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五十四章:西湖一日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带领众将坐船由严子陵钓鱼台抵杭州后,当日在六和塔下僧舍住了一晚,次日一早,便辞别僧舍,根据浙江提督陈世凯的建议,前往西湖游览。
西湖景区若以湖滨为中心位置划分,大致可分为左右两片:居于右片的有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宝淑塔、曲院风荷、岳坟等景点,居于左片的有柳浪闻莺、雷锋塔、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净慈寺等景点。湖上景点是两个小岛:小瀛洲(三谭印月)与湖心亭,另有白堤与苏堤穿越湖中。而与西湖相衬的,则是湖后群山景点,包括:北高峰麓的灵隐寺、玉泉;狮峰麓的天竺、龙井;南高峰麓的烟霞洞、水乐洞、石屋洞与虎跑泉。而南北高峰相峙,则构成了西湖上著名的“双峰插云”景点。宋人曾评出西湖十景,其余九景分别为: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钟、断桥残雪、雷锋夕照、花港观鱼、柳浪闻莺。而上述景观之所以知名,甚至为杭州赢得了“天堂”的声誉,其实质原因为以下四点:
一是湖光与山色的结合,把整个杭州景区衬托成了一幅国画中的山水画卷。宋人苏轼有诗称:“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说出了其中的真谛。二是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结合。如“断桥”有着白娘子的传说,净寺有着济公的传说等等。而杭州自南宋成为帝都至明亡,经历五百年的开发,遍布着帝王、文人的碑廊遗迹;一些著名的寺院、道观、陵墓、饭店等,大多依山凭水而建,具有着建筑学上的美和成为西湖自然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其可满足各类人群的精神需求。三是各个景区的自成特点。关于西湖的美,古往今来有许多文章加以颂扬,最有名的是明人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大抵说出了夏季在西湖荷花丛中听笛入眠的乐趣。但西湖之美尚不止如此,闲来无事,到苏堤、白堤去散散心,到花港去观观鱼,到孤山去读读碑,夜间到平湖去望望月,三、四月间去观赏一下湖滨的桃红柳绿或听一听柳浪的莺声,都会使人赏心悦目。此外,游湖后群山亦可使人领略到难忘的清幽与奇趣,如灵隐的松涛,烟霞洞、水乐洞、石屋洞山径的幽静等等。四是天工与人造的结合,人最终按主观审美标准改造了西湖。根据文献资料,西湖原系海湾,由海湾演化为泻湖,再由泻湖演变成普通湖泊。使其逐渐由自然湖的性质变成了人工湖。而历史上的西湖,曾经历了二十三次疏浚工作,其中最知名的有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长庆二年(822年),修“白堤”,并撰有《钱塘湖(西湖)石记》一文以记其事;另有苏轼任杭州知州,修苏堤。而历史上主持疏浚西湖的士大夫,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修养,他们在疏湖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改造着西湖,使之能更好地与杭州山色结合,这样,就逐渐把杭州景区打造成了一幅今人所能看到的国画中的“山水画卷”。
鉴于西湖有上述四大特点,使之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精神需求。如有宗教信仰的人,可到灵隐烧香拜佛;有着英雄情结的人,有岳飞坟、于谦墓、张苍水摹供凭吊;平头百姓,可泛舟西湖或问茶龙井;儿女情长的人,可去苏小小坟发思古幽情;而什么兴趣都没有的人,只要钞票在手,亦可到“楼外楼”去大快朵颐。西湖景观这一具有满足社会各类人群精神需求的特点,方使之成为最适合于人们居住的生活区,也最终为杭州赢得了“天堂”之名。但是黄义明一行赴杭州,系有要务在身,不能所有的景点都去,以体杭州的“天堂”特点,因此只能把重点放在游湖上,以体会杭州的幽与奇。
