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安平山后面就是汤河。
一些精疲力尽,翻了无数大山的陌生人,出现在了汤河岸边,望着大河发呆。
朝鲜府使权申旭,同样在朝鲜士兵中,沉默的沉思接下来该怎么办。
蛮族因为要对抗庞大的联军,抽调了一切可以抽调的力量,已经顾不上太多的地方。
长白山脉的连山关,甜水堡一带的兵力,也都抽调一空,只剩下不多的警戒兵力。
没人认为金江镇会分兵,金江镇的确没有分兵,但是金江镇把朝鲜军分兵了。
就算如此,唐清安也没有指望朝鲜军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不过是想着朝鲜的卫所军其实就是民夫,战场上多了反而不利,因此分了一部去发挥些牵制的作用。
这数千朝鲜军,反而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最先达成作战目的,突破这一带的关卡抵达辽阳。
但是权申旭并没有太过高兴,因为他有自知之明。
前方百里外,四十万战兵的战场。
有大周帝国,蒙古健儿,金江精兵,蛮族勇士,任何一方拿出来都不是朝鲜可以应对的。
偏偏是他所带领的数千朝鲜卫所兵,抵达了蛮族的腹地。
那么接下来他该怎么办呢?
金江镇没有预料到朝鲜军会作战成功,毕竟前番就连金江军在连山关,都碰的头破血流。
因此金江镇只说让朝鲜军牵制蛮族的精力,并没有做出朝鲜军突破到辽阳后的作战计划。
那自己是该进攻辽阳,还是派人去传报金江镇,等待金江镇的布置呢。
士兵们露出了高兴的神色,纷纷在河边狂欢,权申旭皱着眉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继续打下去,深入蛮族腹地,他不敢。
不打,就这么观望,错失良机,又怕得罪平辽侯,日后被平辽侯怪罪。
平辽侯去年送子入朝,此举不但感动了朝鲜国主,两班贵族,就连朝鲜的百姓,谈起此事人人兴高采烈。
小国小民的尊严,第一次感受到了。
所以如果真的引起平辽侯的责罚,权申旭觉得自己扛不住这个压力。
几名来河边洗衣服的妇人,发现了河对岸的朝下士兵,吓得落荒而逃。
此举引起了朝鲜士兵们的兴奋,在河对岸大呼小叫。
很快。
出现了陌生的士兵,引起了附近的注意。
不时有骑手达到此处,观望对面的士兵,朝鲜士兵得到命令,拉弓射箭逼退河对岸的骑手。
朝鲜士兵突入到了汤河,这个军情紧急送往了辽阳。
辽阳乃重城,绝对不容有失。
一边派人去告知皇台吉,一边收拢各地的蛮丁,严守辽阳城,紧闭城门。
至于出兵攻打河对岸的朝鲜军,辽阳不敢冒险,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如果辽阳失落敌手。
海城前方的蛮族大军将陷入绝境,弹尽粮绝,谁都不敢赌。
这个军略,优点是保证了辽阳不是,缺点是地方上对汉民的管控,陷入了低谷。
蛮族的骑士退走了,零星的汉民,有胆子大的来到河对岸,问话对面是否金江镇的人。
权申旭不但懂汉话,还会些汉字。
军中有两千五百驻守镇江多年,为金江镇效力的朝鲜军,这些士兵大多都学会说口语。
因此双方隔着大河,对喊起来。
汉民得知是为金江镇效力的朝鲜军,管他是哪里的兵,只要是金江镇的就行。
立刻引发了河对岸的激动,一个个汉民开始拖家带口的,开始试探渡河投奔对岸。
蛮族占领辽东的时候,因为管控力不足,所以把各地的大户,百姓都迁移到腹地。
辽阳,沈阳一带的辽民人口密集,而且村落中的蛮族人口富裕。
现在随着蛮丁的离去,各处的蛮族都收到了报复,辽民牵走,拿走被蛮族抢去的物资。
带着牛羊,粮食,拖车络绎不绝的聚集到了河边,成为了一个乱糟糟的庞大场景。
权申旭见此,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平辽侯看重百姓,如果他收拢这些百姓,就算他后面没有寸功,平辽侯也一定会重赏他。
因此权申旭派了朝鲜军渡河,到河对岸扎营,即防守蛮族的攻击,又组织辽民过河。
有了朝鲜军的帮助,辽民渡河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么多辽民权申旭管不了,让他们独自去投奔镇江。
仿佛一个沙袋漏了一个口子,先是周边的辽民蜂拥赶来,而各地都无力阻止辽民逃离。
甚至有的地方的辽民,集体做出决定,带着村里的积蓄,一路大摇大摆的离开。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万。
辽阳这片大后方,无数的辽民犹如蚂蚁搬家似的,形成一道道黑线,往汤和而来。
终于形成了一股风潮。
连本溪,沈阳各地的辽民,都打着胆子逃跑,甚至因为蛮人的阻止,引起了对抗。
十余万青壮在前线,加上民夫等等,还有各城池的守军,偌大的辽左,蛮族在地方上没有多余的力量。
没有蛮兵在当地,因此很多蛮人妇孺老弱,不敢阻拦辽民奔逃。
如此下来,就不只是权申旭此处,各处都有辽民往南而走。
皇台吉最先得知此信息。
