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可汗,或者具体说要拥有一个可汗称号,实际上也是有它的一套传承体系和规矩的。
而且这个规矩还很大。
那么,就有个问题,历来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都可以成称为可汗,跟草头王似的,听起来好像不怎么值钱啊!
是的,从事实上来说,光是一个可汗,也确实不怎么值钱。
真正有含金量的,其实是可汗前面的头衔。
比如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天可汗这个称呼,它的尊贵之处,就在于这个天字上。
实际上按照音译来说,天可汗可以被翻译成登利可汗或者登里可汗,也可以直接一点称为腾格里汗。
之所以会被称为天可汗,那是唐朝的翻译人员和草原上的部落首领,集体拍马屁的杰作。
天可汗,听起来就威风啊!简直就好像是世界之王一样。
而且还能解释的通,因为腾格里在突厥语中就是上天,苍天,天神的意思,甚至很多草原民族最初的信仰就是腾格里。
这个词的生命力极其强悍,一直传到了后世共和国时期都存在。
蒙古人的长生天,也就是腾格里,所以登利可汗、腾格里汗翻译成天可汗,也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诚然,在草原可汗的体系中,腾格里汗,确实要高出其他汗号,那么一点点。
但把腾格里汗认为是众汗之汗,是不正确的。
不过,在经过了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两人的接力之后,腾格里汗这个名号,也开始在草原民族心中,变得更加尊贵了起来。
再来看看菊儿汗这个称号,后世也喜欢把它翻译成众汗之汗。
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菊儿汗的菊儿这个词,实际上也可以被翻译成古尔或者处罗。
也就是说,菊儿汗是等同于古尔汗和处罗可汗的。
而他们的词源,就是阙,按照后世拉丁字母的拼写就是Kul,读音正好与阙近似。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它的本意是荣耀或者光荣,所以菊儿汗、处罗可汗、古尔汗的本意是荣耀可汗。
那么,为什么菊儿汗会被称为众汗之汗?
甚至后世某些人把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也称为菊儿汗国,还理所应当的把这个称号说的尊贵无比。
那得从唐太宗说起。
当年唐太宗征服草原之后,突厥、薛延陀、铁勒等部,推举唐太宗为登利可汗,也就是腾格里汗,然后被唐朝官员转手就翻译成了天可汗。
等到唐太宗去世,唐高宗继位,但在草原上的规矩是,可汗的位置可以继承,但是可汗的尊号是不能继承的。
因此,此时漠南漠北各族,准备也来个推荐大会,再给唐高宗上个可汗的尊号。
但这事被唐朝燕然都护府,也就是后来的安北大都护府官员知道了,差点没给吓尿。
你们他妈的找死是怎么的?
这么一推举,岂不成了大唐皇帝要漠南漠北各族推戴才算?
那是不是说,以后的皇帝继位,得不到你们推荐为可汗还不能当了呗?
疯了吗?这哪是在推举可汗,你们是在民主选举大唐皇帝啊!这不是纯纯的脑子有问题吗?
明白过来的漠南漠北各族首领也给吓坏了,立刻就熄了继续推戴的心思。
可是那也不能不给唐高宗一个可汗称号啊!那也是要挨打的。
于是诸部首领就忍痛做了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天可汗,也就是登利可汗这个称号,一直让唐朝皇帝传承下去,唐高宗也顺利成为了天可汗。
等到后来唐朝衰落,可仍然还是保持了相对强大的武力,加上草原民族依赖中原朝廷的物资,于是这个天可汗的称号,竟然按照这个习惯,一直传续了下去。
但实际上,在草原民族心中,自安史之乱,天可汗的传承,就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安史之乱之后,唐廷邀回鹘可汗入中原平乱,还屡次被回鹘人侮辱,就已经不能被称之为天可汗了。
所以唐廷的天可汗中实至名归的阶段,也就在唐玄宗时期终结。
后来虽然也有草原部族继续称唐朝皇帝为天可汗,那不过就是想着来骗朝贡和赏赐而已。
但这天可汗没了,草原上还有没有可汗呢?
