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世界停在了如此美妙的一秒钟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催泪系导演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世界停在了如此美妙的一秒钟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作为李易的铁杆拥趸影评人,已经为人妇的陈静宁,此时此刻却不知道为何,泪水溢出了眼眶,靠在丈夫刘飞的怀里。

    “怎么还哭了呢?”刘飞心疼自家媳妇地道。

    “就是很突然,就想哭!”陈静宁说道。

    “看来,你对这个故事深有感触呢,是那一个吻吗?”刘飞问道。

    “是啊!你不觉得很特别,很感人吗?世界停在了如此美妙的一秒钟。”陈静宁说道。

    “这,算是浪漫吧?感觉有些美式电影的样子。”刘飞摸了摸下巴说道。

    “你也有这种感觉?的确,但是依然很感动,你不得不说,虽然这个套路不新鲜,但是在感情酝酿的足够的时候,却是令人百看不厌!”陈静宁说道。

    “这的确是!”

    首场特别的点映结束了。

    影评人们急促地想要回去,第一时间把影评写出来。

    这部电影对于他们而言有太多可写的东西了。

    有李易的《伤心者》在前,这一次他的《源代码》可以说,比之前者更加硬核,虽然情感上没有那么深刻,但是却同样的表现不俗。

    回去之后,陈静宁就坐在电脑前面,刘飞贴心地为她冲泡了一杯咖啡,放在她面前!

    “这么快就想好要写什么了?”刘飞好奇地问道。

    其实陈静宁嫁给他之后,作品的产出就大大降低了,因为要相夫教子,洗手作羹汤,所以她更多的时候,把精力和时间留给了家庭。

    但是偶尔有遇到特别有感触的电影,她也依然会写一写。

    “是啊,有很多想写的东西!你呢?”陈静宁问道。

    “我啊?我还好吧,不过,李易不愧是李易,狗导演就是狗导演,他这是要重新立标杆啊!电影里面的几次爆炸的场面,如果不说,你根本看不出来,那其实是同一场戏,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刘飞笑着说道。

    “你要写技术影评?”陈静宁惊讶地问道。

    “不,不,不,我要写电影的伦理!”刘飞摊了摊手。

    “那正好,我要写的是情感!”陈静宁抿了一口咖啡说道。

    “那你慢慢写,我也去整理一下资料。”刘飞说道。

    他们夫妇写影评纯粹是因为热爱,因为本身不缺钱。

    陈静宁放下咖啡杯子,打开文档。

    想了想开始写了起来。

    “在影院里,看完李易导演的新作《源代码》,起初我对科幻电影,并不那么的喜爱,《伤心者》例外,但是在个人看来,《伤心者》始终不能算是真正的科幻。

    这一次《源代码》是和丈夫一起去看的,看完之后,我忍不住落泪了。

    刘飞很喜欢这部电影,他说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硬科幻电影,是李易导演在为国内的科幻电影导演立一个花小钱办大事的标杆!

    但是请原谅,我没有看到这部电影里面的科学还有惊悚,现在矗立在我脑海里面的还是那一句“如果你知道生命还剩最后一分钟你会”

    以及之后的268块钱,和停止的世人的笑颜还有湿润的吻。

    其实《源代码》的一些结构,是我们很熟悉的好莱坞式英雄的画面: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选择的是拯救世界、忍着泪水给爸爸打一个虚假的电话,问一句“先生,您最近如何”、打赌脱口秀演员不能逗笑全车厢的人于是被激将的谐星卖力地把全车的人都转过来朝着他笑、吻自己反反复复醒来后看见的女孩。

    很老套的套路不是吗?

