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九品芝麻官》正式上映后,也是热评如潮。
一方面是关于无厘头风格喜剧的。
“不愧是李易,大概也只有他能用好周星吧?”
“无厘头,别的导演,夸张就让人无语,但是李易导演的电影,明明很夸张,很离谱,但是却就是觉得,没啥毛病!”
“把骂人具象化,太好玩了!哈哈哈!”
“《九品芝麻官》为什么笑完之后,有股子深深的绝望的感觉?”
“楼上,你真相了,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嘛!”
“有原型的,这是真没想到的事情!”
“原来很多年前,就有人跟我们说了一个上访成功的故事!”
“所以,真的太难了,包龙星是经过一番曲折的游历才历练成包青天的,若非被逼入绝境,他本无如此触底反弹的境遇与决心。他与下九流厮混,学会了口中吞剑,和嫖客吵架的功夫,又撞上了天大的好运,在妓院碰到了当今天子。正义不是那么容易声张的,即便他是主角,最后扳倒贪官,也押上了他的全部生平所学、运气与勇气。”
“此片可以说是全程高能,金句频出,从头笑到尾根本停不下来,最难得的是笑中带泪,情感真挚。仔细看能发现连路人都全身是戏。”
“无厘头下的幽默,《九品芝麻官》既有着对官僚主义辛辣的讥嘲,同也包涵以小人物的励志情怀,电影做到了真正将笑料契合剧情的呼之欲出,更在节奏把控上有着决然不凡的力道,一场本自悬疑冤假错案的拨乱反正,却能时刻为人忍俊不禁,令人永远记住了那个满是荒诞却又刚正不阿的九品芝麻官包龙星。”
“其实没必要想那么多,开心就好,有时心里不痛快,电影就是干这个用的!”
大众影评网上,影迷们给这部电影的评价令人意外的高。
而更有意思的是,影评圈也对这部电影有着很高的评价,这在喜剧电影里面,可以说,真的是比较少见的。
不过,《九品芝麻官》能够获得文艺圈和大众圈一致的好评不是没有原因的。
杜向海写道:“《九品芝麻官》这部电影,在嬉笑怒骂,无厘头荒诞的背后,却是满满的辛酸和绝望。
而影片之中有些细节很值得回味。
影片开始,幼年包龙星对圆月许愿,要做清官抓贪官。
但撞破了贪官父亲收受贿赂的场面,包龙星含泪对圆月重新许愿,要像父亲一样做贪官。
转镜头,成年包龙星与父亲对饮。虽然捐了官,却是家徒四壁。又结合“半块饼”的故事,可知早年包龙星之父处境并不富丽,晚年下场也远非安逸。这时他忠告儿子“廉”,努力做清官。但此时包龙星,可能面临着青年父亲同样的处境:廉,即意味着穷,生活所迫,又该如何选择?
前面的包龙星,并非斩钉截铁之人物,他的是非观是很不明确的。卷入了戚家一案后,几经犹豫,最终做出了与父亲不一样的选择:坚持廉洁。而后进京告御状的整个过程,也是窘迫潦倒,廉=穷,又一次被暗示。
最终包龙星告御状成功,按理说到此,皆大欢喜,包龙星前途无量,做清官的理想得到了弘扬和实现,童年之语,今日成真,可喜可贺,当再接再厉,走一条先人包青天的成名之路,一生匡扶正义。
但画面一转,包龙星春风得意时,在新开张的药铺前,笑言“不再做官”。到此,于无声处见惊雷,影片高潮继续推进,原是发现了一门赚钱的生意,可保杂技演员妻子免去颠沛流离,保妓院头牌妻子衣食无忧。我窃以为这才是这部笑点不断的影片的最高潮,好比唧唧喳喳的一台戏,到这里落下包袱又戛然而止。
是的,包龙星面对廉与贪的两条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包龙星在决定做清官后就受到了阻力,他为此展示了无穷的毅力与智慧,但力挽狂澜,以九品之微官,告倒水师提督之子。但即便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最后要求的也不过是生活小康、家庭幸福。
我觉得讽刺无比又觉得无比合理,他可是有勇气告御状也要做清官的人啊,怎么最终却变成了贪图钱财药贩子呢?但如果他不找生财之道而选择清贫廉洁之道,他如何对内心那个渴望富足的自己一个交代呢?这样看来,包龙星必须不能继续做官,卖药也好,卖什么都罢,当童年的理想已经得到实现,成年人的世界里最要紧的,还是体面、富足的生活。
我一直好奇包龙星这个人。
其实仔细一看,包龙星这个角色,和《功夫》里面的阿星,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小人物”,尽管包龙星是官,但是却只是九品芝麻官。
而他们都是在孩童时候,想要做“好人”“英雄”!
