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朕是真的老了(全书完)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汉武帝禅让,求我登基第三百三十九章:朕是真的老了(全书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朝廷接二连三的举措着实打了这些诸侯王一个措手不及。

    在一片听不见声音的谩骂当中,似乎这才是本该有的画面似的,朝廷怎么可能对他们那些诸侯王彻底放手?

    “这些你怎么看?”刘彻将手中一沓来自诸侯王的书信摆在了刘破奴的面前。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先是用放权把那些诸侯王给忽悠住了,接着又利用他们推展了新的货币制度。

    紧随其后又是一记大杀招,直接给那些平日里不干好事儿的诸侯王来了一记釜底抽薪。

    世间谁人不想拥有一块真正自己能当家做主,说话算话的土地?

    但是很显然,对于有些诸侯王来说,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顺带着把自己的根基也给作没了。

    “还能怎么看?当然是答应他们喽!”刘破奴呵呵一笑,毫不意外道。

    似乎今日的局面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决定,就算大致相同,具体的想法也不会完全一样的。

    有些诸侯王,现在也就真的只是头顶上还顶着个诸侯王的帽子了。

    你说那些封地只有半个县,甚至几个乡那么大的诸侯王,他能算是真正的诸侯王吗?

    别以为头上顶着个诸侯王就真的很牛逼,真正牛逼的是刘据这种掌握着一整个郡的实权诸侯王。

    而除了刘据以外,大汉再也没有第二位拥有这种实权的诸侯王了。

    当然,刘据能够拥有实权,主要还是取决于刘破奴在一早就提出的削藩计划得到了刘据的点头认可,而刘彻又在刘据没有严重过错的前提下废黜其太子之位,心有愧疚之下做出的决定。

    再加上关系有远近,刘据毕竟是刘彻的长子,优待一些又怎么了?

    大汉这上百位诸侯王中,七成以上的人拥有的封地大小都还不到半座县那么大,余下的两成半超过了半座县,但还没到一座县。

    真正拥有几座县以上封地的,只有寥寥数人。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收了他们的封地,把他们全部拉来长安,趁机把咱们的高端住宅项目像他们推销一下,不然这帮人手中拿着那么多钱朝廷还得去担心他们的安危问题。”刘破奴一脸澹然的说着。

    “你这小子……”刘彻瞬间一阵无语,既生气又想笑,指着刘破奴笑骂道:“什么阴损的主意都让你出了,可每次还总让朕来背这个黑锅!”

    “什么黑锅不黑锅的,削他们那不是你最想做的事情吗?再说了,你这个当皇帝的不出面去削他们,我一个太子怎么去削?这身份也对应不上啊!”刘破奴双手一摊,一脸爱莫能助的姿态道。

    削藩,削藩,皇帝不出面这藩谁能削了?

    所以,不管刘破奴再怎么阴损,这个锅刘彻是跑不了的,除非他现在就把皇位禅让给自己,但那可能吗?

    根本就不现实的好不啦?

    “再往后呢?你的那几个兄弟又该怎么安排?往后的诸侯王又该怎么安排?”刘彻面色凝重的看着刘破奴。

    “按照正常的继承模式去继承就可以了,每一级朝廷每年都给他们一笔数额不等的钱作为基础开销,对于那些不愿意出去拼搏的人,这些钱足够他们过完这辈子了,至于愿意出去拼搏的人……”说到这里,刘破奴也有些犯了难。

    削藩进行到这一步也就意味着再往后不是谁不谁都有资格去外面拼一把的。

    只有皇帝的儿子这一代才会拥有这个资格,若是严格一些的话,甚至在下一代都会失去这个资格。

    到时候他们就只能等着继承一代爵位降低一级,拿到的俸禄降低一等,直至贵族身份彻底消失,再也拿不到俸禄成为平民为止。

    但按照这么多爵位等级来看的话,至少要传个二十代才会成为身无爵位的普通平民,就算每一位继承之后只活了十年,那也是二百年后的事情了。

    这边倒是不难,难的是另一边,把他们圈在长安,这个决定是有利有弊的,如果太子或者皇帝稍微弱势一些的话,恐怕会引发意想不到的恶果。

    之前皇帝不让其他皇子留在长安也不是没有说法的,只是没想到他们会数次起兵造反而已。

    “给他一批死囚,再派军队辅左帮他在一片地方站稳脚!”刘破奴想了想,似乎只能用这种办法了。

    “要朕说啊,不如直接把他们留在长安的好!”刘彻微微一笑,再次体现出了他的冷血无情。

    留在长安,不给他权,让他整日与那些纨绔子弟混迹在一起,时间久了,人自然也就废了。

    至于说这帮人聚在一起会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刘彻倒是觉得大可不必太过担心,安插眼线进入他们内部就可以了,一个不行就两个,两个不行就四个,多安排几个人,总能及时打探到任何动静的。