得闻后方有朝鲜军出没,他无可奈何,又得知大量的辽民逃离各地,同样无可奈何。
只能放权各地,严令各地务必保证辽阳不失。
“是该撤军了。”
皇台吉自言自语道,但是无人可以回复他,他身边的蛮族老将越来越少了。
可是又怎么撤呢。
“蛮军好像有点不对劲。”
各方的军情汇报过来,军司商议后,报告了唐清安,但是众人看不清楚蛮军的意图。
因此只能严令各地小心提防。
权申旭也派了士兵,翻山越岭,从长白山脉中绕路,抵达大片岭墩,然后在北上营口。
所以当唐清安得知此讯息后,才彻底清楚了蛮族大军的意图。
“蛮军在为撤退做准备。”
谢友成不敢肯定,但是又有六成的把握。
“不能让蛮军轻易撤退。”
其余人纷纷提议道,认为应该命令各军牵制蛮族,乘胜追击。
“让镇江方面立刻统计情报,送到我这里。”
唐清安得知朝鲜军竟然收复了连山关一带,抵达了汤和,并无数的辽民投奔镇江。
让军司赶紧来商议接下来的形势,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谢友成等人得知后,目瞪口呆,他们倒是小瞧了朝鲜军,如果一开始就让朝鲜军突袭辽阳。
没有防备的辽阳,说不定还真让数千朝鲜军拿下了。
“这不可能。”
徐辉摇了摇头。
朝鲜军之所以率先抵达目的地,是因为这里的战场掏空了蛮族的力量,才让朝鲜军顺利的突破。
而朝鲜军的战斗力并没有改变,想要以数千朝鲜军攻破蛮族重城,此事绝无可能。
众人就朝鲜军有没有可能攻破辽阳,开始了争论。
“不论朝鲜军能不能攻破辽阳,现在蛮族陷入了被动,反正是不能让他们撤离此地,耗死他们。”
有官员说道。
唐清安倒是想到了另外的思路。
“存地失人,存人失地。”
听到将军开始说话,众人都安静了下来。
而唐清安的思路越发的清晰起来,战事的胜利,有时候并不在战场,随着他的地位提高。
原来时空所学到的知识,理解的越来越深,也越来越感到佩服。
就如这句话。
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胜利。
“辽民投奔我,我增加一分的力量,而蛮族损失辽民,则损失一分力量。
此消彼长,这场决战已经因为辽民的选择,金江镇获得了胜利。”
各方势力中。
蛮族的伤亡最大,其次就是朝鲜军和金江军,然后是国内援军和蒙古军,锦州军伤亡最小。
现在随着战场上各方心思各异,导致于战场陷入僵局。
蛮族进退不得,金江镇同样进退不得。
但是战事必须要分个胜负,不然来年金江镇要独自面对蛮族,会消耗更多的力气。
现在不同了。
蛮族境内的辽民,投奔金江镇的越多,蛮族的元气将消耗的越快,来年蛮族得不到补充。
而金江镇得到了补充,那么金江镇的实力,将越来越强,根基远超过了蛮族。
唐清安把自己的思路想众人解释完,最后笑道。
“投奔金江镇的辽民越多,我们将进退自如,不管局面如何变化,我们都立于不败之地。”
众人纷纷醒悟,称赞将军睿智。
谢友成因此提议。
“当前务必让镇江紧急接应辽民,并妥善安置,清点人口,另外就是田亩。”
听到谢友成的话,唐清安头痛了起来。
这些年他听到最多的就是田亩二字,原来是冯胜之,顾应时两人挂在嘴上。
现在两人不再此地,负责后方的民政,供应大军等。
倒是军司的谢友成主动提了出来。
谢友成并不是妄言。
忠顺王比他们更加靠近海州,根据他对将军的了解,至少目前不会和朝廷翻脸。
那么根据如今的局面,蛮军如果撤退,海州一定会在金江军抵达之前,落入忠顺王手中。
“命令各部,死盯蛮军动静,不可让蛮军顺利撤退,务必牵制各处蛮军。”
唐清安下定了决心。
蛮军必须消灭。
任何事都不可能万无一失,而此举一箭三雕,即能牵制蛮军,又能为辽沈各地辽民,争取更多的时间。
同时,就算最后忠顺王获得海州,也只得空城,人口全部到了金江镇。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一些精疲力尽,翻了无数大山的陌生人,出现在了汤河岸边,望着大河发呆。
朝鲜府使权申旭,同样在朝鲜士兵中,沉默的沉思接下来该怎么办。
蛮族因为要对抗庞大的联军,抽调了一切可以抽调的力量,已经顾不上太多的地方。
长白山脉的连山关,甜水堡一带的兵力,也都抽调一空,只剩下不多的警戒兵力。
没人认为金江镇会分兵,金江镇的确没有分兵,但是金江镇把朝鲜军分兵了。
就算如此,唐清安也没有指望朝鲜军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不过是想着朝鲜的卫所军其实就是民夫,战场上多了反而不利,因此分了一部去发挥些牵制的作用。
这数千朝鲜军,反而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最先达成作战目的,突破这一带的关卡抵达辽阳。
但是权申旭并没有太过高兴,因为他有自知之明。
前方百里外,四十万战兵的战场。
有大周帝国,蒙古健儿,金江精兵,蛮族勇士,任何一方拿出来都不是朝鲜可以应对的。
偏偏是他所带领的数千朝鲜卫所兵,抵达了蛮族的腹地。
那么接下来他该怎么办呢?
