也能猜到,这位和大多数宗藩纨绔不一样的小殿下,又在生气哪支宗脉问鲁府讨银子大兴土木了。
张耀芳见郑海珠面有探寻之色,遂意味深长道:「小殿下的父亲泰兴王,也是兖州士庶称颂的贤王。今岁鲁地多灾,泰兴王奏请万岁后,捐出田湖十余倾义卖,换成粮食赈济灾民。小殿下甚肖其父,忧心国朝开支。」
郑海珠浅浅抿嘴:「有鲁府这样勘为表率的宗藩,真乃我大明幸事。」
历史上的朱以派,在伯父与父亲身故后,成为大明倒数第二代鲁王。
清军攻入兖州府时,朱以派在王宫内自缢殉国。
朱以派是个在史书上连三行字都没记满的藩王,没想到真人这么有个性。
郑海珠举目,望着前方宫殿群顶上耀目的琉璃瓦。
张耀芳指着最高的一座:「那是承运殿,乃王府正殿。三日后的夜宴,便在承运殿后的存心殿前举行。」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