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骄兵悍将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家兄朱由校第四百一十五章 骄兵悍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轰隆——”

    “砰砰砰——”

    天启十年七月初八,伴随着火炮作响,南次亚大陆沉寂三个多月的战火再度被点燃。

    三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便是卢象升陆续收复班加罗尔等大小城邦,进一步重创叛军,使得叛军数量骤减至四万,遁入德干高原企图游击。

    在进一步压缩叛军生存范围后,卢象升从自己尚存的四万八千多南方平叛军中抽取六营一万八千人北上支援戈达瓦里河防线。

    其次,朱由检答应的第二批兵马也在六月中旬,由戚元弼带着十二万移民登陆一片废墟的内洛尔。

    在留守了三营兵马的情况下,戚元弼亲自率领七营兵马,合计两万一千人北上支援戈达瓦里河防线。

    至七月初一,明军在戈达瓦里河防线数量已经达到九万三千余人,合计三十一营兵力。

    刨除他们之外,明军的非战斗减员人数达到了四千多人,他们在亚南养病的同时,与抵达亚南的戚元弼换防。

    或许因为是北方人的缘故,李自成、李自敬、刘宗敏等一系列将领水土不服,根本无法返回尼德罗防线,只能带着已经病愈的三千兵马在戚元弼麾下做事。

    明军兵力增加,算上海军接近十四万兵力,而这样的兵力增加,自然让莫卧儿的德干总督米尔扎感觉压力倍增。

    好在五月初奥斯曼帝国的穆拉德四世接受了沙贾汗的邀请,双方成为了短期盟友。

    经过一个月的整军,穆拉德四世下令叙利亚、摩苏尔两地的军团入侵萨法维波斯西部,进攻尹拉克地区,妄图攻取巴格达。

    得知消息的沙阿(国王)萨非,只能将军队从坎大哈撤走四万,仅留两万人牵制莫卧儿,而莫卧儿的沙贾汗见状,当即也下令,调动六万兵马增援戈达瓦里河防线。

    至七月,一场由明莫两个体量最大帝国挑起的战争,进一步蔓延到了中东地区。

    如果站在上帝视角,可以发现,眼下各个地区都在进行规模不小的战争。

    东北亚,明军和金军相互开始调动,双方参战兵力预计将达到三十万以上。

    东南亚,洪承畴一直屯兵滇西,规模达到了十万之众,直面的是分散的二十万缅兵,合计参战兵力也在三十万左右。

    南亚,明军和莫卧儿军队双方对峙兵力同样达到了三十三万之众。

    中东,奥斯曼与萨法维近十二万人在尹拉克地区博弈。

    至于欧洲战场更不用说,尽管在大明硝石的加持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取得了波西米亚的胜利,但法国并不能容忍这种结果。

