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尽管王僧辩主动提出了这一请求,但李泰在考虑一番后还是婉拒了,并不打算现在就向淮南大举介入。
因为现在的王僧辩头上还有一个萧绎,并没有绝对的主导权,而且也未必就与陈霸先达成了共识。他们之间有分歧倒是没什么,关键就怕突然决裂,搞得李泰投入在淮南的力量难以收回。
对手强大也不可怕,队友太渣可就让人欲哭无泪了。王僧辩和陈霸先当然不算渣,可真要心思各异、拖起后腿来,那也实在是要人老命。
内部关系这样的不稳定,也让李泰对于彼此间的合作不敢寄望太高。而且如今的他也不算是什么小角色,眼下北齐虽然在淮南地区动作频频,但基本上都还属于趁火打劫的范畴。
可若是李泰下场的话,兴许就会把北齐的主力吸引下来,届时淮南方面局势恐怕会更加的扑朔迷离。这对于西魏、尤其是如今的荆州总管府相对比较清晰的战略前景,也会产生极大的干扰。
“今我荆州士民仍需休养生息,虽然有心共襄仁义盛举、拯救淮南百姓于水火之中,只可惜力有未逮。东贼残暴不义、咄咄逼人,亦为仁义之士所不齿!”
虽然拒绝了王僧愔,但在想了想之后,李泰便又继续说道:“虽然身不能至,但心同此感,军若有何物用之疾,将军但言无妨。若能有助破贼,于我亦是一幸。”
听到李泰不愿意进行合作,王僧愔心中自是大失所望,但又听到他还愿意进行一些物资上的援助,一时间又颇觉感动。
“李大将军如此高义,实在是让人感动!唉,实不相瞒,如今国中侯贼虽灭,但局面却仍然远未可称平定。下有骄兵悍将不从管束,上有君王威令严加催促,兵不解甲,船不落帆,沿江奔走,转战东西,外有强寇,内有顽贼……”
王僧愔一时间有些不能自已,向着李泰这个外人大吐苦水,可见过去这段时间以来心中也是积郁良久。
李泰见其如此,心内也是颇生感慨,乱世之中又逢王朝末世,无论身份地位的高低,每个人也都要面对各自的压力和苦难,没有人能够置身其外。很多人乐此不疲的讨论乱世豪杰们的能力高低,但很多时候能够决定成败的往往是抗压能力如何。
“李大将军高义施助,某替家兄及众将士先作拜谢!前言托献城地,绝非自负巧智的纵横之术,而是心甘情愿的至诚之谋。只憾时机未具而计不能成,也希望李大将军能够感此诚意、勿相忘怀,我兄弟翘首江表,以待佳音!”
虽然提议被李泰所婉拒,但王僧愔最后还是忍不住又表达了一下诚意。
李泰虽然没有答应即刻展开合作,但还是表示愿意提供一定的物资援助,也是为的将这份联系保持下来,以等待更加合适的时机。
虽然说未来他可能要跟南梁结下大仇,但在这南北朝乱世末期,关于忠义本来就有不同的解读。
王僧辩和陈霸先两人,谁是忠谁又是奸?王僧辩迫于北齐压力抛弃了萧绎的法统,而陈霸先则以此为借口袭杀了王僧辩,重新扶立萧绎的血脉,结果最后自己篡了。
还有王琳这家伙出场一副要日天的气势,可谓是英雄气十足,然而到最后能跪的都跪了,谁要没接受过他的投降,在这后三国都不算个人物。结果去了邺城后,邺城群众还为其忠义感动的掉眼泪,也不知是王琳太会搞人设,还是邺城百姓太缺忠义。
所以李泰也并不担心日后进攻江陵之举会给之后的统战工作带来障碍,因为这一时期的忠义标准本就非常的灵活。
道德是为了让人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钱财、权力都能够让人在社会活动中获得更大的优势,无钱无势那就只能遵守道德、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了。
李泰有钱有势,同时还道德操守极高,简直就是天生的领袖人物。遇到这样的人尚且不愿依附,那真的是天之所弃、谁能兴之?
