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河南大周山。
此地不知道是谁的支持,竟然修建了一座寺庙,供奉此地战死的人们。
祭祀的不光是原来的金江军,还有原来的流民军。毕竟现在的甲字军里面两者都有。
随着大顺人口的繁衍,经济的繁荣,当年大周山脚下,被战火摧毁的小山庄,早已成为一处集市。
虽然看不见当初村庄的痕迹,却能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脸。
一行人到处游历,人群围着一名老人转。
“此处,当年流民军攻打了一次,打败了金江军,然后金江军反攻,打退流民军,流民军再反攻,又倒退金江军,周而复始连续三日,死伤无数英勇的将士啊。”
垂垂老矣的李伯升,看不出当年在游击区当守备的模样,那时候的李伯升正当壮年。
后辈们露出敬仰的眼光,惊叹的说道:“学堂里说,这场战争是两支为百姓战斗的军队发生的内战。”
李伯升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露出兴致勃勃的眼神。
小辈们连忙说道:“是金江军立军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大战,也是从商洛山重新出山的流民军,一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遇到的第一次惨败。”
“学堂里说,只要能为百姓而战的军队,从来都是死战不退的,所以才有这场战事的激烈,旷古未有之。”
“我们后辈应当铭记先辈的精神,也当引以为戒,不再发生内战,而是一致向外。”
李伯升低下了头,花白的头发显得刺眼。
看着山脚下的寺庙,不时有人进去烧香,同样看到了一些老者,有军人的影子。
不知道是原来的流民军,还是当年的金江军士兵呢。
这场仗太痛了。
至今令李伯升想起,都觉得心痛,不少自己熟悉的人死在了这场战争中。
贺宽,陈锐……
不久后,从大周山游历回来的李伯升,感风寒卧床不起,他原来手下的将领们都来探望他。
连远在辽东的万三,都快马加鞭的赶回京城。
“你小子。”看到万三,李伯升露出回忆的眼神,“当年我手里的人,倒是你爬的最快。”
】
万三感激的看向李伯升。
身居高位的他,再也不是当年那名违令出堡,为妻儿报仇的汉子,眼角上也布满了皱纹。
“不是头的求情,我早就因为违反军令被杀头了,哪里有今日的地位呢。”
李伯升摇了摇头,不承认这个功劳。“是将军深明大义,懂你们的苦,才有了浩浩荡荡的大反攻”
是啊,那些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
在将军的带领下,他们走到今时今日,再也没有遗憾了。
“我想回辽东,想看辽东的金州戏。”李伯升躺在病榻上,知道自己不行了,想要在闭眼之前,再看一看许久未见的金州戏。
人是健忘的。
当年在辽东红红火火的金州戏,是百姓们最爱看的。每一场金州戏,都能引起百姓和士兵们的共鸣。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看金州戏的人越来越少,而京城的金州戏没有一点味道,充满了浮夸,李伯升从来不看京城的金州戏。
看到已然时日不多的老上官,万三痛快的答应。
“好啊,我等着去看咧。”
在亲人和老下属们的谎言安慰下,李伯升到底没有看到想要看到的金州戏。
大顺永宪十年正月,李伯升去世。
不久。
王子腾去世。
贾雨村去世。
……
时光最是无情,任你是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个结局。
老一辈的时代悄然离去,新时代安静的拉开序幕。
在大顺永宪十一年二月。
东王得皇帝准,正式举兵二十万征伐日本,朝廷委派刘承敏为大元帅,调东海舰队配合作战。
刘承敏抵达东藩,采纳东藩将领的计策,分三路大军。
北海道出兵一支,兵力高达三万,占领青森,攻打秋田,山形二地,挟制幕府。
