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通过上次拜访严府,魏广德知道,严家现在对待自己的态度,和他预想的没有差别。
那就是表面依然如故,只是暗中已经把他从严府可以信任的官员名单中剔除了。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表面上,魏广德和严家的关系没有变化,要是严家忽然对他热情起来,魏广德才是要小心防备了。
还是按以往的习惯,每个月去严府晃一圈就好了,自己以前就是这么做的,现在还是这么做。
日子一天天过去,魏广德假期满了后自然早就回到翰林院上值,只是每月也去詹事府和都察院走走,两边差事都还兼着呢。
时间很快就临近了年关,九边重镇在这一年的巡视中自然都多多少少发现了些问题,奏疏送入朝中,内阁自然又是召集部堂大人们一番商量后才向宫中递上奏本和票拟。
一切自然也不难,按照蓟镇的流程处理就得了。
唐顺之和魏广德的奏疏送入西苑引发的轩然大波已经逐渐平息,只是其他军镇的风雨才刚刚开始酝酿。
嘉靖三十七年十一月初一日,查理边储户科右给事中魏元吉等,劾奏诸边臣侵冒不职。
嘉靖皇帝降旨:近年边粮给发数多,管粮官任意侵费,以致钱粮亏折。原任管粮郎中高光、主事刘崇文俱革职,逮京问罪;原任蓟州巡抚佥都御史马九德,保定巡抚副都御史艾希淳革职闲住;密云原任管粮主事马廉降一级调外;原任管粮郎中等官董策、曹麟、王守志、王汇征、王霁、李侨、张邦彦、丘纬、继璿、冀练、李郁、张峰、胡志和、刘鲁生各降二级;蓟州兵备副使尹介夫、张子顺、杨胤贤各夺俸三月......
魏广德仔细看了那份圣旨的抄本,对上面涉及到的官员又好好回忆一番。
处罚名单肯定是没有错的,这年头大明朝官员贪腐太厉害,要是让官员们站成一排,隔一人你杀一个,漏网的贪官就是差不多一半。
只是很显然,这次魏元吉等负责查办的人也是有手下留情,只处理了一小部分,毕竟不可能直接把整个蓟镇官场都扫了吧。
时近年关,自然是没有多少官员愿意在这个时候还被派出京城当差的,害的知道内情的魏广德这段时间也不敢往都察院跑,就怕被里面的官员抓了壮丁,安排他去延绥或是宁夏镇、甘肃镇那就惨了。
自己消失一段时间,都察院里的人自然有可能遗忘掉他这个编外人员。
当然,他其实也不算编外人员,毕竟魏广德现在手里还拿着福建道御史的腰牌,在都察院算是编制内官员。
只是福建道的御史,现在也不会轻易派出去,包括浙江道也是一样,毕竟下到地方,御史基本上可以统军作战了,这自然会分散胡宗宪胡总督的权势,这是严嵩等官员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时间进入十二月,新年临近,这是徐江兰在京城过的第一个春节,内心自然是充满好奇的。
她早就听说了京城的鳌山灯会,自然也早就是心向往之,这次跟着相公魏广德到京城来总算可以看到了。
到了京城,除了一开始的不适外,其他倒还好,毕竟在京城还有定国公府这门亲戚,由此徐江兰倒也很快就和京城的勋贵女卷熟悉起来。
在魏家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的时候,大批的官员却是满脸不甘的出了京城,奔赴边镇去清查那些侵吞军镇钱粮蛀虫,其实就是找出一些倒霉蛋来承受来自天庭的雷霆之怒。
那些被侵吞的钱粮真的是被下面的官员贪墨的吗?
当然不是,开玩笑,军饷出京时就已经开始漂没了,不管那些银钱是出自太仓库还是常盈库,户部和太仆寺就已经按例收取常例,然后放出去,到各级官府手上又是一层漂没,一层层直到卫所军士手中。
但是到这个时候,还是必须要有替罪羊出来顶罪的。
......
“噼啪噼啪......”