    与法国同样想法的,还有荷兰、英国、丹麦三国。

    因此,本来只是波希米亚人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开始演变为广泛的全欧战争。

    法国、英国、荷兰与丹麦结成反西班牙哈布斯堡联盟,丹麦负责出兵,而英国和荷兰则是负责伏击西班牙的海上舰队,以此来断绝西班牙向大明购买的硝石输入。

    只不过凭借大明的硝石,西班牙成为了欧洲火药产量最多的国家,而火药变多就不用节约打仗。

    因此面对四国的攻势,西班牙不仅守住了已经拿下的疆域,甚至隐隐有反攻的态势。

    唯一让西班牙感到不安的便是英、荷两国的海上舰队,因此他准备筹建数量更多的船只,以此来保护西班牙和大明的硝石贸易航道。

    不得不说,来自大明的“支援”,让西班牙续了一口气,继而扰乱了全局。

    西班牙战场上保持胜利,因此也就没有想要在波罗的海组织舰队,而没有组织舰队,北方的瑞典王国就能继续保持对波罗的海的掌控。

    因此、瑞典王国没有像历史一样参加反对西班牙的联盟,而精锐的瑞典军队没有加入这次战争,则是让胜利的天平再度倒向了哈布斯堡王朝。

    欧洲战场上,反哈布斯堡联盟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的兵力维持在了三十万左右。

    这五个战场,几乎都和大明有关,其中三个是大明直接出兵干涉,一个是因为大明和莫卧儿战争而打起来的,最后距离最远的欧洲战场,也有大明的身影。

    可以说,亚欧非大陆的各处都燃起了战火,在同一时间,近一百四十万军队在这片广袤的大陆作战。

    这种复杂的局势,便是朱由检听了都十分迷湖。

    他只想出售硝石赚外汇,结果却让西班牙压制了法国、英国、德意志新教诸侯、丹麦等国。

    当然,欧洲的事情过于遥远了,比起它,眼下大明和莫卧儿这两个世界第一、第二经济体的碰撞,更值得让人瞩目。

    不出意料,率先发起进攻的势力,是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明军。

    九万三千陆军手中的一千六百门燕山五斤炮,三百门燕山十斤炮在清晨发动了炮击。

    炮声隆隆,石弹飞射,大批的莫卧儿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击惊吓,猝不及防的承受了明军的炮击。

    在莫卧儿军队效彷明军的壕沟内,浅浅的壕沟倒伏着大批的尸体,一些被炮击惊醒的莫卧儿士兵则是手忙脚乱的穿戴甲胃,同时只顾着向后方防线奔走,到处都是一片混乱。

    “不要骚乱!海答尔,让欧洲的炮兵回到他们的阵地上去,反击!给我反击!”

    米尔扎的身影出现在了骚乱的壕沟之中,他身上穿着具有蒙古和清真风格的甲胃,大声高呼过后,他趴在了壕沟边缘,双手握着望远镜,眺望着望着明军的阵地,脸上已经是一片铁青。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赖以重任的军队,遇到袭击时竟然变得如此不堪一击。

    现如今整个莫卧儿军队中,除了蒙古人和波斯人组成的骑兵,以及欧洲人的炮兵还能让米尔扎有几分信心以外,由印度本土人种组成的轻步兵显得不堪重用。

    “谁敢退下去,全家都杀死!”

    米尔扎的亲信海答尔带着蒙古人和波斯人组成的骑兵,拦截了正欲溃逃的溃兵们。

    几个带头跑的军官都已经被海答尔带人砍下了脑袋,悬挂在旗杆之上。

    那些人被砍下的首级脸上还带着一丝恐惧与不甘,而溃兵们见到这一幕后,心神也不免稍微安定了下来。

    恰好这个时候明军的第一轮炮击结束,因此阵地上的轻步兵纷纷返回到了壕沟之中。

    欧洲的雇佣炮兵在返回的同时清理了一下阵地,随后便按照米尔扎的军令,操控一千二百门火炮,对着明军的阵地开始炮击。

    “放!”

    “砰砰砰——”

    呼啸的石弹滑过河谷,一枚枚砸入了明军的第一道防线中,但比起惊弓之鸟的莫卧儿军队,明军面对炮击的心理素质过于强大。

    米尔扎拿着望远镜死死盯了半盏茶的时间,却不见任何一个明军士卒溃逃而走。

    “不好对付,都是精锐……”米尔扎有些疲惫地拧了拧眉头。

    他固然是清楚明军战力的,如果明军战力不强,也不可能在面对几万骑兵追击时,从容的从温蒂亚山脉撤退到戈达瓦里河,并构筑起了防线,挡住了数倍于自己的敌军。

    这样的军队,莫卧儿也有,但数量并不多。

    因此,米尔扎也一致认为,大明远道而来,不太可能投送太多精锐兵力,在这支精锐兵力后,应该会是一支其他人种的仆从军。

    可事实给了米尔扎一个响亮的耳光,因为明军不仅没有仆从军,派来的还都是和之前明军一样的精锐。

    面对这样的敌人,米尔扎的心沉入了谷底。

    一千二百门火炮的试射很快结束,当炮声停止,不等米尔扎下令,明军阵地便开始忙碌了起来。

    “命令军团躲避炮击。”

