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曙光(三)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逐鹿天下第1043章 曙光(三)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杜宝年走出帝国大厦,他的心情已经与来时完全不同。

    朝廷继续维持重农的政策,兴盛公司这种农业初级加工产业,哪怕是因为大环境不好,活得很艰难,但却不会破产。

    帝国公司破产,没有负债还好。

    有负债,特别是欠银行的钱,直接无限追索股东与受益人,直到偿还完负债。

    公司破产的隐患太大,商人们如果不是到了不得已的程度,绝不会让名下的公司破产。

    一位出入上流社会的商业,很多都是因为公司破产,变得身无分文。

    杜宝年想到自己公司破产,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

    他没有了公司,影响力急剧下滑,那也就没有了议员身份。

    他变成一个白丁,这些年在商海,也得罪了一些人,他的对手肯定会进行报复。

    他很难守住名下的财产,甚至会连累家族,失去一切。

    他可能连果腹的工作都找不到。

    每当想到公司可能破产时他的下场,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杜宝年回到家中,他拿出珍藏的美酒,准备小酌几杯。

    他打开唱片机,边喝酒边听评书《商海风云》。

    这个评书就是讲述杨文才、李宫、乔振这些跟随帝国成长的大商贾,他们一生跌宕起伏的故事。

    杜宝年在其中也是一个小配角,他现在回想早期的人生,错过了很多机会。

    评书正在讲述,皇帝苏河冬季东征,乔振等爱国商人,协助押运粮草。

    在车辆损坏,蓄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黄河冰面运输粮草的故事。

    杜宝年每当想起这件事,他都嘘唏不已。

    乔振等人当年是把身家性命,全部压上去。

    皇帝苏河自然也能看出来,哪些商人是真心支持。

    乔振等人有了这些经历,他们的发展才会一帆风顺。

    皇帝苏河都会乘坐隆昌汽车,官府的很多公务用车,都是隆昌公司生产的汽车,这绝不是一般商人能办到。

    杜宝年提前了解到朝廷要出新政策,他一直关注这件事。

    他不再让助理挑选重要的情况汇报,而是亲自阅读帝国主流的报纸,他不想错过这个重要时刻。

    二十五日,报纸上一点动静都没有,杜宝年完全不在意。

    二十六日,报纸上一点动静都没有,杜宝年有些焦虑,他去拜访好友李宫。

    他看到参与聚会的商人,有一部分商人也前来拜访李宫。

    特别是公司即将破产的人,他们仿佛是热锅上的蚂蚁。

    他们已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拼尽一切也不想放弃。

    李宫不需要询问,他就知道杜宝年的来历。

    他面带微笑的安慰道:「杜兄,不要急。

    据我了解的消息,相关政策在年前就会公布。

    陛下的想法是让帝国百姓,都过一个好年。」

    杜宝年听到这个消息,他与李宫寒暄几句,就返回家中。

    二十七日,朝廷依旧没有动静。

    杜宝年心中忐忑万分,他在担忧李宫的消息源,是否出现错误?