    《源代码》也是如此,可是,让我哭的却依然是,最老套的套路,世界停在了如此美妙的一秒钟。

    那么多的悲伤、急躁、不安,来自商人的金融危机、来自大学生马上要进行的心理学考试、来自端咖啡的女士急匆匆的生活、来自列车员日复一日的工作、来自喜剧演员的愤世嫉俗,每个人都有自己前一秒在担忧、消极看待的事情,但是在最后一分钟他们停在了关于名字的笑话,他们转过身,俯下身,全部笑脸盈盈的看着说笑话的人。

    “我听了你的建议”的女孩,终于等到了“全新的”历史老师的咖啡时间,还有“重复”的一吻。

    那幅画面突然就对现在的我惹泪了。

    世界那么多需要面对的悲伤和压力,但是“一切都会变的好起来的”。

    这个时候哭花的我却很尴尬的被丈夫问怎么哭了,我说电影好感人唷,他却表示疑问!

    其实有时候又想东西,又想人是永远不会懂的,男人的世界,他们的思考和我们女孩子们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这很正常,在很多人眼里,这一幕,很老套,甚至拉低了电影的评价,可是我却依然被感动到了。

    我庆幸我有这样的泪腺、这样的感情、这样被惹泪的神经。

    我也庆幸我有的是这样思维和看待世界的角度。

    每当遇见我瞬间想要永远留下的片刻,我都会问自己:要是永远停在这一刻,你愿意吗?

    可是常常我的选择都是:尽管这一刻足够美好,但是我还是不想让它永远停下来。

    现在看来,我是多么的不知足,我选择不停留只是因为觉得以后还有更好的,可是哪里有什么更好的,有时候把握的美好就已经是最好的了。

    就好像原来觉得没有现实意义的相互喜欢就是最该摒弃的,可是现在才发现如果已经有了前提那就已经值得珍惜了。

    总是在失去后才觉得知足,我懂这个道理,却常常被它牵绊。想起机场回来的晚霞,紫色混杂着粉色,还有金盏菊的味道;想起无数个傍晚时分,生活气息浓郁的时刻,稀松平常却在失去后变得可贵起来。

    最后一分钟的世界,我希望快要停留的时候,有一个人。

    他会让我觉得就停在这里吧,不要再走了,我停下来了,一直。

    值得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个让我停下来的人!

    你呢?”

    陈静宁的这篇评论,严格来说,不像是评论,更像是观后感。

    所谓夫唱妇随,反过来也是如此。

    刘飞很快地也拿出了自己的影评。

    “其实对于科幻电影,我是看到这是李易导演的作品,才有兴趣滚进电影院的。还记得李易导演此前的小成本科幻电影作品《月球》。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就不由得与《月球》作着对比,其实两个片子的整体感觉基本上是相似的:一个不明真相的男主角,一个很特别的助理,一个封闭的环境和几个有限的场景。

    这些特点保证了它的小成本,但一样不妨碍导演在其中把剧情铺开和把内涵深入下去。影片的基本主线是一个前武警战士,参加了一个叫做源代码的项目,进入历史老师李正的生命最后8分钟,在一起火车爆炸案发生前要为警方查出案犯以防止其作进一步的破坏。

    他“穿越”了很多次,最后查出了案犯,但也知道了源代码计划的真相(此处存疑),最后在完成任务之后的时候要求不穿越回来,享受生命最后8分钟。

    但他自己也没想到他是没穿越回来,但生命不是8分钟大概情节就是这样,但影片的内涵不仅仅是这些,下面是一些我个人认为的亮点!

    首先是一次次的“穿越”,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游戏读档,相信游戏玩得比较多的人应该有同感。影片的带入感很好,坐在电影院里就像坐在大型游戏模拟舱,每次任务失败就读档然后想尽各种办法完成任务,顺便解决一下支线的亲情爱情任务!

    这也是个人认为本片在叙事模式上超越《月球》的地方,如果说《月球》是在月球上轻轻跳一跳不小心发现地下有玄机的话,那么本片就是一个游戏玩家打游戏却发现这货真的是游戏吗?

