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麦克斯韦的威名无需多说,物理学史中成就比他更高的物理学家,半只手就能数得过来了。马哨作为后世的物理系学生,对这位大神的崇敬自然不免。
后世有“物理学四大神兽”的说法,分别是芝诺的乌龟、拉普拉斯兽、麦克斯韦妖、薛定谔的猫。
这封信中描述的“神奇生物”正是大名鼎鼎的麦克斯韦妖,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由麦克斯韦提出,只不过要晚上许多——在麦克斯韦这位科学巨人身上, 由马哨引发的历史改变显然已经有所体现。
如今的麦克斯韦只是个少年,他提出这个设想多少让马哨感到些意外,尽管描述得相当粗略。
麦克斯韦妖一度困扰了物理学家们许多年,直到信息论的诞生,它才被真正降服。
在此之前,物理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大概也就是卡尔·埃卡特总结的那句“思考产生熵”了。
于是马哨便以这句话为题,给年少的麦克斯韦写了一封回信。
“思考产生熵……”开尔文看到这句话, 不禁一阵沉吟,陷入了思考之中。
马哨写完信之后,突然说道:“我也许可以把这封信发在杂志上。”
“如此一来,这个少年恐怕会收获过多的关注。”开尔文说。
马哨:“天才多受到一些关注,这未必是什么坏事。汤姆森,你不也是年少成名吗。”
“你似乎格外欣赏他?”开尔文问道。
“我有种感觉,这位麦克斯韦将会取得非凡的成就。”马哨神秘兮兮地说。
他就是要让麦克斯韦年少成名,得到更早、更多的关注,进而得到更多的资源。
这对麦克斯韦来说或许是一把双刃剑,他既可能因此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也可能迷失在来得太容易的荣誉之中,最终泯然众人。
但在马哨看来,这个世界的物理进程已经被他加快和扭曲,未来还会更甚,一个常规版本的麦克斯韦可有可无。既然如此,试着创造一个非常规版本的麦克斯韦有又何妨?
事实上,他更想把麦克斯韦收为学生,亲自调教。
只是条件不允许, 他不可能一直待在欧洲, 过些时日要返回北美, 麦克斯韦就算愿意跟他去北美,恐怕也未必愿意在印第安人的世界里生活。
再者,他现在也不可能对麦克斯韦倾囊相授,那么多重大科学成果他还要慢慢发论文呢。
也许以后会有机会吧。
这封名为《思考产生熵》的公开信很快发表出去,由于它没有哪怕一条公式,内容尽可能通俗有趣,所以也得到了公众的青睐。
对大众来说,不可思议的印第安先生,难得发表了一篇把所有单词连起来之后依然可以看懂的文章,自然不能放过。
一时间,《思考产生熵》成为了大众的热门读物。
得益于这封公开信的热度,麦克斯韦,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少年迅速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爱丁堡大学有这么一位天才少年,他不仅天资过人,勤奋好学,提前入读大学, 而且还得到了神奇的印第安科学家的公开回复以及极力称赞。
这要是放到后世的中国, 妥妥地要被树典型,央媒报道, 紧接着就是入选高考作文热门正能量素材。
麦克斯韦是个十分低调谦逊的人,他的公众知名度一直不高,因此甚至可以说,马哨此举,直接把麦克斯韦在公众间的知名度拉到了不亚于后世的水平。
接下来就看看,这位来到聚光灯之下的天才少年,将会走出怎样的人生轨迹。
与公众相比,科学界对《思考产生熵》的反应要平静得多,毕竟这封通俗易懂的公开信似乎只是说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思维也会涉及热力学过程——这有什么可意外的。
还没有人意识到麦克斯韦妖背后隐藏的东西……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马哨的书终于出版了。
系统阐述热力学初步成果的《热力学》一经问世,就吸引了所有物理学家的目光,几天之内,英国本土的物理学家们就做到了人手一本。
欧洲的科学家们也不甘落后,纷纷抢购,《热力学》由此在西方科学界快速扩散,与它同名的物理学分支也正式呈现在世人眼前。
《热力学》在学术界掀起的波澜已经颇为惊人,但与《枪炮、病菌与钢铁》相比,却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毕竟物理学这种东西,实验数据、逻辑推理摆在眼前,你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但《枪炮、病菌与钢铁》就不一样了,此书似历史而非历史,似生物也非生物,就算放到一百多年后也新潮得很,遑论在1848年。
更重要的是,马哨在陈述观点的时候,几乎没有罗列证据——很多证据都是下个世纪的专业研究成果,他不能拿出来,也根本记不得。
基本上,他都是这样说的: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但不难想明白这样一个道理blabla……
若是寻常观点这样说也就罢了,但《枪炮、病菌与钢铁》里的那些核心观点,放到这个时代,哪个不是石破天惊?