但是却都被现实打击到了!信念在那一瞬间崩溃了。
这就是小孩子和成年人的区别所在。
《功夫》里面的阿星,出场就是一个想要做坏事,却屡屡闹笑话,想要欺负人,却反而被欺负的小角色。
《九品芝麻官》里面的阿星,同样的,是一个想要当贪官,但是却当的无比的憋屈,钱没贪到,反而还惹的声名狼藉。
同样的是想要的和自己的实力不匹配。
那么这个一直贪婪的人为何会拿出勇气来帮助弱势戚秦氏,他那么的挣扎,看上去那么的讨厌,但却能说出“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公理”这样有信念的话,到沦为乞丐依然不肯屈就拿食物、拿钱。或许是“我要做一个好官”在指引他。
如同《功夫》里面的阿星一样,哪怕是死也要再打一棍子,同样的是一个“英雄”“正义”的信念在指引着他。
回到《九品芝麻官》,阿星无疑也是个醒目的人,收了方唐镜的钱并没有立刻答应;虽然失意于妓院做了龟公但却在其中苦练吵架技能,他越来越醒目,我觉得是因为他老爸临终的那句话的作用:“贪官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么斗过他。”
单纯有信念,不足以乱流中生存下来,还得有足够的醒目劲儿。
不过要不是因为在妓院偶遇皇上,他到底会走多远呢?只是连告御状也得等到皇上上妓院才能告到,上梁不正下梁歪,连一国之君都乱来很难说下面的官是多么的好。
包龙星这等小人物,要搁在现在,估计也懒得在“我要做个好官”上纠结了。
电影诠释了官场中的小人物也需要正义,也需要怜悯。但遗憾的是,小人物注定要悲情,心酸的历程不一定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戚秦氏的悲情。戚家少爷大婚也邀请了九品芝麻官包龙星,在剧中包龙星曾幻想戚秦氏不会嫁给一个百病缠身的戚家少爷,而是要嫁给包大人,可想而知,在封建统治下的妇女凭什么要嫁给一个身染重疾,不停咳嗽的戚家少爷,道理很简单,戚家有钱,而戚秦氏的背后则代表的是无数受封建压迫的贫苦人民的写照而已,其实本剧这把构思无非想表达的就是在戚秦氏的身上其实也代表的不甘与无奈。迫于生计,只有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
包龙星的悲情。包龙星作为主角,是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前期为了钱也贪婪之极,不惜判错冤案,被人鄙视,为人极度自私,其实在前期我都有些怀疑他弘扬正义的目的是为了心上人还是真正的想做一个清官,不免让人匪夷所思。他为了戚秦氏丢了官,告御状差点变成乞丐,悲情中难免会让人有点怜悯,最后在妓院实现了自己华丽的逆转,不是每一个悲情式的小人物都有这种运气。如果不是碰到皇上,他的一生或许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个不是乞丐的乞丐。
皇上的悲情。其实大家都知道剧中的皇上是同治,老佛爷是慈禧,同治去嫖真的不是什么大新闻,是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的,最后也是得了天花(或者花柳病)而死,好好的皇上竟出城门嫖,在当时真的是大新闻,其实在皇帝的背后是自己处处受节制,处处受约束的无奈和发泄,嫖就是要发泄心中的不满,与当时掌握实权的母后的对抗,用自己嫖的方式的反击对母后的不满,在自己母后面前,他不就是一个小人物吗?悲情与戏剧化的小人物。
《九品芝麻官》真的是难得的一部佳作,剧中更多的是体现了为小人物的悲情呐喊,但这深层次的意涵需要我们认真的去体会,九品芝麻官本来也就是一个小人物的官场现形记。
再来说《功夫》,其实两部电影都还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标志性的物件!