由四国出兵一支,兵力高达五万,攻打冈山,兵库两地,分割日本中国区与近畿区。
刘承敏与东王唐晏乾,率领主力十二万主攻中国。
三月克山口,广岛,四月可克岛根,冈山,五月攻克鸟取,三个月全占日本境内中国各国。
现在的日本,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日本。
从唐清安由幕府权力之争入手,拉入皇权,僧人,公卿各方势力,揭开日本全面内战开始,长达二十年的内战,日本早已国力衰败不堪,且各国林立,互相之间征伐,如何是东藩大军的对手。
而且幕府军和倒幕军攻伐二十年,双方早已血海深仇,无法罢手言和,二者只能存一。
面对大顺的入侵,日本各地大名部分联合抵抗,部分还在仇敌对方,哪怕东藩拿下中国全境,日本各大名也还未联合起来抵抗。
反而因为日本慕强的风气,不易投降强者为耻,反以为荣,倒是不少的大名想要归顺东藩。
不过因为东王的行径,许多大名内心忧虑,担心自己的下场。
唐晏乾参考父亲治理中国的做法,先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势力,等站稳脚跟手再治理,于是派遣使者联系各地的大名,保证大名的地位,终于获得了部分大名的投靠。
为了获得东王的信任与保住自家的地盘,不少大名派出军队加入东藩军。
任何事物脱离不了自然道理,凡此种种原因,东藩军在日本的攻势势如破竹,无人可挡。
北海道的军队,是对幕府军的敲打,也是悬在他们头上的刀,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倒幕军的大本营在南方,一边要防备幕府军,一边要撤回主力,可谓磨难多多。
最重要的是倒幕军被东藩封控多年,早已残破不堪,粮食连军队都吃不饱肚子,哪里有日本百姓吃的。
每年的秋收,倒幕军都会四处抢粮,让农业更加凋零。
“日本已到了末世啊。”僧人们到处宣扬,把问题归咎于世道,让百姓们没有反抗的想法。
而且百姓们也无力反抗,多少的人饿死,活下来的人成为了鬼。
东藩军有部分金江军的痕迹,脱离了将军的压制,那些受蛮族的影响的思想,在东藩开始焕发起来,终于成为了杀戮机器。
每到一地遇到反抗的,城破后会遭到屠城,上至大名下至百姓,寸草不留。
用了三月拿下中国,而近畿只用了两个月,倒幕军连败两次,被杀死杀伤数万人,俘虏七万余。
关东一带已无兵力抵抗东藩军,各城池不敢抗拒,望风而降。
“杀!”
东藩军杀红了眼,投降归顺不及时都会迎来屠刀。
二十万大军犹如蛮人。
他们从南杀到北,谁不听话,任何值得怀疑的人,都活不到明天,唐晏乾终于露出了獠牙。
已经稳如泰山的东王,手里掌握二十万大军,哪怕是刘承敏也影响不到他的军权。
父皇太过假仁假义。
唐晏乾不太认可父皇的仁慈。
父皇虽然懂得人心畏威而不畏德的道理,却始终抱着仁者无敌的思想。
对待外族谈仁德,岂不是对牛弹琴。
在他看来,古人说的才是至理名言,把自己当中国人的才是自己的族人。
否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都不认为自己是大顺人,抱着自己种族的观念,谈何一心呢,不过是弱小时候的伪装罢了。
现在大顺强大,所有人都要接受自己是大顺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否则就是未来的隐患。
对于嘴上说自己是大顺人的外族,唐晏乾从来不会深信,只要引起他的怀疑,就会有身首异处的下场。
十余年的时间,唐晏乾控制了全藩,再也不用掩藏自己的心意,他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一个全新的东藩。
自己是父亲的长子,不会弱于弟弟们,是唐晏乾深深的自傲。
既然自己不能带领中国,他就要带领出一个强盛辉煌,举世无双的东藩。
就这样。
一个思想上文明,而行动中野蛮的东藩大军,在唐晏乾的带领下,二十万铁骑让日本各地瑟瑟发抖。
