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三大殿易名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隆万盛世490三大殿易名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俞大猷、陈王谟还在争论“张琏”身份,可是张臬在心里已经有所动摇。

    挑选俘虏辨认的场景,正在他脑海里反复。

    那些被挑出来的人,大多数都只知道那人是他们的首领,可他们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至于少数几人知道首领是张琏。

    首领张琏,这么想来,或许在他们的认知中,首领就是张琏。

    既然他们知道那人是首领,那么他们就认为他是张琏,至于是不是贼首中其他人,他们是不知道的。

    想到这里,冷汗曾曾往外冒。

    这帮人只知道那人是首领,可不知道那人到底是谁,说到底,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张琏。

    换源app】

    坏了。

    张臬知道他们八成是搞错了,把杨舜当成了张琏,虽然说也是抓到的匪首,可毕竟不是张琏。

    而自己那会儿已经因为胜利冲昏了头脑,只知道感慨自己运气好,一战俘虏贼首,根本没派人多次辨认。

    耳朵里听到俞大猷和陈王谟二人的争论,张臬觉得一阵烦躁。

    官场上的事儿,很多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时候是要权衡利弊。

    就比如今天闹出来的这事儿,要是现在马上就给京城再送一份奏疏,说张琏没有抓到,抓到的是反贼中的另一个首领,自己先前搞错了。

    虽然不会因此马上就被皇帝处罚,可不好的印象留在心里,觉得自己做事毛躁,办事不稳重,将来的升迁也就废了。

    事关自己的仕途,张臬是绝对不会湖里湖涂就决定的,需要仔细斟酌。

    “你们都少说两句。”

    张臬开口说道,他的话成功的让两个正在激烈争论的将领闭嘴。

    不管他们两个是总兵、副总兵,可是在两广提督张臬面前,都只能乖乖的做鹌鹑。

    俞大猷已经吃够了顶撞上司的苦,即便觉得这事儿错了就该认,可是上司要怎么做,他能指出来,但绝对不能替他们做决定。

    而且,多次的遭遇告诉他,还得想办法把自己从这事儿上摘出来,不然一旦事发会很麻烦。

    实际上,类似差事儿出了差错后被发现的事儿他遭遇过不少,但是很多时候都要他们这些下属武将背锅,而真正该负责之人却往往只是轻描澹写的处罚。

    “已经给京城报捷,这事儿断不能更改。”

    首先,张臬还是想要保住自己的仕途,所以决定还是不把实情上报。

    至于此“张琏”非彼张琏,那好办,既然张琏还没有抓到,那就尽快抓。

    到这个时候,贼军明显已经军心涣散,正是斩草除根的机会,尽快剿灭张琏残部,不怕抓不到人,哪怕没有活的,死的也成,到时候就说战场上伤重不治,在营中死了。

    这就是张臬想到的解决办法,总之自己这里肯定是没有错的,张琏必须在军中。

    “既然......既然俞将军的俘虏说营中的不是张琏,那就请俞将军再次发兵清剿反贼残部,抓住真正的张琏。”

    陈王谟是广西总兵,是他张臬的下属,自然更加倾向他一些。

    惹不得裕王府,可这是战场,自己是文官,是这里最高的官员,统帅大军,就算裕王也不能对自己怎么样,大不了将来升迁无望,可眼前这关是必须要过的,只不过是向俞大猷下达命令而已。

    听到张臬命他继续围剿反贼残部,追捕张琏,俞大猷心中虽有不快,感觉自己没机会摘出去,这是张臬偏帮陈王谟,可是也没办法。

    官大一级压死人,下达了命令自己能怎么办?

    “末将遵命。”

    俞大猷只得躬身接令道。

    “俞将军大军刚至,今天休息一日,我派人送酒肉犒劳,明日出发,尽快抓获俞将军口中真正的张琏。”

    张臬这么说着话,双眼也盯着俞大猷。

    俞大猷这会儿感觉一阵心累,自己已经被架上去了,抓到张琏自然最好,可以圆满把漏子给弥补好,可一旦没有抓到人,那麻烦可就大了。

    如果传出此张琏非彼张琏的消息,张臬和陈王谟自然脱不了干系,可到时候张臬就可以倒打自己一耙,说自己没能做好差事儿,放跑了张琏。

    这将军将的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了。

    说那人不是张琏的是他,现在命令他剿贼,没毛病的命令,去抓真正的张琏,也是分内之事,可能不能抓到,他觉得可以,但凡是也怕万一。

    万一,就是没抓到呢?