有!也没有。
有,是说可汗一直都存在,比如什么怀仁可汗、忠贞可汗、保义可汗什么的,只看名字就知道,这是没有尊号的可汗,是唐朝赐下的。
那位被唐太宗戏耍的夷男可汗,汗号叫做真珠毗加可汗,这也不是尊号可汗,是带有宗教意味的自称。
所以也可以说是没有,因为他们的可汗称号,要么干脆用自己的名字,要么是唐朝赐的字,以古突厥语上的尊号可汗,一个都没。
唯一带有一点点尊号的可汗,就是庞特勤建立喀喇汗国之后,自号毗加.阙.卡迪尔汗。
他这名字中,这个阙,就是可以被翻译成菊儿和处罗的那个Kul。
但实际上,庞特勤自己也知道,这个菊儿是他在自娱自乐,不会有人承认。
所以都没敢直接称菊儿汗或者处罗可汗,而是加了毗加和卡迪尔来遮掩。
所以不管是他的子孙,还是周边部族,都一直以卡迪尔汗来称呼庞特勤,绝口不提那个阙字。
而且,碎叶诸部上给张昭的菊儿汗称号,实际上就是庞特勤用过的这个阙字。
联想到碎叶曾经也是庞特勤喀喇汗国的国土,不得不说,自称菊儿汗,喀喇汗国是有传承的。
张昭当时不知道,还笑呵呵的接受了。
等回到凉州才知道,玛德,原来是这么回事,实在太羞耻了!所以他再也没让人提起过菊儿汗这个称号。
而喀喇汗国,在庞特勤之后,就开始走偏了。
他们不敢用尊号,改成了正可汗为阿尔斯愣汗,也就是狮子汗,副汗为布格拉汗,也就是公骆驼汗,而且还可以一代代往下传。
从天可汗,变成了代表动物的狮子和公骆驼,这什么牛马?
逼格已经低到海平面以下了,所以这当然也不是尊号可汗。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耶律大石在得到回鹘、蔑儿乞、乌里古、室韦等十数个民族部落共同推举为菊儿汗之后,天下间,特别是草原部族那么震惊了吧。
因为自从唐玄宗去世的762年起,到耶律大石被推举为菊儿汗1132年止,整整三百七十年了,草原上第一次出现了诸族共推的尊号可汗-菊儿汗。
快四百年间唯一的尊号可汗,当然要被下面的一票用名字、宗教、奇奇怪怪动物为汗号的小可汗,称为众汗之汗了。
而这次,经过了菊儿汗尊号的忽悠之后,张天王也狠狠恶补了关于草原可汗上尊号的规矩。
他发誓,要把这被忽悠的羞耻经历,变成事实。
他要当这一百八十年来,唯一的尊号可汗!
其实在这之前,有一个人也能得到尊号可汗,那就是张昭的便宜伯父耶律阿保机。
但耶律阿保机不敢当,因为他们契丹人是搞可汗世选的,他要是敢去要尊号可汗,那不就坐实了契丹这种制度的合法性了。
所以耶律阿保机为了把契丹可汗的位置传于子孙,干脆不去要尊号可汗,而直接当皇帝。
可以说,这都被逼的,要不是耶律阿保机为了把世选制变成世袭制,早就自己跑去让人推戴上尊号了。
至于,草原尊号远不如中原帝号尊贵的问题。
比如唐太宗得到天可汗称号后,几乎没有用过,还是以大唐皇帝的资格下令。
还有满清诸帝,也从来没用蒙古人上的尊号,而是称大清皇帝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中原天无二日的文化所决定了的,草原可汗和帝国皇帝,必须要有一个高低,所以他们更喜欢用更尊贵的皇帝称号。
但张昭不这么觉得,尊号可汗多好的东西啊!
可以用大搅动大漠风云,可以将草原祸水向西边引,可以增强草原民族的向心力。
当然要用,还要用好。
这或许就是张昭和历代帝王最不同的地方,因为他知道西面有什么,而不是只看着中原天下。
武装草原各族,同化他们,再以他们为爪牙,一路向西给他们寻找一条生路,更以此激发汉人不断出塞的豪情。
这不比纠结尊号可汗和皇帝用哪个更好,要美滋滋的多?