人们争先恐后的要归顺东藩,生怕自己落于人。
而光加入不行,唐晏乾制定了几十页的规章制度,说中国话,穿中国衣裳,言行以中国自豪,追捧中国历史……
手段极其的粗暴,结合了蛮族,朝鲜,大周,西方无数的思想,唐晏乾选择强者无敌的想法。
胜利者不被指责。
只要自己一直是胜利者,那么所有的手段都是正义的,否则就算对百姓再仁德,当失败的那天,自己所有的仁德都会成为骂名。
九个月而已,东藩征服了日本全境。
如此的战功,连刘承敏都为之侧目,不敢以长辈自居。
自己这个侄儿,手段太过太凶狠了,大哥晓得自己长子的才能么,刘承敏感到了畏惧。
“幸好大哥没有让他当太子,否则恐怕很多人夜不能寐啊。”刘承敏喃喃道。
连他都畏惧起了唐晏乾,何况别的人。
大顺永宪十二年三月。
东王划分日本全境,分为八省六十州,定藩府治地在江户。
在迁移前,又一次举起了屠刀,以心怀异心的理由,在关东平原大兴屠戮。
据后世统计,此次屠杀人口至少一百余万。
东王在日本有三次大屠杀。
一次是四国和九州国乃至北海道,一次在征服日本本土,第三次就是迁都之前。
根据推算,三次直接死在屠刀下的人口,至少有三百万人,而间接死亡的人口,大约超过五百万。
期间还有不可计数的小屠戮,日本多年战乱剩余的人口为之一空,人人谈东王色变。
这是负面的评价。
正面的评价是东王促进了融合,解决了日本的隐患,为大顺百姓在日本开枝散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后世留下一个没有民族纷争的东藩。
因为没有隐患,人人齐心,也是东藩能繁荣至极,赶超大顺本土的根基所在。
乃至于后世,东藩学者自居为自己才是正统的中国人,全面承袭中国文化,与大顺本土学者发生了激励的争执,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双方卷起袖子以理服人。
东王在东藩大兴屠戮,对自己的百姓却极为的厚待。
对单身的人发老婆,对穷困的人分土地,对寡妇保护她们的财产,对老人以晚辈的姿态礼遇。
对官员发放丰厚的俸禄,在各地修建宅院,提供给无房的官员居住,每个月施行八天的假期。
对武将赏赐大量的田地,让他们的子弟加入藩王亲卫军,给了他们极高的荣耀。
对主动投奔到东藩的朝鲜文武官员,以中国礼待之,不问出身以才任用。
鼓励商人通商,提高工匠地位。
把科举选官,改为科举选吏,每科中着人数好几百人,皆从各地的官府吏员做起。
官吏之间不在泾渭分明,而是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晋升体系。
科举录取人数的扩大,让各个行业的人才都能加入官府,而不是原来只有读书的人才有资格做官。
……
靠近东王的人会被他折服,而敌视东王的人会感到恐惧。
一个矛盾的东藩,不但没有吓住百姓们,反而多年的宣传下,每年的移民人口倍增。
东藩从国内的移民,让日本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数不但没有变上,反而变得更多了。
不过只是换了一批人而已。
“西边是中国,北边是辽东,南边的地盘又是南藩的,东藩该往何处呢。”
唐晏乾仔细看着舆图,盯着涂成蓝色的西班牙。
“一个小小的国家,凭什么占这么大片的土地。”就西班牙那点力量,唐晏乾嗤之以鼻,也就是欺负土着部落罢了。
根据最新统计,东藩人口突破了两千万,而东藩的人口结构是不自然的,有三个特点。
多青壮和妇孺,多儿童少年,缺少老人。
新一代的少年们长大了,从军的从军,做吏的做吏,当工匠的,当工人的,做生意的,种地的……
在新一代的后生们眼里,东王无所不能。
东藩的造船业继承了金州船厂,融合了大顺最先进的技术。
“只要是大海上的土地,谁发现了并且站住了脚跟,谁就可以获得寡人赏赐的爵位与封地,从东藩获得移民和需要的物资。”
唐晏乾对年轻人们鼓励道。
东藩。
