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氢弹项目....上马!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走进不科学第六百五十四章 氢弹项目....上马!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除了中子源项目组之外,其他同志们呢?你们还需要哪些设备和人手?“

    唰——

    朱光亚话音刚落。

    台下的王承书便立刻举起了手:

    “朱主任,我有要求!”

    朱光亚见状也不意外,对她做了个请的手势:

    “承书同志,请说。”

    王承书闻言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道:

    “朱主任,我需要大概八名.不,七名在金属结构方面有一定水平的同志,以及两位经验丰富冶金工程师。”

    “另外设备方面则需要一处独立的冶金车间,面积倒是没有太大要求但一定要封闭,另外还需要一个高压锻造设备来铸造模具.”

    “还有就是.”

    王承书零零散散提了一大堆要求,比王方定的诉求要多上了好几倍。

    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

    虽然王承书和王方定他们都是在不久前【太上】项目阶段调度来的基地,但二人的情况却差别很大。

    王方定从两年前就开始了反射性核素的研究——有上边红头文件指示的那种。

    他在原子能所中虽然不是什么所长主任级别的领导,但多多少少也是个科室负责人。

    这次王方定的团队还是满编性质的迁移到了221基地,连一个人都没拉下。

    加上钱秉穹给了他碳酸钡镭盐,研制中子源的人力和物资其实已经很充足了,顶多就是补充一些边边角角而已。

    但王承书却不一样。

    她目前没有负责明确的项目和团队,属于个人性质的调岗,目前还在适应着基地的生活呢。

    如今她打过交道并且勉强算是有一定交情的同事,甚至连十个都不到。

    因此她想要负责项目研发,显然必须得要“招兵买马”。

    例如这次她分配到的燃料层球碎片生产。

    这个环节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主要难点就在于需要生产出32个相同大小的六边形金属块,而且精度要精细到微米级。

    因此生产团队无论是结构还是冶金方面,必然都需要有资深专家坐镇才行。

    朱光亚显然也很理解王承书的难处,于是很痛快的便点了点头:

    “没问题,冶金方面的专家简单,至于金属结构方面的同志.就从三分厂调度吧。”

    “博文同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艾容同志他们小组似乎就是七个人?”

    听到朱光亚的问话。

    他右手侧一位戴着黑色眼镜梳着大背头的男子立刻点了点头。

    他是基地人事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名叫周博文,也是国内少数受过专业人事管理教育的专家:

    “没错,算上艾容同志本人,382小组一共有七个人。”

    “他们现在有生产任务吗?”

    周博文扶了扶眼镜架,翻开面前的一个小本子扫了几眼,斟酌着道:

    “唔有一个金属曲面腔体的生产任务,不过设计图纸大前天已经完成了。”

    “设计图完成了?那生产环节可以转交其他同志代为完成嘛!”

    朱光亚闻言果断大手一挥,同时看向了王承书:

    “承书同志,把艾容同志他们小组调到你那儿怎么样?”

    “艾容同志.”

    王承书回忆了几秒钟,忽然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了一丝惊喜:

    “朱主任,您说的莫非是五菱柳机那位设计和生产出1101型汽油机的总工程师陈艾容同志?”

    朱光亚点了点头:

    “没错,就是他!”

    王承书闻言立马极为豪爽的一拍桌子:

    “朱主任,这位同志我要了!”

    王承书虽然是在五年前才回到的华夏,但她对于八年前问世的那台1101型汽油机却并不陌生。

    毕竟

    那是华夏建国后生产出的一台汽油机呢。

    作为一名工业人,王承书自然不可能不了解它的存在。

    而这台汽油机的设计和监制人,便是朱光亚提到的那位陈艾容。

    能得到这样一位大牛的帮助,用古代人的话来说就是.

    大事可成矣!

    随后朱光亚又报出了几个名字,经过王承书的筛选后,最终确定了燃料层球体生产的团队成员。

    紧接着。

    一个又一个的小组负责人开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朱主任,我需要三位在铁磁方面有造诣的同志.”

