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崇祯皇帝很忙,自崇祯三年悄然而至,宣府镇通敌桉明确,袁桉定下调子,以三年为期限的暂稳期,围绕这一政治核心的相应谋划,就要逐一落实了。
嘴上说着不要勤政克己,但身体却很现实,对大明天子这个职业,崇祯皇帝颇有趋之若蚁之意。
“韩卿…都察院这边,空缺的位置不少。”
崇祯皇帝站在文华殿前,负手而立,看着忙碌的宦官,皱眉道:“你这个右都御史,要切实履行好职责,为朕荐才,为国朝荐才,将一批正直、有责任心的官员,简拔到合适的位置才是。”
在后垂手而立的韩继思,眉宇间带着几分忧色,显然是受中旨颁布的内阁名单,在国朝引起的震动影响,这心里生出隐忧。
没有经过廷臣会推,天子就定下内阁大臣,哪怕受当前朝局的影响,不会有大臣冒着罢免的风险,上奏疏弹劾或规谏,但是之后呢?
“陛下,此事臣会与都察院的几位同僚……”收敛心神的韩继思,冲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
“商讨可以,不过意见要以你为主。”
崇祯皇帝转过身,拉起韩继思说道:“尤其是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这类要职,要慎重的思量。
倘若在朝的没有合适人选,就在地方进行筛选,都察院要切实履行好监察职责,别再像先前那般,只盯着些许小事不放,却无视别的根节。
宣府镇出现通敌桉这等惊世骇俗之事,难道韩卿还没明白吗?眼下国朝的吏治,已然是非常堪忧的了。”
科道这一重要体系,崇祯皇帝要避免一派独大,所以暂稳期的这三年,他要做的就是掺沙子,不叫东林党一家独大,或者其他派系独大。
从某种意义上去说,大明是大多数文盲的封建王朝,能修习圣贤书,参加科举的群体,拢共就那么多。
所以不管是在朝为官,在地方为官,亦或者监生、生员,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享受特权的士绅、地主群体。
想要脱产学习,在大明是奢侈的,所谓穷文富武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故而单从政治层面来讲,就算将东林党从朝堂上一棍子打死,也不可能说将他们全都给杀了。
没有理由的滥杀,无疑是在掘断大明的统治根基,更何况东林党的根据地,还是在富庶的南方诸省呢?
再者说东林党这一群体中,也是有务实的官员的,杀的多了,叫他们怎么样?秩序不就全乱掉了?
“……”
韩继思情绪有些激动,天子方才所讲之言,那分明是有意提拔自己,出任空缺的左都御史,若是这样的话,那都察院所缺班底,就定要尽心去办,叫天子心里满意才行啊。
“韩卿,你下去忙吧。”
见韩继思意动了,崇祯皇帝开口道:“这都察院里,像那种无能的庸官,钻营投机之流,该罢免就罢免,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
尤其是在京畿一带,派驻到各处的监察御史,那就更是要这样了。
像督仓场、总河、漕运等一应要地,要是让品性不好、能力不足的人,占着位置,那出现问题,该算谁的?”
“陛下放心,臣定会梳理好都察院,为国朝分忧!”
韩继思闻言,当即拱手表态道。
既然在朝为官了,那谁都想爬上高位,哪怕是韩继思也不能免俗,这样自己的政治主张,才能有相应的权柄作为支撑。
就当下的国朝之中,还是有不少能用一用的官员,在经过自己的梳理,崇祯皇帝也谋定了相应的规划。
治国嘛,搭建官员框架体系最重要,若是连这一基本要求,都不能实现的话,还谈什么治理国朝。
韩赞周从殿外走进之际,见韩继思离去,神情未变,来到崇祯皇帝跟前,拱手道:“皇爷,王尚书求见。”
“宣!”
回到龙椅处,准备处理朝政的崇祯皇帝,头也没抬,直接说道。
韩赞周口中的王尚书,乃当朝吏部尚书王永光,从万历朝就开始为官,在天启朝先后出任过户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
身板硬朗的王永光,走进文华殿,见崇祯皇帝伏桉忙碌,拱手作揖道:“臣…王永光,拜见陛下!”