《功夫》里面,无疑是那一根阿星无法忘却的棒棒糖,而《九品芝麻官》里面呢?
是什么?
是那块“公正廉明”的牌匾!
电影里出现了许多牌匾的镜头,首先出现的“公正廉明”的官方牌匾破烂不堪,与故事后段出现的华丽的“公正廉明”的牌匾形成巨大的反差,符合主人公官升一品的情节发展需要。
其次出现的许多民间牌匾,有为了转换场景的需要,如:“悦来客栈”·“凤来楼”·“二郎神古庙”·“尚书府”,转换地点时先出现一个牌匾的特写,以作铺垫;有歌颂主人公能力的需要,如“嗌交王”,彰示主人公的吵架能力;也有励志勉励的作用,如“有凤来仪”,与主人公落魄时形成反差,让人感慨主人公要发奋图强。电影里面描述的内容几乎完全没有,但是却安排巧妙,运用牌匾的功能与作用,为情节发展暗示或铺垫!
而《九品芝麻官》在个人看来,在某些方面比《功夫》更加有内涵。
无厘头喜剧的正确展开方式是什么?
李易用《九品芝麻官》为其他导演很好的上了一课。
一个本来非常悲惨的故事,官以民为刍狗的故事,在古代,甚至现代都经常发生的故事,用了这样极尽夸张搞笑的方式,如验尸用假狗,入牢还惦记壮阳秘方,诬陷包龙星强奸母猪,咸鱼当尚方宝剑,上京带一堆萝卜,夹菜夹了一盆盆栽,人从老鼠洞缩骨功钻进来,一个清高淡泊的女人转眼翻包袱偷东西暴力揍人,把弯的铁棍说直,等等,将一个本来悲惨到六月飘雪的故事搞笑化嬉戏化,把本来应该是阴暗隐晦的官场黑暗社会黑暗直白夸张地袒露出来。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李易导演的关于无厘头喜剧的电影,都是惯于把人情世故无论是官场职场亲戚朋友之间的人情冷暖,尤其是人性丑的一面夸张化,嬉戏化地袒露出来。如包龙星和讼师的出场如拳击手出场;两人在严肃的公堂上如泼妇骂街,小儿打架。谁规定公堂上一定要严肃?他的电影,永远是话糙理不糙,皮笑心不笑,用搞笑的玩笑般的语言表情动作,阐释着深刻的人情世故。令人在大笑之余,细思极恐。
影片所阐述的道理“贪官奸,清官要更奸”实在是非常现实。
而且影片里包龙星做了龟公反而因此结识了逛窑子的皇帝,抱上大腿,封了钦差,从而最后斩了坏人,平了冤案。这样的最终的矛盾解决方案,我不知导演设计这样的情节是否有意,但却让我感到一种悲哀。
这样荒诞到极点的矛盾解决方案,荒诞到极点的冤案平反,自然只能存在于电影里。那么现实里呢?现实里的窦娥们,戚秦氏们呢?他们的冤屈、苦难,该怎么破解?无法破解。那样荒诞的平反,它的潜台词,便是现实无解。有冤有苦,你便受着吧,闲暇时可以做做白日梦,梦里一朝睹天颜,冤屈尽平反。整部电影,不就是一个白日梦?一个荒诞的白日梦!当然,你梦里YY的得睹天颜的地方,可以不尽是窑子,还可以是马路牙子,茅厕池子……
最大的悲剧在于,我们观众!
是的,我们站在上帝视角,我们知道事情发生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常威杀人灭口。
可是结果呢?戚秦氏案幸运的是有包龙星这个特别能吵架而且有良心又狗屎运能找到皇帝当靠山的人帮她伸冤。且有无数buff加持才能得到所谓公平正义,不止如此还得看谁的靠山更能靠得住。皇帝亲赐一品官职也只是为了不让包龙星把自己逛妓院的事情说出去。
最大的绝望是还原真相竟然需要这么多的阴差阳错。”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一方面是关于无厘头风格喜剧的。
“不愧是李易,大概也只有他能用好周星吧?”