爆竹声响彻京城的大街小巷,孩童们在街道上欢快的玩耍。
虽然北方边镇和江南沿海地区的百姓还在承受着战争的创伤,但是这一切是京城百姓感受不到的,大人们已经开始赶集准备年货。
冬至、元旦和元宵三个重大节日的时间非常近,有这么多的假期,魏广德自然要带着徐江兰又在京城各家府上拜访走动一下。
早早的,西苑就降下了旨意,今年宫中过节和往年同,也就是正旦大朝会不用上了,大家去对着空御座磕个头就算完事儿,至于命妇进宫给皇后请安的事儿自然也没有。
嘉靖皇帝自从嘉靖二十六年宫中失火,导致孝烈皇后方氏死于火海后就不再册封皇后了,京中命妇们也不用进宫给皇后请安,实际上就算有皇后的时候,嘉靖皇帝也经常免了这些虚礼。
当然,烟火和鳌山灯会这样的活动还是不会取消的,谁让嘉靖皇帝也很喜欢呢。
时间一晃进入嘉靖三十八年,元宵之夜,魏广德带上徐江兰就去承天门外观灯。
今天徐江兰自然和往常一样也是精心打扮过,其实魏广德不太喜欢这时代的化妆品,不过架不住徐江兰喜欢。
一身盛装出门,可是头上却要带着帷帽,整张脸都被轻纱遮住了,也不知道打扮了谁能看到。
不过往日魏广德在鳌山灯会上也看到过许多的贵妇千金这么打扮着就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出来看灯,自然也不怎么理会。
上万盏花灯搭建成十几层高“鳌山万岁灯”无疑是整个灯会现场最吸睛的存在,没进入会场,远远的徐江兰就被远处那鳌形灯给吸引了,再有鳌山上宫娥和乐师们的歌舞和演奏,徐江兰很快就沦陷在彩灯的海洋里。
魏广德已经看过几年了,说实话,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很震撼,第二次第三次震撼效应自然递减,到现在看到已经没太大感觉了,只能安心做好护花工作,守着媳妇儿在灯海中踱步,随着人群缓缓前行。
畅想中文网
不多时,在家丁和丫鬟的簇拥下他们就进入到灯会的中心,走到鳌山之下。
有赵虎、李三等护卫在前面开路,挤开前面的百姓给魏广德他们抢下一片空间。
对于这样的人家,京城百姓也习以为常,被这些身形五大三粗的壮汉挤开,他们也只能在嘴里低声咒骂几句,还不能被对方听到。
在京城,这样的人家太多了,普通老百姓哪里招惹得起。
而此时鳌山下观灯最好的位置,都已经被这样的人群占了去,老百姓还好站在他们身后观灯。
魏广德站定身形后,四处看看,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
好吧,这里站的大多都是京城各衙门里的官员家人,魏广德也是满脸带笑不住冲四周拱手作揖。
不多时,身后又是一阵喧闹,一时盖过鳌山上响起的鼓乐之声。
魏广德不用回头就知道,应该又是哪家权贵或者和他一样的京官带着家人来了。
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魏广德还是要回头看一眼,要是认识的自己还得冲那边打打招呼。
今日是鳌山灯会开放的第一日,来的百姓自然多,第二天出门遇到熟人也好有谈资,这对于官员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只是魏广德回头看过去的时候,虽然那伙人外面的护卫都是普通家丁的打扮,但是里面的一个人却引起了魏广德的注意。
那不是高拱吗?
旁边那个脸庞白白的不就是李芳?
他们一左一右护卫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嘶......