拉开了大航海时代。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此地不知道是谁的支持,竟然修建了一座寺庙,供奉此地战死的人们。
祭祀的不光是原来的金江军,还有原来的流民军。毕竟现在的甲字军里面两者都有。
随着大顺人口的繁衍,经济的繁荣,当年大周山脚下,被战火摧毁的小山庄,早已成为一处集市。
虽然看不见当初村庄的痕迹,却能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脸。
一行人到处游历,人群围着一名老人转。
“此处,当年流民军攻打了一次,打败了金江军,然后金江军反攻,打退流民军,流民军再反攻,又倒退金江军,周而复始连续三日,死伤无数英勇的将士啊。”
垂垂老矣的李伯升,看不出当年在游击区当守备的模样,那时候的李伯升正当壮年。
后辈们露出敬仰的眼光,惊叹的说道:“学堂里说,这场战争是两支为百姓战斗的军队发生的内战。”
李伯升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露出兴致勃勃的眼神。
小辈们连忙说道:“是金江军立军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大战,也是从商洛山重新出山的流民军,一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遇到的第一次惨败。”
“学堂里说,只要能为百姓而战的军队,从来都是死战不退的,所以才有这场战事的激烈,旷古未有之。”
“我们后辈应当铭记先辈的精神,也当引以为戒,不再发生内战,而是一致向外。”
李伯升低下了头,花白的头发显得刺眼。
看着山脚下的寺庙,不时有人进去烧香,同样看到了一些老者,有军人的影子。
不知道是原来的流民军,还是当年的金江军士兵呢。
这场仗太痛了。
至今令李伯升想起,都觉得心痛,不少自己熟悉的人死在了这场战争中。
贺宽,陈锐……
不久后,从大周山游历回来的李伯升,感风寒卧床不起,他原来手下的将领们都来探望他。
连远在辽东的万三,都快马加鞭的赶回京城。
“你小子。”看到万三,李伯升露出回忆的眼神,“当年我手里的人,倒是你爬的最快。”
】
万三感激的看向李伯升。
身居高位的他,再也不是当年那名违令出堡,为妻儿报仇的汉子,眼角上也布满了皱纹。
“不是头的求情,我早就因为违反军令被杀头了,哪里有今日的地位呢。”
李伯升摇了摇头,不承认这个功劳。“是将军深明大义,懂你们的苦,才有了浩浩荡荡的大反攻”
是啊,那些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
在将军的带领下,他们走到今时今日,再也没有遗憾了。
“我想回辽东,想看辽东的金州戏。”李伯升躺在病榻上,知道自己不行了,想要在闭眼之前,再看一看许久未见的金州戏。
人是健忘的。
当年在辽东红红火火的金州戏,是百姓们最爱看的。每一场金州戏,都能引起百姓和士兵们的共鸣。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看金州戏的人越来越少,而京城的金州戏没有一点味道,充满了浮夸,李伯升从来不看京城的金州戏。
看到已然时日不多的老上官,万三痛快的答应。
“好啊,我等着去看咧。”
在亲人和老下属们的谎言安慰下,李伯升到底没有看到想要看到的金州戏。
大顺永宪十年正月,李伯升去世。
不久。
王子腾去世。
贾雨村去世。
……
时光最是无情,任你是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个结局。
老一辈的时代悄然离去,新时代安静的拉开序幕。
在大顺永宪十一年二月。
东王得皇帝准,正式举兵二十万征伐日本,朝廷委派刘承敏为大元帅,调东海舰队配合作战。
刘承敏抵达东藩,采纳东藩将领的计策,分三路大军。
北海道出兵一支,兵力高达三万,占领青森,攻打秋田,山形二地,挟制幕府。
