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一石四鸟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苟出一个盛唐第六百零二章 一石四鸟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天心阁议事,新增了韩延徽、冯道、宋齐丘、崔源照,军方杨师厚、刘知俊、朱瑾、李承嗣旁听。

    福建之事,基本就这么定下来。

    不过张承业对李禔出任福建观察使稍有微词。

    李晔知道他的想法,既然立了李祎为太子,就不应该再提升李禔的名望。

    然而在李晔眼中,李禔、李祐毕竟是亲生儿子,终究是放不下,他现在还年轻,性格虽然暗弱了一些,但才干还是有的,不当太子,当个藩王,传播传播华夏文明还是够的。

    辽东漠北平定之后,周边基本没有对手,若是能和平解决王审知,大唐在海上力量薄弱的短板也将被补齐。

    至于吐蕃,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就看大唐想怎么吞下去而已。

    银行、金银钱的推广,也在此次议事中敲定。

    只要框架搭建起来,制度可以慢慢补齐,正如海洋一样。

    东吴黄武五年,孙权就令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到达过吕宋,巡抚过南洋诸岛。

    唐宋是造船的高峰期,安史之乱后期,户部侍郎刘晏造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

    一斛等同一百二十斤,千斛差多不是六十吨重,放在后世也不能算小船了。

    代宗朝时,有船名曰“俞大娘”,开巷为圃,操船之工数百,吃穿用度、婚丧嫁娶皆在船上,重八九千石,差不多有六七百吨。

    海贸蓬勃发展,出现大量港口城市。

    广州正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的岭南都被认为是荒蛮之地,当广州兴起之后,南方蓬勃发展,交趾随之而起。

    如果不是被安史之乱、黄巢之乱打断华夏前进的脚步,历史上的华夏可能在大唐就迈入海洋。

    李晔兴建大船、组建大船队、发展海上贸易的提议,还是遭到了赵崇凝、张承业的抵触。

    似乎传统文人对海洋有种莫名的抵触。

    认为此举是劳民伤财,大唐为了几两银子“下海”有失体面。

    再说有路上丝绸之路的支撑,已经足够了。

    不过军方对李晔的提议,都是无条件支持,还有韩延徽、冯道、宋齐丘、崔源照年轻一代也是支持,这让他颇为欣慰。

    “大唐之未来在海上,这几年诸位的日子过好了,却不知百姓仍有啼饥号寒之苦,朕取利于海上,何为劳民伤财?”文人视角仍然聚焦在陆地上,却不知道大食人在海上已经蓬勃兴起。

    而商业旺盛之后,也能减轻对土地的压榨。

    百姓更能安居乐业。

    少数服从多数,李晔本来也不是征求他们意见的。

    赵崇凝代表传统文人视角,张承业则是怕李晔急功近利。

    一个月后,春暖花开。

    李禔的奏表从福州传来,和谈取得阶段性进展,王审知愿意回归大唐,但求封于福、泉二州。

    这两州差不多是福建的精华,若不收回,福建也没多少意义。

    李晔八百里加急,传信李禔,福泉二州绝不可放手。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李晔知道这其实是王审知的试探。

    只要愿意谈,总会找到利益共同点。

    王审知是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不会看不清形势。

    又过了十几天,福州的奏表又到了,言王审知果然求封于流求,被李禔和冯道拒绝了。

    涉及到这么重大的利益,谈判本来就是万分艰难的。

    李晔希望王审知能无条件入长安,王家可以得到一个世袭罔替的郡王,或者下南洋去发展,成为大唐向外拓展的先锋。

    不过王审知也拒绝了。

    就算他想,他手下的利益团体也不会同意的。

    这个时代的南洋还是蛮荒之地,到处是未开化的野人,还要跟大食人死磕,在他们看来如同放逐。

    谈判就此陷入僵局。

    升州防御使米志成配合朝廷,领一万厢军向武夷山挺进。

    李承鼐领军出赣州,翻过武夷山,直逼长汀。

    真到了要打的时候,李晔绝不会手软。

    不过李晔沉得住气,优势在自己手中,福建区区一道之地,在陆地上无法跟大唐抗衡。

    而没有陆地为根基,王审知的海上力量只能是浮萍。

    所以王审知比大唐更着急。

    关中春耕结束之后,李晔刚视察完渭北的皇田,福州就传来决定性消息。

    王审知求封于倭国奈良地!

    李晔看到奏表之后,心中不禁大笑,这不是利益共同点吗?

    奈良地原称平城京,后迁都于西边的平安京,算是倭国的精华之地。

    王审知要这么一块地盘,可见其野心。

    名为求封,实则合击之,王审知请求大唐从熊津道出兵,协助其成事。

    倭人承平了两百多年,也算有些家底,该尝尝大唐武人们的刀子了。

    再说从乾宁元年起,倭人就断了遣唐使,也就不存在跟大唐的宗藩关系。

    别看倭国就这么点地方,历来就比较猖狂,当年还跟隋文帝玩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

    如果不是白江口之战,倭人肯不肯低下头颅还是两说。

    即便是后世,倭人依然狂傲,不肯悔罪,以西方马前卒为荣,弄什么脱亚入欧沾沾自喜,配合美帝的战略步伐,压制华夏。

    李晔是皇帝、圣人,倭酋就抄袭高宗,弄个天皇出来,这不是打李晔的脸,打大唐的脸吗?

    天皇也是他们叫的?

    李晔这辈子最恨的就是抄袭,

    当即在奏表上批复一个字:可!

    只要你王审知能打下来,整个倭国都封给你都可以!

    李晔估计这或许就是王审知心中所求,前面都是试探。

    令八百里快马飞奔福州。

    至于派谁出兵,李晔遍观朝中大将,杨师厚功劳太多,朱瑾是骑将出身,李承嗣已老迈,女婿周云翼镇太原,李筠镇幽州,想来想去只有杀心最重的刘知俊最适合。

    刘知俊是诸大将中最具唐末武人精神的一个,在中土一直压着刀子。

    眼下大唐推行金银币,但中土金银矿并不富足,有些还是深埋在地下不好开采,放眼周边,也就倭岛金银矿多。

    战略利益与实际利益重合。

    又解决了福建之事,还能报后世华夏英烈的血仇,一石四鸟。

    这场战争必须打。

    而且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苟出一个盛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苟出一个盛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苟出一个盛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苟出一个盛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