且不说李泰内心里自我心理建设,当他与王僧愔交谈完毕,正待将其人礼送出堂的时候,城外军营中的王僧辩之子王颁正从外面疾行而入,满脸汗水的来到堂前。
王颁先向其叔父见礼问候,然后又行至李泰面前作拜道:“家父正遭巨寇顽贼袭扰,末将闻讯、心急如焚,身虽不才、孝性难泯,恳请大将军能允末将前往……”
他话还没有讲完,旁边王僧愔已经顿足喝道:“阿郎你住口!不要冲动,行前你父便有嘱我告你,李大将军肯收留你在帐前乃是家门一大幸事,你安心留此献力,不必以家事为计。况今所遭忧困,也非你少徒能解,即便前往无济于事!”
王颁听到叔父这一番话后,却也并不回答,只是深拜于李泰面前。
李泰见状后,索性便抬手示意给他们叔侄安排一间堂室去交流,自己则又返回直堂召来府员询问库中盈余、商讨给王僧辩多少物资援助比较合适。
时间过去小半个时辰,堂外王颁又在求见,李泰着员将之引入进来,观其眉宇之间仍是一片坚决之色,于是便说道:“你仍要南去投奔你父?”
“末将有负大将军垂青栽培,待到父危解除、能有生归之期,末将一定肝脑涂地、以报恩主!”
王颁又深拜在地,沉声说道。
李泰闻言后不免暗叹一声,这个王颁倒也称得上是将门虎子,但还没有优秀到让他难以舍弃的程度,之所以将之留于门下,也是希望能够比较稳妥的帮王僧辩留个后。
但是如今这王颁急欲求去,李泰也没有必要枉做坏人、留之不遣,略作沉吟后他便又说道:“人伦天性所催,谈不上辜负了谁。你能如此纯孝,倒也印证了我眼光尚可。
如今府下正自休养,倒也没有什么兵事操劳,你既然求去,那我且祝你此行顺利。希望你归见你父之后,你父能不怨我荒废其子,也希望你能施展此间所学,破敌扬威!”
“多谢大将军嘉勉,多谢大将军……”
王颁听到这话后,便又连忙叩首作拜,语调也变得有些哽咽起来。
“总是宾主一场,倒是不好让你孤身离去。这样罢,借你一千精骑同往,待到这场战事结束之后再遣之归府。至于你是归是留,且凭心思自决吧。”
李泰想了想之后,便又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他虽然眼下并不想加大淮南方面的人事投入,但也并不介意加强一下自己的影响力。而且北齐与南梁军队在江北一线的交战也是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派出一支人马前往观摩并积累经验也是不错的选择。
像是合肥东关、姑孰横江、采石渡口以及张公洲这样的江防要地,如若能够实地考察一番,那么在未来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也能更加的有的放矢。
王颁听到李大将军这一安排,自是越发的感激涕零,见其连连叩首道谢的模样,反倒让心怀鬼胎的李泰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不过一想到这些心思大概是不会在与王僧辩对抗时发挥效果,他便也释然了,兴许这一安排未来还能更顺利的帮王僧辩报仇,也算是一饮一啄、皆有定数了。
“眼下梁国看似内乱悉定,但人心之离乱仍然深重难除。你父湘东旧属、江陵虎臣,又身拥定乱之功,名盖当时也是理所当然。然则陈霸先也是威震岭南,鲜受幕府绳令,久为诸军之主,其群下亦非谦谦君子,恐怕不会久屈人下。若欲长久相安,此情不可不察。”
李泰想了想之后又说道:“这是我对梁国人事一点浅见,临别之际授你以作谋身的参考。倒也不是要借你之口离间梁国人事,你姑且一听,倒也不必宣扬吵闹。”
“末将一定谨记于怀,多谢大将军赐教!”