    “朱主任,能把陆主任和于敏同志调给我用吗?我们可以配备一个专门倒水的组员.”

    “光亚同志,我需要两台精度在0.01P的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和一台固定弦振动实验仪.”

    朱光亚则一边与众人商讨,一边通过张郃与周博文做着人员与设备的调度:

    “没问题,目前基地有这方面的人手”

    “哦?加班需要增加一个鸡蛋做宵夜是吧没问题,这个我现在就可以给你承诺——还可以再加半个窝窝头。”

    “王刚同志,目前基地的电位差计只有六支了,其他小组也要预留一部分,所以五支不行哦”

    半个小时后。

    朱光亚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整个人轻呼出了一口气。

    呼.

    总算协调完毕了。

    不过朱光亚的这口气还没来得及舒完,便被一道声音给打断了:

    “朱主任,现在咱们基地的可用设备还剩下多少?”

    朱光亚顺势望去。

    只见之前问他问题的那位汪海同志,不知何时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实际上不仅是汪海。

    现场其他的一些没被分配到任务的专家,此时都眼巴巴的盯着他呢。

    加之朱光亚自己也想知道具体情况,于是他便匆匆拿起水杯简单润了口嗓子,便扭头望向了张郃:

    “张郃同志,现在基地的设备库存如何?”

    张郃从一开始便在统计着各种仪器和设备的配给,闻言立马给出了回复:

    “报告朱主任,截止今天之前,基地共有A级以上设备71套,A级以上仪器254台。”

    “其中空置设备59套,空置仪器177台。”

    “今天会议分配之后,空置A级涉核设备还剩下31套,空置仪器95台。”

    “设备分别是一分厂的冷却剂泵、原公浦同志改良的球面机床.”

    稍微了解华夏建国后工业情况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建国之初的那些年。

    兔子们在工业方面的储备,真的是一穷二白。

    因此为了能够精确掌握、分配每台设备,同时尽量保证最大的利用效率,221基地在成立之初便设立了设备调度处。

    设备调度处的处长由张郃担任,原先隶属于老郭带领的总体处。

    如今在总务处解散改制后。

    调度处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单位,由李觉直接进行领导。

    而调度处的任务,便是对所有设备进行统计和分级。

    其中统计不难理解。

    就是哪个组分到了哪个设备就要打个钩,任务完工了就要及时归位,有点类似图书馆借书的情况。

    至于分级嘛.

    则是对每台设备的重要性进行评级。

    其中A级设备的定义是【涉核设备】,也就是核武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像徐云搞回来的串列式静电加速器、基地.同时也是国内仅有的球面机床等等.

    再有就是一些特殊的锻造工具:

    比如说津门液压件厂生产出来的液压泵,还有一重生产的12500吨水压机(这台目前不在基地),也都算是A级涉核设备。

    至于A级仪器的体积则相对要小一点,

    比如说赵忠尧带回来的液离子交换柱,全基地仅有12台的乙炔喷灯等等

    可以这样说。

    目前的基地是个集精打细算与魄力为一体的单位。

    精打细算是指哪怕是基地里的一根火柴他们都要标注好编号,能用太阳或者秃头脑门儿照明的时候绝不用火柴点灯。

    魄力则是一旦到了需要火柴的关头,别说一根火柴了,哪怕是亿根火柴都可以大手一挥拿出来用。

    “A级的空置设备还有31套.”

    朱光亚静静听完张郃的介绍,心中隐隐也有了个大概轮廓。

    毕竟他可是未来的两弹一星功勋之一,如今原子弹项目组实验部主任,在这方面的判断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在23为功勋中有两位公认的帅才,一位是钱秉穹,另一位就是朱光亚,人称众帅之帅。

    钱五师陆光达他们虽然能力非常,但在战略视野上还是要明显谦逊朱光亚和钱比你穷一筹的。

    在心中盘算完一边情况后。

    朱光亚便转头看向了一旁的于敏:

    “大于同志,你觉得呢?”