黄义明先带领众将由湖东渡口上船,直赴三潭映月。时杭州正值初夏,湖面上游船似蚁,但只要黄义明的游船前行,两侧便自然让开水道。黄义明的船很快便泊上了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实为西湖中的一个小岛,鉴于中国古代有 “瀛州三岛”的神话,此见于《史记》:“海中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有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鸟兽尽白。”因此三潭印月又有着“小瀛洲”的别称。跨上三潭印月码头,过有“小瀛洲”字样刻碑的石亭,再过九曲桥、“九狮石”后,便来到了“停停亭”前。亭名称“停停”,是因为此亭四围种有风荷,品种约有三十余种,每年七、八月份游人过此时,正值风荷盛开,花呈红、粉红、白各色,过往人群往往不能不停下來留览。因此,三潭印月被誉为宋代“西湖十景”中的“第一胜境”。
而登上小岛,最令人不解之处是“三潭印月”名称的由来。因为只有一个西湖,又何来 “三潭”清泉?而查之文献可知:“三潭印月”得名,与元佑四年(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疏浚西湖的事迹有着直接关系。当时苏东坡为疏浚西湖,在岛的南侧修造三座等距离的石塔,苏轼造塔的目的,是为了测量西湖淤泥堆积的深度,因此在湖水最深处,为造塔挖了三个深坑以填基,此即“三潭”得名的由来。南宋咸淳年间编《临安志》谓:“西湖三潭,土人相传,云在湖中”。 当是铁证。此后至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形成湖中湖,用作放生场,这大体奠定了三潭印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今日格局。 聂心汤又对苏轼原立三塔加以改建, 塔形呈瓶形圆腹中空状,球面体上排列五个等距离圆洞,而月明之夜,在塔腹中燃烛,在洞口糊上白纸,则洞形与天上圆月同状,映入湖面,则对衬出30轮明月,而连同天上的月亮映入湖中,则共呈32轮明月,真月和假月难以分辨,因此便有了“三潭印月”之说。其中“印”字与映同意,“三潭印月”即“三潭映月”。
环岛一周,黄义明一行又坐船至湖心亭。湖心亭位于西湖中央,其历史甚久,据记载在宋、元时已有湖心寺,后倾。此见于古藉《西湖志》卷九所记:“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
明代杭州知府孙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在原址上建振鹭亭,后改称清喜阁,此为湖心亭的前身。由于亭处湖心,自然而然地被唤作了湖心亭。 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因此时人将“湖心平眺”评为“钱塘十八景”之一。 湖心亭岛南有石碑上书 “虫二”,据释出其意是将“風月”二字的外边部分去掉,以象征“风月无边”。值得一提的是明士人胡来朝(1561—1627年)所作的《湖心亭柱铭》:“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月夜;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离开湖心亭,黄义明一行坐船抵“花港观鱼”。但见柳枝倒垂,蝉鸣高树,奇花异香,观鱼者众。水中金鲤数千条,争抢游人抛撒的食物。花港观鱼景观位苏堤南段西侧,与雷峰塔、净慈寺隔堤相望,亦属宋文人评出的西湖十景之一。根据有关记载:花港之水源自杭州西山大麦岭后花家山之花溪,流入西湖。南宋时,内侍卢允升在花家山下建别墅,称“卢园”,园内栽花养鱼,因景色优雅,文人题咏,始有“花港观鱼”之说。此后卢园荒废。至清初时杭州官府在苏堤映波桥与锁澜桥之间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养鱼,勒石立碑,由康熙帝御题“花港观鱼”四字 。
