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北方呼啸。
为了防备大雪降临,导致行军的困难,唐清安留在了海州,和大军分开,只留下两营亲卫营。
之所以留在海州,因为唐清安在等一名客人。
常年在金州,已经习惯了金州的气候,比起刚离开的沈阳,两地虽然都在辽东,可是气候差别很大。
金州是海洋性气候,沈阳是大陆性气候。
前者温差小,不那么干冷,湿度大,后者温差大,更加寒冷,湿度小。
在一间暖和的厢房中。
有唐清安和冯胜之,谢友成,还有贾鉴,徐辉几人,以及从京城回来复命的桂勇。
一屋子的大佬,还有将军。
桂勇即生疏,又忐忑。
不过到底是陈德言手中的独当一面的人才,当说起了正事,很快就面色如常,越来越流利。
「陕西的义军总体分为了两部,一部留在陕西,一部已经渡河进入山西。
留在陕西的各路起义军,其中神一魁所部力量最大,年初的时候,手下义军数量达到六七万人。
带领大小头目六十余人,其中有孙继业、茹成名等大头目,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受其影响。
除了进入山西以外的义军,留在陕西的各部义军,几乎都接受了朝廷的诏安。
流离在外的流民,纷纷返回原籍,等候官府的救济。
不光如此。
陕西巡抚周世丰,在解散义军时,也挑选了其中的骁勇,留在了营中,加强了官军的战斗力。
进入山西的义军。
实力最强的一部,首领是王嘉胤,于今年五月,被朝廷拉拢的内女干杀死,其部被官军击溃。
其余的义军,已经无力对抗官兵,陷入了逃往之中,不少主动投降,或者崩散。」
桂勇的话,让屋子中的气氛,厚重了起来。
人们脸上的神情不在轻松。
谢友成更是脸露担忧,他是军司的左司马,深知将军的谋划,其中不少的精力放在了日本。
本来他就不是很支持。
金江镇虽然解决了蛮族,但是和朝廷如何相处,一直都是很大的困扰。
将军立下如此功业。
但却脱离朝廷的管控,金江镇虽然高举大周的旗帜,实则犹如半独立的状态。
接下来,如何应对朝廷,才是金江镇的重中之重。
而将军竟然开始布局日本。
支持藩国琉球国,虽然目前只涉及了萨摩藩,但是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扩大成金江镇和日本之间的对抗。
那么。
民乱已平的大周,外部还有日本的敌视,对于目前的金江镇,是很危险的。
谢友成是辽民出身,眼光更落于辽东,对国内的情况不熟悉。
一旁的贾鉴,他负责金江军的机密,以前是史鼐的幕僚,来自国内。
「朝廷带了多少的物资,去赈济灾民?」
听到贾鉴的话,唐清安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他是穿越而来。
大周承袭大明,却换汤不换药,虽然形势偶有不同,但仍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事务。
大明的民乱,同样接受了诏安,但是因为朝廷的赈济不足,让人复起。
且因为对朝廷的不信任和绝望,复叛的规模和意志更为强大。
那么。
借鉴于此。
大周为了这场民乱,准备了多少的物资,用来接济百姓,才是最关键的。
是民乱能否真正平复的核心。
桂勇只是一名头目,他负责把自己打探的情报,详细的向上汇报,最后的决定,不是他的控制的。
听到贾鉴的询问,他仔细想了想,从千头万绪中,记起一些情报。
「御史吴甡,带着朝廷的十万两银子到陕西,同府县官一道方放赈。」
让御史监督地方官赈灾,可见朝廷担忧官员贪腐,败坏了赈灾一事。
可是。
十万两银子够干嘛?
