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虽然说事情变得诡异、画风开始离奇,但该面对的事情还是要面对。
第二天心情略有平复的妙音便开始收拾行李,尤其是准备带回关中拜访亲友的礼物,都需要认真斟酌准备一番。
这娘子年前还因为不能返回关中探望亲友而有些遗憾,却不想转过年来便又有了机会,只是心情很糟糕,完全高兴不起来。
只不过她父亲信中也隐约点出这件事不只是简单的认一门亲戚,还与她夫郎在国中的处境关系不浅,所以她也只能忍住心中的不悦,认真的准备返回探亲的礼物。
至于李泰要忙的事情那就更多了,第二天一大早便召集府中群僚,正式将长孙俭介绍给众人,并且公布长孙俭取代崔谦担任长史的消息。
在李泰之前,长孙俭便担任过多年的荆州刺史,所以在总管府中倒也不乏熟人。
只不过当大家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意外,包括那些本就认识长孙俭的人,这会儿也都眼神直勾勾的望着李泰,想要搞清楚这究竟是正常的人事任命,还是内中蕴藏着别的玄机,这将决定他们之后该以何种态度面对长孙俭。
「长孙长史乃是国中显达高士,旧年还曾主持荆州军政事务多年,想必不用我多做介绍。如今重归故镇,人事想必也不会太过陌生。」
李泰看了一眼微微欠身、侧立一旁的长孙俭,然后又对众人正色说道:「只不过今时总管府较之往年荆镇情势政务要更复杂一些,你等群众也要尽量帮助长孙长史熟悉事务,能够于事尽责。」
虽然说长孙俭到来之后一直都保持着一副比较谦卑的姿态,但也改变不了其人乃是中外府擅自加派过来的事实,李泰自然也不会直接便对其推心置腹,这么说就是在示意诸曹参军拿住各自事权,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一些决策性的事务暂时不准让长孙俭接触。
在长孙俭到来之前,李泰便因为崔谦久久不归而隐隐感觉有些不妙,并且将总管府政事厘定分清、交付诸司,如今他将要率军归朝,这一安排正好也派上用场。
众人闻言后,也都连忙点头应是。而长孙俭也是一脸诚恳的开口说道:「与今总管府诸事欣欣向荣相比,卑职旧事实在羞于提及。大将军富于奇谋、长于造事,凡所坐镇之境皆蔚然称治。卑职进事或早,但与在堂众位久从大将军麾下、勤受启迪者相比,也只是后进末学,希望诸位不要因生疏远我,让我能够见贤思齐,为大将军分忧任劳!」
长孙俭态度仍然谦和有礼,并没有因为资历更深而傲视堂内群众,众人也都纷纷礼貌回应。
由于荆州总管府军政聚于一身,所以在人员结构方面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号的霸府,只不过不像中外府那样所有事情都围绕军事安排,发展的要更加均衡。
崔谦之前担任长史的时候,除了负责具体的政务运作之外,也会负责一部分政令决策。尤其很多事情都是李泰先投入一部分人事资源开一个头,之后便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管理,往往便需要崔谦接手过去继续推动事务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进度之后,再拟定一套行政管理的章程。
不过眼下李泰跟长孙俭自然达不到这样的默契,所以他也只是将接下来总管府将要运行的政务按照轻重缓急梳理一下,然后将这些事程交给长孙俭,让他协调执行。
