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御书房中,以刘三吾为首的几十个文官站在那里等待,他们一个个面色铁青,像是被抢了女人孩子一般。
当他们看到朱标抱着朱文基出来的时候,一个个愣了愣,互相对视一眼。
没想到陛下现在批阅奏疏,跟大臣议事, 都要抱着这个小孩子,但是这似乎也没什么,但是今天他们来,都是想劝说的。
这下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朱标将朱文基交给内侍,待众官员行礼后,这才开口缓缓道:“朕知道你们今天来这里是什么意思, 众卿一起聚集,对太子的建议如此重视?”
六部尚书互相看了眼,咳嗽声过后一起递了奏疏:“回禀陛下, 臣等今日前来,是要弹劾太子,想劝太子收回废除户役制度,以及开海禁的事。”
如今这群文官在朱元章退休后,他们的地位无形中提高了些,但是朱标的也是死死压制着他们。
平日里,没什么大事,都是和和气气的,今天为了户役制度以及开海禁的事情,众人齐来。
刘三吾也在场,他们的为人倒是可以用清廉有骨气来比喻,就是思想太腐朽了些。
齐泰如今是兵部尚书,所以他也是有话语权的,专门针对海禁一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用词并不激烈,但是他们也反对的很。
朱标一向对这些文官敬重,平日里也都是和和气气, 奈何今日大家都来势汹汹,朱标自然也不会再和气,而是拿出帝王的架子。
朱标道:“如今大明,近几年来百姓还算富足,尤其是民技院和农学院都是农户和工匠居多。
大明所需要的人才,可不止是读四书五经的学子,这样未免选拔人才太窄了些,朕以为户役制度不错,或许可以在南直隶进行实践。
正如雄英说的,英雄不问出处,或许该适当的改一改。况且今后大明需要的人才众多,士农工商都是一样的重要啊,既然如此,废除户役有何不可。”
齐泰和刘三吾他们一时沉默,其他几个尚书也语塞,历朝历代,都是士农工商,以士最高,但是如今看来,国税寺都是商户在支撑, 他们也不敢说哪个不合适。
刘三吾道:“陛下, 废除户役只怕会难以管理啊, 况且不能开海禁,海禁一事太上皇是明令禁止的。
“沿海倭寇,每年祸乱百姓,导致民不聊生,若是再开了海禁,只怕倭寇上岸,百姓就没有活路了。”
说到底,刘三吾,齐泰,各部尚书们都是士人,维护的自然是士绅的利益和好处,以他们的想法,肯定不会站在百姓这边。
更是和周乾的理念相左。
朱标道:“户役制度,朕知道有利有弊,如今诸卿不该如此武断,该好好的思索才是,不该立刻否定。
若是废除户役制度,商,农,工的地位提高,对于大明来说,绝对是好处大于坏处。
既然已经征收商税数年,朕以为商户也为大明提供了贡献,为何不能免除户役制度。”
齐泰与刘三吾一时语塞,朱标见他们有些迟疑,便道:“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尽管说便是。”
齐泰想了想,又看了看其他的几位尚书,这才恭敬道:
“臣以为,士农工商该以问过太上皇才是,而不是如此决断,再说,开海禁一事,该从长计议才是,不可如此轻率啊。”
朱标道:“海禁一事,朕会与太子好好的商议,至于废除户役制度,你们便不要阻拦了,朕认为废除户役制度是可以的。”
原本朱标还有犹豫,谁想到这群大臣直接来逼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朱标反而更加决定可以在南直隶试一试这户役制度。
至于海禁一事,朱标还需要想想。
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禁止中原人去海外经商,也限制海外的商人到汉家土地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明朝永乐元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而后,这几年随着倭寇灾难越来越频繁,海禁政策更是越来越严格,虽然在某种程度,起到了保护,但实际却是弊处很多。
历史上明朝的海禁政策从洪武年开始到明末海禁,在永乐年间,海禁政策松了下来,但是永乐年后,海禁政策又继续严格起来。
海外贸易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王朝官府自己经营的朝贡贸易,一种是民间百姓经营的私人海外贸易。
而周乾这次想的,就是通过常熟那几家祖上是海商的商户,让他们在沿海府县开设海贸港口,但总体由海务理事衙门掌管。
海禁开启,对下西洋也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周乾便将自己这个想法,一五一十都告诉了朱标。
“陛下,当初,太子殿下坚持收商税是与民争利,如今他又要废除户役制度,这岂不是在为商人大行便捷?”