王颁听到这话后连忙又点头说道,尽管如此,但李泰也并不觉得能改变什么。
很多时候都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放在王僧辩身上尤其的适用。
作为平定侯景之乱的主将,王僧辩可以说是南梁末期最优秀的军事人才,但是讲到性格和手段,他甚至连王琳都不如,更不要说陈霸先这南朝最后一个猛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因为现在的王僧辩头上还有一个萧绎,并没有绝对的主导权,而且也未必就与陈霸先达成了共识。他们之间有分歧倒是没什么,关键就怕突然决裂,搞得李泰投入在淮南的力量难以收回。
对手强大也不可怕,队友太渣可就让人欲哭无泪了。王僧辩和陈霸先当然不算渣,可真要心思各异、拖起后腿来,那也实在是要人老命。
内部关系这样的不稳定,也让李泰对于彼此间的合作不敢寄望太高。而且如今的他也不算是什么小角色,眼下北齐虽然在淮南地区动作频频,但基本上都还属于趁火打劫的范畴。
可若是李泰下场的话,兴许就会把北齐的主力吸引下来,届时淮南方面局势恐怕会更加的扑朔迷离。这对于西魏、尤其是如今的荆州总管府相对比较清晰的战略前景,也会产生极大的干扰。
“今我荆州士民仍需休养生息,虽然有心共襄仁义盛举、拯救淮南百姓于水火之中,只可惜力有未逮。东贼残暴不义、咄咄逼人,亦为仁义之士所不齿!”
虽然拒绝了王僧愔,但在想了想之后,李泰便又继续说道:“虽然身不能至,但心同此感,军若有何物用之疾,将军但言无妨。若能有助破贼,于我亦是一幸。”
听到李泰不愿意进行合作,王僧愔心中自是大失所望,但又听到他还愿意进行一些物资上的援助,一时间又颇觉感动。
“李大将军如此高义,实在是让人感动!唉,实不相瞒,如今国中侯贼虽灭,但局面却仍然远未可称平定。下有骄兵悍将不从管束,上有君王威令严加催促,兵不解甲,船不落帆,沿江奔走,转战东西,外有强寇,内有顽贼……”
王僧愔一时间有些不能自已,向着李泰这个外人大吐苦水,可见过去这段时间以来心中也是积郁良久。
李泰见其如此,心内也是颇生感慨,乱世之中又逢王朝末世,无论身份地位的高低,每个人也都要面对各自的压力和苦难,没有人能够置身其外。很多人乐此不疲的讨论乱世豪杰们的能力高低,但很多时候能够决定成败的往往是抗压能力如何。
“李大将军高义施助,某替家兄及众将士先作拜谢!前言托献城地,绝非自负巧智的纵横之术,而是心甘情愿的至诚之谋。只憾时机未具而计不能成,也希望李大将军能够感此诚意、勿相忘怀,我兄弟翘首江表,以待佳音!”
虽然提议被李泰所婉拒,但王僧愔最后还是忍不住又表达了一下诚意。
李泰虽然没有答应即刻展开合作,但还是表示愿意提供一定的物资援助,也是为的将这份联系保持下来,以等待更加合适的时机。
虽然说未来他可能要跟南梁结下大仇,但在这南北朝乱世末期,关于忠义本来就有不同的解读。
王僧辩和陈霸先两人,谁是忠谁又是奸?王僧辩迫于北齐压力抛弃了萧绎的法统,而陈霸先则以此为借口袭杀了王僧辩,重新扶立萧绎的血脉,结果最后自己篡了。
还有王琳这家伙出场一副要日天的气势,可谓是英雄气十足,然而到最后能跪的都跪了,谁要没接受过他的投降,在这后三国都不算个人物。结果去了邺城后,邺城群众还为其忠义感动的掉眼泪,也不知是王琳太会搞人设,还是邺城百姓太缺忠义。
所以李泰也并不担心日后进攻江陵之举会给之后的统战工作带来障碍,因为这一时期的忠义标准本就非常的灵活。
道德是为了让人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钱财、权力都能够让人在社会活动中获得更大的优势,无钱无势那就只能遵守道德、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了。
李泰有钱有势,同时还道德操守极高,简直就是天生的领袖人物。遇到这样的人尚且不愿依附,那真的是天之所弃、谁能兴之?