至于他们三人身后还跟着的几个女卷魏广德没多看一眼,不用说他也知道,应该就是裕王妃张氏和其他的嫔妃了,虽然看不清她们的穿着,但是都和徐江兰一样头上戴着帷帽。
猜出这新来的一伙人是裕王,魏广德心里一动,一直没机会接触这位殿下,今儿来看鳌山灯会貌似来对了。
其实以往魏广德来这里,都会选择在灯会开放的第二天去,因为第一天的人流量太大,拥挤之下根本不方便走动。
不过今年出来看灯是徐江兰做的住,好吧,在内宅里,魏家一直都是徐江兰说了算,魏广德大多时候也要让她三分。
有点小娇蛮,不过看在徐江兰那张俏脸的份上,魏广德忍了。
而今日,徐江兰在下午就打扮一番,带着帷帽蹦到魏广德跟前不是围着他打转走上几圈,就是原地转上两圈,帷帽轻纱完全遮住了上半身,只能看到轻纱下的裙摆。
莲步乍移时衣带琼裾,轻风拂罩,原地转圈时裙摆飘飘如鲜花盛开。
好吧,魏广德知道徐江兰这样的表现就是为了在鳌山灯会开放的第一天就去现场看到盛况。
没想到,只是因为徐江兰的一次任性,居然让他有机会第一次接触到裕王。
往日里,裕王大多都呆在王府中,基本是不外出的,这也是为了避嫌,给自己给别人少点麻烦,不过今日自是不同。
魏广德看着身后挤来的人群,示意那边的赵虎给对方让出一点位置来,同时目不转睛盯着那边。
裕王府的护卫也注意到这里有点空档,观灯的位置也是不错,前进的线路略微有点偏移就挤了过来。
走近时,魏广德看到李芳眼睛瞟向自己这边,不觉双手抱拳冲那边作个揖。
李芳眼尖,在魏广德拱手那会儿他就认出了魏广德,脸色笑容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侧头靠近中间那人的耳边小声说了什么,中间那位贵公子打扮的年轻人目光自然转向魏广德处。
魏广德这会儿正冲那里抱拳行礼,那公子也是学着魏广德的样子冲他拱手作个揖。
嗯?
裕王给我行礼,这合适吗?
魏广德第一时间脑袋里响起的话是这一句。
后世虽然已经没有皇帝,可是受到辫子戏的影响,魏广德中毒还是很深的。
其实大明朝和大宋都差不多,皇帝和大臣之间还是很随意的。
虽然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但是不管是宋朝皇帝还是明朝皇帝,一般都会选择用比较宽容的态度对待大臣。
魏广德很快也回过神来,现在是大明朝,他们这些大臣也不是皇帝的奴才。
随即魏广德重新抬起刚刚放下的手,冲着裕王殿下拱手行礼。
很快,裕王府的人就挤到了魏家人旁边站定,裕王府的女卷都和徐江兰一样,兴致勃勃看着鳌山上翩翩起舞的宫娥,也只有女人们每年都会对鳌山灯会感兴趣,对于男人们来说也就那么回事儿。
在京城,可是有教司坊存在,像魏广德这样的官员聚会饮宴自然少不了教司坊的歌舞伎助兴。
不过裕王站在护卫中没有动,假装饶有兴趣的看着鳌山上的盛况,而他身旁的高拱已经挤出裕王府人群钻进了魏家这边来。
魏家的护卫看高拱倒是眼熟,也没有阻拦。
高拱在魏广德回京后也去串过几次门,很多护卫虽然不认识他是谁,但也知道他是来过家里的,所以很痛快的让出一条通道来。
“高大人,雅兴很高。”
魏广德看见高拱过来,手里还提着两盏花灯,于是打趣道。
“这是王府匠人制作的彩灯,我专门拿过来送给广德......善贷的。”
高拱笑着说道,说话间走近,顺手把手里的彩灯递给了魏广德。
在大明朝,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除了吃汤圆的习俗之外,最重要的活动便是观花灯,即所谓正月十五闹花灯。
史载,明太祖朱元章建都应天后,为庆贺当年的元宵节,他招徕天下富商,放灯10日。
当时的南京城内盛搭彩楼,并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数万盏,一时蔚为壮观。
北京城地处北方,自然没有南方应天府那样的条件,虽然有河流却并不适合大规范燃放水灯,故而把南京时就有的鳌山灯会搬到午门外,规模却是放大数倍不止。