马哨写得已经很收敛了,而且删减、注水严重,有一半内容都是给阿帕奇打广告,但这本书还是不可避免地掀起了轩然大波,争议极大。
比如他在文中委婉地表达了“印第安人的智商不比白人低”的观点,导致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对他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印第安蛮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要知道,原著的观点可是“印第安人的智商可能比白人更高”,而且是明说,根本没有委婉。
一个印第安人,如果敢在这个时代的白人国家说这种话,走在路上没准要被打死。
所以马哨没有这样说,而只是说“印第安人的智商不比白人低”。
他觉得这样说已经很卑微了,没想到还是招来许多辱骂。
当然,至少在学术界,这种攻击性的言论还是少数,大多数争议都是围绕他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而产生的。
比如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轴线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差极大——由于纬度差异可以导致气候差异大到截然相反,所以农作物跨纬度传播的难度远高于跨经度传播,所以东西走向的欧亚大陆很快发展出了成熟的农业,南北走向的美洲大陆则没有,这进而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文明差异。
这种前所未有的观点以及强烈的唯物史观,给学术界带来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马哨本以为书籍出版之后,他可以轻松一些了,没想到反而更甚,每天都有生物、历史等领域的学者找他对线,有的是在报纸杂志上,有的则直接肉身拜访。
“我受不了了,我要去林肯。”马哨扔掉手里的对线信,决定用沉默来终止无休止的争论。
开尔文则笑呵呵地说:“我打算跟你一起去。”
“为什么?”
“和你讨论一下你的书,我最近刚看完它。”开尔文说。
“你说……《热力学》?”
“不,是另一本,你搭建的热力学的大厦已经相当完美了,没什么可争论的地方。”开尔文拿起书架上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我原本对它不怎么感兴趣,现在总算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争议了。”
马哨:“……”
“大酋长,又有人来拜访你。”一个阿帕奇战士进来说道,“他说他曾进行过环球考察……”
“不见。”马哨下意识地一摆手,然后似乎想到什么,“你说什么,环球考察?”
“是的。”
“他叫什么名字?”开尔文用生涩的阿帕奇语说道,他在马哨身边耳濡目染地学了一点阿帕奇语,时而会秀一下,尽管大多数阿帕奇人都觉得他还不如说英语。
“他说他叫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后世有“物理学四大神兽”的说法,分别是芝诺的乌龟、拉普拉斯兽、麦克斯韦妖、薛定谔的猫。
这封信中描述的“神奇生物”正是大名鼎鼎的麦克斯韦妖,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由麦克斯韦提出,只不过要晚上许多——在麦克斯韦这位科学巨人身上, 由马哨引发的历史改变显然已经有所体现。
如今的麦克斯韦只是个少年,他提出这个设想多少让马哨感到些意外,尽管描述得相当粗略。
麦克斯韦妖一度困扰了物理学家们许多年,直到信息论的诞生,它才被真正降服。
在此之前,物理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大概也就是卡尔·埃卡特总结的那句“思考产生熵”了。
于是马哨便以这句话为题,给年少的麦克斯韦写了一封回信。
“思考产生熵……”开尔文看到这句话, 不禁一阵沉吟,陷入了思考之中。
马哨写完信之后,突然说道:“我也许可以把这封信发在杂志上。”
“如此一来,这个少年恐怕会收获过多的关注。”开尔文说。
马哨:“天才多受到一些关注,这未必是什么坏事。汤姆森,你不也是年少成名吗。”
“你似乎格外欣赏他?”开尔文问道。
“我有种感觉,这位麦克斯韦将会取得非凡的成就。”马哨神秘兮兮地说。
他就是要让麦克斯韦年少成名,得到更早、更多的关注,进而得到更多的资源。
这对麦克斯韦来说或许是一把双刃剑,他既可能因此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也可能迷失在来得太容易的荣誉之中,最终泯然众人。
但在马哨看来,这个世界的物理进程已经被他加快和扭曲,未来还会更甚,一个常规版本的麦克斯韦可有可无。既然如此,试着创造一个非常规版本的麦克斯韦有又何妨?