由四国出兵一支,兵力高达五万,攻打冈山,兵库两地,分割日本中国区与近畿区。
刘承敏与东王唐晏乾,率领主力十二万主攻中国。
三月克山口,广岛,四月可克岛根,冈山,五月攻克鸟取,三个月全占日本境内中国各国。
现在的日本,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日本。
从唐清安由幕府权力之争入手,拉入皇权,僧人,公卿各方势力,揭开日本全面内战开始,长达二十年的内战,日本早已国力衰败不堪,且各国林立,互相之间征伐,如何是东藩大军的对手。
而且幕府军和倒幕军攻伐二十年,双方早已血海深仇,无法罢手言和,二者只能存一。
面对大顺的入侵,日本各地大名部分联合抵抗,部分还在仇敌对方,哪怕东藩拿下中国全境,日本各大名也还未联合起来抵抗。
反而因为日本慕强的风气,不易投降强者为耻,反以为荣,倒是不少的大名想要归顺东藩。
不过因为东王的行径,许多大名内心忧虑,担心自己的下场。
唐晏乾参考父亲治理中国的做法,先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势力,等站稳脚跟手再治理,于是派遣使者联系各地的大名,保证大名的地位,终于获得了部分大名的投靠。
为了获得东王的信任与保住自家的地盘,不少大名派出军队加入东藩军。
任何事物脱离不了自然道理,凡此种种原因,东藩军在日本的攻势势如破竹,无人可挡。
北海道的军队,是对幕府军的敲打,也是悬在他们头上的刀,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倒幕军的大本营在南方,一边要防备幕府军,一边要撤回主力,可谓磨难多多。
最重要的是倒幕军被东藩封控多年,早已残破不堪,粮食连军队都吃不饱肚子,哪里有日本百姓吃的。
每年的秋收,倒幕军都会四处抢粮,让农业更加凋零。
“日本已到了末世啊。”僧人们到处宣扬,把问题归咎于世道,让百姓们没有反抗的想法。
而且百姓们也无力反抗,多少的人饿死,活下来的人成为了鬼。
东藩军有部分金江军的痕迹,脱离了将军的压制,那些受蛮族的影响的思想,在东藩开始焕发起来,终于成为了杀戮机器。
每到一地遇到反抗的,城破后会遭到屠城,上至大名下至百姓,寸草不留。
用了三月拿下中国,而近畿只用了两个月,倒幕军连败两次,被杀死杀伤数万人,俘虏七万余。
关东一带已无兵力抵抗东藩军,各城池不敢抗拒,望风而降。
“杀!”
东藩军杀红了眼,投降归顺不及时都会迎来屠刀。
二十万大军犹如蛮人。
他们从南杀到北,谁不听话,任何值得怀疑的人,都活不到明天,唐晏乾终于露出了獠牙。
已经稳如泰山的东王,手里掌握二十万大军,哪怕是刘承敏也影响不到他的军权。
父皇太过假仁假义。
唐晏乾不太认可父皇的仁慈。
父皇虽然懂得人心畏威而不畏德的道理,却始终抱着仁者无敌的思想。
对待外族谈仁德,岂不是对牛弹琴。
在他看来,古人说的才是至理名言,把自己当中国人的才是自己的族人。
否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都不认为自己是大顺人,抱着自己种族的观念,谈何一心呢,不过是弱小时候的伪装罢了。
现在大顺强大,所有人都要接受自己是大顺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否则就是未来的隐患。
对于嘴上说自己是大顺人的外族,唐晏乾从来不会深信,只要引起他的怀疑,就会有身首异处的下场。
十余年的时间,唐晏乾控制了全藩,再也不用掩藏自己的心意,他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一个全新的东藩。
自己是父亲的长子,不会弱于弟弟们,是唐晏乾深深的自傲。
既然自己不能带领中国,他就要带领出一个强盛辉煌,举世无双的东藩。
就这样。
一个思想上文明,而行动中野蛮的东藩大军,在唐晏乾的带领下,二十万铁骑让日本各地瑟瑟发抖。
人们争先恐后的要归顺东藩,生怕自己落于人。