离开花巷观鱼,众舍舟登岸,沿湖边路步入净慈寺,但见寺院中古柏森森,寺边侧尚存一口传说为癫僧济公的“运木古井”。而当年宋人杨万里过净慈寺,曾下过一首咏荷名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雷峰塔的对面。因为寺内钟声宏亮,“南屏晚钟”被宋代文人评定的“西湖十景”之一。但净寺的历史,并不仅仅因为有“南屏晚钟”而知名。据有关记载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王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在此建寺,初名“永明禅院”,因此永明禅师为净慈寺的实际开山祖师。至南宋,寺院建五百罗汉堂,改称净慈寺,并被评定为江南禅院的“五山”之一。但净慈寺的历史远不如灵隐寺来得幸运,基本上是屡建屡毁。寺中那口在唐代已知名的“南屏晚钟”,在明初已不知所终, 因此朱元璋特赐一口重约两万斤的铜钟,在南屏山重新回荡。但不久,净慈寺即摊上官司。事情经过为:明惠帝朱允炆削藩未成,燕王朱棣率靖难军进军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至永乐四年(1406年),朝廷闻知净慈寺有僧在篡修文典,即征其为“释教总裁”,欲迁住五台,该僧却不知去向,传言此僧即藏于净慈寺内的建文帝。杭州名僧溥洽也因此事涉嫌助建文帝出逃,系狱十五年。而在天台山赤城山洞中立有一块“建文度岁碑”,当系建文帝自净慈寺出逃后,复隐于天台山的证据。
分出净慈寺,黄义明一行又到附近的雷峰塔瞻仰。雷峰塔是中国的历史名塔,因其与《白蛇传》的民间传说捆绑在一起,而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时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杭州,因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件均被烧毁,仅剩砖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景象,因此被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评说为:“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又被人们赞誉为:“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游罢环湖景观,时已近午,众人腹饥,便根据与陈陈世凯的约定,黄义明带众将朝西湖边楼外楼酒家走去。楼外楼酒家,坐落在西湖畔孤山脚下,山上有以“梅妻鹤子”知名的宋代文人林和靖的放鹤亭,附近有古代名妓苏小小的墓。苏小小的名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陈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卷十的《钱唐苏小歌》:“妾乘油璧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此诗以“妾”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与“郎”邂逅、幽会并定情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而“楼外楼”的得名,则原自南宋一位破落诗人林升写了一首名为《题临安邸》的打油诗,全诗四句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此诗的产生背景是:靖康二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钦二宗,侵占了北宋原中原国土。赵构此时逃亡江南,在临安即位,建立南宋王朝。南宋小朝廷不思进取、积极收复中原失地,却只是苟且偏安,纵情声色,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则凶残打击岳飞等爱国志士。本诗作者林升不满这种现象,又无力改变现实,因此在临安客店中,写了这首《题临安邸》的诗以示讽刺。
林升,字云友,温州横阳人,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人。流落杭州,科举无着,在西湖以捕鱼为生,自号“平山居士”。因其精厨艺,善烩“西湖醋鲤”,为谋生,在孤山脚下开了这间以其诗中三字命名的“楼外楼”酒家。由于酒店尽占地理位置优势,多文人骚客前来品鱼并吟诵西湖风光,遂成杭州第一知名酒楼。
且说黄义明带领众将朝这一三层酒楼走来的时候,但见门口周边立了一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个个目露精光。酒楼门口还坐着几位算命、占卜的老头,但随看一眼,也是两额凸突,坐姿沉胸拔背,显然都是练家子出身。而步入酒楼中,若大的店堂,竟空无一个食客。黄义明心中为他们一行人的到来,提江提督与杭州知府早已进行了清场,心中甚是不安,但也作声不得,只得找空位坐下。店家见有客来到,连忙让至酒店二楼一处近窗、可眺望西湖景观的席上。