事实上,他更想把麦克斯韦收为学生,亲自调教。
只是条件不允许, 他不可能一直待在欧洲, 过些时日要返回北美, 麦克斯韦就算愿意跟他去北美,恐怕也未必愿意在印第安人的世界里生活。
再者,他现在也不可能对麦克斯韦倾囊相授,那么多重大科学成果他还要慢慢发论文呢。
也许以后会有机会吧。
这封名为《思考产生熵》的公开信很快发表出去,由于它没有哪怕一条公式,内容尽可能通俗有趣,所以也得到了公众的青睐。
对大众来说,不可思议的印第安先生,难得发表了一篇把所有单词连起来之后依然可以看懂的文章,自然不能放过。
一时间,《思考产生熵》成为了大众的热门读物。
得益于这封公开信的热度,麦克斯韦,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少年迅速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爱丁堡大学有这么一位天才少年,他不仅天资过人,勤奋好学,提前入读大学, 而且还得到了神奇的印第安科学家的公开回复以及极力称赞。
这要是放到后世的中国, 妥妥地要被树典型,央媒报道, 紧接着就是入选高考作文热门正能量素材。
麦克斯韦是个十分低调谦逊的人,他的公众知名度一直不高,因此甚至可以说,马哨此举,直接把麦克斯韦在公众间的知名度拉到了不亚于后世的水平。
接下来就看看,这位来到聚光灯之下的天才少年,将会走出怎样的人生轨迹。
与公众相比,科学界对《思考产生熵》的反应要平静得多,毕竟这封通俗易懂的公开信似乎只是说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思维也会涉及热力学过程——这有什么可意外的。
还没有人意识到麦克斯韦妖背后隐藏的东西……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马哨的书终于出版了。
系统阐述热力学初步成果的《热力学》一经问世,就吸引了所有物理学家的目光,几天之内,英国本土的物理学家们就做到了人手一本。
欧洲的科学家们也不甘落后,纷纷抢购,《热力学》由此在西方科学界快速扩散,与它同名的物理学分支也正式呈现在世人眼前。
《热力学》在学术界掀起的波澜已经颇为惊人,但与《枪炮、病菌与钢铁》相比,却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毕竟物理学这种东西,实验数据、逻辑推理摆在眼前,你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但《枪炮、病菌与钢铁》就不一样了,此书似历史而非历史,似生物也非生物,就算放到一百多年后也新潮得很,遑论在1848年。
更重要的是,马哨在陈述观点的时候,几乎没有罗列证据——很多证据都是下个世纪的专业研究成果,他不能拿出来,也根本记不得。
基本上,他都是这样说的: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但不难想明白这样一个道理blabla……
若是寻常观点这样说也就罢了,但《枪炮、病菌与钢铁》里的那些核心观点,放到这个时代,哪个不是石破天惊?
马哨写得已经很收敛了,而且删减、注水严重,有一半内容都是给阿帕奇打广告,但这本书还是不可避免地掀起了轩然大波,争议极大。
比如他在文中委婉地表达了“印第安人的智商不比白人低”的观点,导致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对他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印第安蛮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要知道,原著的观点可是“印第安人的智商可能比白人更高”,而且是明说,根本没有委婉。
一个印第安人,如果敢在这个时代的白人国家说这种话,走在路上没准要被打死。
所以马哨没有这样说,而只是说“印第安人的智商不比白人低”。
他觉得这样说已经很卑微了,没想到还是招来许多辱骂。
当然,至少在学术界,这种攻击性的言论还是少数,大多数争议都是围绕他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而产生的。
比如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轴线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差极大——由于纬度差异可以导致气候差异大到截然相反,所以农作物跨纬度传播的难度远高于跨经度传播,所以东西走向的欧亚大陆很快发展出了成熟的农业,南北走向的美洲大陆则没有,这进而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文明差异。
这种前所未有的观点以及强烈的唯物史观,给学术界带来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马哨本以为书籍出版之后,他可以轻松一些了,没想到反而更甚,每天都有生物、历史等领域的学者找他对线,有的是在报纸杂志上,有的则直接肉身拜访。
“我受不了了,我要去林肯。”马哨扔掉手里的对线信,决定用沉默来终止无休止的争论。
开尔文则笑呵呵地说:“我打算跟你一起去。”
“为什么?”
“和你讨论一下你的书,我最近刚看完它。”开尔文说。
“你说……《热力学》?”
“不,是另一本,你搭建的热力学的大厦已经相当完美了,没什么可争论的地方。”开尔文拿起书架上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我原本对它不怎么感兴趣,现在总算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争议了。”
马哨:“……”
“大酋长,又有人来拜访你。”一个阿帕奇战士进来说道,“他说他曾进行过环球考察……”
“不见。”马哨下意识地一摆手,然后似乎想到什么,“你说什么,环球考察?”
“是的。”
“他叫什么名字?”开尔文用生涩的阿帕奇语说道,他在马哨身边耳濡目染地学了一点阿帕奇语,时而会秀一下,尽管大多数阿帕奇人都觉得他还不如说英语。
“他说他叫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