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你们真特么能吹牛逼!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暴宋第一章 你们真特么能吹牛逼!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公元1125年,十一月下,初冬。

    东京汴梁。

    作为世界GDP最高的国家,首都东京汴梁的繁华绝对远超同时代所有人的想象。

    长近四十里的巨大城墙,逾百万的人口,繁荣的经济,发达的科技。

    这里曾经是多少人梦想中的天堂。

    可是此时尽管依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可来来往往的人,脸上却都带着一份无法掩饰的忧虑之色。

    宋朝太祖重文抑武,武力已经弱成了渣渣。

    五年前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共同灭辽后,宋朝虽然得到了燕云,但是其中人口都被掳掠一空,随后局势更加恶化,金国屡屡挑衅,大将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一路攻城略地,大军南下,此时先头部队已经攻到了汴梁城下!

    五万大军安营扎寨,连绵十几里!

    皇宫之中,文德殿内。

    文武百官整齐列队,一个个沉默不语。

    穿着朱红色袍服的赵佶坐在龙椅之上,他看上去文质彬彬,慈眉善目,就像私塾的一个教书先生,一团和气。

    “这是最新的奏折,请官家阅目。”

    近身太监刘理恭恭敬敬的递上奏章,之后弯着腰退了下去。

    赵佶一份份的看着手里的战报,那原本温和的脸上逐渐露出了不知所措,惊慌,以及一些震动。

    十月初,完颜宗望带十五万大军,攻打燕山府,城内告急。

    十月中旬,完颜宗望攻打易州,守将韩民毅不战而降。

    十一月初,完颜宗翰率大金五万铁骑围困中山府。中山府燕山府被切断。

    十一月下旬,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率领铁骑南下,先头部队五万大军由完颜由基带队,兵临汴梁城下。

    “这这这这!!!”

    赵佶手里的奏折都险些掉在地上,他做了好几个深呼吸,反复平复情绪后,望着下面的百官。

    “我刚刚灭了大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是何等之大的功勋?!先祖都没做到的我都做到了,千古一帝啊!现在怎么会闹成了这个样子?!诸位卿家,这到底是为何?”

    下面文武百官沉默不语。

    赵佶大急,可是他不管何时都是那种温文尔雅的模样,温和带着焦虑的磁性嗓音缭绕大殿:“如今金国完颜吴乞买撕毁合约,大举进攻我北方边境,现更已经兵临城下!诸位卿家有何良策?”

    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什么好主意。

    金国已经打到家门了,这时候才想退敌之策,谁能想的出来?

    那可是十五万金国铁骑,谁能相抗?!

    少顷,一个身材高瘦的官员走了出来,他生的尖嘴猴腮,正是宋末六贼之一的高俅,他微微一抱拳,沉声道:“臣高俅,有个法子。只不过……”

    一听这话,赵佶顿时眼睛一亮,道:“卿家但讲无妨。”

    高俅抬头看了一眼赵佶的脸色,道:“金兵既然已经到了城下,无非就是求财。想那金国苦寒之地,没见过世面,陛下不如赏赐他们一些金银珠宝,打发他们走也就是了。”

    听了这话,赵佶脸色顿时好看了不少。

    说的也是。

    金国的那些土包子们,一个个的能见过什么世面?

    他们来不就是图钱吗?

    一群土鸡瓦狗,吃饱了就走了。

    倒是有些道理。

    这时候站在一旁的蔡京蔡太师眼见赵佶脸色放缓,也站出来,抱拳道:“陛下,金国此来,怕是不只如此。我听说,这两年因为灭辽,所以边境守军越发的嚣张霸道,边境有名年轻守将姓杜名河字江海,多次挑衅,激怒了这群土匪,才会酿成大祸。不如把这个杜河杀了,给金国赔罪,以休刀兵,此为上策。”

    他这话一说出来,文官阵营顿时纷纷称是——

    “对,定是那杜河惹恼了金人,此人当杀!”

    “杀了他,定可平息金国怒火!”

    “陛下,事不迟疑,请速速下旨!”

    文官们都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想的只是怎么找法子求和,脸面那是一点都不要了的、

    可是文官们这么想,武官那边却是顿时不干了!

    边疆守军悍勇,没功也就算了,现在还有过了?!

    这人一杀,谁还敢给你守护国门?!

    “不可!”果然,武官这边出来一人,此时线条硬朗英姿飒爽,正是北宋末年的名将宗泽!

    他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此时正当用人之时,临阵斩杀边关将领乃大不吉之事。况且我听闻杜河此人骁勇善战,若是此时杀他,恐引发军队哗变!”

    赵佶顿时犹豫了:“这……”

    宗泽说的也没错,现在是什么时候?

    那是金国已经杀到眼前的时候,这种时候要是杀了边关颇有名望的将领,军队这边的士兵能干吗?

    到时候一旦军队哗变,这汴梁城都不用守了!

    而就在此时,太师蔡京看了宗泽一眼,嘿嘿一声冷笑。

    区区一个武官,这里能有你说话的份?