    说罢朱光亚又回想起了什么,轻轻的一拍脑袋,对众人解释道:

    “各位同志,刚才有件事忘了说了。”

    “前几天在大于同志的努力下,我们在氢弹构型上已经取得了很关键的突破。”

    “过去两天里有些同志还参与了这个构型的演算,还有一些同志可能因为任务原因没被通知到,所以现在和大家同步一下消息。”

    “这个构型的原理非常精巧,主要是哔哔哔哔哔哔哔.”

    又是一大窜徐云听起来跟电报似的内容过后。

    唰——

    现场的几十号人同时朝大于行起了注目礼。

    有些专家的眼中更是头一次露出了恍然之色。

    原来如此

    难怪基地准备同步上氢弹研究呢,原来是构型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

    大于闻言又一次憨憨的挠了挠头发,不过好在之前已经被理论部的同志们看过一次了,所以这次他回过神的时间相对短了点。

    几秒种后。

    大于便摆正了姿态,面色平静的对朱光亚说道:

    “朱主任,我觉得这些设备应该足够或者说有概率上氢弹的整体部件生产了。”

    “压缩机、膨胀机、热交换器、吸收器这些最最基础的设备都有空余。”

    “另外进阶的辐射传热炉顶、铝箔从动辊、哔哔哔哔这些也都可以凑出来——我大致算了一下,总共大概有五到八台设备的误差,这部分找首都支援一下应该是可以凑齐的。”

    “同时咱们国内的101重水研究堆在三年前就完成了临界,492堆也在规划中。”

    “虽然这两个反应堆原先主要是‘诱饵’,但在现在临时转正也没什么问题嘛”

    “所以时间虽然比较紧迫,但我个人认为还是可以按全套设备的规划来制定项目的,如果几个月后效率真的不如预期,到时候再进行调整也没什么。”

    听到大于这番话。

    徐云也下意识点了点头。

    大于所说的设备有些他没怎么接触过.或者说压根就没听说过。

    但如果它们真的如大于所介绍的那样在整个规划中只缺少五到八台,那么首都方面确实有凑齐的能力。

    毕竟氢弹最重要的就是构型和聚变材料的富集,涉及到的仪器其实不需要太过精密。

    兔子们穷归穷,但体量好歹也是个国家呢。

    不是精度特别高的设备,国内大概率还是能翻出个一两台的。

    至于大于所说的101重水研究堆和492堆,则都是国内在运行的反应堆。

    前者是当初毛熊支援的产物,后者由兔子们独立研发,也叫作游泳池堆。

    这两个反应堆目前的使命都是用来混淆视听,给海对面的敌特提供假情报——事实证明它们确实做到了。

    根据后世解密的信息来看。

    海对面大概在明年之前都一直以为兔子们会利用这两个反应堆来提供钚,直到后来兔子们开始零部件生产的时候才知道搞的是铀弹.

    但如今随着U2侦察机被击落,不久前苏醒的杨世驹又提供了一些敌特资料,目前敌特在国内的眼睛可以说已经瞎了一半了。

    这种情况下两个反应堆的伪装不说没有意义吧,至少“收益”上已经没当初那么高了。

    既然如此。

    还不如直接把它们进行转正,用来给氢弹提供需要的聚变材料。

    而一旦这个“转正”完成.

    一套完整生产氢弹的设备序列,其实也就勉勉强强的可以凑齐了。

    想到这里。

    朱光亚忍不住抬头看了眼一旁的钱秉穹。

    只见这位华夏核工业的奠基人思索片刻,最后坚定的朝朱光亚点了点头。

    见此情形。

    朱光亚便也有了决断,转头看向了台下:

    “既然如此.各位同志,咱们就咬咬牙,按照全套规格上马”

    “氢弹项目!”

    注:

    说件挺离谱的事情,有个推书博主做了个盘点,给我这本书的分类居然是后宫流.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走进不科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走进不科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走进不科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