朱标道:“过去的事怎么又提起来了?这国税寺收的商税,可是给西南平定叛乱起了不少的作用,你们怎么能说它是与民争利。
宋朝当初也在收,而且一收便是数百年,如今大明朝开始,怎么就变成了与民争利!”
“这……陛下。”
“陛下,废除户役制度不妥。”
看到众官员迟疑,朱标澹澹的对他们说道:“你们先回去吧,朕今日太累了。”
如果论讲道理,耍嘴皮子,没有人说的过这群文官,这其中奥妙,也只有朱标深有体会。
从小便受宋廉教导,朱标很是清楚这些家伙要耍什么花招,虽然他没有答应自己儿子废除户役制度,但是他也不会任由这帮大臣一同威胁。
看着众官员离去,朱标这才坐到那里继续批阅奏疏。
旁边的内侍道:“陛下,您这每天才睡两个时辰,只怕身体吃不消,还是先歇着吧。”
朱标道:“朕不累,把这些奏疏送到文华殿去,顺便把官员递上来的奏疏给太子送过去。”
“是,奴婢遵旨。”
朱标看了眼殿外,原本刘三吾他们是要去找朱元章,说说户役制度不能废除的事情。
奈何朱元章现在不在京城住,跟着沐英一起去了云南,乐呵养老,逍遥去了。
所以众大臣只能干瞪眼,才一起来劝说朱标,奈何在朱标这里碰了个软钉子。
“陛下,周御史来了。”
“何事?”
“周御史说,他要弹劾太子。”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当他们看到朱标抱着朱文基出来的时候,一个个愣了愣,互相对视一眼。
没想到陛下现在批阅奏疏,跟大臣议事, 都要抱着这个小孩子,但是这似乎也没什么,但是今天他们来,都是想劝说的。
这下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朱标将朱文基交给内侍,待众官员行礼后,这才开口缓缓道:“朕知道你们今天来这里是什么意思, 众卿一起聚集,对太子的建议如此重视?”
六部尚书互相看了眼,咳嗽声过后一起递了奏疏:“回禀陛下, 臣等今日前来,是要弹劾太子,想劝太子收回废除户役制度,以及开海禁的事。”
如今这群文官在朱元章退休后,他们的地位无形中提高了些,但是朱标的也是死死压制着他们。
平日里,没什么大事,都是和和气气的,今天为了户役制度以及开海禁的事情,众人齐来。
刘三吾也在场,他们的为人倒是可以用清廉有骨气来比喻,就是思想太腐朽了些。
齐泰如今是兵部尚书,所以他也是有话语权的,专门针对海禁一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用词并不激烈,但是他们也反对的很。
朱标一向对这些文官敬重,平日里也都是和和气气, 奈何今日大家都来势汹汹,朱标自然也不会再和气,而是拿出帝王的架子。
朱标道:“如今大明,近几年来百姓还算富足,尤其是民技院和农学院都是农户和工匠居多。
大明所需要的人才,可不止是读四书五经的学子,这样未免选拔人才太窄了些,朕以为户役制度不错,或许可以在南直隶进行实践。
正如雄英说的,英雄不问出处,或许该适当的改一改。况且今后大明需要的人才众多,士农工商都是一样的重要啊,既然如此,废除户役有何不可。”
齐泰和刘三吾他们一时沉默,其他几个尚书也语塞,历朝历代,都是士农工商,以士最高,但是如今看来,国税寺都是商户在支撑, 他们也不敢说哪个不合适。
刘三吾道:“陛下, 废除户役只怕会难以管理啊, 况且不能开海禁,海禁一事太上皇是明令禁止的。
“沿海倭寇,每年祸乱百姓,导致民不聊生,若是再开了海禁,只怕倭寇上岸,百姓就没有活路了。”
说到底,刘三吾,齐泰,各部尚书们都是士人,维护的自然是士绅的利益和好处,以他们的想法,肯定不会站在百姓这边。
更是和周乾的理念相左。
朱标道:“户役制度,朕知道有利有弊,如今诸卿不该如此武断,该好好的思索才是,不该立刻否定。