长孙俭之前也曾是封疆大吏,之后又进入霸府担任长史,对于这些行政管理的工作自然不陌生,在李泰将事情交付给他之后稍作了解,便开始熟练的调度起来,偶尔有些疏忽遗漏也只是对具体的事务了解不够全面所致,在一旁吏员的提醒下都很及时的加以补充,流程上并没有什么错误。
李泰在堂中待了一上午,看到长孙俭处理事务越来越熟练,便也
放下心来。
因为他本身对于总管府的发展便有一个全盘的计划,长史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政务方面的大管家,并不需要长史给他提供太多开创性的建议和决策,所以总管府长史的作用向来也都只是体现在对他决策的执行上,所以他倒也不担心自己一旦离开就会发生什么喧宾夺主的事情。
他来到关中这些年,势位的提升只是最表面的体现,在此之下所联结的人事网络和资源要更加的丰富,有了这些人事资源的支持,他才能在此任上凡事都游刃有余。
如果真要随随便便就能被人所取代,那么这个所谓的荆州大总管似乎跟一些基层岗位区别也不大。扫大街都要认坑认路,要真随便来个人就能干的有声有色,那他也是真该死。
别的人不好类比,起码长孙俭这个在荆州待了多年并且历史同一时期仍然待在荆州刺史任上的表现,是被如今的李泰全面碾压。
相对于政务上的按部就班,军事上那就需要更加谨慎一些。虽然说宇文泰已经是表露出了足够的善意,而且还附赠了宇文护这个家伙作为人质,但李泰也不可全无防备。
后三国本就是个妖事横生的时代,各种小概率事件的频繁发生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成本变得极高,做厨子政审都得比三公还严格,进宫不戴头盔那更是找死。
而且就算不考虑宇文泰会不会对他下手,尉迟家兄弟也不得不防,这可是真有仇的。
他们兄弟俩先后担任领军将军以掌管禁军,尉迟纲如今都还担任此职,废立皇帝要在长安城中举行,李泰这属于去人家主场上浪,当然也得保持警惕小心,不说会不会被迎面来上一刀,就算被他们带人给堵了羞辱一通那也是挺难受的。
所以小到他的个人安保工作,大到他离开之后总管府的军事布局,李泰也都权衡多时,即便是达不到万无一失,也要力求面对各种意外和突发状况能够有后备的方案。
至于说担心出意外而干脆不去,这也并不在他的考虑之内。这样一来无疑是把色厉内荏写在了脸上,之前瞎哔哔伐蜀之事话挺多,结果却连关中都不敢回,底色如何露出来了,那接下来只会迎来更加凌越底线的逼迫。
抛开这些小盘算不说,随着新一年的到来,荆州总管府辖区周边局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去年李泰婉拒了王僧辩合作的请求,所以王僧辩也没有等待北齐大军南来会师,而是先一步向合肥的郭元建所部发起了进攻,大破其军。
随着郭元建退走,北齐在江北淮南所占据的几个据点都变得孤立起来,守城尚可,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彼此呼应策援。这也让南梁在收复建康之后一直都比较严峻的江防形势有所缓解,京口的陈霸先在江北的活动也变得更加大胆活跃。
下游的局面好转,无疑会给江陵方面增加更多信心,按照萧老七一贯以来的尿性,重启边衅也是极有可能。特别之前便曾派遣使者前来荆州索要夏口等诸口岸的南梁郢州刺史陆法和,估计会有更进一步的举动。
至于北齐方面,如果想要挽回当下在淮南不利的局面,那自然就要从其国中加派更多人马南来。
但是由于淮水上游的义阳被西魏所占据,北齐在淮南的军事行动是很难做到完全展开的,必须要提防这一后路变数。为了免于遭受这一掣肘,先向义阳发起进攻夺取义阳也是有可能的。
虽然说淮南江北都还没搞明白,再贸然开启与西魏之间的战火,但高洋这家伙是个讲道理的人吗?