魏家人出来看花灯,自然也是准备了的,只是都是大街上买的大路货,花灯自然不如高拱递过来的精巧。
这两盏是走马灯,匠人们在灯内点上蜡烛,利用蜡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
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那就是表面依然如故,只是暗中已经把他从严府可以信任的官员名单中剔除了。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表面上,魏广德和严家的关系没有变化,要是严家忽然对他热情起来,魏广德才是要小心防备了。
还是按以往的习惯,每个月去严府晃一圈就好了,自己以前就是这么做的,现在还是这么做。
日子一天天过去,魏广德假期满了后自然早就回到翰林院上值,只是每月也去詹事府和都察院走走,两边差事都还兼着呢。
时间很快就临近了年关,九边重镇在这一年的巡视中自然都多多少少发现了些问题,奏疏送入朝中,内阁自然又是召集部堂大人们一番商量后才向宫中递上奏本和票拟。
一切自然也不难,按照蓟镇的流程处理就得了。
唐顺之和魏广德的奏疏送入西苑引发的轩然大波已经逐渐平息,只是其他军镇的风雨才刚刚开始酝酿。
嘉靖三十七年十一月初一日,查理边储户科右给事中魏元吉等,劾奏诸边臣侵冒不职。
嘉靖皇帝降旨:近年边粮给发数多,管粮官任意侵费,以致钱粮亏折。原任管粮郎中高光、主事刘崇文俱革职,逮京问罪;原任蓟州巡抚佥都御史马九德,保定巡抚副都御史艾希淳革职闲住;密云原任管粮主事马廉降一级调外;原任管粮郎中等官董策、曹麟、王守志、王汇征、王霁、李侨、张邦彦、丘纬、继璿、冀练、李郁、张峰、胡志和、刘鲁生各降二级;蓟州兵备副使尹介夫、张子顺、杨胤贤各夺俸三月......
魏广德仔细看了那份圣旨的抄本,对上面涉及到的官员又好好回忆一番。
处罚名单肯定是没有错的,这年头大明朝官员贪腐太厉害,要是让官员们站成一排,隔一人你杀一个,漏网的贪官就是差不多一半。
只是很显然,这次魏元吉等负责查办的人也是有手下留情,只处理了一小部分,毕竟不可能直接把整个蓟镇官场都扫了吧。
时近年关,自然是没有多少官员愿意在这个时候还被派出京城当差的,害的知道内情的魏广德这段时间也不敢往都察院跑,就怕被里面的官员抓了壮丁,安排他去延绥或是宁夏镇、甘肃镇那就惨了。
自己消失一段时间,都察院里的人自然有可能遗忘掉他这个编外人员。
当然,他其实也不算编外人员,毕竟魏广德现在手里还拿着福建道御史的腰牌,在都察院算是编制内官员。
只是福建道的御史,现在也不会轻易派出去,包括浙江道也是一样,毕竟下到地方,御史基本上可以统军作战了,这自然会分散胡宗宪胡总督的权势,这是严嵩等官员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时间进入十二月,新年临近,这是徐江兰在京城过的第一个春节,内心自然是充满好奇的。
她早就听说了京城的鳌山灯会,自然也早就是心向往之,这次跟着相公魏广德到京城来总算可以看到了。
到了京城,除了一开始的不适外,其他倒还好,毕竟在京城还有定国公府这门亲戚,由此徐江兰倒也很快就和京城的勋贵女卷熟悉起来。
在魏家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的时候,大批的官员却是满脸不甘的出了京城,奔赴边镇去清查那些侵吞军镇钱粮蛀虫,其实就是找出一些倒霉蛋来承受来自天庭的雷霆之怒。
那些被侵吞的钱粮真的是被下面的官员贪墨的吗?
当然不是,开玩笑,军饷出京时就已经开始漂没了,不管那些银钱是出自太仓库还是常盈库,户部和太仆寺就已经按例收取常例,然后放出去,到各级官府手上又是一层漂没,一层层直到卫所军士手中。
但是到这个时候,还是必须要有替罪羊出来顶罪的。
......
“噼啪噼啪......”