    俞大猷抱拳后就请辞离开中军大帐,返回自己的军营。

    等俞大猷离开以后,陈王谟已经几步走到书桉前说道:“大人,此事该如何办?”

    “封锁消息,从现在起禁止任何人接近张琏。”

    又想了想,张臬又说道:“一会儿你亲自带人给俞大猷军中送去酒肉,把萧雪峰和其他俘虏收押下来,对他身边的亲兵单独关押细细审问,务必确认真伪。”

    “大人......”

    陈王谟此时才面露为难之色,欲言又止道。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俞大猷八成是对的,当初被那几个贼人骗了,应该在上报前仔细甄别的。”

    说道这里,张臬面带惋惜道,“现在我们要考虑好善后,绝对不能把事儿传出去,会影响我们的仕途。

    我拿话将住俞大猷,如果他能把张琏抓到,此事倒是好摆平,最怕的就是战场上刀枪无眼,若是.....到时候再说吧。

    记住,把所以俘虏再进行一次甄别,认识张琏的都单独关押,至于怎么处理,到时候再说,你亲自负责此事。”

    “遵命。”

    陈王谟躬身答道。

    “你去吧,尽快把人都接收过来关押好。”

    现在,怎么封锁消息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先把人证控制住,不管是灭口还是什么,主动权才会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其实,在张臬的心里还有另一个担忧。

    自己这战抓到个“张琏”,报捷文书发到兵部去了,消息已经扩散开,那真正的张琏怕是也听到了消息,到时候他会不会趁机隐藏起来。

    若如此,那想要抓获真张琏的机会就会变得渺茫起来,到时候也只能找由头处理到那些俘虏,绝对不能留下活口。

    今日自己将了俞大猷的军,他识趣的话自然知道闭嘴,即便他背后有裕王府。

    想到这里,张臬看了眼书桉上的功劳册,那是俞大猷交上来的,其军中立功之人的名单。

    本来想要把功劳的大头留在自己这里,现在看来需要分一些出去,也好堵住俞大猷的嘴。

    而俞大猷在进入自己军营后,第一时间叫来军中哨探队正。

    “立刻把手里所有探马派出去,寻找反贼残部去向,特别是林朝曦等贼首的动向。”

    俞大猷回来的路上就想了一路,现在的张琏已经是惊弓之鸟,怕是会汇合手下主力,只有足够多的兵马才会给他安全感。

    张琏,应该会和他的大队人马在一起。

    现在反贼中主要的几个首领,萧晚和罗袍都已经落网,就剩下他和林朝曦两个。

    至于反贼的老巢,那里已经被明军围起来,这会儿倒是不怕他们突围什么的,冲出来他们又能去哪里?

    等自己这边处理了周遭的反贼,再回去直接一把火烧山,不怕残匪不投降就缚。

    俞大猷已经没心思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拔营夺寨,那只会白白损失人马,手下也会不安,倒不如下狠手了结他们。

    在张臬的命令下,驻扎在福建的明军再次动了起来,开始四处追缴张琏残部。

    除恶务尽,这也是当有之义,即便抓获贼首,其他反贼依旧要被抓住正法,各地明军此时士气大涨,各处战场倒是难得的节节胜利,一时间捷报不断。

    西苑,永寿宫。

    嘉靖皇帝终于从玉熙宫又搬回到这里起居,呆在崭新的宫殿里,嘉靖皇帝心情自然很好。

    好心情,不仅来自住进新房子,应该还有福建那边捷报的影响。

    不过今日,他召见两位内阁阁臣到此,可不是让他们欣赏新宫殿的,而是他已经看过了内阁对重录《永乐大典》所拟定的章程,今日就要拍板此事。

    内阁对此次重录大典举荐总校官四人,分校官十五人供皇帝点选。

    御书桉上已经翻开的奏疏,看着上面一个个官员的名字,嘉靖皇帝伸手从笔山上取下一支朱笔,点墨后开始勾选。

    连续数次后,名单已经被确定,这就是皇帝。

    那些官员,为了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那份奏疏里,不断的活动关系,而最后,还是要他作出最后的裁定。

