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自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诞生,书籍的普及,丛书堂的设立。这些都给天下学子们提供了很好的读书环境。
学子们察觉到了朝廷的政治更加倾向于寒门学子,科举的环境更加公平。
他们很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是铆足了劲的刻苦读书。
各地的一些学子们都非常认真的在温习功课,把希望寄托在读书出人头地,走上仕途之上。
秦风的花心思所颁布的政策没有白费,短短几个月以来,已经颇有见效。
此时全国已经有数千名学子,在各地的乡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了举人。
而这些举人,将从各地出发到京城来,参加更为重要的科举。
秦风的改革下,科举已经完善了很多,科考试题也比之前更为灵活。
除此之外,秦风又派人暗中调查了负责科举的机构:礼部。
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那些礼部负责出考题和监考的的官员们,大部分都已经在位十几年了。
他们深谙科举门道,个个都混成了老油条,科举已变成了他们中饱私囊的工具。
他们之间不乏有与世家大族的关系熟稔的官员们,平时就和五姓七族家的子第,门客来往密切。
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哪怕五姓七族的人找人替考,那些礼部的人也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科考的水分。
秦风打从边疆归来,就琢磨着要好好肃清一下科举的不正之风。
为防止礼部的官员们串通一气的泄题,秦风找个由头将礼部的一些关键的职位更换了一批人。
这些新换上的官员们是女帝的心腹,亦或是刚刚踏上仕途的年轻官员。
这些人要么忠心耿耿,要么还是一个新的官员,一来对科举考试尚存一丝敬畏之心,不至于和考生们暗通款曲,徇私舞弊。
二来就算有些居心叵测之人想要贿赂,要想拉拢关系熟络起来也没有那么快。
然而科考在即,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打通关节。
新官刚刚上任时总是会谨慎一些,一般不敢与考生们私下来往,这样就很大程度上给世家大族打了一剂预防针。
当初秦风要消灭世家大族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动用屠刀。
而是采用让天下人都读得起书,都可以考取功名来做官的方法,来从根本上瓦解世家的势力。
这个办法还能够为大唐获取不少的人才,让朝廷不再依靠世家。
如果说凉州反击战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战场,那瓦解五姓七望更是一场不见硝烟的对决。
所以这一次的科举,绝对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秦风的整治计划将会被打乱。
秦风对这次的科举异常重视,在临近科举的时候,他便下令,礼部全体官员必须要无比小心谨慎,公正无私的对待这件事情。
甚至他还让考官们统一对孔圣人进行跪拜之礼,并在孔圣人的话前立下誓言,为国家设计秉公取仕。
在那个年代孔子对人们影响力深远,就连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是与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秦风叮嘱礼部的官员们出题一定要灵活,推陈出新,结合时代背景和真实案列出题。
官员们没有出过这种“活题目”,起初皆是一头雾水,秦风丝毫没有马虎,他耐心的解释给官员们听,并详细的列举数个案例。
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就在科举的前一天,终于编写出了一整套符合要求的试题。
秦风审阅过科举的试题之后,便亲自小心的贴上了封条,还加了印泥,盖上了章,锁在一个密封的柜子里面,钥匙自己亲自保存,随身携带。
在科考之前,试题全部都封存在皇宫里,秦风让燕云十八骑和御林军轮流看守皇宫,只要发现有嫌疑之人立马格杀勿论。
这样层层保卫,将窃取试卷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否则的话,当后面的主考官取出试卷的时候,一定会察觉到封条和印泥被动过的痕迹。
秦风万不敢掉以轻心,在一切防备措施做好之后,才得以安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
就听到太监向秦风禀告:“帝君,主考官和副主考有急事禀告。”
此时,秦风在凤仪宫的正大床上睡眼惺忪,打着哈欠迷糊糊的说道:“朕还没睡醒呢,什么事儿这么着急呀?”
太监说:“两位考官非常急切,说是事关科举试题。”
秦风一听和科举有关,立马就清醒了,坐直了身子问道:“快传他们进来。”
随即,主考官和副主考已被召到跟前,惊慌失措地对秦风说:“帝君,试题被人动过了………”
听到这个消息,秦风龙颜震怒。
没想到在御林军和燕云十八骑轮流看守,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的情况下,科考试题还是出现了问题。
这件事情绝对非常蹊跷。
特别是燕云十八骑,他们都受过专业的训练非常的警觉,一丁点儿的风吹草动,也逃不过他们的感知!