所以眼下荆州的边防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在宇文护等人到来之前,李泰便安排人马在新野聚集准备巡察边境,一方面是在外观望变数,另一方面就是加强一下边防布置。
现在变数是什么已经知道
了,但边防压力却还没有改变。正好李泰将要率军归朝,便趁着这个机会将主力调出沔北、分布四周。
如今荆州总管府周边军事布局当中,距离沔北大本营最远的,自然就是巴蜀的贺若敦与李迁哲所部,加上宇文善所率领的后师,前后已经派遣了一万余人马。
这些人马虽然远离沔北,但却能够对峡口和汉中都形成制约或是策应,在李泰的布局当中也是作用非常大的一支人马。
汉中还有辅助崔猷坐镇南郑的郭彦所部三千余众,山南的宇文虬、李显以及兴州的席固和李去疾所率领督造舟船并作练兵的三千舟师。当然之前从江陵诸军手中用粮食换来的那上万战俘也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只不过相对而言李泰更加需要他们的造船技艺。
襄阳南面的武宁,之前李泰威胁江陵的时候曾派遣梁士彦驻扎三千精骑,一直都还没有收回来。而在汉水的东岸便是李允信所驻守的郢州石城,这也是沔北和江陵之间进行商贸的中心。
沿汉水继续向下,便抵达了夏首、夏口等一系列的江北渡口,在这里有朱猛、令狐延保和徐文盛等诸路军队坐镇诸渡口。诸渡口甲兵人数不少,但用于巡江和水战的舟船却严重不足,因此基本只是沿江活动,不能深入大江。
原本夏口再往北面的安州安陆以及附近的义阳三关便是便是荆州总管府东南疆域边境所在,但是之前晋熙鲁悉达兄弟和其他一些江北豪强前来求附,于是李泰便派遣李屯率部前往齐昌郡驻扎,将总管府实控范围继续向东推进。
不过安州的驻军也并没有撤除,以王杰担任安陆城防大都督,并联合随陆土豪马氏父子等各家部曲驻守随陆之间。至于义阳三关,仍以权景宣坐镇,作为义阳的后援。
义阳的守将乃是赵刚和窦毅,另有刘方贵率领一支舟师常驻淮水上游,以加强对东面寿阳等地的影响和震慑。
沔北东面与北齐河南交界的方城,仍以史静率领部伍坐镇。北面的三鸦道以及东面的襄城,则是郭彦镇守。
如今的荆州总管府内,直接受控于总管府调度管辖的军队有六万出头,这个数字也包括诸将各自的部曲。
其实原本这个数字可以更大,不说荆州本有的人马数量,单单几次南北交战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得的俘虏便动辄数以万计,几场战争下来所获得的丁壮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但数量从来也不等于质量,再加上养军的成本压力太过庞大,所以李泰也一直在加以优选精拣。那些被裁汰下来的人员或是转为编户,或是成为匠人。
包括诸将部曲,也都让他们在保持战斗力的同时精简部伍,不再是动辄三五千众,保持在千数乃至更少,数量虽然减下来了,但战斗力却仍然非常可观。
这六万多军队刨除诸将各自部曲和州郡乡兵之外,真正属于府兵范畴的只有一万五千人,具体在镇则只有一万两千人。因为府兵需要服从中外府的调度,荆州每个季度都要派遣三千到五千府兵参戍河防。
除了这些在册可统计的兵员之外,还有众多豪强部曲和蛮人武装,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四五万众之多。平日里他们各据一方,一旦总管府发布征令,他们也会随同作战。
这些依附的外围武装也是荆州边防的重要力量,否则单凭总管府那在册六万多兵力,还真的不够周边这么多地方分派的。
像是几个用兵多的方向,蜀中便有一万人马,夏口又是一万出头,再加上义阳也常驻大几千人,这便扣去了将近一半。只有吸纳那些依附力量让他们也参戍周边,总管府才能保持足够的机动力量,并且进行轮值换戍。
如今总管府下正在休整期有一万五千余众,他们都是年前才从各边替换下来的戍卒,需要休整到初夏才能
再次征召。
新野那里则聚集了有两万人马,李泰打算在这当中抽调五千精锐跟随自己归朝,至于剩下的则就主要用来加强沿江一线的防务。包括去年造船基地便已经造成的舟船,也下拨给夏口方面使用,严防南梁搞事情。
这一次归朝,李泰又将已经外放领兵的张石奴召回担任自己的亲兵队长,张石奴武力极强又忠心耿耿,有他随从护卫,李泰也能踏实一些。梁睿、若干凤和李雅等,这一次也要跟随自己一同回朝。这些镇兵二代们各自都有人脉,带在身边也能打听到一些其他渠道获知不到的消息。
高乐和穰城防城大都督侯莫陈琼这次跟随李泰同往,朱猛则返回穰城接任防城大都督,梁士彦撤回石城驻防,李允信随队同往坐守武关。
之所以要把部伍散于诸方而非集中于穰城,除了加强边防之外,李泰也是做着有备无患的打算。
如果此番归朝真的遭遇什么妖事,那换了任何一个人过来都把握不住这个局面,他麾下诸将或是扛不住霸府派遣来的人,但是可以直投外国啊。
像是南梁王琳刚刚打的那个样,咱们大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除了李大将军,这局面谁也把持不住!