而且陕西缺粮啊。
现在的陕西,粮价高的离谱,最需要的是粮食。
不光是贾鉴,就是谢友成等人,听完桂勇的话,皆愣了一愣,忘记了如何开口。
良久。
冯胜之口干舌燥,声音沙哑,脸色怪异。
「陕西的官员,难道不知道对比灾民的体量,十万两银子无异于杯水车薪吗?」
「知道。」
桂勇点点头,不过他记不住朝廷的奏疏,拿起手里的册子,翻开后,里面皆是抄录的重要情报。
然后找到一篇抄录下的奏疏,读道。
「御史上疏,言:前赈臣携十万金往,度一金一人,止可活十万人,而斗米七钱,亦止可活五十日耳。
皇上宜敕赈臣回奏,前十万金果足乎?不则当早沛恩膏,虽内帑不宜惜也。」
接着翻开下一页,又读到。
「陕西巡抚周世丰,七月也上疏过,言:诸贼穷饿之极,无处生活,兵至则稽首归降,兵去则抢掠如故。此必然之势。」
陈德言负责国内情报,带出来的人中,唯独推举了桂勇回金州复命。
说明他看重桂勇。
桂勇回答完冯胜之的问题,哪怕他久未回金州,也猜到金江镇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不但提前准备了诸多于此的笔迹,也有自己的想法。
不过。
他不敢主动靠口,欲言又止。
贾鉴发现了桂勇的举止,看向了将军,将军笑了笑,露出温和的语气。
「桂勇,你这些年做事用心,立下很多功劳,陈德言几次向我夸奖过你。
你几番入陕西,对当地的形势肯定有自己的看法,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有了将军的鼓励,桂勇没了顾忌。
虽然努力保持沉稳的语气,可是话音的颤抖,仍然把他的紧张表露了出来。
「因为义军中,几部实力最强的都被解决,所以京城上下,皆认为民乱已平。
哪怕山西还有极少数的顽抗势力,也不成了气候。
但是末将不认为如此。」
桂勇是把总,军方的人。
他文化不高,虽然在三爷手里,得其看重,读了书认了字,却不懂之乎者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抄录的很多奏疏,他记不住,但是他认为重要的,皆会用心记录下来。
其实情报方面的人员,日常就是如此。
大周方面。
想要获得高层的情报,主要来源为三者,邸报,奏疏,官员的告知。
而不论是哪三者,都需要关系。
正好。
金江镇在京城关系深厚,三方面的信息来源皆有。
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敏锐的发现重要的情报,才是一名合格的机密人员。
桂勇重新翻找到一篇奏疏。
「……道路皆怨抚、道招安贼首,给劄予官.占据要村,纵其党众,剽掠四乡,谓之打粮。
予行去延郡二十里许,获报前山皆贼。予势不可退,令
军弁执赈抚饥民牌单骑驰往。
谕之曰:「朝廷钦命赈院来赈汝矣,各归乡里候赈,聚此无为也。」贼众诺而退。」
这是监督陕西官员赈灾的御史吴甡所上奏的奏疏。
从这篇奏疏中,能得知陕西复杂的情况。
在抚局羁縻下的起义农民,一方面对朝廷怀有希望;另一方面为了眼前不致饿死,又不得不四出打粮。
至于吴甡奏疏中所言的「道路皆怨」
这里的「道路皆怨」,不是指的普通百姓,因为普通百姓早已成为了流民。
指的是家有余粮的乡绅大户。
这些乡绅大户,因为利益遭受了损失,把归降的流民,呼之为「官贼」。
他们对招抚政策,内心坚定的反对,认为朝廷应该采取强硬的措施。
何谓强硬措施?
杀之。
这并不是新的提议,反而历史上,很多封建王朝末期,都是如此,乃旧例。
招抚了也无粮接济,最后还是会因为无粮而作乱,不如趁机屠杀之。
把流民都杀光了,问题也就得以解决。
桂勇是辽民,却已经不是普通的百姓,他已经升为金江军把总,一名中下级的军官。
一种奇怪的感情,在他心中波荡,使得他接下来话,口音有些怪异。
「而国库空虚,加上辽西军,天津,登莱四地的扩军。
还有广东虎门被红毛夷入侵,广东巡抚奏请朝廷物资,召集大军备战红毛夷。
种种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末将认为。
朝廷如果不能加大物资,赈灾陕西的乱民,那么民乱必定复起。或者朝廷采取乡绅之言,趁机屠戮流民,不定民乱平复。」
桂勇说完,低下了头。
哪怕这些年,他已经见惯了黑暗的角落,早已看穿了勋贵朝臣的嘴脸,仍然也会为现实而感到茫然。
流民犯了何罪?