。
。
二月初二龙抬头,张昭在焉耆筑点将台。
拜白从信为西路招讨使,率马杀才、李存惠诸将。
以降将翟国忠为向导,共计骑兵一万五千,出白水军城,一路向西收复张堡守捉(乌鲁木齐),乌宰守捉(玛纳斯)等地。
再拜慕容信长为北路招讨使,领黄英达、折德愿、慕容延钊、王审琦、赵匡胤等人,率军一万二千。
以黠戛斯部行商为向导,出庭州北上,再往西,招讨玄池(斋桑泊)附近的黠戛斯人。
三月中旬,白从信、李存惠等将收复张堡、乌宰二守捉城,并发现了葛逻禄人和萨克图的踪迹。
三月底,慕容信长等将,到达玛纳斯湖附近,并将此湖命名为大盐池。
但因风雪太大,原定于继续北上,到达原大唐阴山都督府的计划未能成功,当然也没能继续北上到达玄池。
但慕容信长知道张昭派他北上是为了什么,大军过不去就派小部队。
遂遣章西豹率五百精骑,与黠戛斯行商继续前进,他则率军回头,往白从信部靠拢。
四月底,慕容信长与白从信合兵一处,三万大军继续西进到了黄草泊,也就是后世艾比湖附近。
大军随即发现并突袭了在此观望,还想进入庭州的萨克图部。
双方大战两个时辰,萨克图再次惨败,被迫带着数千残兵败将继续向西,脱离葛逻禄诸部,逃到了乌古斯人的地盘上去了。
五月底,白从信、慕容信长、李存惠等,带着葛逻禄踏实力、炽俟两部首领豪酋返回。
两部首领向张昭进献了白骆驼、白马、白牛等贡物,表示臣服。
六月中,碎叶郭家、护闻城总督拉希德.萨来曼、萨曼波斯埃米尔哈米德,均派人到达了焉耆。
六月底,前进到原大唐阴山都督府的章西豹回来,还带来了几个黠戛斯部的小王和一些虎皮、狼皮作为贡物。
至此,推举尊号大汗的各个条件,基本达到了最低标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而且这个规矩还很大。
那么,就有个问题,历来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都可以成称为可汗,跟草头王似的,听起来好像不怎么值钱啊!
是的,从事实上来说,光是一个可汗,也确实不怎么值钱。
真正有含金量的,其实是可汗前面的头衔。
比如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天可汗这个称呼,它的尊贵之处,就在于这个天字上。
实际上按照音译来说,天可汗可以被翻译成登利可汗或者登里可汗,也可以直接一点称为腾格里汗。
之所以会被称为天可汗,那是唐朝的翻译人员和草原上的部落首领,集体拍马屁的杰作。
天可汗,听起来就威风啊!简直就好像是世界之王一样。
而且还能解释的通,因为腾格里在突厥语中就是上天,苍天,天神的意思,甚至很多草原民族最初的信仰就是腾格里。
这个词的生命力极其强悍,一直传到了后世共和国时期都存在。
蒙古人的长生天,也就是腾格里,所以登利可汗、腾格里汗翻译成天可汗,也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诚然,在草原可汗的体系中,腾格里汗,确实要高出其他汗号,那么一点点。
但把腾格里汗认为是众汗之汗,是不正确的。
不过,在经过了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两人的接力之后,腾格里汗这个名号,也开始在草原民族心中,变得更加尊贵了起来。
再来看看菊儿汗这个称号,后世也喜欢把它翻译成众汗之汗。
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菊儿汗的菊儿这个词,实际上也可以被翻译成古尔或者处罗。
也就是说,菊儿汗是等同于古尔汗和处罗可汗的。
而他们的词源,就是阙,按照后世拉丁字母的拼写就是Kul,读音正好与阙近似。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它的本意是荣耀或者光荣,所以菊儿汗、处罗可汗、古尔汗的本意是荣耀可汗。
那么,为什么菊儿汗会被称为众汗之汗?