众人正在闲谈之中,热气腾腾的佳肴已陆续摆上席面,有西湖醋鱼、西湖一品煲、鲍鱼扣鸭、叫化童鸡、八宝满口香、宋嫂鱼羹、怪味脆皮鱼、东坡焖肉、龙井虾仁、蒜泥溜鳝卷、柠檬脆牛柳、虾爆鳝背、元鱼煨鸽、春笋鱼步鱼、干炸响铃、火童神仙鸭、蜜水火方、油焖春笋、火丁蚕豆、西湖莼菜汤等等,可谓尽是江南名菜。小二湛酒甚是殷勤。黄义明只得说道:吾等今日尚有要务,酒只能浅饮而止,可放台上,自斟即可。小二方才离去。而以筷夹菜,可谓只只可口。不愧为是江南名厨所制。
当众人即将酒足饭饱时,店老板上来问众人吃得可曾满意,哪只菜肴不好?黄义明回答:无菜不美。老板又问那只菜评价最高?黄义明指着西湖醋鱼说道:人有百口,菜有百味,唯此醋鱼,无人不喜。有一句诗说道“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果然不假。
黄文明问老板这一席酒菜价值几何?老板连道:值不了几钱!值不了几钱!贵客能光临,即小店最大荣耀。随后拿出纸笔来,请黄义明题字。黄义明遂轻舒猿膀、铁钩银画地题了五个大字:“楼外楼仙筵”,又在字底署了名:“好古城黄义明题”。
且说午餐过后走出楼外楼酒家,黄义明对众将说:我知道杭州还有一个地方甚好休闲,这个地方位于湖西翁家山的西北麓,当地有一口泉,旧名“龙泓”,久旱不涸,人们以为其与海通,又名“龙井”,其与虎跑泉、玉泉并列为杭州的三大名泉,传说东晋葛洪仙翁曾于此泉旁结庐炼丹,得以飞升。而泉旁有一老妇人,于山峰上精心护养了十八棵野山茶树,茶味香醇,行人偶过品之,赞誉有加,称之为“龙井茶”,被好事者送给皇家当贡品,因此名声大起。我当年亦曾偶过龙井品茶,茶味终身难忘,不知各位是否有兴趣一游?众将一齐说好。
这样,当日下午,黄文明带众将赴湖西翁家山龙井品茶,傍晚,又按黄义明与陈世凯的约定,前往楼外楼酒家晚餐。而这家酒店也果然会做生意,当黄义明带众人再来进餐时,只见黄义明的中午题字早已被裱好,悬挂于厅堂的中正。黄义明一行晚间所食,所有菜谱均已替换,味道自然也是道道鲜美,所未换者,却是酒家送上了一条更大的西湖醋鲤。而自黄义明一行来后,因为有黄义明的“楼外楼仙筵”题匾,慕名前来楼外楼的食客日多。该酒楼后由林氏家族转移至清朝落第文人洪瑞堂手中,仍然长盛不衰。
2022年4月4日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带领众将坐船由严子陵钓鱼台抵杭州后,当日在六和塔下僧舍住了一晚,次日一早,便辞别僧舍,根据浙江提督陈世凯的建议,前往西湖游览。
西湖景区若以湖滨为中心位置划分,大致可分为左右两片:居于右片的有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宝淑塔、曲院风荷、岳坟等景点,居于左片的有柳浪闻莺、雷锋塔、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净慈寺等景点。湖上景点是两个小岛:小瀛洲(三谭印月)与湖心亭,另有白堤与苏堤穿越湖中。而与西湖相衬的,则是湖后群山景点,包括:北高峰麓的灵隐寺、玉泉;狮峰麓的天竺、龙井;南高峰麓的烟霞洞、水乐洞、石屋洞与虎跑泉。而南北高峰相峙,则构成了西湖上著名的“双峰插云”景点。宋人曾评出西湖十景,其余九景分别为: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钟、断桥残雪、雷锋夕照、花港观鱼、柳浪闻莺。而上述景观之所以知名,甚至为杭州赢得了“天堂”的声誉,其实质原因为以下四点:
一是湖光与山色的结合,把整个杭州景区衬托成了一幅国画中的山水画卷。宋人苏轼有诗称:“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说出了其中的真谛。二是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结合。如“断桥”有着白娘子的传说,净寺有着济公的传说等等。而杭州自南宋成为帝都至明亡,经历五百年的开发,遍布着帝王、文人的碑廊遗迹;一些著名的寺院、道观、陵墓、饭店等,大多依山凭水而建,具有着建筑学上的美和成为西湖自然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其可满足各类人群的精神需求。三是各个景区的自成特点。关于西湖的美,古往今来有许多文章加以颂扬,最有名的是明人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大抵说出了夏季在西湖荷花丛中听笛入眠的乐趣。