    米尔扎见到这一幕,当即对不远处的海答尔下令,而海答尔连忙拿起木哨吹响了三长两短的哨声。

    在他的吹哨中,许许多多蒙古、波斯军官开始吹哨,全军团都开始躲避了起来。

    他们的木土作业,基本上是照虎画猫,学了一个表面,而没有学到内里。

    壕沟作为阵地上的重要掩体,它关系到士兵的生命,作用不可小看。

    明军在燕山的大量军官参军后,土木作业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诸如李自成、朱聿键等人,他们都是学习过土木课程,了解过壕沟如何修建的人。

    总的来说,修筑壕沟也不是说简单的挖条沟就行了,它还是有一些要求的。

    在壕沟的组成中,它主要由散兵壕、交通壕等连结组成。

    散兵壕实际上就是一种作战的掩体,士兵们可以在散兵壕里向敌人射击。

    散兵壕的深度,以人能在壕里行走,而外面看不到为合适。

    明军的散兵壕的尺寸是深六到七尺,宽五到六尺。

    但这不是让人真的挖六七尺深,而是在挖散兵壕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只需要挖四尺深就可以了。

    因为壕沟里的泥土也可以建立防御工事,从沟里起出的土堆到壕沟前面,就可以形成两到三尺的斜坡,十分方便明军士兵为方便射击。

    为了躲避敌人的炮火,明军还会在散兵壕面朝敌方的一侧挖出一些崖孔。

    这些崖孔形状大小由士兵自行决定,但是挖的时候要注意,大小要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来,以防止把壕沟挖坍塌。

    《燕山军事》中,要求每一个燕山出身的军官,都要把散兵壕挖得很长,并且壕沟的形状也分为蛇行形、锯齿形、横墙形等等形状,但唯独不能挖成直线形。

    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要是敌人从阵地侧面进攻,顺着壕沟射击,如果壕沟是直的,那壕沟里的士兵就没有了掩体,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了。

    当然,这还只是诸多壕沟中的一种,除了壕沟怎么挖外,燕山兵家学府还教授了许多壕沟战的知识。

    这些知识平时用不到,但等到上了战场,就会成为燕山军官带着手下士兵保命的利器。

    如眼下般,明军的士兵在按照燕山将领要求建立土木工事后,莫卧儿军队的炮击没有击杀一个人。

    明军全军唯一伤到的人,还是因为石弹反弹冲进了崖洞里,不小心砸到了一个倒霉蛋的尾椎骨。

    好在经过两次卸力,石弹已经没有了什么太大的力量,不然就这一下就能让他下半辈子瘫在床上。

    眼下只是休息几天,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都督,炮营传来消息,火炮第二轮射击已经准备就绪。”

    壕沟下的土木工程下,明军使用树叶树枝隐藏了地下的指挥部,而黄龙此刻正在指挥部和外界露出的那一拳缝隙中,用千里眼不断打量对岸的战场。

    病愈归来的朱常清向他汇报,而黄龙想也不想就说道:

    “让戚总兵指挥全军,除非地方上有兵力突破了敌军防线,不然不用告诉我。”

    戈达瓦里河防线很长,足足两千余里。

    不过,由于戈达瓦里河的水网十分密布,所以能突破的地方也并不算多,这也是米尔扎没有选择在春季强攻的原因。

    只是他才拖到夏天,就被黄龙用海军拖住了脚步,而眼下漫长的夏季到来,河流量减小,水网退化,能突破的点自然就多了起来。

    “这鬼地方的夏季还真是长啊……”

    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黄龙干脆脱下了头盔,就这样观摩起了战场。

    这个时代的南亚,即便在小冰河期,气温高达三十度以上的季节依旧长达六个月。

    气温最高时的六七月,更是能达到三十八九度的气温。

    也就是黄龙不知道温度计是什么,手里也没有温度计,不然他绝对会骂娘。

    “定射装填……方向不变……预备……放!”