    这么做虽然残酷了一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未免不是在保护他们,至少也省的这帮人在外面混出了勇气开始来挑衅朝廷。

    “可是父皇想过没有,万一,我说万一啊,万一之后再出现惠帝那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刘破奴直接拿起了汉惠帝刘盈来打比方。

    这个比喻或许有些不太恰当,但也绝不是无的放失。

    “诸侯王在外混出了名堂,虽然可能会危及到朝廷,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想,是不是他们也能成为下一任储君的最佳人选?起码他们已经在外面证明了自己是有能力管理好一片地方的,事情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从他们当中去选一人,总比在长安的这些纨绔子弟当中选到贤君的概率更高一些吧?”

    皇室的事情历来都是最难处理的,太聪明了是个问题,太笨了反倒没一点问题。

    而皇权的争夺历来都是血腥残酷的,千百年来,尽管各朝各代都在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可始终也没能彻底的解决掉这个问题。

    只不过是将这种争夺从明面上转移到了暗中而已,比如说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在皇帝驾崩之前,谁都不知道太子是谁。

    这种制度的本意是为了避免皇子之间的冲突,但实际上竞争却更加激烈了。

    自觉有希望的就疯狂的拉帮结派,自觉没希望的就赶紧找个好靠山跟着一起为老大摇旗呐喊,成功了将来就好吃好喝好享受,失败了就等着被清算就完了。

    刘破奴可以从自己开始,建立一个禅让制度来保证皇权的稳定延续,但是他却控制不了人的寿命。

    谁也不敢确定一个人什么时候会去世,若是运气不好的,自己还没挂呢新的储君就挂了,一切还要重头再来,运气再差点的,自己刚挂没多久新君就挂了,根本就来不及去培养新的储君。

    “这事儿将来再说吧……”刘彻同样深感无奈的叹了口气,这种事情也不是他能决定的。

    新的货币制度改革让朝廷有了大量的可用之钱,而大量的货物又撑起了新的货币制度,加上强硬的行政命令,在收拾了一批想要对抗朝廷的商贾之后,这天下瞬间就老实了起来。

    因为鼓励生育计划而大量发放的货币,让整个大汉的购买力瞬间上升了几个等级。

    虽然这些钱终究还是朝廷自己发出去的,只是表面上暂时的高光,但起码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也直接的带动了民间的生育愿望。

    根据各地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各地前三个月怀孕的人数比去年翻了一倍还要多。

    而这仅仅只是前三个月的数据,而放到全年的话,就算去除掉各种意外因素,今年的新增人口总数也会是去年的三倍以上。

    而且在未来,随着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新增人口的数量将会越来越恐怖。

    紧接着,刘破奴就跟刘彻相互搭台唱了一出双黄。

    刘彻下令狠狠的申饬了那些不愿意前往新封地的诸侯王,甚至强硬的告诉他们,凡是不去者,均以抗旨论处。

    诸侯王们瞬间被吓的险些尿了裤子,一个个的身边男女老幼加起来都不过千人的,你让他们拿什么去新的封地?

    这也是这帮人第一次感觉到他们想象中的权力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

    而刘破奴则是暗中让人放出了风声,反正就是明着告诉他们刘破奴在长安打造的高端住宅项目销售并不顺利,最近有些不太高兴。

    暗着则是告诉他们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去讨好刘破奴,毕竟现在皇帝还是很信任刘破奴的,只要刘破奴愿意帮忙,那他们留下来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最终在这出双黄之下,刘破奴成功的以高价卖出了八十多套豪华住宅,同时又将那八十多个诸侯王全部迁到了长安。

    发钱?

    不存在的!

    至少现在是不存在的,刘彻还正生气着呢,不收拾他们就够意思了,怎么可能再给他们发钱?