但西湖之美尚不止如此,闲来无事,到苏堤、白堤去散散心,到花港去观观鱼,到孤山去读读碑,夜间到平湖去望望月,三、四月间去观赏一下湖滨的桃红柳绿或听一听柳浪的莺声,都会使人赏心悦目。此外,游湖后群山亦可使人领略到难忘的清幽与奇趣,如灵隐的松涛,烟霞洞、水乐洞、石屋洞山径的幽静等等。四是天工与人造的结合,人最终按主观审美标准改造了西湖。根据文献资料,西湖原系海湾,由海湾演化为泻湖,再由泻湖演变成普通湖泊。使其逐渐由自然湖的性质变成了人工湖。而历史上的西湖,曾经历了二十三次疏浚工作,其中最知名的有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长庆二年(822年),修“白堤”,并撰有《钱塘湖(西湖)石记》一文以记其事;另有苏轼任杭州知州,修苏堤。而历史上主持疏浚西湖的士大夫,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修养,他们在疏湖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改造着西湖,使之能更好地与杭州山色结合,这样,就逐渐把杭州景区打造成了一幅今人所能看到的国画中的“山水画卷”。
鉴于西湖有上述四大特点,使之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精神需求。如有宗教信仰的人,可到灵隐烧香拜佛;有着英雄情结的人,有岳飞坟、于谦墓、张苍水摹供凭吊;平头百姓,可泛舟西湖或问茶龙井;儿女情长的人,可去苏小小坟发思古幽情;而什么兴趣都没有的人,只要钞票在手,亦可到“楼外楼”去大快朵颐。西湖景观这一具有满足社会各类人群精神需求的特点,方使之成为最适合于人们居住的生活区,也最终为杭州赢得了“天堂”之名。但是黄义明一行赴杭州,系有要务在身,不能所有的景点都去,以体杭州的“天堂”特点,因此只能把重点放在游湖上,以体会杭州的幽与奇。
黄义明先带领众将由湖东渡口上船,直赴三潭映月。时杭州正值初夏,湖面上游船似蚁,但只要黄义明的游船前行,两侧便自然让开水道。黄义明的船很快便泊上了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实为西湖中的一个小岛,鉴于中国古代有 “瀛州三岛”的神话,此见于《史记》:“海中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有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鸟兽尽白。”因此三潭印月又有着“小瀛洲”的别称。跨上三潭印月码头,过有“小瀛洲”字样刻碑的石亭,再过九曲桥、“九狮石”后,便来到了“停停亭”前。亭名称“停停”,是因为此亭四围种有风荷,品种约有三十余种,每年七、八月份游人过此时,正值风荷盛开,花呈红、粉红、白各色,过往人群往往不能不停下來留览。因此,三潭印月被誉为宋代“西湖十景”中的“第一胜境”。
而登上小岛,最令人不解之处是“三潭印月”名称的由来。因为只有一个西湖,又何来 “三潭”清泉?而查之文献可知:“三潭印月”得名,与元佑四年(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疏浚西湖的事迹有着直接关系。当时苏东坡为疏浚西湖,在岛的南侧修造三座等距离的石塔,苏轼造塔的目的,是为了测量西湖淤泥堆积的深度,因此在湖水最深处,为造塔挖了三个深坑以填基,此即“三潭”得名的由来。南宋咸淳年间编《临安志》谓:“西湖三潭,土人相传,云在湖中”。 当是铁证。此后至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形成湖中湖,用作放生场,这大体奠定了三潭印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今日格局。 聂心汤又对苏轼原立三塔加以改建, 塔形呈瓶形圆腹中空状,球面体上排列五个等距离圆洞,而月明之夜,在塔腹中燃烛,在洞口糊上白纸,则洞形与天上圆月同状,映入湖面,则对衬出30轮明月,而连同天上的月亮映入湖中,则共呈32轮明月,真月和假月难以分辨,因此便有了“三潭印月”之说。其中“印”字与映同意,“三潭印月”即“三潭映月”。
环岛一周,黄义明一行又坐船至湖心亭。湖心亭位于西湖中央,其历史甚久,据记载在宋、元时已有湖心寺,后倾。此见于古藉《西湖志》卷九所记:“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