甚至后世某些人把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也称为菊儿汗国,还理所应当的把这个称号说的尊贵无比。
那得从唐太宗说起。
当年唐太宗征服草原之后,突厥、薛延陀、铁勒等部,推举唐太宗为登利可汗,也就是腾格里汗,然后被唐朝官员转手就翻译成了天可汗。
等到唐太宗去世,唐高宗继位,但在草原上的规矩是,可汗的位置可以继承,但是可汗的尊号是不能继承的。
因此,此时漠南漠北各族,准备也来个推荐大会,再给唐高宗上个可汗的尊号。
但这事被唐朝燕然都护府,也就是后来的安北大都护府官员知道了,差点没给吓尿。
你们他妈的找死是怎么的?
这么一推举,岂不成了大唐皇帝要漠南漠北各族推戴才算?
那是不是说,以后的皇帝继位,得不到你们推荐为可汗还不能当了呗?
疯了吗?这哪是在推举可汗,你们是在民主选举大唐皇帝啊!这不是纯纯的脑子有问题吗?
明白过来的漠南漠北各族首领也给吓坏了,立刻就熄了继续推戴的心思。
可是那也不能不给唐高宗一个可汗称号啊!那也是要挨打的。
于是诸部首领就忍痛做了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天可汗,也就是登利可汗这个称号,一直让唐朝皇帝传承下去,唐高宗也顺利成为了天可汗。
等到后来唐朝衰落,可仍然还是保持了相对强大的武力,加上草原民族依赖中原朝廷的物资,于是这个天可汗的称号,竟然按照这个习惯,一直传续了下去。
但实际上,在草原民族心中,自安史之乱,天可汗的传承,就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安史之乱之后,唐廷邀回鹘可汗入中原平乱,还屡次被回鹘人侮辱,就已经不能被称之为天可汗了。
所以唐廷的天可汗中实至名归的阶段,也就在唐玄宗时期终结。
后来虽然也有草原部族继续称唐朝皇帝为天可汗,那不过就是想着来骗朝贡和赏赐而已。
但这天可汗没了,草原上还有没有可汗呢?
有!也没有。
有,是说可汗一直都存在,比如什么怀仁可汗、忠贞可汗、保义可汗什么的,只看名字就知道,这是没有尊号的可汗,是唐朝赐下的。
那位被唐太宗戏耍的夷男可汗,汗号叫做真珠毗加可汗,这也不是尊号可汗,是带有宗教意味的自称。
所以也可以说是没有,因为他们的可汗称号,要么干脆用自己的名字,要么是唐朝赐的字,以古突厥语上的尊号可汗,一个都没。
唯一带有一点点尊号的可汗,就是庞特勤建立喀喇汗国之后,自号毗加.阙.卡迪尔汗。
他这名字中,这个阙,就是可以被翻译成菊儿和处罗的那个Kul。
但实际上,庞特勤自己也知道,这个菊儿是他在自娱自乐,不会有人承认。
所以都没敢直接称菊儿汗或者处罗可汗,而是加了毗加和卡迪尔来遮掩。
所以不管是他的子孙,还是周边部族,都一直以卡迪尔汗来称呼庞特勤,绝口不提那个阙字。
而且,碎叶诸部上给张昭的菊儿汗称号,实际上就是庞特勤用过的这个阙字。
联想到碎叶曾经也是庞特勤喀喇汗国的国土,不得不说,自称菊儿汗,喀喇汗国是有传承的。
张昭当时不知道,还笑呵呵的接受了。
等回到凉州才知道,玛德,原来是这么回事,实在太羞耻了!所以他再也没让人提起过菊儿汗这个称号。
而喀喇汗国,在庞特勤之后,就开始走偏了。
他们不敢用尊号,改成了正可汗为阿尔斯愣汗,也就是狮子汗,副汗为布格拉汗,也就是公骆驼汗,而且还可以一代代往下传。
从天可汗,变成了代表动物的狮子和公骆驼,这什么牛马?
