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当他们刚刚赶到敌军营寨之外,正好听到岳虎军大营里响起了一连串的金鸣之声,这是敌人终于明白局势危急,紧急把将士们从睡梦叫醒进行集结。
“立即进攻!”
项阳也知道,现在就是他们进攻的最后时机。
这次夜袭,在时间的争夺上,大凉军已经占据了优势。
大凉军队如同恶狼一般,迅猛地扑了上去。
在营寨外围只有警戒人员,他们虽然仓促之间列好了阵势,但是面对着数量远胜过他们的大凉军,几乎没有抵抗之力,瞬间就被冲开一个缺口。
此时敌人刚刚完成集结的军队也杀了上来,不过根本不是大凉军的对手。
严格说起来,大凉军对于他们的营寨而局并不了解,算是在陌生的环境下作战。
不过大营内的火光照亮了不小的范围,使他们不至于摸黑作战。
更重要的是,岳虎军的士气太低了,现在他们看到大凉军的影子就想望风而逃,本来所有人最担忧的就是受到大凉军的突袭,更别提“突袭”现在变成了“夜袭”!
刚刚赶了一天的路,大部分人又累又疲,大家都很快进入梦乡,突然之间被叫了起来,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只听到上头的将领高喊:“大凉军来了!”
谁还有胆气出战?
他们算是比较听话的士兵,按着将领的命令快速结阵之后,却被先派出去打头阵,而且大凉军已经杀入大寨之内,他们连防守的工事都没有……
连串的“意外”,更加削弱了他们的战意,被大凉军直接扑过来,轻松将他们的阵型撕碎。
在某些将领周围的士卒,按照本能围绕着自家上司将领作战,更远些的士卒,被冲散之后,只要有空隙就赶紧丢下兵器逃走了。
作为老兵油子,他们知道今天晚上之战根本没有胜算,这时候不跑的是傻子!
至于后方还没有完成集结的军队,就更加傻眼了,前方的军队根本没有为他们争取到时间啊,这怎么打?
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基层士兵,就连中层将领都没有战意了。
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与大凉军接战,还没有陷入到敌军的重围之中,若是要跑的话,其实是没有人能挡住他们的。
包括几位郡守将军,所有注意力都在正面的战局,他们身边也没什么人能充当军法队……
终于有人真的抵挡不住活命的诱惑,带着手下卷着兵器盔甲就开始逃了。
这些东西虽然拖累逃跑的速度,但在乱世之时,可是值钱的物什啊,何况说不定逃到其他地方又有机会从军,有个吃饭谋生的营生。
有了个打头的,其他武将也看在眼里。这些人非但没有阻止或者举报,反而偷偷追在他们后面一起逃。
而且,逃跑的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大家都知道,逃跑这种事情,必须要抢早。
不求他们能比大凉军跑得更快,但一定要比大凉军跑得更快才行。
后续那些跑得更慢的“友军”自然会拖慢大凉军的脚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秀等人借着酒意,其实心中还没有多少恐惧,都在紧急指挥着手下调兵投入战场。
他们已经不求能打赢大凉军了,只要在夜战之中,给大凉军造成极大的伤亡,相信敌军自己就会撤退。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竟然无兵可调了!
按理说,大凉军突袭的方向只有一面,后方的军队是安全的,就算速度再慢也能集结起来了吧?
当他们派人去催促后,很快就得到了回报,那些手下都跑了!
“什么!”
张秀又惊又怒:“一群混蛋!枉废我们平时待他们不薄!”
自古以来,只有手下将士为主将挡刀,掩护着主将逃跑的,现在的情形,却变成了他们当主将的吸引大凉军的注意,让手下方便逃跑了……
这种感觉更加让他们愤愤不平。
“还不快把他们给我追回来?就算要死,他们也要死在跟大凉军的战场上!”
“将军,我们手上没有兵啦,拿什么去追啊?很多人都在跑,若无数千人手,根本就镇慑不住啊!”
“我们……”
张秀被堵得说不出话来,现在他的确抽不出数千人手。
作为军中老将,他们都清楚,若是无法制止住后方的逃跑趋势,那么选择逃跑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的。
这也意味着他们能调用的兵力也会越来越少,接下来的仗根本没法打。
张秀等人互相交换了个眼神儿,一个念头已经冒了出来。
“不行,再坚持下去有害无益啊!”
