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所幸赵洵是科班文科生,快速记忆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这要是换了一般人,真不一定能够一下子把几十人分清楚。
四师兄外出游历未归,五师兄是个糙的不能再糙的汉子。用三师兄的话说,五师兄进入书院之前是个屠户,生的一身的腱子肉,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十分的威严。
六师兄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沉迷于堪舆风水,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本预测王朝气运的书,当然,第一时间就被显隆帝发动神兽给河蟹了。
要不是顾忌到浩然书院和山长的颜面,估计六师兄早就在不良人大牢里吃牢饭了。
七师姐、八师姐、九师姐是一对姿色尚佳的三胞胎姐妹。
即便在长安城中搞一个选美大赛,三姐妹都肯定能够稳稳晋级决赛圈。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并不是大周人,而是东越国人。
东越国说是一国,其实也就是一座城池而已。
一座小小城池能够出这么多的美女自然是赵洵没有想到的,少年对着三位师姐好好吹捧了一番,吹的三人飘飘欲仙,喜笑颜开。
十师兄是个憨憨,对,这就是赵洵看到十师兄时的第一印象。
此人一直在剪裁纸张,随后折成一个个小人、动物。
看起来十师兄应该也有二十岁了吧,怎么像个巨婴呢。
听二师姐说,十师兄进入书院之前是个街头的剪纸匠,进入书院之后仍然改不了这个习惯,每天不动动剪刀浑身就痒痒。
其余各位师兄师姐也是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一个等闲之辈,个个都是人才。
赵洵一一认了一遍,除了那些游历在外的,基本上他都记下了。
一个强大的文科生就是在于能够第一时间记住所有人都特点,并且不断的强化记忆。
等到关键场合时能够准确的说出对方的名字,这样一定是会获得加分的。
赵洵跟所有师兄师姐见完面后,总算是可以长松一口气了。
书院的外室弟子不说,足足有三千人。即便是入室弟子,也有七十二人。
是谁特么说山长已经很久没有收徒来着,快出来,我不打死你。
赵洵有一种误上贼船的感觉。
当然,现在赵洵也不想下船。
毕竟书院的师兄师姐们颜值高,说话又好听,个个都是人才,赵洵超喜欢在里面的。
别的不说,在师兄师姐这里,赵洵还是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的。
技不压身,在大周朝的这一个月,赵洵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
有教无类,这是山长培养人才的方式。
赵洵应该也不例外。
...
...
长安城,大明宫。
紫宸殿中,显隆帝李承基端坐在御座之上,面沉如水。
他听完了内侍监郑介的奏报,久久没有发声。
“这个赵洵真的飞升了?”
“这...”
郑介叹声道:“据画舫中的人说,赵洵确实浑身被金光包裹腾空飞起,直朝北面而去。”
郑介留了个口子,没有把话说死。他只在陈述事实,而没有加上任何主观评价。
意思也很明白,赵旭确实飞走了,但是他有没有飞升老奴不知道,陛下您自己判断吧。
显隆帝反复敲着手指,心中则在细细盘算。
一路向北飞去,那应该是去往终南山了。
如果是飞往皇城后停下,金吾卫应该能够察觉并第一时间禀报。即便金吾卫没有反应,钦天监也会察觉。
这么看来,赵洵应该是去往书院了。
想到这里,显隆帝暗暗松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赵洵算是一个人才,也许才华没有他那么大,但这这个年纪已经很不错了。
最关键的是这个年轻人曾经被青龙指引过,说不准和大周王朝的气运有些许关联。
照理说,显隆帝应该牢牢的把赵洵拴死,以防止他人利用。
可偏偏出手的是书院,是那个男人。
山长的地位毋庸置疑。
虽然浩然书院建在终南山中,建在天子脚下,但实际上书院并不完全被帝国控制。
即便是显隆帝自己,也无法对山长下旨命其替帝国做事。
山长如果愿意,可以把书院搬离雍州,甚至搬离大周。
显隆帝是一个唯我独尊的人,但在对待书院对待山长这件事上显得尤为谨慎,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生怕做了错事惹得山长生气。
但山长这次是不是有些许过分呢?