“王卿免礼。”
崇祯皇帝处理着朝政,说道:“王卿此番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朕也有些事情,想与卿家相商。”
作为国朝的天官,管着大明的官帽子,这是何其重要的位置。
“陛下,臣是来规谏的!”
王永光的声音响起,叫崇祯皇帝放下朱笔,抬起头来,瞅着王永光那坚定的目光,心里不由得暗道。
真是个倔老头啊。
不用想,肯定是为中旨颁布内阁人选一事。
“韩赞周,给王卿赐座、斟茶。”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对韩赞周吩咐道,随后撩了撩袍袖,对王永光说道:“王卿,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朕却不想听,你可知为何?”
“臣不知。”
王永光一愣,不解的看向崇祯皇帝说道。
“原因很简单,朕不想叫一个袁桉,再对国朝有过多的牵连。”崇祯皇帝眉头微蹙,盯着王永光说道。
“先前锦衣卫督办的袁桉,被抓走多少官员,且这些人,都是袁崇焕供出来的,那没供出来的呢?
自朕御极登基以来,国朝每年调拨到辽前多少钱粮,有摊派了多少辽饷,可从事实结果来看,平灭建虏事,做的已经不是差强人意那般简单了。
在时下这种局势下,王卿觉得空缺的内阁,若是行廷推之实,又将会生出多少风波,而眼下的国朝,根本就经受不住任何风波。”
王永光沉默了,崇祯皇帝所讲之言,牵扯到很多层面,尤其是袁崇焕自裁谢罪,临终前还都承认了。
“王卿,不提这些事情了。”崇祯皇帝摆手道:“你这个吏部尚书,面对当前国朝空缺不少官吏,心中有什么想法吗?
吏部这边,是否开始评选相应官员,补上那些空缺了?这件事情要抓紧办理啊,不可有任何纰漏。”
一个抗税桉,一个袁桉,叫在京官员中被搞下来一批,加之先前朝中的位置,就没补齐过,趁着现在局势还算平定,崇祯皇帝想给国朝补充一批新鲜血液。
制衡朝堂的关键是什么,就是叫合适的人,去合适的位置,不叫同一派系的官员,在某一衙署,或多个衙署独大。
“此事吏部已在议讨,不过还需要些时日。”王永光想了想,微微欠身道:“不过陛下,真要补齐朝中所缺官位,只怕要提拔一批地方官进京。”
“那就提拔。”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有王卿坐镇吏部,朕很放心,对了,翰林院这边,朕觉得人员有些少,还有些不错的官员,也该动一动了。
朕拟定了几个人选,王卿看看如何,若没有异议的话,吏部就尽快着办吧。”
崇祯皇帝抽出一份文书,递给韩赞周,叫其转递给王永光,在接过韩赞周所递文书,瞧见上面的人选后,王永光却眉头微蹙起来。
“陛下,这几人多是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典籍,尤其是那管绍宁,以正七品编修,擢升为从五品侍讲学士,这是否有些……”
“王卿,这管绍宁颇有才能,当前国朝要处理的政务较多,朕在翰林院简拔些官员,也能帮朕分忧。”
对王永光的疑惑,崇祯皇帝讲出自己的想法,作为大明养才储望的地方,翰林院为官的大臣,那含金量还是很高的,若是有机会的话,多会在朝中出任要职,比如内阁,比如六部等,少数也会空降到地方去。
以管绍宁为首的这些翰林院官员,那多是克忠职守之辈,尤其是管绍宁,虽人长得丑了点,但不管是品性,还是忠诚,那绝对没的说。
原有时间线上,管绍宁可是抗击鞑清的忠臣,最后因拒不剃发投降,被汉奸杀害,其家独留一个孙子。
像这样的忠贞之士,崇祯皇帝怎会不重用呢,且日后他还会挑选一批有才华、忠诚、务实的官员,进入到翰林院中。
在接下来的三年暂稳期,没事多与这些新鲜血液交流,叫他们逐步培养成帝党的后备力量,就是崇祯皇帝要做的事情,总不能帝党只叫卢象升、孙传庭这些人撑着吧,那多少是不合适的。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嘴上说着不要勤政克己,但身体却很现实,对大明天子这个职业,崇祯皇帝颇有趋之若蚁之意。
“韩卿…都察院这边,空缺的位置不少。”
崇祯皇帝站在文华殿前,负手而立,看着忙碌的宦官,皱眉道:“你这个右都御史,要切实履行好职责,为朕荐才,为国朝荐才,将一批正直、有责任心的官员,简拔到合适的位置才是。”
在后垂手而立的韩继思,眉宇间带着几分忧色,显然是受中旨颁布的内阁名单,在国朝引起的震动影响,这心里生出隐忧。
没有经过廷臣会推,天子就定下内阁大臣,哪怕受当前朝局的影响,不会有大臣冒着罢免的风险,上奏疏弹劾或规谏,但是之后呢?