“其实主公被大凉军杀掉之后,我们就不应该在关中之地再坚持下去,早应该带着军队远走高飞,另寻立足之处。”
“是啊是啊,现在我们可不能死在大凉军的手里,只要逃往他处,哪怕手中无兵,靠着我们的经验,必有容身之处啊。”
这些将领都在卖弄着自己的“先见之明”,大体意思其实都很一致。
跑!
达成公识,而且还找了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那接下来就可以直接跑了,好在他们作为主将,自己与亲卫都有战马,哪怕被大凉军注意着,也能靠着速度逃走。
另一侧的项阳听到激烈的马蹄声,而且声音渐渐远去,心中立即猜到张秀等人的想法,不过此时他也只能暗叹一口气了。
在凉州留下了玄甲骑兵,现在他手上并没有一支足够精锐的骑兵对敌人主将发起追击。
只要张秀等人不傻,他们一定会选择远离河边的道路逃走,让他们难以追上。
“罢了,只要他们选择逃跑,那对于我军就再无威胁,由他们去吧。”
项阳已经“见识”过张秀等人领兵的能耐,这样的人物,哪怕逃出关中,投靠了其他反抗大凉王朝的势力,对他们也无法构成威胁。
反正他们在战前确立的大目标已经完成了。
没有了大军驻守,剩下的几座郡城对于大凉军来说,也不过是手到擒来,他们可以完全掌控住关中了!
自荆州北返的那支大军虽然也是个威胁,但是,整个东部关中都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入他的手中,这支敌军连薄脚之处都没有,更没有人给他们供应粮草军需,他们绝对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项阳略施小计就能将他们逼退,那关中就再无威胁。
自古以来,关中就是霸业之本,只要顺利一统关中,再掌控到河东之地,那就随时可以东出潼关争雄天下。
而且大凉王朝的高祖皇帝,当初就是以关中为跳板,进而夺取天下,所以才会定都长安。
当大凉军顺利掌控关中的消息传至天下,必定会让人联想到高祖皇帝的伟业,对他们的心理上就是不小的震撼。
这虽然会让某些大的势力更加警惕大凉王朝的崛起,同样也会让某些意志不坚的小势力,主动选择对大凉王朝的臣服,以后争雄关东之地,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项阳来说,收服关中有着更大的意义。
这意味着,大凉王朝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腹地”。
关中的东边有潼关阻隔,北西南分别为河东、凉州、汉中都掌控在大凉王朝的手中,荆州北部他们也顺利扎下脚跟,也就是说,关中四面都没有任何威胁。
这种安定的地盘,可以让项阳放手推进种种政策,解放这里的生产力,大力发展工坊技术!
只要能让大凉王朝放手发展技术,扩张技术与产能,即使潼关以东的所有势力都抱起团来,项阳也有信心将之击败歼灭!
既然已经收复长安,自当还于旧都。
大凉王朝的诸多老臣看到这一幕,全都激动得老泪纵横。
所有臣子一致上书项阳,要求举办一场盛大的仪式,一方向向天下昭告大凉还都,另一方面则是祭拜天地与社稷祖宗。
但是,项阳直接下诏书,把这些大臣骂了个遍。
现在他们是收复长安了,但是天下还没安定呢?他们大凉王朝的政令出了潼关,有几个人愿意听从?
就这,还好意思告祭天地与社稷?
反正项阳是丢不起这个人。
越是这种时候,他们越要戒骄戒躁,要持着初心,继续坚持奋战,收复天下!
何况,现在大凉王朝的财政环境还是比较紧张的,不管是民间百姓还是军中士卒,日子过得还比较苦。
这种时候,他们宁愿把大批的钱财花在这种“面子工程”之上,百姓真的会因为一场大庆典就欢欣鼓舞,跟他们更加团结吗?
项阳觉得,与其搞这种“面子工程”还不如给百姓让利,给军中士卒加一点军饷与犒赏,这样更能让大家与朝廷拧成一股绳。
这些大臣们傻眼了。
其实按说,大臣们的请求也不算过份,这种规模的庆典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他们遇到的乃是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皇帝,有些思想只能跟着改变。
假如他们一直无法改变,项阳不介意让他们让出位置,好好养老。
易秋娴倒是第一个赞成陛下的说法的,而且她还上疏,奏请几件非常实际的事情,请朝廷着重办理。
其中包括开学堂,招人才,同时将关中扩张的工坊多偏向于农产民生方面。
(本章完)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立即进攻!”