上天无门,下地无孔。
谢友成等人,仔细的询问入侵广东的红毛夷之事,担忧会不会影响金江镇在福建的移民。
唐清安已经了然。
广东巡抚所奏中提及的红毛夷,就是英国人,这个时代的英吉利人。
不过这场战事,最后因为广东巡抚征召了大军,战胜了英吉利人。
旗开得胜的英吉利人,等广东调集了重兵后,见对方势大,认了怂。
虽然如此。
广东调集重兵的过程中,也消耗了不可计数的物资。
大周不是大明。
但是大周目前的形势,很像大明。
唐清安一直在借鉴。
不过未发生的事情,他无法预知是否会入历史的轨迹一样发生。
所以他一边走,一边看。
「你很好,先去歇息吧。」
唐清安宽慰了桂勇,等桂勇离开后,他看向眼前的几人,金江镇的大佬们。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为了防备大雪降临,导致行军的困难,唐清安留在了海州,和大军分开,只留下两营亲卫营。
之所以留在海州,因为唐清安在等一名客人。
常年在金州,已经习惯了金州的气候,比起刚离开的沈阳,两地虽然都在辽东,可是气候差别很大。
金州是海洋性气候,沈阳是大陆性气候。
前者温差小,不那么干冷,湿度大,后者温差大,更加寒冷,湿度小。
在一间暖和的厢房中。
有唐清安和冯胜之,谢友成,还有贾鉴,徐辉几人,以及从京城回来复命的桂勇。
一屋子的大佬,还有将军。
桂勇即生疏,又忐忑。
不过到底是陈德言手中的独当一面的人才,当说起了正事,很快就面色如常,越来越流利。
「陕西的义军总体分为了两部,一部留在陕西,一部已经渡河进入山西。
留在陕西的各路起义军,其中神一魁所部力量最大,年初的时候,手下义军数量达到六七万人。
带领大小头目六十余人,其中有孙继业、茹成名等大头目,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受其影响。
除了进入山西以外的义军,留在陕西的各部义军,几乎都接受了朝廷的诏安。
流离在外的流民,纷纷返回原籍,等候官府的救济。
不光如此。
陕西巡抚周世丰,在解散义军时,也挑选了其中的骁勇,留在了营中,加强了官军的战斗力。
进入山西的义军。
实力最强的一部,首领是王嘉胤,于今年五月,被朝廷拉拢的内女干杀死,其部被官军击溃。
其余的义军,已经无力对抗官兵,陷入了逃往之中,不少主动投降,或者崩散。」
桂勇的话,让屋子中的气氛,厚重了起来。
人们脸上的神情不在轻松。
谢友成更是脸露担忧,他是军司的左司马,深知将军的谋划,其中不少的精力放在了日本。
本来他就不是很支持。
金江镇虽然解决了蛮族,但是和朝廷如何相处,一直都是很大的困扰。
将军立下如此功业。
但却脱离朝廷的管控,金江镇虽然高举大周的旗帜,实则犹如半独立的状态。
接下来,如何应对朝廷,才是金江镇的重中之重。
而将军竟然开始布局日本。
支持藩国琉球国,虽然目前只涉及了萨摩藩,但是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扩大成金江镇和日本之间的对抗。
那么。
民乱已平的大周,外部还有日本的敌视,对于目前的金江镇,是很危险的。
谢友成是辽民出身,眼光更落于辽东,对国内的情况不熟悉。
一旁的贾鉴,他负责金江军的机密,以前是史鼐的幕僚,来自国内。
「朝廷带了多少的物资,去赈济灾民?」
听到贾鉴的话,唐清安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他是穿越而来。
大周承袭大明,却换汤不换药,虽然形势偶有不同,但仍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事务。
大明的民乱,同样接受了诏安,但是因为朝廷的赈济不足,让人复起。
且因为对朝廷的不信任和绝望,复叛的规模和意志更为强大。
那么。
借鉴于此。
大周为了这场民乱,准备了多少的物资,用来接济百姓,才是最关键的。
是民乱能否真正平复的核心。
桂勇只是一名头目,他负责把自己打探的情报,详细的向上汇报,最后的决定,不是他的控制的。
听到贾鉴的询问,他仔细想了想,从千头万绪中,记起一些情报。
「御史吴甡,带着朝廷的十万两银子到陕西,同府县官一道方放赈。」
让御史监督地方官赈灾,可见朝廷担忧官员贪腐,败坏了赈灾一事。
可是。
十万两银子够干嘛?
