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上京陷落,李乾顺趁势崛起,很快拉起一支上万人的军队,依附金军成为攻打辽国的先锋。
辽国失去了上京城这个起源之地,导致契丹人在愤怒过后,却又无可奈何,士气也一跌再跌,现在只要有点脑子的契丹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国破家亡的紧迫感。
“耶律延禧那边有什么反应?”
看完了手中的这份情报,宁复也是沉吟了好一会儿,随后这才向马原问道。
“耶律延禧本来在捺钵中,停留在中京与上京之间,不过事发之后,耶律延禧也吓的不轻,现在已经退守中京城,估计再也不敢外出了……”
马原立刻将自己整理出来的情报详细的禀报了一遍。
辽军打了这么多场败仗,耶律延禧也早不是当初那个骄傲自大的性格了。
事实上耶律延禧现在的性格转变很大,他已经认识到辽国的衰弱,也承认了女真人的崛起。
而之前接连战败的打击,更让耶律延禧的性格变得消沉,胆量也变小了,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比如这次上京被女真人攻破,当时还有人建议耶律延禧,说女真人攻打上京的军队人数不多,如果趁着女真人立足未稳,派兵救援上京的话,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将上京夺回来的。
毕竟上京是契丹人的发源地,那里居住着大批忠于辽国的契丹人,而且军中的契丹人肯定也会拼命,到时内外夹击之下,不但可以收复上京,还能反败为胜,大大打击金军的嚣张气焰。
然而耶律延禧却早就被金军吓破了胆,别说让他主动进攻了,连据城防守时,他面对金军都没有任何的底气。
所以耶律延禧拒绝了大臣的建议,反而直接率领大军退缩回中京城,然后就死守不出。
“该谨慎时不谨慎,该大胆时却又胆怯惜身,辽国有这样的皇帝,焉能不亡?”
宁复听完马原的讲述后,也不禁长叹一声道。
对于辽国的灭亡,宁复不会觉得有任何的可惜,只不过辽国灭亡后,他就要直面金国的威胁了,这才是让他最为头痛的。
“陛下,据我们得到的可靠消息,萧奉先又动身出京了,名义上打着恭贺陛下登基旗号,实际上估计是来向咱们求援的。”
马原再次禀报了一个消息道。
当初宁复镇守燕云十六州时,萧奉先就曾经去找过他,双方达成了一个和平的协议,使得辽国能够抽出兵力应对金国的崛起。
只是谁也没想到,就算没有南边的威胁,辽国依然一败涂地,处于随时灭国的边缘。
“奉先兄又要来了?”
宁复闻言也不禁再次沉思起来。
萧奉先来的目的很清楚,肯定是向宁复求援的,之前大宋宁复做不了主,但现在他是皇帝了,只要萧奉先能够说动宁复,说不定真的可以让辽国增加一支援军。
本来宁复的确有出兵辽国的想法,要么先灭掉辽国,然后再专心对付金国,要么与辽国结盟,两国全力对付金国。
现在萧奉先再次出使,倒是给了宁复一个不错的介入契机。
“召章公与柳公入宫!”
宁复当即吩咐道,这么大的事情,他一个人也有点拿不定主意,所以还是需要与章惇和柳正这两位宰相商议一下。
不一会的功夫,就见章惇和柳正快步入宫,宁复让马原将之前的情报再次讲了一遍。
章惇和柳正听后也都露出沉思的表情,特别是章惇,他也想起了宁复之前提到的出兵辽国的想法。
“章公你怎么看?”
宁复向章惇问道,在这种军国大事上,他还是更倾向于听章惇的意见,至于柳正,毕竟第一次为相,在这方面相对的经验比较少。
“这个……”
章惇闻言再次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开口道。
“上京丢失,辽国气数已尽,臣以为现在就算是出兵,恐怕也难以阻止辽国的灭亡,到时反而会因此得罪于金国,甚至日后会以此为借口出兵我大周,所以这件事陛下一定要三思!”
宁复闻言也点了点头,他赞同章惇前面的判断,辽国的气数的确已经尽了,连祖地都丢了,契丹人的根没有了,以后被灭国亡种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若是这么坐视辽国灭亡的话,金国吞并整个辽国,实力肯定会大增,而且以我对女真人的了解,他们肯定不会满足于燕云以北,到时举兵南下的话,我们就只能自己抵抗金军的压力了。”
宁复沉思了片刻再次道。
“话是如此,可就算我们出兵,以辽国的局势,咱们又能帮上多少呢?而且辽国上下对咱们并不信任,到时大军入境辽国,在别人的领土上作战,说不定反而受其掣肘,发挥不出我军的实力。”
章惇再次为难的道,这些问题也都是确实存在的,不会因两国结盟就消失不见。
宁复听后也皱起眉头,他知道章惇说的都是实情,虽然他已经整顿了大周的军队,使得原来的新军与禁军合为一体。
但大周的军队也有自身的短板,那就是守城有余,进攻不足,当初要不是燕云兵力空虚,只靠大宋的禁军和新军,想要找下燕云十六州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这主要还是因为大周的军队以步兵为主,虽然兵器精良,还有火器,但依然是一支偏重于防守的军队,可到了辽国那里,他们会放心的把城防交给宋军吗?
若是在野外与金军交战,就算用上火器,宁复心中也依然没有多少胜算,毕竟金军主要是骑兵,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绝对是最强大的兵种。
除非宁复能把机枪跨越几个时代提前搞出来,否则步兵对上骑兵时,先天都吃了大亏。
“陛下,臣倒是有个想法!”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柳正忽然站出来道。
在这种军国大事上,柳正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一般不会开口发表意见,毕竟他知道自己能上位,全靠和宁复的翁婿关系,所以如果不是有绝对的把握,他也不会站出来表态。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二百二十八章 密议”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辽国失去了上京城这个起源之地,导致契丹人在愤怒过后,却又无可奈何,士气也一跌再跌,现在只要有点脑子的契丹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国破家亡的紧迫感。
“耶律延禧那边有什么反应?”