    “砰砰砰——”

    勐烈地炮火声不断地在明军阵地上响起,尽管磅数不如莫卧儿,但明军的火炮胜在数量的,胜在易铸造。

    莫卧儿的青铜火炮射的远,威力大,但回炉一次却需要不少时间和精力,不敢一天打太多轮炮击。

    比较他们,明军的炮手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爱护火炮”,但凡火炮温度降下来,他们干得第一件事,绝对是再来一炮!

    打完五百轮,火炮运回大明本土重铸,这听上去有些费力,但明军的火炮数量远远不止这一千六百门,有足够的火炮让炮兵替换。

    之所以没有把全部火炮拉上来,是因为明军较为专业的炮兵数量太少。

    从天启七年以来,明军炮手就是按照一个兵家学府军官外加四个熟练炮手搭配。

    火炮的弹道学需要应用到数学,这点对于许多仅凭经验的老炮手来说有些邪乎。

    这种时候,军官便会教导手下的四个熟练炮手,这种一带四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三年,但明军合格的炮兵数量依旧不多。

    一千六百门火炮,这不是小西洋明军的极限,却已经是小西洋明军炮手的极限。

    在他们手中,燕山火炮不断地发出轰鸣声。

    莫卧儿军队的加农炮在半个时辰里只能射出六轮,而明军却能射出十到十二轮。

    加上火炮数量比对方多了四百门,因此从西高止山脉到东边的亚南,近二千四百里的漫长战线上,明军每道防线都能依靠火力来压制莫卧儿军队。

    看上去只有四百门火炮的差距,但实际上双方的火力差距接近两倍。

    莫卧儿军队根本不敢像明军这样,不顾火炮寿命的狂轰乱炸。

    正面战场保持住了优势,这种时候就需要从侧面和敌后创造战场了。

    因此在反攻打响的第三天,戚元辅便找到了黄龙:

    “都督,眼下正面的战线,我军已经压制南虏,不过敌我两军都是依靠河谷建立防线,谁想要进攻就得面对敌军居高临下的压制。”

    “因此,末将建议,请海军十二卫的兄弟袭击敌军后方的苏拉特,维沙卡帕特南。”

    】

    “同时,调动小股海军力量进入默哈迪那河和讷尔默达河,形成一种我军要在德干高原打出大面积迂回歼灭的假象”

    “米尔扎心里早就心虚了,他并不敢和我们硬来。”

    “末将估计,只要我军形成这种假象,南虏会立马摇摆不定,如果南虏的杀家虎(沙贾汗)不继续派兵增援,那米尔扎应该会放弃讷尔默达河以南,退守温蒂亚山脉。”

    “届时,我军就可以恢复到去年腊月时的战线。”

    戚元辅毕竟是从泰昌元年就练兵的人,与建虏血战、又平定交趾,在陆战的思维上,他甚至优于黄龙。

    尽管他不如他大哥戚元功,也不如他父亲戚金,但对付米尔扎足够了。

    米尔扎根本没有海权意识,或者说他有,但是莫卧儿的海军不给力,因此莫卧儿广袤的海岸线就成为了他防守防线上最大的缺陷。

    明军六万多海军可以任意登陆莫卧儿的防线,仅凭米尔扎在后方安排的那三万人,根本挡不住明军。

    莫卧儿的骑兵,和他们波斯火枪兵,欧洲炮兵是不错,但他们的轻步兵,充其量也就和日军的足轻一样,面对硬仗时一触即溃。

    戚元辅看出了莫卧儿军队的弱点,因此才对黄龙建议,而黄龙听后也摸了摸下颌的胡须:

    “这打法不错,我现在就调黄蜚和李旦去统帅左右海军。”

    “都督明鉴!”听到黄龙同意了自己的建议,戚元辅躬身作揖,而黄龙也摆手道:

    “战线军务繁忙,还得劳烦戚总兵。”

    “末将只是尽了本分罢了,既然如此,那末将先返回前线了。”戚元辅听出了逐客的意思,犹豫过后便借口前线繁忙准备离去。

    “去吧。”黄龙摆了摆手,而戚元辅也识趣的退下了。

    看着他退下的背影,坐在简陋土木工程里的黄龙收起笑容。

    “舅舅,殿下一口气派来了卢象升、戚元辅和戚元弼,他是不是……”

    “好了!”