“无厘头,别的导演,夸张就让人无语,但是李易导演的电影,明明很夸张,很离谱,但是却就是觉得,没啥毛病!”
“把骂人具象化,太好玩了!哈哈哈!”
“《九品芝麻官》为什么笑完之后,有股子深深的绝望的感觉?”
“楼上,你真相了,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嘛!”
“有原型的,这是真没想到的事情!”
“原来很多年前,就有人跟我们说了一个上访成功的故事!”
“所以,真的太难了,包龙星是经过一番曲折的游历才历练成包青天的,若非被逼入绝境,他本无如此触底反弹的境遇与决心。他与下九流厮混,学会了口中吞剑,和嫖客吵架的功夫,又撞上了天大的好运,在妓院碰到了当今天子。正义不是那么容易声张的,即便他是主角,最后扳倒贪官,也押上了他的全部生平所学、运气与勇气。”
“此片可以说是全程高能,金句频出,从头笑到尾根本停不下来,最难得的是笑中带泪,情感真挚。仔细看能发现连路人都全身是戏。”
“无厘头下的幽默,《九品芝麻官》既有着对官僚主义辛辣的讥嘲,同也包涵以小人物的励志情怀,电影做到了真正将笑料契合剧情的呼之欲出,更在节奏把控上有着决然不凡的力道,一场本自悬疑冤假错案的拨乱反正,却能时刻为人忍俊不禁,令人永远记住了那个满是荒诞却又刚正不阿的九品芝麻官包龙星。”
“其实没必要想那么多,开心就好,有时心里不痛快,电影就是干这个用的!”
大众影评网上,影迷们给这部电影的评价令人意外的高。
而更有意思的是,影评圈也对这部电影有着很高的评价,这在喜剧电影里面,可以说,真的是比较少见的。
不过,《九品芝麻官》能够获得文艺圈和大众圈一致的好评不是没有原因的。
杜向海写道:“《九品芝麻官》这部电影,在嬉笑怒骂,无厘头荒诞的背后,却是满满的辛酸和绝望。
而影片之中有些细节很值得回味。
影片开始,幼年包龙星对圆月许愿,要做清官抓贪官。
但撞破了贪官父亲收受贿赂的场面,包龙星含泪对圆月重新许愿,要像父亲一样做贪官。
转镜头,成年包龙星与父亲对饮。虽然捐了官,却是家徒四壁。又结合“半块饼”的故事,可知早年包龙星之父处境并不富丽,晚年下场也远非安逸。这时他忠告儿子“廉”,努力做清官。但此时包龙星,可能面临着青年父亲同样的处境:廉,即意味着穷,生活所迫,又该如何选择?
前面的包龙星,并非斩钉截铁之人物,他的是非观是很不明确的。卷入了戚家一案后,几经犹豫,最终做出了与父亲不一样的选择:坚持廉洁。而后进京告御状的整个过程,也是窘迫潦倒,廉=穷,又一次被暗示。
最终包龙星告御状成功,按理说到此,皆大欢喜,包龙星前途无量,做清官的理想得到了弘扬和实现,童年之语,今日成真,可喜可贺,当再接再厉,走一条先人包青天的成名之路,一生匡扶正义。
但画面一转,包龙星春风得意时,在新开张的药铺前,笑言“不再做官”。到此,于无声处见惊雷,影片高潮继续推进,原是发现了一门赚钱的生意,可保杂技演员妻子免去颠沛流离,保妓院头牌妻子衣食无忧。我窃以为这才是这部笑点不断的影片的最高潮,好比唧唧喳喳的一台戏,到这里落下包袱又戛然而止。
是的,包龙星面对廉与贪的两条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包龙星在决定做清官后就受到了阻力,他为此展示了无穷的毅力与智慧,但力挽狂澜,以九品之微官,告倒水师提督之子。但即便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最后要求的也不过是生活小康、家庭幸福。
我觉得讽刺无比又觉得无比合理,他可是有勇气告御状也要做清官的人啊,怎么最终却变成了贪图钱财药贩子呢?但如果他不找生财之道而选择清贫廉洁之道,他如何对内心那个渴望富足的自己一个交代呢?这样看来,包龙星必须不能继续做官,卖药也好,卖什么都罢,当童年的理想已经得到实现,成年人的世界里最要紧的,还是体面、富足的生活。
我一直好奇包龙星这个人。
其实仔细一看,包龙星这个角色,和《功夫》里面的阿星,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小人物”,尽管包龙星是官,但是却只是九品芝麻官。
而他们都是在孩童时候,想要做“好人”“英雄”!