所以在他们两拨人的守卫下,寻常人绝对没办法靠近这御书房,更别说进来偷看试卷。
秦风赶紧带人到了御书房,他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层层防卫之下,居然还能在燕云十八骑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的偷看试题。
这个高手做的很精细,封条也没有动过的痕迹,印泥和印章也都完好无损,乍一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
可秦风目光如炬,他发现问题就是考题在柜子中存放的位置有轻微的变化,细看之下印章也有一点点的变形。
若不是心细如发之人,根本就发现不了端倪。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学子们察觉到了朝廷的政治更加倾向于寒门学子,科举的环境更加公平。
他们很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是铆足了劲的刻苦读书。
各地的一些学子们都非常认真的在温习功课,把希望寄托在读书出人头地,走上仕途之上。
秦风的花心思所颁布的政策没有白费,短短几个月以来,已经颇有见效。
此时全国已经有数千名学子,在各地的乡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了举人。
而这些举人,将从各地出发到京城来,参加更为重要的科举。
秦风的改革下,科举已经完善了很多,科考试题也比之前更为灵活。
除此之外,秦风又派人暗中调查了负责科举的机构:礼部。
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那些礼部负责出考题和监考的的官员们,大部分都已经在位十几年了。
他们深谙科举门道,个个都混成了老油条,科举已变成了他们中饱私囊的工具。
他们之间不乏有与世家大族的关系熟稔的官员们,平时就和五姓七族家的子第,门客来往密切。
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哪怕五姓七族的人找人替考,那些礼部的人也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科考的水分。
秦风打从边疆归来,就琢磨着要好好肃清一下科举的不正之风。
为防止礼部的官员们串通一气的泄题,秦风找个由头将礼部的一些关键的职位更换了一批人。
这些新换上的官员们是女帝的心腹,亦或是刚刚踏上仕途的年轻官员。
这些人要么忠心耿耿,要么还是一个新的官员,一来对科举考试尚存一丝敬畏之心,不至于和考生们暗通款曲,徇私舞弊。
二来就算有些居心叵测之人想要贿赂,要想拉拢关系熟络起来也没有那么快。
然而科考在即,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打通关节。
新官刚刚上任时总是会谨慎一些,一般不敢与考生们私下来往,这样就很大程度上给世家大族打了一剂预防针。
当初秦风要消灭世家大族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动用屠刀。
而是采用让天下人都读得起书,都可以考取功名来做官的方法,来从根本上瓦解世家的势力。
这个办法还能够为大唐获取不少的人才,让朝廷不再依靠世家。
如果说凉州反击战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战场,那瓦解五姓七望更是一场不见硝烟的对决。
所以这一次的科举,绝对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秦风的整治计划将会被打乱。
秦风对这次的科举异常重视,在临近科举的时候,他便下令,礼部全体官员必须要无比小心谨慎,公正无私的对待这件事情。
甚至他还让考官们统一对孔圣人进行跪拜之礼,并在孔圣人的话前立下誓言,为国家设计秉公取仕。
在那个年代孔子对人们影响力深远,就连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是与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秦风叮嘱礼部的官员们出题一定要灵活,推陈出新,结合时代背景和真实案列出题。
官员们没有出过这种“活题目”,起初皆是一头雾水,秦风丝毫没有马虎,他耐心的解释给官员们听,并详细的列举数个案例。
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就在科举的前一天,终于编写出了一整套符合要求的试题。
秦风审阅过科举的试题之后,便亲自小心的贴上了封条,还加了印泥,盖上了章,锁在一个密封的柜子里面,钥匙自己亲自保存,随身携带。
在科考之前,试题全部都封存在皇宫里,秦风让燕云十八骑和御林军轮流看守皇宫,只要发现有嫌疑之人立马格杀勿论。
这样层层保卫,将窃取试卷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否则的话,当后面的主考官取出试卷的时候,一定会察觉到封条和印泥被动过的痕迹。
秦风万不敢掉以轻心,在一切防备措施做好之后,才得以安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
就听到太监向秦风禀告:“帝君,主考官和副主考有急事禀告。”
此时,秦风在凤仪宫的正大床上睡眼惺忪,打着哈欠迷糊糊的说道:“朕还没睡醒呢,什么事儿这么着急呀?”
太监说:“两位考官非常急切,说是事关科举试题。”
秦风一听和科举有关,立马就清醒了,坐直了身子问道:“快传他们进来。”
随即,主考官和副主考已被召到跟前,惊慌失措地对秦风说:“帝君,试题被人动过了………”
听到这个消息,秦风龙颜震怒。
没想到在御林军和燕云十八骑轮流看守,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的情况下,科考试题还是出现了问题。
这件事情绝对非常蹊跷。
特别是燕云十八骑,他们都受过专业的训练非常的警觉,一丁点儿的风吹草动,也逃不过他们的感知!
所以在他们两拨人的守卫下,寻常人绝对没办法靠近这御书房,更别说进来偷看试卷。
秦风赶紧带人到了御书房,他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层层防卫之下,居然还能在燕云十八骑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的偷看试题。
这个高手做的很精细,封条也没有动过的痕迹,印泥和印章也都完好无损,乍一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
可秦风目光如炬,他发现问题就是考题在柜子中存放的位置有轻微的变化,细看之下印章也有一点点的变形。
若不是心细如发之人,根本就发现不了端倪。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