逼格已经低到海平面以下了,所以这当然也不是尊号可汗。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耶律大石在得到回鹘、蔑儿乞、乌里古、室韦等十数个民族部落共同推举为菊儿汗之后,天下间,特别是草原部族那么震惊了吧。
因为自从唐玄宗去世的762年起,到耶律大石被推举为菊儿汗1132年止,整整三百七十年了,草原上第一次出现了诸族共推的尊号可汗-菊儿汗。
快四百年间唯一的尊号可汗,当然要被下面的一票用名字、宗教、奇奇怪怪动物为汗号的小可汗,称为众汗之汗了。
而这次,经过了菊儿汗尊号的忽悠之后,张天王也狠狠恶补了关于草原可汗上尊号的规矩。
他发誓,要把这被忽悠的羞耻经历,变成事实。
他要当这一百八十年来,唯一的尊号可汗!
其实在这之前,有一个人也能得到尊号可汗,那就是张昭的便宜伯父耶律阿保机。
但耶律阿保机不敢当,因为他们契丹人是搞可汗世选的,他要是敢去要尊号可汗,那不就坐实了契丹这种制度的合法性了。
所以耶律阿保机为了把契丹可汗的位置传于子孙,干脆不去要尊号可汗,而直接当皇帝。
可以说,这都被逼的,要不是耶律阿保机为了把世选制变成世袭制,早就自己跑去让人推戴上尊号了。
至于,草原尊号远不如中原帝号尊贵的问题。
比如唐太宗得到天可汗称号后,几乎没有用过,还是以大唐皇帝的资格下令。
还有满清诸帝,也从来没用蒙古人上的尊号,而是称大清皇帝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中原天无二日的文化所决定了的,草原可汗和帝国皇帝,必须要有一个高低,所以他们更喜欢用更尊贵的皇帝称号。
但张昭不这么觉得,尊号可汗多好的东西啊!
可以用大搅动大漠风云,可以将草原祸水向西边引,可以增强草原民族的向心力。
当然要用,还要用好。
这或许就是张昭和历代帝王最不同的地方,因为他知道西面有什么,而不是只看着中原天下。
武装草原各族,同化他们,再以他们为爪牙,一路向西给他们寻找一条生路,更以此激发汉人不断出塞的豪情。
这不比纠结尊号可汗和皇帝用哪个更好,要美滋滋的多?
。
。
二月初二龙抬头,张昭在焉耆筑点将台。
拜白从信为西路招讨使,率马杀才、李存惠诸将。
以降将翟国忠为向导,共计骑兵一万五千,出白水军城,一路向西收复张堡守捉(乌鲁木齐),乌宰守捉(玛纳斯)等地。
再拜慕容信长为北路招讨使,领黄英达、折德愿、慕容延钊、王审琦、赵匡胤等人,率军一万二千。
以黠戛斯部行商为向导,出庭州北上,再往西,招讨玄池(斋桑泊)附近的黠戛斯人。
三月中旬,白从信、李存惠等将收复张堡、乌宰二守捉城,并发现了葛逻禄人和萨克图的踪迹。
三月底,慕容信长等将,到达玛纳斯湖附近,并将此湖命名为大盐池。
但因风雪太大,原定于继续北上,到达原大唐阴山都督府的计划未能成功,当然也没能继续北上到达玄池。
但慕容信长知道张昭派他北上是为了什么,大军过不去就派小部队。
遂遣章西豹率五百精骑,与黠戛斯行商继续前进,他则率军回头,往白从信部靠拢。
四月底,慕容信长与白从信合兵一处,三万大军继续西进到了黄草泊,也就是后世艾比湖附近。
大军随即发现并突袭了在此观望,还想进入庭州的萨克图部。
双方大战两个时辰,萨克图再次惨败,被迫带着数千残兵败将继续向西,脱离葛逻禄诸部,逃到了乌古斯人的地盘上去了。
五月底,白从信、慕容信长、李存惠等,带着葛逻禄踏实力、炽俟两部首领豪酋返回。
两部首领向张昭进献了白骆驼、白马、白牛等贡物,表示臣服。
六月中,碎叶郭家、护闻城总督拉希德.萨来曼、萨曼波斯埃米尔哈米德,均派人到达了焉耆。
六月底,前进到原大唐阴山都督府的章西豹回来,还带来了几个黠戛斯部的小王和一些虎皮、狼皮作为贡物。
至此,推举尊号大汗的各个条件,基本达到了最低标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