若是废除户役制度,商,农,工的地位提高,对于大明来说,绝对是好处大于坏处。
既然已经征收商税数年,朕以为商户也为大明提供了贡献,为何不能免除户役制度。”
齐泰与刘三吾一时语塞,朱标见他们有些迟疑,便道:“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尽管说便是。”
齐泰想了想,又看了看其他的几位尚书,这才恭敬道:
“臣以为,士农工商该以问过太上皇才是,而不是如此决断,再说,开海禁一事,该从长计议才是,不可如此轻率啊。”
朱标道:“海禁一事,朕会与太子好好的商议,至于废除户役制度,你们便不要阻拦了,朕认为废除户役制度是可以的。”
原本朱标还有犹豫,谁想到这群大臣直接来逼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朱标反而更加决定可以在南直隶试一试这户役制度。
至于海禁一事,朱标还需要想想。
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禁止中原人去海外经商,也限制海外的商人到汉家土地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明朝永乐元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而后,这几年随着倭寇灾难越来越频繁,海禁政策更是越来越严格,虽然在某种程度,起到了保护,但实际却是弊处很多。
历史上明朝的海禁政策从洪武年开始到明末海禁,在永乐年间,海禁政策松了下来,但是永乐年后,海禁政策又继续严格起来。
海外贸易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王朝官府自己经营的朝贡贸易,一种是民间百姓经营的私人海外贸易。
而周乾这次想的,就是通过常熟那几家祖上是海商的商户,让他们在沿海府县开设海贸港口,但总体由海务理事衙门掌管。
海禁开启,对下西洋也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周乾便将自己这个想法,一五一十都告诉了朱标。
“陛下,当初,太子殿下坚持收商税是与民争利,如今他又要废除户役制度,这岂不是在为商人大行便捷?”
朱标道:“过去的事怎么又提起来了?这国税寺收的商税,可是给西南平定叛乱起了不少的作用,你们怎么能说它是与民争利。
宋朝当初也在收,而且一收便是数百年,如今大明朝开始,怎么就变成了与民争利!”
“这……陛下。”
“陛下,废除户役制度不妥。”
看到众官员迟疑,朱标澹澹的对他们说道:“你们先回去吧,朕今日太累了。”
如果论讲道理,耍嘴皮子,没有人说的过这群文官,这其中奥妙,也只有朱标深有体会。
从小便受宋廉教导,朱标很是清楚这些家伙要耍什么花招,虽然他没有答应自己儿子废除户役制度,但是他也不会任由这帮大臣一同威胁。
看着众官员离去,朱标这才坐到那里继续批阅奏疏。
旁边的内侍道:“陛下,您这每天才睡两个时辰,只怕身体吃不消,还是先歇着吧。”
朱标道:“朕不累,把这些奏疏送到文华殿去,顺便把官员递上来的奏疏给太子送过去。”
“是,奴婢遵旨。”
朱标看了眼殿外,原本刘三吾他们是要去找朱元章,说说户役制度不能废除的事情。
奈何朱元章现在不在京城住,跟着沐英一起去了云南,乐呵养老,逍遥去了。
所以众大臣只能干瞪眼,才一起来劝说朱标,奈何在朱标这里碰了个软钉子。
“陛下,周御史来了。”
“何事?”
“周御史说,他要弹劾太子。”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