明代杭州知府孙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在原址上建振鹭亭,后改称清喜阁,此为湖心亭的前身。由于亭处湖心,自然而然地被唤作了湖心亭。 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因此时人将“湖心平眺”评为“钱塘十八景”之一。 湖心亭岛南有石碑上书 “虫二”,据释出其意是将“風月”二字的外边部分去掉,以象征“风月无边”。值得一提的是明士人胡来朝(1561—1627年)所作的《湖心亭柱铭》:“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月夜;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离开湖心亭,黄义明一行坐船抵“花港观鱼”。但见柳枝倒垂,蝉鸣高树,奇花异香,观鱼者众。水中金鲤数千条,争抢游人抛撒的食物。花港观鱼景观位苏堤南段西侧,与雷峰塔、净慈寺隔堤相望,亦属宋文人评出的西湖十景之一。根据有关记载:花港之水源自杭州西山大麦岭后花家山之花溪,流入西湖。南宋时,内侍卢允升在花家山下建别墅,称“卢园”,园内栽花养鱼,因景色优雅,文人题咏,始有“花港观鱼”之说。此后卢园荒废。至清初时杭州官府在苏堤映波桥与锁澜桥之间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养鱼,勒石立碑,由康熙帝御题“花港观鱼”四字 。
离开花巷观鱼,众舍舟登岸,沿湖边路步入净慈寺,但见寺院中古柏森森,寺边侧尚存一口传说为癫僧济公的“运木古井”。而当年宋人杨万里过净慈寺,曾下过一首咏荷名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雷峰塔的对面。因为寺内钟声宏亮,“南屏晚钟”被宋代文人评定的“西湖十景”之一。但净寺的历史,并不仅仅因为有“南屏晚钟”而知名。据有关记载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王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在此建寺,初名“永明禅院”,因此永明禅师为净慈寺的实际开山祖师。至南宋,寺院建五百罗汉堂,改称净慈寺,并被评定为江南禅院的“五山”之一。但净慈寺的历史远不如灵隐寺来得幸运,基本上是屡建屡毁。寺中那口在唐代已知名的“南屏晚钟”,在明初已不知所终, 因此朱元璋特赐一口重约两万斤的铜钟,在南屏山重新回荡。但不久,净慈寺即摊上官司。事情经过为:明惠帝朱允炆削藩未成,燕王朱棣率靖难军进军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至永乐四年(1406年),朝廷闻知净慈寺有僧在篡修文典,即征其为“释教总裁”,欲迁住五台,该僧却不知去向,传言此僧即藏于净慈寺内的建文帝。杭州名僧溥洽也因此事涉嫌助建文帝出逃,系狱十五年。而在天台山赤城山洞中立有一块“建文度岁碑”,当系建文帝自净慈寺出逃后,复隐于天台山的证据。
分出净慈寺,黄义明一行又到附近的雷峰塔瞻仰。雷峰塔是中国的历史名塔,因其与《白蛇传》的民间传说捆绑在一起,而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时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杭州,因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件均被烧毁,仅剩砖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景象,因此被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评说为:“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又被人们赞誉为:“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游罢环湖景观,时已近午,众人腹饥,便根据与陈陈世凯的约定,黄义明带众将朝西湖边楼外楼酒家走去。楼外楼酒家,坐落在西湖畔孤山脚下,山上有以“梅妻鹤子”知名的宋代文人林和靖的放鹤亭,附近有古代名妓苏小小的墓。