而且陕西缺粮啊。
现在的陕西,粮价高的离谱,最需要的是粮食。
不光是贾鉴,就是谢友成等人,听完桂勇的话,皆愣了一愣,忘记了如何开口。
良久。
冯胜之口干舌燥,声音沙哑,脸色怪异。
「陕西的官员,难道不知道对比灾民的体量,十万两银子无异于杯水车薪吗?」
「知道。」
桂勇点点头,不过他记不住朝廷的奏疏,拿起手里的册子,翻开后,里面皆是抄录的重要情报。
然后找到一篇抄录下的奏疏,读道。
「御史上疏,言:前赈臣携十万金往,度一金一人,止可活十万人,而斗米七钱,亦止可活五十日耳。
皇上宜敕赈臣回奏,前十万金果足乎?不则当早沛恩膏,虽内帑不宜惜也。」
接着翻开下一页,又读到。
「陕西巡抚周世丰,七月也上疏过,言:诸贼穷饿之极,无处生活,兵至则稽首归降,兵去则抢掠如故。此必然之势。」
陈德言负责国内情报,带出来的人中,唯独推举了桂勇回金州复命。
说明他看重桂勇。
桂勇回答完冯胜之的问题,哪怕他久未回金州,也猜到金江镇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不但提前准备了诸多于此的笔迹,也有自己的想法。
不过。
他不敢主动靠口,欲言又止。
贾鉴发现了桂勇的举止,看向了将军,将军笑了笑,露出温和的语气。
「桂勇,你这些年做事用心,立下很多功劳,陈德言几次向我夸奖过你。
你几番入陕西,对当地的形势肯定有自己的看法,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有了将军的鼓励,桂勇没了顾忌。
虽然努力保持沉稳的语气,可是话音的颤抖,仍然把他的紧张表露了出来。
「因为义军中,几部实力最强的都被解决,所以京城上下,皆认为民乱已平。
哪怕山西还有极少数的顽抗势力,也不成了气候。
但是末将不认为如此。」
桂勇是把总,军方的人。
他文化不高,虽然在三爷手里,得其看重,读了书认了字,却不懂之乎者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抄录的很多奏疏,他记不住,但是他认为重要的,皆会用心记录下来。
其实情报方面的人员,日常就是如此。
大周方面。
想要获得高层的情报,主要来源为三者,邸报,奏疏,官员的告知。
而不论是哪三者,都需要关系。
正好。
金江镇在京城关系深厚,三方面的信息来源皆有。
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敏锐的发现重要的情报,才是一名合格的机密人员。
桂勇重新翻找到一篇奏疏。
「……道路皆怨抚、道招安贼首,给劄予官.占据要村,纵其党众,剽掠四乡,谓之打粮。
予行去延郡二十里许,获报前山皆贼。予势不可退,令
军弁执赈抚饥民牌单骑驰往。
谕之曰:「朝廷钦命赈院来赈汝矣,各归乡里候赈,聚此无为也。」贼众诺而退。」
这是监督陕西官员赈灾的御史吴甡所上奏的奏疏。
从这篇奏疏中,能得知陕西复杂的情况。
在抚局羁縻下的起义农民,一方面对朝廷怀有希望;另一方面为了眼前不致饿死,又不得不四出打粮。
至于吴甡奏疏中所言的「道路皆怨」
这里的「道路皆怨」,不是指的普通百姓,因为普通百姓早已成为了流民。
指的是家有余粮的乡绅大户。
这些乡绅大户,因为利益遭受了损失,把归降的流民,呼之为「官贼」。
他们对招抚政策,内心坚定的反对,认为朝廷应该采取强硬的措施。
何谓强硬措施?
杀之。
这并不是新的提议,反而历史上,很多封建王朝末期,都是如此,乃旧例。
招抚了也无粮接济,最后还是会因为无粮而作乱,不如趁机屠杀之。
把流民都杀光了,问题也就得以解决。
桂勇是辽民,却已经不是普通的百姓,他已经升为金江军把总,一名中下级的军官。
一种奇怪的感情,在他心中波荡,使得他接下来话,口音有些怪异。
「而国库空虚,加上辽西军,天津,登莱四地的扩军。
还有广东虎门被红毛夷入侵,广东巡抚奏请朝廷物资,召集大军备战红毛夷。
种种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末将认为。
朝廷如果不能加大物资,赈灾陕西的乱民,那么民乱必定复起。或者朝廷采取乡绅之言,趁机屠戮流民,不定民乱平复。」
桂勇说完,低下了头。
哪怕这些年,他已经见惯了黑暗的角落,早已看穿了勋贵朝臣的嘴脸,仍然也会为现实而感到茫然。
流民犯了何罪?
上天无门,下地无孔。
谢友成等人,仔细的询问入侵广东的红毛夷之事,担忧会不会影响金江镇在福建的移民。
唐清安已经了然。
广东巡抚所奏中提及的红毛夷,就是英国人,这个时代的英吉利人。
不过这场战事,最后因为广东巡抚征召了大军,战胜了英吉利人。
旗开得胜的英吉利人,等广东调集了重兵后,见对方势大,认了怂。
虽然如此。
广东调集重兵的过程中,也消耗了不可计数的物资。
大周不是大明。
但是大周目前的形势,很像大明。
唐清安一直在借鉴。
不过未发生的事情,他无法预知是否会入历史的轨迹一样发生。
所以他一边走,一边看。
「你很好,先去歇息吧。」
唐清安宽慰了桂勇,等桂勇离开后,他看向眼前的几人,金江镇的大佬们。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