    现在刘彻和刘破奴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压榨这些人最后的潜力,将他们身上的油水都给压榨出来。

    刘彻想的很简单,把他们身上多余的钱压出来他们就不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了。

    刘破奴想的倒是更深了一些,利用这八十多个诸侯王的消费来带动长安周边的一些产业。

    在刘破奴怒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长安城的雏形越来越大,原本的长安城则是全部变成了皇宫所在地,连带着建章宫也被圈了进来。

    原来的城墙在修缮和重建过后,成为了新的皇宫宫墙,在外围建好之前,内部并没有大动干戈。

    新长安城外围的城墙并没有急着修建,反正每一个坊是有坊墙作为间隔的,虽然不如城墙那么高大,但也能充当一下临时的防护。

    按照刘破奴的计划,是打算等长安城内所有的坊间全部修建完成之后,再去修建新的城墙。

    因为只要城墙不修建,就意味着长安城可以无限的扩增。

    随着长安大兴土木,也让长安周边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当然,这些只不过是临时性的发展,随着建设的逐渐完工,这些因为大量劳动人口涌入而带来的一些商业发展也终将渐渐的退去。

    太初四年,初到乌孙的刘据并没有急着对周边进行开拓。

    尽管乌孙路途遥远,但愿意跟着刘据一起前往乌孙的百姓也还是有一万余人,这些可都是心甘情愿跟着走的,忠诚度自然不言而喻。

    但一万余人与大禄的部落相比较起来,还是有些不太够看。

    而到达了乌孙之后的刘据,终于彻底的明白了刘彻和刘破奴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了,虽然已经有些晚了。

    人跟人终究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什么时候,总是要先以自己为主的。

    这一次刘据倒是做出了很正确的选择,他开始大肆鼓励跟着他一起来乌孙的男子找当地的女子为妾,男人嘛,在这种事情上就没有会不心动的,至于家中的那位,刘据也给出了一定的保证。

    聪明的大禄当然是看出了刘据这么干的目的,但是在面对着四千汉军的虎视眈眈,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进入了汉人设置好的圈套,导致现在也只能眼巴巴的瞪眼看着。

    他能阻止自己部落的女子嫁去刘据那里给汉人当妾,但却不能阻止其他地方的女子过来当妾。

    而现在整个西域地区都在干这种事情,有的是人愿意嫁给汉人来过好生活。

    在刘破奴的支招下,刘据开始打压那些乌孙土着,但却并不打压那些将女儿嫁给汉人的土着家庭,对于那些汉乌混血儿也完全当成汉人来对待,在这种政策之下,大禄的部落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也开始被渐渐的瓦解。

    汉人不缺物资,刘据又很阔绰的为他们免费分发各种物资,再加上勤劳的汉人来了之后没过两年,便从无到有,日子过的比乌孙人还要富裕,这种美好的生活自然是每一个人都羡慕的。

    不少人为了搭上汉人这趟列车,甚至都开始找关系硬塞女儿给汉人当妾,那些家中没有女儿的,甚至还会想办法从其他地方买一个年轻女子过来当女儿嫁给汉人。

    ……

    长安城,建章宫。

    硕大的宫殿伫立在这里,山林遍布,鸟语花香。

    远处一片房屋与这里格格不入,那里是曾经的科研中心,在长安城建设完成之后,刘破奴便将科研中心搬了出去。

    而本来他是想将这一片房屋给拆掉的,但刘彻却拒绝了。

    虽然这片房屋在这里显的有些违和,但那里却见证了大汉的发展,留下来时常看一看,回忆一下,倒也是个不错的享受。

    刘彻奋力的拉开弓弦,箭失瞄准了面前的猎物,手臂松开,箭失迅速的朝着猎物奔去。

    但却因为力道不够的原因,导致箭失下坠的曲率过快,在距离猎物还有十几步的时候,箭失便一头扎在了地上。

    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大汉正在以刘彻从未想象过的速度在发展,可他本人也越来越老了,如今已经老迈到了连弓弦都拉不动的地步了。

    “朕是真的老了……”白发,白胡须,身上的各种皱纹都在告诉着他,人不服老是不行的!

