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但凡大节日,金陵宗族的礼物都早早送到。
宁荣二府嫡脉的生辰,也是千里迢迢奉送重礼。
那态度,真的没得说了。
生怕京城宗族自个儿飞黄腾达,将金陵宗族一脚踢到一边。
贾蓉感觉好笑,但问题是尼玛的也得有所表现吧,不然一帮子废柴他怎么带?
倒是西府老太太,对待金陵宗族来人态度相当和善。
可以理解,老太太一直都想在宗族中,扩张荣府的影响力,自然希望金陵宗族,更加重视荣府了。
贾蓉无所谓,他对金陵宗族的期待不大,只要能做到有用到的时候,别掉链子就行。
金陵宗族显然对京城宗族这边的情况,做过一番细致了解。
对老太太客客气气供着,二房也差不多情况。
荣府大房这边,则是相当热情的态度了。
琏二执掌通州,对于南来北往的商贸影响不小,金陵宗族显然有意分一杯羹。
至于宁府这边,自然是恭恭敬敬,希望能够得到贾蓉的重视,顺顺利利融入京城宗族的圈子里。
一点都不开玩笑!
此时的金陵四大家族,随着王子腾下地方当军头,原本偏转的风向和地位,重新回归原位。
以宁荣二府为首的贾家,重新成为金陵四大家族的老大。
这不仅只是一个名义,还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之前,王子腾成为四大家族的代表性人物,王家的声势得到相当程度的壮大。
金陵四大家族的资源,不说全部吧,起码有部分朝王家聚集,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说王子腾的缘故,金陵四大家族想要保持地位,朝堂上必须有镇得住场面的存在,不然所有利益都可能丧失殆尽。
四家力量聚集在一起,供应佼佼者乘风破浪,这是自然而然的自保行为。
其间,贾家金陵宗族也是付出了不少代价的。
这时候,四大家族的地位重归原位,金陵宗族自然想要将付出的代价拿回来,并且还能更进一步。
想要做到这点,没有京城宗族的全力支持,那是做梦。
王家王子腾还在地方上当军头,可不是没有一位在官场上奋斗的金陵宗族能压制得住的。
闲话不提,金陵宗族自知上次的事情,把贾蓉这个族长给晃悠得不轻,心中生了不满。
之后为了表现,同时也是端正了态度,明白自身不足,干脆就做个专门的情报收集员,帮助京城宗族那边收集南方这里的最新情报。
贾蓉没有拒绝他们的好意,也确实需要南方那边的最新情报,就是最基础的物价信息也是好的。
他虽然没有当官,可宁府作为勋贵势力的核心成员,能够获取的信息和资料也是相当惊人的。
通过仔细的研究,他发现大乾此时和明朝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只能说社会稳定层面更好一些罢了。
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问题,大乾此时也出现了。
人口迅猛增长,土地兼并严重,经济发展不错,国家的税收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只能说,大乾皇家掌握军权,文官集团膨胀得没那么迅速,朝堂政局还算稳定罢了。
可问题是,随着南方经济迅猛发展,南北双方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情况就有些糟糕了。
当皇帝的,自然想要平衡南北双方的经济差距,同时减少因为经济水平不同带来的尖锐地域矛盾。
最好用的手段,自然就是通过税收调整达成目的。
可惜,南方士绅势力此时已经强大到了一定程度,不是皇家想要拿捏就能拿捏得了的。
至于税收,咳咳,说多了都是泪。
汉人王朝,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廷,都还是要脸的。
但凡朝廷和皇帝要脸,地方上能够使用的手段就多了。
最常用的,就是利用舆论手段,迫使要脸面的皇帝妥协让步,最好用的名义就是皇家不可与民争利。
偏偏,南方经济发达文风兴盛,士林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逐渐落入南方士绅势力手里,自然是花样繁多的针对朝廷的各种税收政策。
什么商税,什么矿税,基本上只是个名义,能收上来的聊聊无几。
若非盐税乃是国库的重要收入来源,怕是盐税都得变成可有可无的名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方士绅集团的力量迅速膨胀,相反皇家的力量则是止步不前。
这样的状况很危险!
但凡对明朝历史了解一些的,都知晓到了改变的时候。
在皇家拥有刀把子的时候,主动权自然还掌握在皇家手里,就看南方士绅集团能够退让到什么地步了。
这些信息,和金陵宗族手来的,收集到的杂乱无章信息结合,自然可以做出许多准确判断。
只是贾蓉没想到,当今想要做出改变,才刚刚放出消息,便引起了南方士绅集团的强烈反弹。
通过金陵宗族第一时间送来的消息汇总,内容竟然那么的劲爆,南方那帮子书生就差指着当今的鼻子痛骂胡作非为了。
尼玛,还真是狂妄不知死活!
贾蓉作为宁府当家人,京城勋贵集团的核心大佬之一,开马甲写的时候,都很小心避开有关皇家和朝廷争斗的内容。
不管是《陈世美别传》还是《聚宝盆》,又或者《开封府》,对于皇家和朝堂争斗的描述相当之少。
当然,《开封府》里说的皇家争斗,没有多少普遍意义。
别的不说,当今子嗣相当丰厚,单单就是存活下来的皇子,就有七位之多,公主数量也不遑多让。
怎么样,也和没有直系血脉传承的宋仁宗没有关系。
至于无忧洞牵涉到了朝堂和皇室争斗,那也就跟传奇故事差不多,谁要是真信了谁就是脑子有问题。
总之,他开马甲写的三本,针对的是落魄书生,乡野小民还有下九流的存在,和皇家以及朝廷没多少牵连的。
可南方那边的书生,竟然敢于直斥皇帝行为的是非,简直就是不把自家脑袋当回事的典型啊。
就是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胆子,谁给了他们的勇气……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宁荣二府嫡脉的生辰,也是千里迢迢奉送重礼。
那态度,真的没得说了。
生怕京城宗族自个儿飞黄腾达,将金陵宗族一脚踢到一边。
贾蓉感觉好笑,但问题是尼玛的也得有所表现吧,不然一帮子废柴他怎么带?