但是却都被现实打击到了!信念在那一瞬间崩溃了。
这就是小孩子和成年人的区别所在。
《功夫》里面的阿星,出场就是一个想要做坏事,却屡屡闹笑话,想要欺负人,却反而被欺负的小角色。
《九品芝麻官》里面的阿星,同样的,是一个想要当贪官,但是却当的无比的憋屈,钱没贪到,反而还惹的声名狼藉。
同样的是想要的和自己的实力不匹配。
那么这个一直贪婪的人为何会拿出勇气来帮助弱势戚秦氏,他那么的挣扎,看上去那么的讨厌,但却能说出“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公理”这样有信念的话,到沦为乞丐依然不肯屈就拿食物、拿钱。或许是“我要做一个好官”在指引他。
如同《功夫》里面的阿星一样,哪怕是死也要再打一棍子,同样的是一个“英雄”“正义”的信念在指引着他。
回到《九品芝麻官》,阿星无疑也是个醒目的人,收了方唐镜的钱并没有立刻答应;虽然失意于妓院做了龟公但却在其中苦练吵架技能,他越来越醒目,我觉得是因为他老爸临终的那句话的作用:“贪官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么斗过他。”
单纯有信念,不足以乱流中生存下来,还得有足够的醒目劲儿。
不过要不是因为在妓院偶遇皇上,他到底会走多远呢?只是连告御状也得等到皇上上妓院才能告到,上梁不正下梁歪,连一国之君都乱来很难说下面的官是多么的好。
包龙星这等小人物,要搁在现在,估计也懒得在“我要做个好官”上纠结了。
电影诠释了官场中的小人物也需要正义,也需要怜悯。但遗憾的是,小人物注定要悲情,心酸的历程不一定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戚秦氏的悲情。戚家少爷大婚也邀请了九品芝麻官包龙星,在剧中包龙星曾幻想戚秦氏不会嫁给一个百病缠身的戚家少爷,而是要嫁给包大人,可想而知,在封建统治下的妇女凭什么要嫁给一个身染重疾,不停咳嗽的戚家少爷,道理很简单,戚家有钱,而戚秦氏的背后则代表的是无数受封建压迫的贫苦人民的写照而已,其实本剧这把构思无非想表达的就是在戚秦氏的身上其实也代表的不甘与无奈。迫于生计,只有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
包龙星的悲情。包龙星作为主角,是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前期为了钱也贪婪之极,不惜判错冤案,被人鄙视,为人极度自私,其实在前期我都有些怀疑他弘扬正义的目的是为了心上人还是真正的想做一个清官,不免让人匪夷所思。他为了戚秦氏丢了官,告御状差点变成乞丐,悲情中难免会让人有点怜悯,最后在妓院实现了自己华丽的逆转,不是每一个悲情式的小人物都有这种运气。如果不是碰到皇上,他的一生或许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个不是乞丐的乞丐。
皇上的悲情。其实大家都知道剧中的皇上是同治,老佛爷是慈禧,同治去嫖真的不是什么大新闻,是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的,最后也是得了天花(或者花柳病)而死,好好的皇上竟出城门嫖,在当时真的是大新闻,其实在皇帝的背后是自己处处受节制,处处受约束的无奈和发泄,嫖就是要发泄心中的不满,与当时掌握实权的母后的对抗,用自己嫖的方式的反击对母后的不满,在自己母后面前,他不就是一个小人物吗?悲情与戏剧化的小人物。
《九品芝麻官》真的是难得的一部佳作,剧中更多的是体现了为小人物的悲情呐喊,但这深层次的意涵需要我们认真的去体会,九品芝麻官本来也就是一个小人物的官场现形记。
再来说《功夫》,其实两部电影都还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标志性的物件!