    “这不是因为猎物距离太远的原因嘛!”已经留起胡须的刘破奴满脸笑意的打趣道。

    “你这臭小子,跟朕一样,嘴里面就没一句实话的!”刘彻忍不住的笑骂道。

    如今的刘彻已经六十七岁了,而刘破奴也都三十六岁了,这太子一当就是十五年,以至于刘彻自己都没想到。

    而在前年的时候,大汉的人口就已经翻了三倍,并且突破了一亿人。

    如此之多的幼童曾经一度让朝廷也觉得人口发展的有些太快了,感觉到了一些压力,眼瞅着国库中的存款正在急剧的消耗,也有心停止人口激励计划。

    但为了最初的那个目标,最终还是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人口发展了起来,拖拉机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玩意儿取代了大量的人力,让大汉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但是现在,拐点还是出现了。

    因为需要休耕的原因,大汉的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若是再继续发展人口的话,就会再次出现粮食不够用的情况。

    刘破奴倒是老早的就派人出去寻找产量更高的农作物了,可至今也没有找到中意的。

    而按照约定的话,刘彻也早该在去年就将皇位禅让给刘破奴了。

    可两人似乎都忘记了这个约定似的,谁也没有主动的讨论起这个话题。

    “朕是真的舍不得啊,可这句话朕已经跟你说了十七年了,你也从当初的少年变成了如今的中年,朕本就有愧于你,这次若是再食言的话,那就更愧疚了。”刘彻眼神空洞,满是不舍的望着那正在逃窜的猎物说道。

    在这一刻,他终于向刘破奴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没有人会不恋卷权力,没有人可以例外。

    “父皇虽然没有禅让,但现在朝中的大小事情不都是我在做主吗?除了身上还背着个太子的身份以外,实际上我跟皇帝有什么区别?再说了,我又不在乎这些虚名!”刘破奴一脸无谓的说着,最近五六年来,刘彻已经渐渐的将权力交给了自己来处理。

    起初的时候还会时不时的干预一下,但这两年基本上不怎么参与了,每日不是这里转转就是那里逛逛,实在闲的无聊了就会跑去拉着自己的皇孙们指挥两下过过瘾。

    “朕知道你不在乎,但是朕在乎,刘仁马上都快成年了,朕总得给子孙做个榜样,朕可不想百年之后让孙子指着说朕这个祖父不守承诺!”

    ……

    征和四年(前89年),刘彻忽然下令,将在正旦的时候举行禅让大典,将皇位正式禅让给刘破奴,尽管刘破奴再三拒绝,可刘彻依旧强硬的下令,并且让人开始准备,同时召回所有诸侯王来参与这场盛事。

    禅让大典之后,刘破奴改年号为太平,并且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嫡长子刘仁为太子。

    不过在此之前,担任了长达十年内阁首辅的霍光却忽然称病辞官,外人都在感叹,毕竟霍光这些年干的是相当的不错,但内部的人却只能是摇头叹息。

    霍光这一生到底成在哪里谁也不好说,但一定是败在他女儿的身上。

    刘破奴十分忌惮外戚的势力,而现在霍光的女儿成为了皇后,所以霍光自然就要辞官回家,人才朝廷当然也缺,但刘破奴也不想看到外戚死灰复燃的局面发生。

    换皇帝对大汉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这几年一直都是刘破奴在执政,政策什么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

    太平元年末(前87年,改元是走完本年才换的,所以书中宣布是正旦,所以比历史上多了个征和五年),七十岁的太上皇刘彻在建章宫走完了自己的这一生。

    因为刘破奴的出现,所以刘彻的后半生并没有搞的大汉哀声怨道,反倒人口突破了亿人,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汉的国土和扩充了一倍还要多,军事方面就更加强大了。

    虽然这些事情大多数都是刘破奴做的,但皇帝毕竟是刘彻,所以功劳还是得算在刘彻的头上。

    庙号肯定是有的,而且不用太过纠结,直接排着队挂上世宗的庙号就可以了。

    而在制定谥号的时候却让众大臣犯了难,原本被看做是高光的前半生,现在却并不高光了,后半生虽然没有前半生那么轰烈,但却也打造了一副太平盛世,在刘彻之前,从未有过任何一个君主能够做到这般完美的。

    最终还是刘破奴拍板定下了孝武大帝的谥号,他不想改变的太多,所以就只能将皇帝改为大帝。

    太平七年,刘破奴开始逐渐的让自己的太子刘仁参与政事。

    太平十五年,五十二岁的刘破奴在只当了十五年皇帝的时候,便将皇位禅让给了三十一岁的太子刘仁,自己则是乐呵呵的当起了太上皇,游山玩水享受着后半生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全书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汉武帝禅让,求我登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武帝禅让,求我登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武帝禅让,求我登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武帝禅让,求我登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