项阳也知道,现在就是他们进攻的最后时机。
这次夜袭,在时间的争夺上,大凉军已经占据了优势。
大凉军队如同恶狼一般,迅猛地扑了上去。
在营寨外围只有警戒人员,他们虽然仓促之间列好了阵势,但是面对着数量远胜过他们的大凉军,几乎没有抵抗之力,瞬间就被冲开一个缺口。
此时敌人刚刚完成集结的军队也杀了上来,不过根本不是大凉军的对手。
严格说起来,大凉军对于他们的营寨而局并不了解,算是在陌生的环境下作战。
不过大营内的火光照亮了不小的范围,使他们不至于摸黑作战。
更重要的是,岳虎军的士气太低了,现在他们看到大凉军的影子就想望风而逃,本来所有人最担忧的就是受到大凉军的突袭,更别提“突袭”现在变成了“夜袭”!
刚刚赶了一天的路,大部分人又累又疲,大家都很快进入梦乡,突然之间被叫了起来,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只听到上头的将领高喊:“大凉军来了!”
谁还有胆气出战?
他们算是比较听话的士兵,按着将领的命令快速结阵之后,却被先派出去打头阵,而且大凉军已经杀入大寨之内,他们连防守的工事都没有……
连串的“意外”,更加削弱了他们的战意,被大凉军直接扑过来,轻松将他们的阵型撕碎。
在某些将领周围的士卒,按照本能围绕着自家上司将领作战,更远些的士卒,被冲散之后,只要有空隙就赶紧丢下兵器逃走了。
作为老兵油子,他们知道今天晚上之战根本没有胜算,这时候不跑的是傻子!
至于后方还没有完成集结的军队,就更加傻眼了,前方的军队根本没有为他们争取到时间啊,这怎么打?
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基层士兵,就连中层将领都没有战意了。
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与大凉军接战,还没有陷入到敌军的重围之中,若是要跑的话,其实是没有人能挡住他们的。
包括几位郡守将军,所有注意力都在正面的战局,他们身边也没什么人能充当军法队……
终于有人真的抵挡不住活命的诱惑,带着手下卷着兵器盔甲就开始逃了。
这些东西虽然拖累逃跑的速度,但在乱世之时,可是值钱的物什啊,何况说不定逃到其他地方又有机会从军,有个吃饭谋生的营生。
有了个打头的,其他武将也看在眼里。这些人非但没有阻止或者举报,反而偷偷追在他们后面一起逃。
而且,逃跑的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大家都知道,逃跑这种事情,必须要抢早。
不求他们能比大凉军跑得更快,但一定要比大凉军跑得更快才行。
后续那些跑得更慢的“友军”自然会拖慢大凉军的脚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秀等人借着酒意,其实心中还没有多少恐惧,都在紧急指挥着手下调兵投入战场。
他们已经不求能打赢大凉军了,只要在夜战之中,给大凉军造成极大的伤亡,相信敌军自己就会撤退。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竟然无兵可调了!
按理说,大凉军突袭的方向只有一面,后方的军队是安全的,就算速度再慢也能集结起来了吧?
当他们派人去催促后,很快就得到了回报,那些手下都跑了!
“什么!”
张秀又惊又怒:“一群混蛋!枉废我们平时待他们不薄!”
自古以来,只有手下将士为主将挡刀,掩护着主将逃跑的,现在的情形,却变成了他们当主将的吸引大凉军的注意,让手下方便逃跑了……
这种感觉更加让他们愤愤不平。
“还不快把他们给我追回来?就算要死,他们也要死在跟大凉军的战场上!”
“将军,我们手上没有兵啦,拿什么去追啊?很多人都在跑,若无数千人手,根本就镇慑不住啊!”
“我们……”
张秀被堵得说不出话来,现在他的确抽不出数千人手。
作为军中老将,他们都清楚,若是无法制止住后方的逃跑趋势,那么选择逃跑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的。
这也意味着他们能调用的兵力也会越来越少,接下来的仗根本没法打。
张秀等人互相交换了个眼神儿,一个念头已经冒了出来。
“不行,再坚持下去有害无益啊!”