爆竹声响彻京城的大街小巷,孩童们在街道上欢快的玩耍。
虽然北方边镇和江南沿海地区的百姓还在承受着战争的创伤,但是这一切是京城百姓感受不到的,大人们已经开始赶集准备年货。
冬至、元旦和元宵三个重大节日的时间非常近,有这么多的假期,魏广德自然要带着徐江兰又在京城各家府上拜访走动一下。
早早的,西苑就降下了旨意,今年宫中过节和往年同,也就是正旦大朝会不用上了,大家去对着空御座磕个头就算完事儿,至于命妇进宫给皇后请安的事儿自然也没有。
嘉靖皇帝自从嘉靖二十六年宫中失火,导致孝烈皇后方氏死于火海后就不再册封皇后了,京中命妇们也不用进宫给皇后请安,实际上就算有皇后的时候,嘉靖皇帝也经常免了这些虚礼。
当然,烟火和鳌山灯会这样的活动还是不会取消的,谁让嘉靖皇帝也很喜欢呢。
时间一晃进入嘉靖三十八年,元宵之夜,魏广德带上徐江兰就去承天门外观灯。
今天徐江兰自然和往常一样也是精心打扮过,其实魏广德不太喜欢这时代的化妆品,不过架不住徐江兰喜欢。
一身盛装出门,可是头上却要带着帷帽,整张脸都被轻纱遮住了,也不知道打扮了谁能看到。
不过往日魏广德在鳌山灯会上也看到过许多的贵妇千金这么打扮着就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出来看灯,自然也不怎么理会。
上万盏花灯搭建成十几层高“鳌山万岁灯”无疑是整个灯会现场最吸睛的存在,没进入会场,远远的徐江兰就被远处那鳌形灯给吸引了,再有鳌山上宫娥和乐师们的歌舞和演奏,徐江兰很快就沦陷在彩灯的海洋里。
魏广德已经看过几年了,说实话,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很震撼,第二次第三次震撼效应自然递减,到现在看到已经没太大感觉了,只能安心做好护花工作,守着媳妇儿在灯海中踱步,随着人群缓缓前行。
畅想中文网
不多时,在家丁和丫鬟的簇拥下他们就进入到灯会的中心,走到鳌山之下。
有赵虎、李三等护卫在前面开路,挤开前面的百姓给魏广德他们抢下一片空间。
对于这样的人家,京城百姓也习以为常,被这些身形五大三粗的壮汉挤开,他们也只能在嘴里低声咒骂几句,还不能被对方听到。
在京城,这样的人家太多了,普通老百姓哪里招惹得起。
而此时鳌山下观灯最好的位置,都已经被这样的人群占了去,老百姓还好站在他们身后观灯。
魏广德站定身形后,四处看看,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
好吧,这里站的大多都是京城各衙门里的官员家人,魏广德也是满脸带笑不住冲四周拱手作揖。
不多时,身后又是一阵喧闹,一时盖过鳌山上响起的鼓乐之声。
魏广德不用回头就知道,应该又是哪家权贵或者和他一样的京官带着家人来了。
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魏广德还是要回头看一眼,要是认识的自己还得冲那边打打招呼。
今日是鳌山灯会开放的第一日,来的百姓自然多,第二天出门遇到熟人也好有谈资,这对于官员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只是魏广德回头看过去的时候,虽然那伙人外面的护卫都是普通家丁的打扮,但是里面的一个人却引起了魏广德的注意。
那不是高拱吗?
旁边那个脸庞白白的不就是李芳?
他们一左一右护卫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嘶......