    他家中的电话也响个不停,很多商人都在与他讨论这件事。

    杜宝年接到这种电话,他也非常无奈。

    他又不傻,这些人明显是想拿他当枪使。

    凭借他与李宫是好友的关系,想要通过他,从李宫那里获取到更多的消息。

    杜宝年拿出小本本,他把这些人的姓名一一记上,这些人绝不能深交。

    他们

    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随时可以背刺。

    杜宝年的兴盛公司现在还能活下去,他没有像一些商人那样焦急。

    哪怕是到了最危机的时刻,他在南洋等地囤了大量的农场。

    帝国农产品最低收购价的出现,让农业至少不算是亏本的生意,这些农场的价值很高。

    只不过杜宝年不想走到这一步。

    他在南洋、暹罗、缅甸、印度所拥有的八十多万亩土地,那是能传承家族数百年的重要资产。

    他已经把很多的土地,风给自己的儿女,用他们隔离兴盛公司破产,可能会带来的风险。

    但在子女羽翼没有丰满,无法守住自己的财产时,他绝对不能出事。

    杜宝年用珍藏的好酒不断灌醉自己,让他不再想这些事情。

    他醉醺醺的睡着,没有理会不断响起的电话,更不想与家族那些短视的人见面。

    二十八日一早,杜宝年有些疼痛的睁开眼,宿醉的感觉很不好。

    他拿起助理已经整理好的报纸。

    《炎黄日报》的头版头条就在报道【帝国对于工商业发展的十年规划】。

    杜宝年看到这个内容,他头痛的情况立刻好转,双手捧起报纸仔细阅读。

    帝国对于工商业的新政策,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准备用十年时间,让帝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

    杜宝年认为十年时间太长,但他随后就接受这个时间。

    帝国的经济繁荣不是一蹴而就,现在已经跌入低谷,想要重新恢复,那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达成。

    朝廷设置了十年这个周期,那是证明朝廷已经认识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朝廷也没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准备缓慢修复遇到的问题。

    杜宝年想到他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学者文章。

    工业化这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必然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只不过帝国因为工业化,实力快速膨胀,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工业化带来的收益,也在快速上涨。

    增长带来的利益,掩盖工业化导致的问题。

    经济危机的出现,那就是工业化已经不可能像之前那样,每年都在翻数倍上涨。

    高速增长的利益一旦停止,工业化过程积累的矛盾就会爆发。

    这名学者认为,这些之前没有解决的矛盾,就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杜宝年结合他这些年的经历,他认为这名学者说得很好。

    朝廷明显也意识到这个情况,准备用十年时间化解矛盾。

    杜宝年仔细阅读相关的政策,这份新政策的主要内容与李宫说的一样。

    朝廷要在工业领域,扶持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杜宝年已经记不清,李宫当时说的是产业还是产能?

    究竟是李宫说错了,还是他们理解错误。

    但他看到朝廷发布的细则,某个产业里面,既有先进产能,又有落后产能。

    报纸上以钢铁行业为例,大型高炉就是先进产能。

    小型钢铁厂私自搭建,用于冶炼生铁和废条钢的小高炉,他们就是落后产能。

    他最先关注朝廷对于农产品初级加工业的定位。

    朝廷新政策的细则规定,在农产品初级加工产业的众多公司,怎样认定他们为落后产能。

    公司技术不足,加工的农产品有很多缺陷,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或是原材料浪费,这些公司就会被定位落后产能。

    杜宝年想着兴盛公司,他的技术绝对不是领先,因为技术

    升级太贵了。

    现在看朝廷的想法,他们是准备淘汰技术落后的公司。

    杜宝年看到这个情况,他已经准备给公司旗下的各个工厂,进行技术升级。

    朝廷的新政策,给了他充足的信心,更加确定未来的情况,不必担忧朝廷的风向突然转变。

    杜宝年对未来有预期,他就敢从银行中贷款,趁着这次风口,把兴盛公司发展壮大。

    他现在唯一忧愁的事情,那就是技术升级的技术,从哪个大学购买。

    他现在有两个选择,太原大学或是华夏大学。

    他作为晋商商会会长,他们商会与太原大学有着很深的技术合作。

    但太原大学都不是帝国前三批的大学,师资力量薄弱,研究的技术未必能让杜宝年满意。

    杜宝年准备花费数百万两银币,对工厂进行技术升级,他肯定要选择最先进的技术。

    他在华夏大学又没有关系,现在朝廷公布新政策的具体情况。

    有实力的商人,他们都不想自己的公司被评为落后产能。

    落后产能的公司,朝廷只给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靠着自己家里的钱,忍受着更高的税收,继续留在当地。