“其实主公被大凉军杀掉之后,我们就不应该在关中之地再坚持下去,早应该带着军队远走高飞,另寻立足之处。”
“是啊是啊,现在我们可不能死在大凉军的手里,只要逃往他处,哪怕手中无兵,靠着我们的经验,必有容身之处啊。”
这些将领都在卖弄着自己的“先见之明”,大体意思其实都很一致。
跑!
达成公识,而且还找了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那接下来就可以直接跑了,好在他们作为主将,自己与亲卫都有战马,哪怕被大凉军注意着,也能靠着速度逃走。
另一侧的项阳听到激烈的马蹄声,而且声音渐渐远去,心中立即猜到张秀等人的想法,不过此时他也只能暗叹一口气了。
在凉州留下了玄甲骑兵,现在他手上并没有一支足够精锐的骑兵对敌人主将发起追击。
只要张秀等人不傻,他们一定会选择远离河边的道路逃走,让他们难以追上。
“罢了,只要他们选择逃跑,那对于我军就再无威胁,由他们去吧。”
项阳已经“见识”过张秀等人领兵的能耐,这样的人物,哪怕逃出关中,投靠了其他反抗大凉王朝的势力,对他们也无法构成威胁。
反正他们在战前确立的大目标已经完成了。
没有了大军驻守,剩下的几座郡城对于大凉军来说,也不过是手到擒来,他们可以完全掌控住关中了!
自荆州北返的那支大军虽然也是个威胁,但是,整个东部关中都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入他的手中,这支敌军连薄脚之处都没有,更没有人给他们供应粮草军需,他们绝对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项阳略施小计就能将他们逼退,那关中就再无威胁。
自古以来,关中就是霸业之本,只要顺利一统关中,再掌控到河东之地,那就随时可以东出潼关争雄天下。
而且大凉王朝的高祖皇帝,当初就是以关中为跳板,进而夺取天下,所以才会定都长安。
当大凉军顺利掌控关中的消息传至天下,必定会让人联想到高祖皇帝的伟业,对他们的心理上就是不小的震撼。
这虽然会让某些大的势力更加警惕大凉王朝的崛起,同样也会让某些意志不坚的小势力,主动选择对大凉王朝的臣服,以后争雄关东之地,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项阳来说,收服关中有着更大的意义。
这意味着,大凉王朝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腹地”。
关中的东边有潼关阻隔,北西南分别为河东、凉州、汉中都掌控在大凉王朝的手中,荆州北部他们也顺利扎下脚跟,也就是说,关中四面都没有任何威胁。
这种安定的地盘,可以让项阳放手推进种种政策,解放这里的生产力,大力发展工坊技术!
只要能让大凉王朝放手发展技术,扩张技术与产能,即使潼关以东的所有势力都抱起团来,项阳也有信心将之击败歼灭!
既然已经收复长安,自当还于旧都。
大凉王朝的诸多老臣看到这一幕,全都激动得老泪纵横。
所有臣子一致上书项阳,要求举办一场盛大的仪式,一方向向天下昭告大凉还都,另一方面则是祭拜天地与社稷祖宗。
但是,项阳直接下诏书,把这些大臣骂了个遍。
现在他们是收复长安了,但是天下还没安定呢?他们大凉王朝的政令出了潼关,有几个人愿意听从?
就这,还好意思告祭天地与社稷?
反正项阳是丢不起这个人。
越是这种时候,他们越要戒骄戒躁,要持着初心,继续坚持奋战,收复天下!
何况,现在大凉王朝的财政环境还是比较紧张的,不管是民间百姓还是军中士卒,日子过得还比较苦。
这种时候,他们宁愿把大批的钱财花在这种“面子工程”之上,百姓真的会因为一场大庆典就欢欣鼓舞,跟他们更加团结吗?
项阳觉得,与其搞这种“面子工程”还不如给百姓让利,给军中士卒加一点军饷与犒赏,这样更能让大家与朝廷拧成一股绳。
这些大臣们傻眼了。
其实按说,大臣们的请求也不算过份,这种规模的庆典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他们遇到的乃是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皇帝,有些思想只能跟着改变。
假如他们一直无法改变,项阳不介意让他们让出位置,好好养老。
易秋娴倒是第一个赞成陛下的说法的,而且她还上疏,奏请几件非常实际的事情,请朝廷着重办理。
其中包括开学堂,招人才,同时将关中扩张的工坊多偏向于农产民生方面。
(本章完)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