赵洵是显隆帝亲自提拔的不良人,是天子爪牙,这个时候书院偏偏要掺和进来,山长又要收赵洵为徒,这叫显隆帝很难做啊。
世上真的有两全法吗?
他记得郑介曾经说过这句话,但现在想来更多的是一种讽刺。
所谓两全,只是听着好听,其中一方必定要做出一定的让步。
如果不是书院让步,那就只能是显隆帝让步了。
唉,显隆帝在心中叹息一声,显得十分不甘。
但不甘又如何呢,身为帝王也不可能事事都由着自己的心意。
如今大周帝国之所以强盛不衰,除了几十万铁骑骁勇善战以外,强大的修行者储备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而在顶尖修行者行列,大周帝国更是一骑绝尘。
郑介、袁天罡、山长。
这三人都是不世出的强者,只要有他们在,大周帝国就不会衰落,就不可能被邻国欺负。
身为帝王,显隆帝要考虑的东西很多。
他虽然很喜欢赵洵,但也不可能因为赵洵一人而得罪书院,得罪山长。
所以,显隆帝虽然吃了一个哑巴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这个赵洵,不会真的常驻书院修行吧?”
憋了良久,显隆帝憋出了一句话。
“这...应该是不会吧。”
其实郑介心里也没有什么底。
在他看来,山长怎么想的凡人根本不可能猜的透。
但是赵洵应该是一个知道分寸的孩子,不可能不顾及到朝廷的颜面。
再说,赵洵即便不看朝廷的面子,也得看双亲的面子吧。
父母在,不远游。
书院的弟子如果常驻修行,到一定的阶段势必要外出游历的。届时成国公赵渊肯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所以郑介觉得赵洵更多的是挂一个书院弟子的名,平日则是照常在不良人衙门当值。
…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要是换了一般人,真不一定能够一下子把几十人分清楚。
四师兄外出游历未归,五师兄是个糙的不能再糙的汉子。用三师兄的话说,五师兄进入书院之前是个屠户,生的一身的腱子肉,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十分的威严。
六师兄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沉迷于堪舆风水,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本预测王朝气运的书,当然,第一时间就被显隆帝发动神兽给河蟹了。
要不是顾忌到浩然书院和山长的颜面,估计六师兄早就在不良人大牢里吃牢饭了。
七师姐、八师姐、九师姐是一对姿色尚佳的三胞胎姐妹。
即便在长安城中搞一个选美大赛,三姐妹都肯定能够稳稳晋级决赛圈。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并不是大周人,而是东越国人。
东越国说是一国,其实也就是一座城池而已。
一座小小城池能够出这么多的美女自然是赵洵没有想到的,少年对着三位师姐好好吹捧了一番,吹的三人飘飘欲仙,喜笑颜开。
十师兄是个憨憨,对,这就是赵洵看到十师兄时的第一印象。
此人一直在剪裁纸张,随后折成一个个小人、动物。
看起来十师兄应该也有二十岁了吧,怎么像个巨婴呢。
听二师姐说,十师兄进入书院之前是个街头的剪纸匠,进入书院之后仍然改不了这个习惯,每天不动动剪刀浑身就痒痒。
其余各位师兄师姐也是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一个等闲之辈,个个都是人才。
赵洵一一认了一遍,除了那些游历在外的,基本上他都记下了。
一个强大的文科生就是在于能够第一时间记住所有人都特点,并且不断的强化记忆。
等到关键场合时能够准确的说出对方的名字,这样一定是会获得加分的。
赵洵跟所有师兄师姐见完面后,总算是可以长松一口气了。
书院的外室弟子不说,足足有三千人。即便是入室弟子,也有七十二人。
是谁特么说山长已经很久没有收徒来着,快出来,我不打死你。
赵洵有一种误上贼船的感觉。
当然,现在赵洵也不想下船。
毕竟书院的师兄师姐们颜值高,说话又好听,个个都是人才,赵洵超喜欢在里面的。
别的不说,在师兄师姐这里,赵洵还是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的。
技不压身,在大周朝的这一个月,赵洵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
有教无类,这是山长培养人才的方式。
赵洵应该也不例外。
...