等到做完了这些军政安排,新野的部伍也已经精选完毕并抵达穰城,于是一行人便离开荆州,浩浩荡荡的向武关而去。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二天心情略有平复的妙音便开始收拾行李,尤其是准备带回关中拜访亲友的礼物,都需要认真斟酌准备一番。
这娘子年前还因为不能返回关中探望亲友而有些遗憾,却不想转过年来便又有了机会,只是心情很糟糕,完全高兴不起来。
只不过她父亲信中也隐约点出这件事不只是简单的认一门亲戚,还与她夫郎在国中的处境关系不浅,所以她也只能忍住心中的不悦,认真的准备返回探亲的礼物。
至于李泰要忙的事情那就更多了,第二天一大早便召集府中群僚,正式将长孙俭介绍给众人,并且公布长孙俭取代崔谦担任长史的消息。
在李泰之前,长孙俭便担任过多年的荆州刺史,所以在总管府中倒也不乏熟人。
只不过当大家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意外,包括那些本就认识长孙俭的人,这会儿也都眼神直勾勾的望着李泰,想要搞清楚这究竟是正常的人事任命,还是内中蕴藏着别的玄机,这将决定他们之后该以何种态度面对长孙俭。
「长孙长史乃是国中显达高士,旧年还曾主持荆州军政事务多年,想必不用我多做介绍。如今重归故镇,人事想必也不会太过陌生。」
李泰看了一眼微微欠身、侧立一旁的长孙俭,然后又对众人正色说道:「只不过今时总管府较之往年荆镇情势政务要更复杂一些,你等群众也要尽量帮助长孙长史熟悉事务,能够于事尽责。」
虽然说长孙俭到来之后一直都保持着一副比较谦卑的姿态,但也改变不了其人乃是中外府擅自加派过来的事实,李泰自然也不会直接便对其推心置腹,这么说就是在示意诸曹参军拿住各自事权,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一些决策性的事务暂时不准让长孙俭接触。
在长孙俭到来之前,李泰便因为崔谦久久不归而隐隐感觉有些不妙,并且将总管府政事厘定分清、交付诸司,如今他将要率军归朝,这一安排正好也派上用场。
众人闻言后,也都连忙点头应是。而长孙俭也是一脸诚恳的开口说道:「与今总管府诸事欣欣向荣相比,卑职旧事实在羞于提及。大将军富于奇谋、长于造事,凡所坐镇之境皆蔚然称治。卑职进事或早,但与在堂众位久从大将军麾下、勤受启迪者相比,也只是后进末学,希望诸位不要因生疏远我,让我能够见贤思齐,为大将军分忧任劳!」
长孙俭态度仍然谦和有礼,并没有因为资历更深而傲视堂内群众,众人也都纷纷礼貌回应。
由于荆州总管府军政聚于一身,所以在人员结构方面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号的霸府,只不过不像中外府那样所有事情都围绕军事安排,发展的要更加均衡。
崔谦之前担任长史的时候,除了负责具体的政务运作之外,也会负责一部分政令决策。尤其很多事情都是李泰先投入一部分人事资源开一个头,之后便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管理,往往便需要崔谦接手过去继续推动事务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进度之后,再拟定一套行政管理的章程。
不过眼下李泰跟长孙俭自然达不到这样的默契,所以他也只是将接下来总管府将要运行的政务按照轻重缓急梳理一下,然后将这些事程交给长孙俭,让他协调执行。