且不说李泰内心里自我心理建设,当他与王僧愔交谈完毕,正待将其人礼送出堂的时候,城外军营中的王僧辩之子王颁正从外面疾行而入,满脸汗水的来到堂前。
王颁先向其叔父见礼问候,然后又行至李泰面前作拜道:“家父正遭巨寇顽贼袭扰,末将闻讯、心急如焚,身虽不才、孝性难泯,恳请大将军能允末将前往……”
他话还没有讲完,旁边王僧愔已经顿足喝道:“阿郎你住口!不要冲动,行前你父便有嘱我告你,李大将军肯收留你在帐前乃是家门一大幸事,你安心留此献力,不必以家事为计。况今所遭忧困,也非你少徒能解,即便前往无济于事!”
王颁听到叔父这一番话后,却也并不回答,只是深拜于李泰面前。
李泰见状后,索性便抬手示意给他们叔侄安排一间堂室去交流,自己则又返回直堂召来府员询问库中盈余、商讨给王僧辩多少物资援助比较合适。
时间过去小半个时辰,堂外王颁又在求见,李泰着员将之引入进来,观其眉宇之间仍是一片坚决之色,于是便说道:“你仍要南去投奔你父?”
“末将有负大将军垂青栽培,待到父危解除、能有生归之期,末将一定肝脑涂地、以报恩主!”
王颁又深拜在地,沉声说道。
李泰闻言后不免暗叹一声,这个王颁倒也称得上是将门虎子,但还没有优秀到让他难以舍弃的程度,之所以将之留于门下,也是希望能够比较稳妥的帮王僧辩留个后。
但是如今这王颁急欲求去,李泰也没有必要枉做坏人、留之不遣,略作沉吟后他便又说道:“人伦天性所催,谈不上辜负了谁。你能如此纯孝,倒也印证了我眼光尚可。
如今府下正自休养,倒也没有什么兵事操劳,你既然求去,那我且祝你此行顺利。希望你归见你父之后,你父能不怨我荒废其子,也希望你能施展此间所学,破敌扬威!”
“多谢大将军嘉勉,多谢大将军……”
王颁听到这话后,便又连忙叩首作拜,语调也变得有些哽咽起来。
“总是宾主一场,倒是不好让你孤身离去。这样罢,借你一千精骑同往,待到这场战事结束之后再遣之归府。至于你是归是留,且凭心思自决吧。”
李泰想了想之后,便又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他虽然眼下并不想加大淮南方面的人事投入,但也并不介意加强一下自己的影响力。而且北齐与南梁军队在江北一线的交战也是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派出一支人马前往观摩并积累经验也是不错的选择。
像是合肥东关、姑孰横江、采石渡口以及张公洲这样的江防要地,如若能够实地考察一番,那么在未来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也能更加的有的放矢。
王颁听到李大将军这一安排,自是越发的感激涕零,见其连连叩首道谢的模样,反倒让心怀鬼胎的李泰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不过一想到这些心思大概是不会在与王僧辩对抗时发挥效果,他便也释然了,兴许这一安排未来还能更顺利的帮王僧辩报仇,也算是一饮一啄、皆有定数了。
“眼下梁国看似内乱悉定,但人心之离乱仍然深重难除。你父湘东旧属、江陵虎臣,又身拥定乱之功,名盖当时也是理所当然。然则陈霸先也是威震岭南,鲜受幕府绳令,久为诸军之主,其群下亦非谦谦君子,恐怕不会久屈人下。若欲长久相安,此情不可不察。”
李泰想了想之后又说道:“这是我对梁国人事一点浅见,临别之际授你以作谋身的参考。倒也不是要借你之口离间梁国人事,你姑且一听,倒也不必宣扬吵闹。”
“末将一定谨记于怀,多谢大将军赐教!”
王颁听到这话后连忙又点头说道,尽管如此,但李泰也并不觉得能改变什么。
很多时候都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放在王僧辩身上尤其的适用。
作为平定侯景之乱的主将,王僧辩可以说是南梁末期最优秀的军事人才,但是讲到性格和手段,他甚至连王琳都不如,更不要说陈霸先这南朝最后一个猛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