...
长安城,大明宫。
紫宸殿中,显隆帝李承基端坐在御座之上,面沉如水。
他听完了内侍监郑介的奏报,久久没有发声。
“这个赵洵真的飞升了?”
“这...”
郑介叹声道:“据画舫中的人说,赵洵确实浑身被金光包裹腾空飞起,直朝北面而去。”
郑介留了个口子,没有把话说死。他只在陈述事实,而没有加上任何主观评价。
意思也很明白,赵旭确实飞走了,但是他有没有飞升老奴不知道,陛下您自己判断吧。
显隆帝反复敲着手指,心中则在细细盘算。
一路向北飞去,那应该是去往终南山了。
如果是飞往皇城后停下,金吾卫应该能够察觉并第一时间禀报。即便金吾卫没有反应,钦天监也会察觉。
这么看来,赵洵应该是去往书院了。
想到这里,显隆帝暗暗松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赵洵算是一个人才,也许才华没有他那么大,但这这个年纪已经很不错了。
最关键的是这个年轻人曾经被青龙指引过,说不准和大周王朝的气运有些许关联。
照理说,显隆帝应该牢牢的把赵洵拴死,以防止他人利用。
可偏偏出手的是书院,是那个男人。
山长的地位毋庸置疑。
虽然浩然书院建在终南山中,建在天子脚下,但实际上书院并不完全被帝国控制。
即便是显隆帝自己,也无法对山长下旨命其替帝国做事。
山长如果愿意,可以把书院搬离雍州,甚至搬离大周。
显隆帝是一个唯我独尊的人,但在对待书院对待山长这件事上显得尤为谨慎,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生怕做了错事惹得山长生气。
但山长这次是不是有些许过分呢?
赵洵是显隆帝亲自提拔的不良人,是天子爪牙,这个时候书院偏偏要掺和进来,山长又要收赵洵为徒,这叫显隆帝很难做啊。
世上真的有两全法吗?
他记得郑介曾经说过这句话,但现在想来更多的是一种讽刺。
所谓两全,只是听着好听,其中一方必定要做出一定的让步。
如果不是书院让步,那就只能是显隆帝让步了。
唉,显隆帝在心中叹息一声,显得十分不甘。
但不甘又如何呢,身为帝王也不可能事事都由着自己的心意。
如今大周帝国之所以强盛不衰,除了几十万铁骑骁勇善战以外,强大的修行者储备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而在顶尖修行者行列,大周帝国更是一骑绝尘。
郑介、袁天罡、山长。
这三人都是不世出的强者,只要有他们在,大周帝国就不会衰落,就不可能被邻国欺负。
身为帝王,显隆帝要考虑的东西很多。
他虽然很喜欢赵洵,但也不可能因为赵洵一人而得罪书院,得罪山长。
所以,显隆帝虽然吃了一个哑巴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这个赵洵,不会真的常驻书院修行吧?”
憋了良久,显隆帝憋出了一句话。
“这...应该是不会吧。”
其实郑介心里也没有什么底。
在他看来,山长怎么想的凡人根本不可能猜的透。
但是赵洵应该是一个知道分寸的孩子,不可能不顾及到朝廷的颜面。
再说,赵洵即便不看朝廷的面子,也得看双亲的面子吧。
父母在,不远游。
书院的弟子如果常驻修行,到一定的阶段势必要外出游历的。届时成国公赵渊肯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所以郑介觉得赵洵更多的是挂一个书院弟子的名,平日则是照常在不良人衙门当值。
…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