金江镇没有预料到朝鲜军会作战成功,毕竟前番就连金江军在连山关,都碰的头破血流。
因此金江镇只说让朝鲜军牵制蛮族的精力,并没有做出朝鲜军突破到辽阳后的作战计划。
那自己是该进攻辽阳,还是派人去传报金江镇,等待金江镇的布置呢。
士兵们露出了高兴的神色,纷纷在河边狂欢,权申旭皱着眉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继续打下去,深入蛮族腹地,他不敢。
不打,就这么观望,错失良机,又怕得罪平辽侯,日后被平辽侯怪罪。
平辽侯去年送子入朝,此举不但感动了朝鲜国主,两班贵族,就连朝鲜的百姓,谈起此事人人兴高采烈。
小国小民的尊严,第一次感受到了。
所以如果真的引起平辽侯的责罚,权申旭觉得自己扛不住这个压力。
几名来河边洗衣服的妇人,发现了河对岸的朝下士兵,吓得落荒而逃。
此举引起了朝鲜士兵们的兴奋,在河对岸大呼小叫。
很快。
出现了陌生的士兵,引起了附近的注意。
不时有骑手达到此处,观望对面的士兵,朝鲜士兵得到命令,拉弓射箭逼退河对岸的骑手。
朝鲜士兵突入到了汤河,这个军情紧急送往了辽阳。
辽阳乃重城,绝对不容有失。
一边派人去告知皇台吉,一边收拢各地的蛮丁,严守辽阳城,紧闭城门。
至于出兵攻打河对岸的朝鲜军,辽阳不敢冒险,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如果辽阳失落敌手。
海城前方的蛮族大军将陷入绝境,弹尽粮绝,谁都不敢赌。
这个军略,优点是保证了辽阳不是,缺点是地方上对汉民的管控,陷入了低谷。
蛮族的骑士退走了,零星的汉民,有胆子大的来到河对岸,问话对面是否金江镇的人。
权申旭不但懂汉话,还会些汉字。
军中有两千五百驻守镇江多年,为金江镇效力的朝鲜军,这些士兵大多都学会说口语。
因此双方隔着大河,对喊起来。
汉民得知是为金江镇效力的朝鲜军,管他是哪里的兵,只要是金江镇的就行。
立刻引发了河对岸的激动,一个个汉民开始拖家带口的,开始试探渡河投奔对岸。
蛮族占领辽东的时候,因为管控力不足,所以把各地的大户,百姓都迁移到腹地。
辽阳,沈阳一带的辽民人口密集,而且村落中的蛮族人口富裕。
现在随着蛮丁的离去,各处的蛮族都收到了报复,辽民牵走,拿走被蛮族抢去的物资。
带着牛羊,粮食,拖车络绎不绝的聚集到了河边,成为了一个乱糟糟的庞大场景。
权申旭见此,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平辽侯看重百姓,如果他收拢这些百姓,就算他后面没有寸功,平辽侯也一定会重赏他。
因此权申旭派了朝鲜军渡河,到河对岸扎营,即防守蛮族的攻击,又组织辽民过河。
有了朝鲜军的帮助,辽民渡河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么多辽民权申旭管不了,让他们独自去投奔镇江。
仿佛一个沙袋漏了一个口子,先是周边的辽民蜂拥赶来,而各地都无力阻止辽民逃离。
甚至有的地方的辽民,集体做出决定,带着村里的积蓄,一路大摇大摆的离开。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万。
辽阳这片大后方,无数的辽民犹如蚂蚁搬家似的,形成一道道黑线,往汤和而来。
终于形成了一股风潮。
连本溪,沈阳各地的辽民,都打着胆子逃跑,甚至因为蛮人的阻止,引起了对抗。
十余万青壮在前线,加上民夫等等,还有各城池的守军,偌大的辽左,蛮族在地方上没有多余的力量。
没有蛮兵在当地,因此很多蛮人妇孺老弱,不敢阻拦辽民奔逃。
如此下来,就不只是权申旭此处,各处都有辽民往南而走。
皇台吉最先得知此信息。
得闻后方有朝鲜军出没,他无可奈何,又得知大量的辽民逃离各地,同样无可奈何。