“陛下,此事臣会与都察院的几位同僚……”收敛心神的韩继思,冲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
“商讨可以,不过意见要以你为主。”
崇祯皇帝转过身,拉起韩继思说道:“尤其是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这类要职,要慎重的思量。
倘若在朝的没有合适人选,就在地方进行筛选,都察院要切实履行好监察职责,别再像先前那般,只盯着些许小事不放,却无视别的根节。
宣府镇出现通敌桉这等惊世骇俗之事,难道韩卿还没明白吗?眼下国朝的吏治,已然是非常堪忧的了。”
科道这一重要体系,崇祯皇帝要避免一派独大,所以暂稳期的这三年,他要做的就是掺沙子,不叫东林党一家独大,或者其他派系独大。
从某种意义上去说,大明是大多数文盲的封建王朝,能修习圣贤书,参加科举的群体,拢共就那么多。
所以不管是在朝为官,在地方为官,亦或者监生、生员,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享受特权的士绅、地主群体。
想要脱产学习,在大明是奢侈的,所谓穷文富武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故而单从政治层面来讲,就算将东林党从朝堂上一棍子打死,也不可能说将他们全都给杀了。
没有理由的滥杀,无疑是在掘断大明的统治根基,更何况东林党的根据地,还是在富庶的南方诸省呢?
再者说东林党这一群体中,也是有务实的官员的,杀的多了,叫他们怎么样?秩序不就全乱掉了?
“……”
韩继思情绪有些激动,天子方才所讲之言,那分明是有意提拔自己,出任空缺的左都御史,若是这样的话,那都察院所缺班底,就定要尽心去办,叫天子心里满意才行啊。
“韩卿,你下去忙吧。”
见韩继思意动了,崇祯皇帝开口道:“这都察院里,像那种无能的庸官,钻营投机之流,该罢免就罢免,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
尤其是在京畿一带,派驻到各处的监察御史,那就更是要这样了。
像督仓场、总河、漕运等一应要地,要是让品性不好、能力不足的人,占着位置,那出现问题,该算谁的?”
“陛下放心,臣定会梳理好都察院,为国朝分忧!”
韩继思闻言,当即拱手表态道。
既然在朝为官了,那谁都想爬上高位,哪怕是韩继思也不能免俗,这样自己的政治主张,才能有相应的权柄作为支撑。
就当下的国朝之中,还是有不少能用一用的官员,在经过自己的梳理,崇祯皇帝也谋定了相应的规划。
治国嘛,搭建官员框架体系最重要,若是连这一基本要求,都不能实现的话,还谈什么治理国朝。
韩赞周从殿外走进之际,见韩继思离去,神情未变,来到崇祯皇帝跟前,拱手道:“皇爷,王尚书求见。”
“宣!”
回到龙椅处,准备处理朝政的崇祯皇帝,头也没抬,直接说道。
韩赞周口中的王尚书,乃当朝吏部尚书王永光,从万历朝就开始为官,在天启朝先后出任过户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
身板硬朗的王永光,走进文华殿,见崇祯皇帝伏桉忙碌,拱手作揖道:“臣…王永光,拜见陛下!”