长孙俭之前也曾是封疆大吏,之后又进入霸府担任长史,对于这些行政管理的工作自然不陌生,在李泰将事情交付给他之后稍作了解,便开始熟练的调度起来,偶尔有些疏忽遗漏也只是对具体的事务了解不够全面所致,在一旁吏员的提醒下都很及时的加以补充,流程上并没有什么错误。
李泰在堂中待了一上午,看到长孙俭处理事务越来越熟练,便也
放下心来。
因为他本身对于总管府的发展便有一个全盘的计划,长史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政务方面的大管家,并不需要长史给他提供太多开创性的建议和决策,所以总管府长史的作用向来也都只是体现在对他决策的执行上,所以他倒也不担心自己一旦离开就会发生什么喧宾夺主的事情。
他来到关中这些年,势位的提升只是最表面的体现,在此之下所联结的人事网络和资源要更加的丰富,有了这些人事资源的支持,他才能在此任上凡事都游刃有余。
如果真要随随便便就能被人所取代,那么这个所谓的荆州大总管似乎跟一些基层岗位区别也不大。扫大街都要认坑认路,要真随便来个人就能干的有声有色,那他也是真该死。
别的人不好类比,起码长孙俭这个在荆州待了多年并且历史同一时期仍然待在荆州刺史任上的表现,是被如今的李泰全面碾压。
相对于政务上的按部就班,军事上那就需要更加谨慎一些。虽然说宇文泰已经是表露出了足够的善意,而且还附赠了宇文护这个家伙作为人质,但李泰也不可全无防备。
后三国本就是个妖事横生的时代,各种小概率事件的频繁发生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成本变得极高,做厨子政审都得比三公还严格,进宫不戴头盔那更是找死。
而且就算不考虑宇文泰会不会对他下手,尉迟家兄弟也不得不防,这可是真有仇的。
他们兄弟俩先后担任领军将军以掌管禁军,尉迟纲如今都还担任此职,废立皇帝要在长安城中举行,李泰这属于去人家主场上浪,当然也得保持警惕小心,不说会不会被迎面来上一刀,就算被他们带人给堵了羞辱一通那也是挺难受的。
所以小到他的个人安保工作,大到他离开之后总管府的军事布局,李泰也都权衡多时,即便是达不到万无一失,也要力求面对各种意外和突发状况能够有后备的方案。
至于说担心出意外而干脆不去,这也并不在他的考虑之内。这样一来无疑是把色厉内荏写在了脸上,之前瞎哔哔伐蜀之事话挺多,结果却连关中都不敢回,底色如何露出来了,那接下来只会迎来更加凌越底线的逼迫。
抛开这些小盘算不说,随着新一年的到来,荆州总管府辖区周边局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去年李泰婉拒了王僧辩合作的请求,所以王僧辩也没有等待北齐大军南来会师,而是先一步向合肥的郭元建所部发起了进攻,大破其军。
随着郭元建退走,北齐在江北淮南所占据的几个据点都变得孤立起来,守城尚可,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彼此呼应策援。这也让南梁在收复建康之后一直都比较严峻的江防形势有所缓解,京口的陈霸先在江北的活动也变得更加大胆活跃。
下游的局面好转,无疑会给江陵方面增加更多信心,按照萧老七一贯以来的尿性,重启边衅也是极有可能。特别之前便曾派遣使者前来荆州索要夏口等诸口岸的南梁郢州刺史陆法和,估计会有更进一步的举动。
至于北齐方面,如果想要挽回当下在淮南不利的局面,那自然就要从其国中加派更多人马南来。
但是由于淮水上游的义阳被西魏所占据,北齐在淮南的军事行动是很难做到完全展开的,必须要提防这一后路变数。为了免于遭受这一掣肘,先向义阳发起进攻夺取义阳也是有可能的。
虽然说淮南江北都还没搞明白,再贸然开启与西魏之间的战火,但高洋这家伙是个讲道理的人吗?