倒是西府老太太,对待金陵宗族来人态度相当和善。
可以理解,老太太一直都想在宗族中,扩张荣府的影响力,自然希望金陵宗族,更加重视荣府了。
贾蓉无所谓,他对金陵宗族的期待不大,只要能做到有用到的时候,别掉链子就行。
金陵宗族显然对京城宗族这边的情况,做过一番细致了解。
对老太太客客气气供着,二房也差不多情况。
荣府大房这边,则是相当热情的态度了。
琏二执掌通州,对于南来北往的商贸影响不小,金陵宗族显然有意分一杯羹。
至于宁府这边,自然是恭恭敬敬,希望能够得到贾蓉的重视,顺顺利利融入京城宗族的圈子里。
一点都不开玩笑!
此时的金陵四大家族,随着王子腾下地方当军头,原本偏转的风向和地位,重新回归原位。
以宁荣二府为首的贾家,重新成为金陵四大家族的老大。
这不仅只是一个名义,还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之前,王子腾成为四大家族的代表性人物,王家的声势得到相当程度的壮大。
金陵四大家族的资源,不说全部吧,起码有部分朝王家聚集,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说王子腾的缘故,金陵四大家族想要保持地位,朝堂上必须有镇得住场面的存在,不然所有利益都可能丧失殆尽。
四家力量聚集在一起,供应佼佼者乘风破浪,这是自然而然的自保行为。
其间,贾家金陵宗族也是付出了不少代价的。
这时候,四大家族的地位重归原位,金陵宗族自然想要将付出的代价拿回来,并且还能更进一步。
想要做到这点,没有京城宗族的全力支持,那是做梦。
王家王子腾还在地方上当军头,可不是没有一位在官场上奋斗的金陵宗族能压制得住的。
闲话不提,金陵宗族自知上次的事情,把贾蓉这个族长给晃悠得不轻,心中生了不满。
之后为了表现,同时也是端正了态度,明白自身不足,干脆就做个专门的情报收集员,帮助京城宗族那边收集南方这里的最新情报。
贾蓉没有拒绝他们的好意,也确实需要南方那边的最新情报,就是最基础的物价信息也是好的。
他虽然没有当官,可宁府作为勋贵势力的核心成员,能够获取的信息和资料也是相当惊人的。
通过仔细的研究,他发现大乾此时和明朝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只能说社会稳定层面更好一些罢了。
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问题,大乾此时也出现了。
人口迅猛增长,土地兼并严重,经济发展不错,国家的税收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只能说,大乾皇家掌握军权,文官集团膨胀得没那么迅速,朝堂政局还算稳定罢了。
可问题是,随着南方经济迅猛发展,南北双方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情况就有些糟糕了。
当皇帝的,自然想要平衡南北双方的经济差距,同时减少因为经济水平不同带来的尖锐地域矛盾。
最好用的手段,自然就是通过税收调整达成目的。
可惜,南方士绅势力此时已经强大到了一定程度,不是皇家想要拿捏就能拿捏得了的。
至于税收,咳咳,说多了都是泪。
汉人王朝,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廷,都还是要脸的。
但凡朝廷和皇帝要脸,地方上能够使用的手段就多了。
最常用的,就是利用舆论手段,迫使要脸面的皇帝妥协让步,最好用的名义就是皇家不可与民争利。
偏偏,南方经济发达文风兴盛,士林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逐渐落入南方士绅势力手里,自然是花样繁多的针对朝廷的各种税收政策。
什么商税,什么矿税,基本上只是个名义,能收上来的聊聊无几。
若非盐税乃是国库的重要收入来源,怕是盐税都得变成可有可无的名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方士绅集团的力量迅速膨胀,相反皇家的力量则是止步不前。
这样的状况很危险!
但凡对明朝历史了解一些的,都知晓到了改变的时候。
在皇家拥有刀把子的时候,主动权自然还掌握在皇家手里,就看南方士绅集团能够退让到什么地步了。
这些信息,和金陵宗族手来的,收集到的杂乱无章信息结合,自然可以做出许多准确判断。
只是贾蓉没想到,当今想要做出改变,才刚刚放出消息,便引起了南方士绅集团的强烈反弹。
通过金陵宗族第一时间送来的消息汇总,内容竟然那么的劲爆,南方那帮子书生就差指着当今的鼻子痛骂胡作非为了。
尼玛,还真是狂妄不知死活!
贾蓉作为宁府当家人,京城勋贵集团的核心大佬之一,开马甲写的时候,都很小心避开有关皇家和朝廷争斗的内容。
不管是《陈世美别传》还是《聚宝盆》,又或者《开封府》,对于皇家和朝堂争斗的描述相当之少。
当然,《开封府》里说的皇家争斗,没有多少普遍意义。
别的不说,当今子嗣相当丰厚,单单就是存活下来的皇子,就有七位之多,公主数量也不遑多让。
怎么样,也和没有直系血脉传承的宋仁宗没有关系。
至于无忧洞牵涉到了朝堂和皇室争斗,那也就跟传奇故事差不多,谁要是真信了谁就是脑子有问题。
总之,他开马甲写的三本,针对的是落魄书生,乡野小民还有下九流的存在,和皇家以及朝廷没多少牵连的。
可南方那边的书生,竟然敢于直斥皇帝行为的是非,简直就是不把自家脑袋当回事的典型啊。
就是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胆子,谁给了他们的勇气……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