《功夫》里面,无疑是那一根阿星无法忘却的棒棒糖,而《九品芝麻官》里面呢?
是什么?
是那块“公正廉明”的牌匾!
电影里出现了许多牌匾的镜头,首先出现的“公正廉明”的官方牌匾破烂不堪,与故事后段出现的华丽的“公正廉明”的牌匾形成巨大的反差,符合主人公官升一品的情节发展需要。
其次出现的许多民间牌匾,有为了转换场景的需要,如:“悦来客栈”·“凤来楼”·“二郎神古庙”·“尚书府”,转换地点时先出现一个牌匾的特写,以作铺垫;有歌颂主人公能力的需要,如“嗌交王”,彰示主人公的吵架能力;也有励志勉励的作用,如“有凤来仪”,与主人公落魄时形成反差,让人感慨主人公要发奋图强。电影里面描述的内容几乎完全没有,但是却安排巧妙,运用牌匾的功能与作用,为情节发展暗示或铺垫!
而《九品芝麻官》在个人看来,在某些方面比《功夫》更加有内涵。
无厘头喜剧的正确展开方式是什么?
李易用《九品芝麻官》为其他导演很好的上了一课。
一个本来非常悲惨的故事,官以民为刍狗的故事,在古代,甚至现代都经常发生的故事,用了这样极尽夸张搞笑的方式,如验尸用假狗,入牢还惦记壮阳秘方,诬陷包龙星强奸母猪,咸鱼当尚方宝剑,上京带一堆萝卜,夹菜夹了一盆盆栽,人从老鼠洞缩骨功钻进来,一个清高淡泊的女人转眼翻包袱偷东西暴力揍人,把弯的铁棍说直,等等,将一个本来悲惨到六月飘雪的故事搞笑化嬉戏化,把本来应该是阴暗隐晦的官场黑暗社会黑暗直白夸张地袒露出来。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李易导演的关于无厘头喜剧的电影,都是惯于把人情世故无论是官场职场亲戚朋友之间的人情冷暖,尤其是人性丑的一面夸张化,嬉戏化地袒露出来。如包龙星和讼师的出场如拳击手出场;两人在严肃的公堂上如泼妇骂街,小儿打架。谁规定公堂上一定要严肃?他的电影,永远是话糙理不糙,皮笑心不笑,用搞笑的玩笑般的语言表情动作,阐释着深刻的人情世故。令人在大笑之余,细思极恐。
影片所阐述的道理“贪官奸,清官要更奸”实在是非常现实。
而且影片里包龙星做了龟公反而因此结识了逛窑子的皇帝,抱上大腿,封了钦差,从而最后斩了坏人,平了冤案。这样的最终的矛盾解决方案,我不知导演设计这样的情节是否有意,但却让我感到一种悲哀。
这样荒诞到极点的矛盾解决方案,荒诞到极点的冤案平反,自然只能存在于电影里。那么现实里呢?现实里的窦娥们,戚秦氏们呢?他们的冤屈、苦难,该怎么破解?无法破解。那样荒诞的平反,它的潜台词,便是现实无解。有冤有苦,你便受着吧,闲暇时可以做做白日梦,梦里一朝睹天颜,冤屈尽平反。整部电影,不就是一个白日梦?一个荒诞的白日梦!当然,你梦里YY的得睹天颜的地方,可以不尽是窑子,还可以是马路牙子,茅厕池子……
最大的悲剧在于,我们观众!
是的,我们站在上帝视角,我们知道事情发生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常威杀人灭口。
可是结果呢?戚秦氏案幸运的是有包龙星这个特别能吵架而且有良心又狗屎运能找到皇帝当靠山的人帮她伸冤。且有无数buff加持才能得到所谓公平正义,不止如此还得看谁的靠山更能靠得住。皇帝亲赐一品官职也只是为了不让包龙星把自己逛妓院的事情说出去。
最大的绝望是还原真相竟然需要这么多的阴差阳错。”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