    他们别想从银行,获得一分钱的贷款。

    这种情况,无论是家底有多厚,都无法与同类公司竞争。

    第二个选择,那就是进行产业转移,前往帝国对于落后产能更优惠的地方去。

    杜宝年认为第一个选择就是在等死。

    无论家里有多少钱,失去竞争力的公司,只会有一个下场。

    第二个选择,那是无奈的选择。

    朝廷选定的产业转移地方,那就是靠着地方的能力,没有办法发展出工业。

    这些地方无论是市场还是人才,他们都有着重大的问题。

    这些地方很可能连合格的工人都招不到,还需要工厂重新开始培养工人。

    一旦前往这些地方,公司的发展也有了无形的天花板。

    公司只能依靠地方的贸易保护苟延残喘,它已经失去与帝国公司竞争的机会。

    杜宝年看完报纸上的内容,他连一条都没敢错漏。

    这些政策就是朝廷对于未来工业发展的规划。

    他们这些商人只能顺势而为,想要逆着时代发展,根本做不到。

    杜宝年看完朝廷的全部政策,它与李宫在几天前说的内容,基本差不多。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李宫消息的灵通。

    他抗压了半年时间,终于见到了曙光,对未来公司的发展,有了充足的自信心。

    杜宝年拿起电话,他给公司的人事主管打电话。

    电话刚刚接通,对面就传来沮丧的声音。

    「老板,您是要开除我吗?我早就料到,有这一天。」

    杜宝年听到这句话,他却一点都没有意外。

    这就是帝国经济危机之后,普遍出现的情况。

    公司随时可能破产,老板变成穷光蛋,打工人无论身份高低,他们也可能随时会被开除。

    正是因为这种人心惶惶的情况,导致工厂的效益极为低下。

    每个人都在想着自己的退路,没有退路的人,他们的情绪必然是沮丧。

    杜宝年哈哈一笑,道:「你看一看今天的报纸,情况有重大变化,你不会被开掉。

    你老板我反而想继续扩大工厂,之前开除的工程师,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回来。

    你再招五十名,五十名可能不够,一个工厂至少要三到五个人,再招二百名工

    程师。」

    「好的老板,我趁着过年假期,尽快把名额招满。

    经济危机之后,大量的工程师失业,老板愿意招聘,很容易就能招到人。」

    人事主管说话的语气都变得更加轻松。

    他知道自己不会被开除之后,心中的压力顿时散去,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

    杜宝年之所以这样急,他已经认识到,随着朝廷新政策的公布,具有一定资本的公司,都会选择技术升级路线。

    这是朝廷想让各大公司选择的路线,它也是未来最为稳定的路线。

    只不过前期投入大,一些小公司无法承受。

    这个情况就会让之前被频频裁员的工程师,再次成为各大公司的香饽饽。

    他要不趁机招募满足需求的工程师。

    工厂能够处理机器问题的人手不足,即便进行技术升级,机器也使用不了。

    杜宝年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这种公司出现。

    这就说明公司背后的人,眼光不长远,他们没有认识到新技术,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才能管理。

    杜宝年处理完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他继续阅读报纸上的内容。

    根据以往的情况,朝廷每每公布重大政策,报纸上都会有学者分析这些政策。

    这些学者的内容,会教授杜宝年新的知识。

    他看到皇家科学院在报纸上公告,他们联合华夏大学等帝国的多所大学,将会在正月初七进行技术拍卖会。

    他们将按照以往的规矩,对外界公司公开拍卖一些新的专利。

    杜宝年看到这个消息,他知道这是皇家科学院与华夏大学,这些帝国顶尖的研究机构,选择在过年放假期间,举办技术拍卖会,主要是为了配合帝国的新政策。

    但这对于他来说,完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他正愁在华夏大学没有门路,他真的能够拍下华夏大学的技术,那就与华夏大学联系上。

    有了联系之后,他在想从华夏大学购买一些技术,用于工厂升级改造,就变得容易许多。

    技术拍卖会,这也是帝国很多公司一飞冲天的机缘。

    哪家公司真能拍下未来具有大发展的技术,这家公司必定能发展壮大。

    杜宝年认为自己的眼光也不错,他不想错过这次的机会。

    免费阅读.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末逐鹿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逐鹿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逐鹿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