看完了手中的这份情报,宁复也是沉吟了好一会儿,随后这才向马原问道。
“耶律延禧本来在捺钵中,停留在中京与上京之间,不过事发之后,耶律延禧也吓的不轻,现在已经退守中京城,估计再也不敢外出了……”
马原立刻将自己整理出来的情报详细的禀报了一遍。
辽军打了这么多场败仗,耶律延禧也早不是当初那个骄傲自大的性格了。
事实上耶律延禧现在的性格转变很大,他已经认识到辽国的衰弱,也承认了女真人的崛起。
而之前接连战败的打击,更让耶律延禧的性格变得消沉,胆量也变小了,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比如这次上京被女真人攻破,当时还有人建议耶律延禧,说女真人攻打上京的军队人数不多,如果趁着女真人立足未稳,派兵救援上京的话,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将上京夺回来的。
毕竟上京是契丹人的发源地,那里居住着大批忠于辽国的契丹人,而且军中的契丹人肯定也会拼命,到时内外夹击之下,不但可以收复上京,还能反败为胜,大大打击金军的嚣张气焰。
然而耶律延禧却早就被金军吓破了胆,别说让他主动进攻了,连据城防守时,他面对金军都没有任何的底气。
所以耶律延禧拒绝了大臣的建议,反而直接率领大军退缩回中京城,然后就死守不出。
“该谨慎时不谨慎,该大胆时却又胆怯惜身,辽国有这样的皇帝,焉能不亡?”
宁复听完马原的讲述后,也不禁长叹一声道。
对于辽国的灭亡,宁复不会觉得有任何的可惜,只不过辽国灭亡后,他就要直面金国的威胁了,这才是让他最为头痛的。
“陛下,据我们得到的可靠消息,萧奉先又动身出京了,名义上打着恭贺陛下登基旗号,实际上估计是来向咱们求援的。”
马原再次禀报了一个消息道。
当初宁复镇守燕云十六州时,萧奉先就曾经去找过他,双方达成了一个和平的协议,使得辽国能够抽出兵力应对金国的崛起。
只是谁也没想到,就算没有南边的威胁,辽国依然一败涂地,处于随时灭国的边缘。
“奉先兄又要来了?”
宁复闻言也不禁再次沉思起来。
萧奉先来的目的很清楚,肯定是向宁复求援的,之前大宋宁复做不了主,但现在他是皇帝了,只要萧奉先能够说动宁复,说不定真的可以让辽国增加一支援军。
本来宁复的确有出兵辽国的想法,要么先灭掉辽国,然后再专心对付金国,要么与辽国结盟,两国全力对付金国。
现在萧奉先再次出使,倒是给了宁复一个不错的介入契机。
“召章公与柳公入宫!”
宁复当即吩咐道,这么大的事情,他一个人也有点拿不定主意,所以还是需要与章惇和柳正这两位宰相商议一下。
不一会的功夫,就见章惇和柳正快步入宫,宁复让马原将之前的情报再次讲了一遍。
章惇和柳正听后也都露出沉思的表情,特别是章惇,他也想起了宁复之前提到的出兵辽国的想法。
“章公你怎么看?”
宁复向章惇问道,在这种军国大事上,他还是更倾向于听章惇的意见,至于柳正,毕竟第一次为相,在这方面相对的经验比较少。
“这个……”
章惇闻言再次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开口道。
“上京丢失,辽国气数已尽,臣以为现在就算是出兵,恐怕也难以阻止辽国的灭亡,到时反而会因此得罪于金国,甚至日后会以此为借口出兵我大周,所以这件事陛下一定要三思!”
宁复闻言也点了点头,他赞同章惇前面的判断,辽国的气数的确已经尽了,连祖地都丢了,契丹人的根没有了,以后被灭国亡种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若是这么坐视辽国灭亡的话,金国吞并整个辽国,实力肯定会大增,而且以我对女真人的了解,他们肯定不会满足于燕云以北,到时举兵南下的话,我们就只能自己抵抗金军的压力了。”
宁复沉思了片刻再次道。
“话是如此,可就算我们出兵,以辽国的局势,咱们又能帮上多少呢?而且辽国上下对咱们并不信任,到时大军入境辽国,在别人的领土上作战,说不定反而受其掣肘,发挥不出我军的实力。”
章惇再次为难的道,这些问题也都是确实存在的,不会因两国结盟就消失不见。
宁复听后也皱起眉头,他知道章惇说的都是实情,虽然他已经整顿了大周的军队,使得原来的新军与禁军合为一体。
但大周的军队也有自身的短板,那就是守城有余,进攻不足,当初要不是燕云兵力空虚,只靠大宋的禁军和新军,想要找下燕云十六州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这主要还是因为大周的军队以步兵为主,虽然兵器精良,还有火器,但依然是一支偏重于防守的军队,可到了辽国那里,他们会放心的把城防交给宋军吗?
若是在野外与金军交战,就算用上火器,宁复心中也依然没有多少胜算,毕竟金军主要是骑兵,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绝对是最强大的兵种。
除非宁复能把机枪跨越几个时代提前搞出来,否则步兵对上骑兵时,先天都吃了大亏。
“陛下,臣倒是有个想法!”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柳正忽然站出来道。
在这种军国大事上,柳正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一般不会开口发表意见,毕竟他知道自己能上位,全靠和宁复的翁婿关系,所以如果不是有绝对的把握,他也不会站出来表态。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二百二十八章 密议”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