    蔡京能走到今天的这个位置上,自然不是浪得虚名,察言观色的本事已入化境!

    他一看赵佶的表情就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当即道:“陛下,此次金国大举南下,无论是战是和,汴梁都将烧起战火,这兵凶战危,陛下万金之躯,怎可以身犯险?为臣建议,陛下当早做打算。”

    这话简直可以说是正说到了赵佶的心里去。

    他担心的正是汴梁万一城破,他这做皇帝的还能有好?

    赶紧问道:“那以蔡卿之见,又当如何?”

    蔡京道:“我们不如三手抓。其一,送给金国一些金银珠宝以示诚意。其二,杀掉杜河平息金国民愤。其三,陛下前往南方巡视,这样可以等这边事情结束之后再回来。”

    他下面的话没说,想来也不难猜,其实就是汴梁一旦失守,干脆就在南方另择新都,皆大欢喜。

    蔡京这话说完,众人面色各异。

    宗泽深深的瞪了蔡京一眼,拳头捏的老紧。

    这老狐狸,老谋深算的厉害!

    这三条计策一出,赵佶这昏君定然同意!

    果然,赵佶大喜,道:“此策甚好!正合我意!那便一切依蔡卿家所言。”

    这时候一老者出列,此人已经七十来岁,胡子都一大把,垂垂老矣,弯腰驼背,走路都费劲,正是太常少卿张涵。

    他是负责礼乐祭祀的,只走了这么两步就连着咳嗽了好几声,道:“如此大敌当前,陛下怎可临阵脱逃,背祖忘宗,丢弃江山社稷?!如此一来陛下将来如何面对我大宋的列祖列宗?!”

    赵佶顿时皱眉。

    他本来都打算跑路,结果……

    立刻高俅插话,道:“有违国体,这如何说起啊?臣听闻,南方镇江有金龙现世,如此大敌当前之际,陛下正应当前往祭祀真龙,以壮我大宋国运!”

    蔡京跟着说道:“正是如此。童贯带大军西征未还,等陛下祭祀回来,正可与童贯大军汇合,之后挟天地之威还都,定可一击而竞全功!”

    赵佶听的大喜,他一拍龙椅,道:“正是如此!金龙现世那是大吉之兆,理当由我亲自前往祭祀!此事就这么定下,一切按照蔡卿所言。”

    在场众文官当时就跪了下去——

    “陛下圣明!”

    “有陛下亲自去祭拜金龙,何愁金国不灭?!”

    众武官:“……”

    你们真特么能吹牛逼!

    金国都打到跟前了,还金龙现世?!

    金龙那么牛逼,怎么没直接把金国干灭了?

    不过这时候赵佶已经算是拍板了,很多人尽管心中还有很多话,可都只能闭嘴不言。

    很快,等大殿之上安静下来之后,赵佶看着蔡京,又问道:“蔡太师,那既然寡人南巡,汴梁这边,又当如何?”

    蔡京抱拳一鞠躬,道:“可让太子监国。”

    一听这话,全场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好毒的一条计策!

    太子监国,听起来冠冕堂皇,可是大家都明白,那实际上就是找一个顶缸的。

    干的好了,功劳是赵佶的,那是人家去南方祈福拜神求来的国运。

    而且等他回来了,皇帝这个位置还是他的。

    而要是干的不好,假如汴梁直接城破了,那不用说,赵佶都跑了,作为监国的太子就只有被金人泄愤的这一条路可走了。

    历史上这种事,多不胜举,没人愿意干这个临时监国的工作,因为耗帝量实在巨大,一般没几个好下场的。

    尤其金国这种国家,基本都是屠城灭种,专门拿皇室当牛马,大辽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这帮狼人都杀红眼了,土包子没见过大城市,到时候零元购,绝对杀疯!

    可这时候赵佶哪还管得了这么多,他左右看了看,发现太子赵桓居然没在,当即问起:“太子何在?”

    边上太监刘理小声说道:“陛下,太子前天偶有小恙,正在东宫休息。”

    赵佶顿时一愣:“哦?病了?他还能生病的?”

    说起来,这个世界的太子赵桓跟历史上的太子赵桓多多少少有那么点不大一样。

    这个世界的太子赵桓,简直堪称人间凶兽,不光浑身长满肌肉,脑子里也都是肌肉!

    说他去生撕虎豹擦破点皮赵佶相信,说他生病……

    你真不是在唬我?

    太监刘理小声道:“听宫女说,这两天太子殿下一直在写字。而且只写两个字。”

    赵佶顿时大惊:“他都会写字了?!哪两个字?”

    太监刘理道:“一个仁字,一个义字。据说已经写了上千遍,纸都用了好几刀,还在写。”

    这是什么情况?

    赵佶又是一愣,皱了皱眉,一挥手:“让他来见我。”

    太监刘理:“是。”

    ————————————

    暴君赵桓参上!

    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票!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暴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暴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暴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暴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