至于他们三人身后还跟着的几个女卷魏广德没多看一眼,不用说他也知道,应该就是裕王妃张氏和其他的嫔妃了,虽然看不清她们的穿着,但是都和徐江兰一样头上戴着帷帽。
猜出这新来的一伙人是裕王,魏广德心里一动,一直没机会接触这位殿下,今儿来看鳌山灯会貌似来对了。
其实以往魏广德来这里,都会选择在灯会开放的第二天去,因为第一天的人流量太大,拥挤之下根本不方便走动。
不过今年出来看灯是徐江兰做的住,好吧,在内宅里,魏家一直都是徐江兰说了算,魏广德大多时候也要让她三分。
有点小娇蛮,不过看在徐江兰那张俏脸的份上,魏广德忍了。
而今日,徐江兰在下午就打扮一番,带着帷帽蹦到魏广德跟前不是围着他打转走上几圈,就是原地转上两圈,帷帽轻纱完全遮住了上半身,只能看到轻纱下的裙摆。
莲步乍移时衣带琼裾,轻风拂罩,原地转圈时裙摆飘飘如鲜花盛开。
好吧,魏广德知道徐江兰这样的表现就是为了在鳌山灯会开放的第一天就去现场看到盛况。
没想到,只是因为徐江兰的一次任性,居然让他有机会第一次接触到裕王。
往日里,裕王大多都呆在王府中,基本是不外出的,这也是为了避嫌,给自己给别人少点麻烦,不过今日自是不同。
魏广德看着身后挤来的人群,示意那边的赵虎给对方让出一点位置来,同时目不转睛盯着那边。
裕王府的护卫也注意到这里有点空档,观灯的位置也是不错,前进的线路略微有点偏移就挤了过来。
走近时,魏广德看到李芳眼睛瞟向自己这边,不觉双手抱拳冲那边作个揖。
李芳眼尖,在魏广德拱手那会儿他就认出了魏广德,脸色笑容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侧头靠近中间那人的耳边小声说了什么,中间那位贵公子打扮的年轻人目光自然转向魏广德处。
魏广德这会儿正冲那里抱拳行礼,那公子也是学着魏广德的样子冲他拱手作个揖。
嗯?
裕王给我行礼,这合适吗?
魏广德第一时间脑袋里响起的话是这一句。
后世虽然已经没有皇帝,可是受到辫子戏的影响,魏广德中毒还是很深的。
其实大明朝和大宋都差不多,皇帝和大臣之间还是很随意的。
虽然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但是不管是宋朝皇帝还是明朝皇帝,一般都会选择用比较宽容的态度对待大臣。
魏广德很快也回过神来,现在是大明朝,他们这些大臣也不是皇帝的奴才。
随即魏广德重新抬起刚刚放下的手,冲着裕王殿下拱手行礼。
很快,裕王府的人就挤到了魏家人旁边站定,裕王府的女卷都和徐江兰一样,兴致勃勃看着鳌山上翩翩起舞的宫娥,也只有女人们每年都会对鳌山灯会感兴趣,对于男人们来说也就那么回事儿。
在京城,可是有教司坊存在,像魏广德这样的官员聚会饮宴自然少不了教司坊的歌舞伎助兴。
不过裕王站在护卫中没有动,假装饶有兴趣的看着鳌山上的盛况,而他身旁的高拱已经挤出裕王府人群钻进了魏家这边来。
魏家的护卫看高拱倒是眼熟,也没有阻拦。
高拱在魏广德回京后也去串过几次门,很多护卫虽然不认识他是谁,但也知道他是来过家里的,所以很痛快的让出一条通道来。
“高大人,雅兴很高。”
魏广德看见高拱过来,手里还提着两盏花灯,于是打趣道。
“这是王府匠人制作的彩灯,我专门拿过来送给广德......善贷的。”
高拱笑着说道,说话间走近,顺手把手里的彩灯递给了魏广德。
在大明朝,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除了吃汤圆的习俗之外,最重要的活动便是观花灯,即所谓正月十五闹花灯。
史载,明太祖朱元章建都应天后,为庆贺当年的元宵节,他招徕天下富商,放灯10日。
当时的南京城内盛搭彩楼,并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数万盏,一时蔚为壮观。
北京城地处北方,自然没有南方应天府那样的条件,虽然有河流却并不适合大规范燃放水灯,故而把南京时就有的鳌山灯会搬到午门外,规模却是放大数倍不止。
魏家人出来看花灯,自然也是准备了的,只是都是大街上买的大路货,花灯自然不如高拱递过来的精巧。
这两盏是走马灯,匠人们在灯内点上蜡烛,利用蜡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
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