苏小小的名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陈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卷十的《钱唐苏小歌》:“妾乘油璧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此诗以“妾”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与“郎”邂逅、幽会并定情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而“楼外楼”的得名,则原自南宋一位破落诗人林升写了一首名为《题临安邸》的打油诗,全诗四句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此诗的产生背景是:靖康二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钦二宗,侵占了北宋原中原国土。赵构此时逃亡江南,在临安即位,建立南宋王朝。南宋小朝廷不思进取、积极收复中原失地,却只是苟且偏安,纵情声色,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则凶残打击岳飞等爱国志士。本诗作者林升不满这种现象,又无力改变现实,因此在临安客店中,写了这首《题临安邸》的诗以示讽刺。
林升,字云友,温州横阳人,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人。流落杭州,科举无着,在西湖以捕鱼为生,自号“平山居士”。因其精厨艺,善烩“西湖醋鲤”,为谋生,在孤山脚下开了这间以其诗中三字命名的“楼外楼”酒家。由于酒店尽占地理位置优势,多文人骚客前来品鱼并吟诵西湖风光,遂成杭州第一知名酒楼。
且说黄义明带领众将朝这一三层酒楼走来的时候,但见门口周边立了一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个个目露精光。酒楼门口还坐着几位算命、占卜的老头,但随看一眼,也是两额凸突,坐姿沉胸拔背,显然都是练家子出身。而步入酒楼中,若大的店堂,竟空无一个食客。黄义明心中为他们一行人的到来,提江提督与杭州知府早已进行了清场,心中甚是不安,但也作声不得,只得找空位坐下。店家见有客来到,连忙让至酒店二楼一处近窗、可眺望西湖景观的席上。
众人正在闲谈之中,热气腾腾的佳肴已陆续摆上席面,有西湖醋鱼、西湖一品煲、鲍鱼扣鸭、叫化童鸡、八宝满口香、宋嫂鱼羹、怪味脆皮鱼、东坡焖肉、龙井虾仁、蒜泥溜鳝卷、柠檬脆牛柳、虾爆鳝背、元鱼煨鸽、春笋鱼步鱼、干炸响铃、火童神仙鸭、蜜水火方、油焖春笋、火丁蚕豆、西湖莼菜汤等等,可谓尽是江南名菜。小二湛酒甚是殷勤。黄义明只得说道:吾等今日尚有要务,酒只能浅饮而止,可放台上,自斟即可。小二方才离去。而以筷夹菜,可谓只只可口。不愧为是江南名厨所制。
当众人即将酒足饭饱时,店老板上来问众人吃得可曾满意,哪只菜肴不好?黄义明回答:无菜不美。老板又问那只菜评价最高?黄义明指着西湖醋鱼说道:人有百口,菜有百味,唯此醋鱼,无人不喜。有一句诗说道“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果然不假。
黄文明问老板这一席酒菜价值几何?老板连道:值不了几钱!值不了几钱!贵客能光临,即小店最大荣耀。随后拿出纸笔来,请黄义明题字。黄义明遂轻舒猿膀、铁钩银画地题了五个大字:“楼外楼仙筵”,又在字底署了名:“好古城黄义明题”。
且说午餐过后走出楼外楼酒家,黄义明对众将说:我知道杭州还有一个地方甚好休闲,这个地方位于湖西翁家山的西北麓,当地有一口泉,旧名“龙泓”,久旱不涸,人们以为其与海通,又名“龙井”,其与虎跑泉、玉泉并列为杭州的三大名泉,传说东晋葛洪仙翁曾于此泉旁结庐炼丹,得以飞升。而泉旁有一老妇人,于山峰上精心护养了十八棵野山茶树,茶味香醇,行人偶过品之,赞誉有加,称之为“龙井茶”,被好事者送给皇家当贡品,因此名声大起。我当年亦曾偶过龙井品茶,茶味终身难忘,不知各位是否有兴趣一游?众将一齐说好。
这样,当日下午,黄文明带众将赴湖西翁家山龙井品茶,傍晚,又按黄义明与陈世凯的约定,前往楼外楼酒家晚餐。而这家酒店也果然会做生意,当黄义明带众人再来进餐时,只见黄义明的中午题字早已被裱好,悬挂于厅堂的中正。黄义明一行晚间所食,所有菜谱均已替换,味道自然也是道道鲜美,所未换者,却是酒家送上了一条更大的西湖醋鲤。而自黄义明一行来后,因为有黄义明的“楼外楼仙筵”题匾,慕名前来楼外楼的食客日多。该酒楼后由林氏家族转移至清朝落第文人洪瑞堂手中,仍然长盛不衰。
2022年4月4日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