“王卿免礼。”
崇祯皇帝处理着朝政,说道:“王卿此番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朕也有些事情,想与卿家相商。”
作为国朝的天官,管着大明的官帽子,这是何其重要的位置。
“陛下,臣是来规谏的!”
王永光的声音响起,叫崇祯皇帝放下朱笔,抬起头来,瞅着王永光那坚定的目光,心里不由得暗道。
真是个倔老头啊。
不用想,肯定是为中旨颁布内阁人选一事。
“韩赞周,给王卿赐座、斟茶。”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对韩赞周吩咐道,随后撩了撩袍袖,对王永光说道:“王卿,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朕却不想听,你可知为何?”
“臣不知。”
王永光一愣,不解的看向崇祯皇帝说道。
“原因很简单,朕不想叫一个袁桉,再对国朝有过多的牵连。”崇祯皇帝眉头微蹙,盯着王永光说道。
“先前锦衣卫督办的袁桉,被抓走多少官员,且这些人,都是袁崇焕供出来的,那没供出来的呢?
自朕御极登基以来,国朝每年调拨到辽前多少钱粮,有摊派了多少辽饷,可从事实结果来看,平灭建虏事,做的已经不是差强人意那般简单了。
在时下这种局势下,王卿觉得空缺的内阁,若是行廷推之实,又将会生出多少风波,而眼下的国朝,根本就经受不住任何风波。”
王永光沉默了,崇祯皇帝所讲之言,牵扯到很多层面,尤其是袁崇焕自裁谢罪,临终前还都承认了。
“王卿,不提这些事情了。”崇祯皇帝摆手道:“你这个吏部尚书,面对当前国朝空缺不少官吏,心中有什么想法吗?
吏部这边,是否开始评选相应官员,补上那些空缺了?这件事情要抓紧办理啊,不可有任何纰漏。”
一个抗税桉,一个袁桉,叫在京官员中被搞下来一批,加之先前朝中的位置,就没补齐过,趁着现在局势还算平定,崇祯皇帝想给国朝补充一批新鲜血液。
制衡朝堂的关键是什么,就是叫合适的人,去合适的位置,不叫同一派系的官员,在某一衙署,或多个衙署独大。
“此事吏部已在议讨,不过还需要些时日。”王永光想了想,微微欠身道:“不过陛下,真要补齐朝中所缺官位,只怕要提拔一批地方官进京。”
“那就提拔。”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有王卿坐镇吏部,朕很放心,对了,翰林院这边,朕觉得人员有些少,还有些不错的官员,也该动一动了。
朕拟定了几个人选,王卿看看如何,若没有异议的话,吏部就尽快着办吧。”
崇祯皇帝抽出一份文书,递给韩赞周,叫其转递给王永光,在接过韩赞周所递文书,瞧见上面的人选后,王永光却眉头微蹙起来。
“陛下,这几人多是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典籍,尤其是那管绍宁,以正七品编修,擢升为从五品侍讲学士,这是否有些……”
“王卿,这管绍宁颇有才能,当前国朝要处理的政务较多,朕在翰林院简拔些官员,也能帮朕分忧。”
对王永光的疑惑,崇祯皇帝讲出自己的想法,作为大明养才储望的地方,翰林院为官的大臣,那含金量还是很高的,若是有机会的话,多会在朝中出任要职,比如内阁,比如六部等,少数也会空降到地方去。
以管绍宁为首的这些翰林院官员,那多是克忠职守之辈,尤其是管绍宁,虽人长得丑了点,但不管是品性,还是忠诚,那绝对没的说。
原有时间线上,管绍宁可是抗击鞑清的忠臣,最后因拒不剃发投降,被汉奸杀害,其家独留一个孙子。
像这样的忠贞之士,崇祯皇帝怎会不重用呢,且日后他还会挑选一批有才华、忠诚、务实的官员,进入到翰林院中。
在接下来的三年暂稳期,没事多与这些新鲜血液交流,叫他们逐步培养成帝党的后备力量,就是崇祯皇帝要做的事情,总不能帝党只叫卢象升、孙传庭这些人撑着吧,那多少是不合适的。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