    全程陪伴黄龙听完戚元辅汇报的黄蜚终于忍不住开了口,而他一开口便让黄龙叫停。

    黄龙看向了同样全程陪同的李旦,而李旦也识趣的作揖道:

    “殿下不放心很正常,毕竟按照之前的情况来看,只要都督您想,那割据半个小西洋和旧港、南州并不是不可能。”

    “殿下派人来,即是为了朝廷,也是为了都督。”

    “嗯?”黄龙皱了皱眉,毕竟他也是和戚金一样位于五军都督府都督的人物。

    尽管说在年纪上他不如其他四人,甚至不如刚才的戚元辅,但他的地位在这里放着。

    如果朱由检派来卢象升几人,真的是为了监督自己,他想不出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倒是李旦作为曾经的海商,很明白这种调动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为黄龙解释道:

    “调动这三人来小西洋,平衡小西洋的势力,朝中才不会有人觉得都督您尾大不掉,您的位置才能安稳。”

    “都督您别忘了,您是海军都督,而不是步军都督。”

    “国朝通往南洋和小西洋都需要海军,而海军最容易控制的办法就是不让海军有稳定的岁入。”

    “一旦都督您有了稳定的岁入,就代表了都督您有割据的实力。”

    “您若是割据,那国朝要损失数千万两银子的岁入和数万里的疆域……”

    “老子又不是白痴!”黄龙听到李旦的分析,迫不及待的打断道:

    “七大造船厂和老子一点关系都没有,老子今天割据自立,最多三年,朝廷就能拉出新的海军来打我。”

    “届时我不仅要对抗南虏,还得对抗朝廷。”

    “割据自立这种取死之道,谁干谁死!”

    黄龙虽然政治不行,但他好歹也是一个都督,军事上,尤其是海战上海真没几个人敢说他不行。

    他单纯从一个将军的角度来想,都不觉得自己自立之后能扛得住来自大明的压力。

    且不说颜思齐和郑芝龙、刘香等海战不错的人尚在大明,也不说七大船厂每年能下水数十艘九千料军舰,单说齐王府那位还在,他就不可能造反。

    从齐王府里写出的各种海军教材来看,黄龙可不相信自家殿下不懂海军。

    如果他割据自立,那领兵南下平叛的可不会是颜思齐、郑芝龙、刘香这种虾兵蟹将,很有可能是自家殿下领兵亲自平叛。

    尽管黄龙对自己的海战能力十分自信,但要对上自家殿下,他心里还是有些发憷的。

    因此破口大骂之后,他稍微消了消气,尽管心里还是对自家殿下派人看自己有些不舒服。

    在他看来,他毕竟是齐王一手提拔的人,跟朝廷里的各方没有半点关系,齐王应该最信任自己才对。

    “都督,这不是殿下担心,而是殿下为了堵上百官之口而做出的举动。”

    李旦有些头疼黄龙的政治智商,因此特意解释道:

    “殿下再怎么相信您,但百官和万岁始终有顾虑,万一您割据,那……”

    “就该把他娘的百官全部剁了喂鲨鱼!那皇……”不等李旦说完,黄龙破口大骂了一声,之后他还想骂什么,但最终忍了下来。

    忍下之后,他还是不免嘲讽道:

    “无能窃位!位置就该能者居之!”

    “不行就乖乖退下来,让给有能力的人!”

    “……”黄龙这话让李旦不敢接茬,而说完后,黄龙也看向李旦和黄蜚道:

    “戚元辅的想法是不错的,你们准备一下,前往孟买和亚南统帅左右海军,对南虏的沿海城池夹击,占据两条河道,堵住山口来围剿南虏。”

    “这米尔扎不退,我就把他全歼于此!”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家兄朱由校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家兄朱由校》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家兄朱由校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家兄朱由校》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