而光加入不行,唐晏乾制定了几十页的规章制度,说中国话,穿中国衣裳,言行以中国自豪,追捧中国历史……
手段极其的粗暴,结合了蛮族,朝鲜,大周,西方无数的思想,唐晏乾选择强者无敌的想法。
胜利者不被指责。
只要自己一直是胜利者,那么所有的手段都是正义的,否则就算对百姓再仁德,当失败的那天,自己所有的仁德都会成为骂名。
九个月而已,东藩征服了日本全境。
如此的战功,连刘承敏都为之侧目,不敢以长辈自居。
自己这个侄儿,手段太过太凶狠了,大哥晓得自己长子的才能么,刘承敏感到了畏惧。
“幸好大哥没有让他当太子,否则恐怕很多人夜不能寐啊。”刘承敏喃喃道。
连他都畏惧起了唐晏乾,何况别的人。
大顺永宪十二年三月。
东王划分日本全境,分为八省六十州,定藩府治地在江户。
在迁移前,又一次举起了屠刀,以心怀异心的理由,在关东平原大兴屠戮。
据后世统计,此次屠杀人口至少一百余万。
东王在日本有三次大屠杀。
一次是四国和九州国乃至北海道,一次在征服日本本土,第三次就是迁都之前。
根据推算,三次直接死在屠刀下的人口,至少有三百万人,而间接死亡的人口,大约超过五百万。
期间还有不可计数的小屠戮,日本多年战乱剩余的人口为之一空,人人谈东王色变。
这是负面的评价。
正面的评价是东王促进了融合,解决了日本的隐患,为大顺百姓在日本开枝散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后世留下一个没有民族纷争的东藩。
因为没有隐患,人人齐心,也是东藩能繁荣至极,赶超大顺本土的根基所在。
乃至于后世,东藩学者自居为自己才是正统的中国人,全面承袭中国文化,与大顺本土学者发生了激励的争执,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双方卷起袖子以理服人。
东王在东藩大兴屠戮,对自己的百姓却极为的厚待。
对单身的人发老婆,对穷困的人分土地,对寡妇保护她们的财产,对老人以晚辈的姿态礼遇。
对官员发放丰厚的俸禄,在各地修建宅院,提供给无房的官员居住,每个月施行八天的假期。
对武将赏赐大量的田地,让他们的子弟加入藩王亲卫军,给了他们极高的荣耀。
对主动投奔到东藩的朝鲜文武官员,以中国礼待之,不问出身以才任用。
鼓励商人通商,提高工匠地位。
把科举选官,改为科举选吏,每科中着人数好几百人,皆从各地的官府吏员做起。
官吏之间不在泾渭分明,而是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晋升体系。
科举录取人数的扩大,让各个行业的人才都能加入官府,而不是原来只有读书的人才有资格做官。
……
靠近东王的人会被他折服,而敌视东王的人会感到恐惧。
一个矛盾的东藩,不但没有吓住百姓们,反而多年的宣传下,每年的移民人口倍增。
东藩从国内的移民,让日本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数不但没有变上,反而变得更多了。
不过只是换了一批人而已。
“西边是中国,北边是辽东,南边的地盘又是南藩的,东藩该往何处呢。”
唐晏乾仔细看着舆图,盯着涂成蓝色的西班牙。
“一个小小的国家,凭什么占这么大片的土地。”就西班牙那点力量,唐晏乾嗤之以鼻,也就是欺负土着部落罢了。
根据最新统计,东藩人口突破了两千万,而东藩的人口结构是不自然的,有三个特点。
多青壮和妇孺,多儿童少年,缺少老人。
新一代的少年们长大了,从军的从军,做吏的做吏,当工匠的,当工人的,做生意的,种地的……
在新一代的后生们眼里,东王无所不能。
东藩的造船业继承了金州船厂,融合了大顺最先进的技术。
“只要是大海上的土地,谁发现了并且站住了脚跟,谁就可以获得寡人赏赐的爵位与封地,从东藩获得移民和需要的物资。”
唐晏乾对年轻人们鼓励道。
东藩。
拉开了大航海时代。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