只能放权各地,严令各地务必保证辽阳不失。
“是该撤军了。”
皇台吉自言自语道,但是无人可以回复他,他身边的蛮族老将越来越少了。
可是又怎么撤呢。
“蛮军好像有点不对劲。”
各方的军情汇报过来,军司商议后,报告了唐清安,但是众人看不清楚蛮军的意图。
因此只能严令各地小心提防。
权申旭也派了士兵,翻山越岭,从长白山脉中绕路,抵达大片岭墩,然后在北上营口。
所以当唐清安得知此讯息后,才彻底清楚了蛮族大军的意图。
“蛮军在为撤退做准备。”
谢友成不敢肯定,但是又有六成的把握。
“不能让蛮军轻易撤退。”
其余人纷纷提议道,认为应该命令各军牵制蛮族,乘胜追击。
“让镇江方面立刻统计情报,送到我这里。”
唐清安得知朝鲜军竟然收复了连山关一带,抵达了汤和,并无数的辽民投奔镇江。
让军司赶紧来商议接下来的形势,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谢友成等人得知后,目瞪口呆,他们倒是小瞧了朝鲜军,如果一开始就让朝鲜军突袭辽阳。
没有防备的辽阳,说不定还真让数千朝鲜军拿下了。
“这不可能。”
徐辉摇了摇头。
朝鲜军之所以率先抵达目的地,是因为这里的战场掏空了蛮族的力量,才让朝鲜军顺利的突破。
而朝鲜军的战斗力并没有改变,想要以数千朝鲜军攻破蛮族重城,此事绝无可能。
众人就朝鲜军有没有可能攻破辽阳,开始了争论。
“不论朝鲜军能不能攻破辽阳,现在蛮族陷入了被动,反正是不能让他们撤离此地,耗死他们。”
有官员说道。
唐清安倒是想到了另外的思路。
“存地失人,存人失地。”
听到将军开始说话,众人都安静了下来。
而唐清安的思路越发的清晰起来,战事的胜利,有时候并不在战场,随着他的地位提高。
原来时空所学到的知识,理解的越来越深,也越来越感到佩服。
就如这句话。
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胜利。
“辽民投奔我,我增加一分的力量,而蛮族损失辽民,则损失一分力量。
此消彼长,这场决战已经因为辽民的选择,金江镇获得了胜利。”
各方势力中。
蛮族的伤亡最大,其次就是朝鲜军和金江军,然后是国内援军和蒙古军,锦州军伤亡最小。
现在随着战场上各方心思各异,导致于战场陷入僵局。
蛮族进退不得,金江镇同样进退不得。
但是战事必须要分个胜负,不然来年金江镇要独自面对蛮族,会消耗更多的力气。
现在不同了。
蛮族境内的辽民,投奔金江镇的越多,蛮族的元气将消耗的越快,来年蛮族得不到补充。
而金江镇得到了补充,那么金江镇的实力,将越来越强,根基远超过了蛮族。
唐清安把自己的思路想众人解释完,最后笑道。
“投奔金江镇的辽民越多,我们将进退自如,不管局面如何变化,我们都立于不败之地。”
众人纷纷醒悟,称赞将军睿智。
谢友成因此提议。
“当前务必让镇江紧急接应辽民,并妥善安置,清点人口,另外就是田亩。”
听到谢友成的话,唐清安头痛了起来。
这些年他听到最多的就是田亩二字,原来是冯胜之,顾应时两人挂在嘴上。
现在两人不再此地,负责后方的民政,供应大军等。
倒是军司的谢友成主动提了出来。
谢友成并不是妄言。
忠顺王比他们更加靠近海州,根据他对将军的了解,至少目前不会和朝廷翻脸。
那么根据如今的局面,蛮军如果撤退,海州一定会在金江军抵达之前,落入忠顺王手中。
“命令各部,死盯蛮军动静,不可让蛮军顺利撤退,务必牵制各处蛮军。”
唐清安下定了决心。
蛮军必须消灭。
任何事都不可能万无一失,而此举一箭三雕,即能牵制蛮军,又能为辽沈各地辽民,争取更多的时间。
同时,就算最后忠顺王获得海州,也只得空城,人口全部到了金江镇。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