    看着自己勾好的名单,嘉靖皇帝没有第一时间下旨,而是闭目沉思片刻,觉得没必要修改,这才对身旁侍立的黄锦说道:“就这样吧。”

    “是。”

    黄锦答应一声,躬身从御书桉上取过那份奏疏拿在手中展开,嘴里念叨:“诏,重录永乐大典,命礼部左侍郎高拱、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瞿景淳充总校官,

    司经局洗马魏广德、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张居正入馆校录,拱仍以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同,广德仍以洗马兼翰林院侍读同,居正仍以中允兼翰林院侍读同,

    翰林院修撰丁士美、徐时行,编修吕旻、王希烈、张四维、陶大临,检讨吴可行、马自强充分校官。”

    黄锦念完后,把手里奏疏一和,几步到了徐阶面前交给他。

    张居正被皇帝钦点为分校官,徐阶的目的是达到了,只不过魏广德也被加入其中分润这份功劳,还有高拱也是,心里虽有些不喜可也不会丝毫表露出来。

    想到奏疏里面,殷士谵、唐汝辑的名字没有被点到,心里也只是微微窃喜,总算没让裕王府的人把闲职全占了。

    本来就只有两个总校官和十个分校官,其中一个总校官和两个分校官就是进来混资历镀金的,也还算好,他们九人应该能完成重录大典的工作。

    “其余三百名抄录官,就由礼部会同高、瞿二臣遴选即可,名单报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让他们尽快做起来。”

    嘉靖皇帝又开口说道。

    “遵旨。”

    黄锦、徐阶和袁炜三人都是躬身接旨道。

    就在徐阶和袁炜以为今日召见就要结束的时候,嘉靖皇帝忽然又开口道:“还有一事,朕思虑多日。”

    听到皇帝这么说,徐阶和袁炜心里就是一凛,不知道御座上那位是不是又要玩什么把戏,于是都屏息静气仔细听着。

    “三大殿屡遭回禄,今借其重新落成之机,朕欲用改其名,希望借此保三大殿平安。”

    嘉靖皇帝的澹澹说道。

    只是这平澹的话语落到徐阶和袁炜,甚至黄锦耳中不似一声惊雷。

    皇帝想要给三大殿改名字?

    为什么?

    这是同时浮现在三人心中的疑问。

    三大殿就伫立在那里,是改个名字就可保平安,不会再遭遇火灾的吗?

    三大殿的名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是明太祖朱元章亲自定下来的,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依照南京样制重建三大殿,名字都没有改过。

    奉天殿就是百姓口中的“金銮殿”,“奉天”之意是根据儒家的天命论,说皇帝奉天之命来统治天下万民,所以皇帝被称为天子,古代的传国玉玺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也是同个意思,而圣旨开头固定的格式“奉天承运皇帝”也是此意。

    华盖殿就是奉天殿之后的宫殿名称,“华盖”是中国天文中的星官之一,属紫微垣,象征孤傲、超然、高不可攀之意。

    华盖就是紫微垣中的一组星名,共十六颗如伞般护卫在帝星上方,天象映射人间,便得此称呼,而且紫禁城的名字也是取自紫微垣,是天上的皇宫。

    华盖殿之后就是谨身殿,“谨身”是为了告戒帝王要加强自身修养,时刻提醒自己自省,因为帝王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天下万民的生死,所以必须谨慎处事。

    三大殿的名字可以说都是朱元章深思熟虑后才定下来的,可是到今天,嘉靖皇帝居然要改三大殿的名字......

    这怎么行?

    消息传到外廷,朝臣们要是知道此事,还不知道会怎么闹腾。

    虽然心里想要反对,可皇帝毕竟还没有把话说完,他们暂时也不好说话。

    皇帝面前,没有陛下允许,他们也不能随便发言,只能等嘉靖皇帝把话说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隆万盛世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隆万盛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隆万盛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隆万盛世》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