    虽然说紧凑而有带入感的剧情适合科幻片,但以这种方式不一定能拍出好科幻片,也不一定能拍出好的软科幻片,更不一定能拍出令人深思的好的软科幻片。

    其实关键不是剧情不是画面不是明星不是尺度,关键是有没有人情味,装逼点说还是一个人性的问题。

    《月球》里面整个地球都月球上克隆人的生命,但是还好有个永远不愿看到主角受伤害的机器人。

    本来最冰冷的机器却成了影片中最温暖的角色,后工业时代把机器变成了人的同时把人变成了机器,荒谬的反差。

    本片中依然不能缺少人性的色彩,何晴上尉就是那个机器人的角色。当所有人都把林云斌当作是计划的工具在使用的时候,他在何晴的眼中却是一个独立的灵魂,他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世界。

    但是除了她,谁会重视这个呢?教授?还有计划的其他参与者最多会认为他们能让这个英雄从死亡的命运里摆脱然后,用半截身子四分之三个大脑继续报效祖国已经是对他最大的仁慈了!

    至于其他的,就是一切按照他们的安排来了。

    但不好意思,人不是实验用的小白鼠,就算躯体剩的不多但精神依然是完整的,这一点也决定了各种关于记忆移植或者改变肉体的科幻片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点——大脑的完整性。

    何晴的职责本来是跟林云斌演戏和布置任务的,但她的良心,或者就是说人性吧让她尊重了他的意见,最后她按下停止按钮的瞬间也是最感动我的时候。

    如同《月球》的男主一样——最开始出现的男主,林云斌本身也是人性的一大载体,他的人性除了亲情爱情,更多的还有一种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

    他找到了案犯,但没有解除炸弹,虽然源代码计划的目的已然达到,但就算自己知道这是过去的记忆现实也许不能再改变了,他也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要让火车上的人和周边的市民得救!正如同一个真正的玩家不止需要一个结局,他们需要完美结局。

    对那些素不相识人生交集只有数个8分钟的人负责的态度,也正反映出现实里的某些功利主义者的嘴脸:口口声声说自己博爱,但实际上要么是为了所谓集体而牺牲掉一部分人,要么就是借着所谓救世主的外衣为自己谋取利益!

    教授在找到案犯之后向有关部门要更多经费的样子,呵呵。本片的人性色彩依然是通过反差得到了体现。

    当然,不得不说,也只有李易的电影敢这么拍了!

    说到人性就不能不说到伦理,《月球》中主要讨论了克隆人的人权问题,而本片可以理解为植物人的人权问题。浅挖一下的话导演还是在提问:当一个正常人失去了正常的肉体以后,他是否还是应该得到尊重?

    我们尊重人,尊重的是什么“人”的权利?

    本片中的男主角身负重伤,只有大脑还剩部分功能,但依然可以产生完整的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机器维持生命体征,以便为了利用其机体特殊性参与源代码计划,这是在把他当作一个什么来审视?小白鼠,还是精神植入机器?

    我个人更倾向于把他当作了一个人肉电脑,然后让他在这台电脑里完成游戏目标,虽然这个游戏非常的。

    案犯找到之后教授让手下把他的记忆格式化,准备日后的其他任务,这与把一个游戏玩通关了删了换下一个有什么区别呢?作为源代码计划的第一个参与者,要知道男主角本身是因为执行任务牺牲的导致了植物人态,但是谁能保证这个计划以后的参与者本身的记忆不会被重写呢?

    也许这个他在做以后的任务的时候自己就被设定了一个更有利于做任务,而不是调查自己身世的身份。不错,最大的区别就是,玩家就是主机,而怎么玩,玩什么是由对他来说类似于上帝一样的人决定的,而且在决定的时候丝毫不会考虑玩家的感受。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思想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管在哪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问题就在这里,当一个人的身体不行了以后,他的精神自由还应不应该得到尊重。现在的科技也许做不到跳过肉体直接支配精神的程度,但以后呢?导演在片中渗透了他的精神思想自由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应该得到尊重的伦理观,对此我深表赞同。”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催泪系导演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催泪系导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催泪系导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催泪系导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