所以眼下荆州的边防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在宇文护等人到来之前,李泰便安排人马在新野聚集准备巡察边境,一方面是在外观望变数,另一方面就是加强一下边防布置。
现在变数是什么已经知道
了,但边防压力却还没有改变。正好李泰将要率军归朝,便趁着这个机会将主力调出沔北、分布四周。
如今荆州总管府周边军事布局当中,距离沔北大本营最远的,自然就是巴蜀的贺若敦与李迁哲所部,加上宇文善所率领的后师,前后已经派遣了一万余人马。
这些人马虽然远离沔北,但却能够对峡口和汉中都形成制约或是策应,在李泰的布局当中也是作用非常大的一支人马。
汉中还有辅助崔猷坐镇南郑的郭彦所部三千余众,山南的宇文虬、李显以及兴州的席固和李去疾所率领督造舟船并作练兵的三千舟师。当然之前从江陵诸军手中用粮食换来的那上万战俘也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只不过相对而言李泰更加需要他们的造船技艺。
襄阳南面的武宁,之前李泰威胁江陵的时候曾派遣梁士彦驻扎三千精骑,一直都还没有收回来。而在汉水的东岸便是李允信所驻守的郢州石城,这也是沔北和江陵之间进行商贸的中心。
沿汉水继续向下,便抵达了夏首、夏口等一系列的江北渡口,在这里有朱猛、令狐延保和徐文盛等诸路军队坐镇诸渡口。诸渡口甲兵人数不少,但用于巡江和水战的舟船却严重不足,因此基本只是沿江活动,不能深入大江。
原本夏口再往北面的安州安陆以及附近的义阳三关便是便是荆州总管府东南疆域边境所在,但是之前晋熙鲁悉达兄弟和其他一些江北豪强前来求附,于是李泰便派遣李屯率部前往齐昌郡驻扎,将总管府实控范围继续向东推进。
不过安州的驻军也并没有撤除,以王杰担任安陆城防大都督,并联合随陆土豪马氏父子等各家部曲驻守随陆之间。至于义阳三关,仍以权景宣坐镇,作为义阳的后援。
义阳的守将乃是赵刚和窦毅,另有刘方贵率领一支舟师常驻淮水上游,以加强对东面寿阳等地的影响和震慑。
沔北东面与北齐河南交界的方城,仍以史静率领部伍坐镇。北面的三鸦道以及东面的襄城,则是郭彦镇守。
如今的荆州总管府内,直接受控于总管府调度管辖的军队有六万出头,这个数字也包括诸将各自的部曲。
其实原本这个数字可以更大,不说荆州本有的人马数量,单单几次南北交战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得的俘虏便动辄数以万计,几场战争下来所获得的丁壮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但数量从来也不等于质量,再加上养军的成本压力太过庞大,所以李泰也一直在加以优选精拣。那些被裁汰下来的人员或是转为编户,或是成为匠人。
包括诸将部曲,也都让他们在保持战斗力的同时精简部伍,不再是动辄三五千众,保持在千数乃至更少,数量虽然减下来了,但战斗力却仍然非常可观。
这六万多军队刨除诸将各自部曲和州郡乡兵之外,真正属于府兵范畴的只有一万五千人,具体在镇则只有一万两千人。因为府兵需要服从中外府的调度,荆州每个季度都要派遣三千到五千府兵参戍河防。
除了这些在册可统计的兵员之外,还有众多豪强部曲和蛮人武装,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四五万众之多。平日里他们各据一方,一旦总管府发布征令,他们也会随同作战。
这些依附的外围武装也是荆州边防的重要力量,否则单凭总管府那在册六万多兵力,还真的不够周边这么多地方分派的。
像是几个用兵多的方向,蜀中便有一万人马,夏口又是一万出头,再加上义阳也常驻大几千人,这便扣去了将近一半。只有吸纳那些依附力量让他们也参戍周边,总管府才能保持足够的机动力量,并且进行轮值换戍。
如今总管府下正在休整期有一万五千余众,他们都是年前才从各边替换下来的戍卒,需要休整到初夏才能
再次征召。
新野那里则聚集了有两万人马,李泰打算在这当中抽调五千精锐跟随自己归朝,至于剩下的则就主要用来加强沿江一线的防务。包括去年造船基地便已经造成的舟船,也下拨给夏口方面使用,严防南梁搞事情。
这一次归朝,李泰又将已经外放领兵的张石奴召回担任自己的亲兵队长,张石奴武力极强又忠心耿耿,有他随从护卫,李泰也能踏实一些。梁睿、若干凤和李雅等,这一次也要跟随自己一同回朝。这些镇兵二代们各自都有人脉,带在身边也能打听到一些其他渠道获知不到的消息。
高乐和穰城防城大都督侯莫陈琼这次跟随李泰同往,朱猛则返回穰城接任防城大都督,梁士彦撤回石城驻防,李允信随队同往坐守武关。
之所以要把部伍散于诸方而非集中于穰城,除了加强边防之外,李泰也是做着有备无患的打算。
如果此番归朝真的遭遇什么妖事,那换了任何一个人过来都把握不住这个局面,他麾下诸将或是扛不住霸府派遣来的人,但是可以直投外国啊。
像是南梁王琳刚刚打的那个样,咱们大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除了李大将军,这局面谁也把持不住!
等到做完了这些军政安排,新野的部伍也已经精选完毕并抵达穰城,于是一行人便离开荆州,浩浩荡荡的向武关而去。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