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安庆指挥使张志学,被枷送京城,关押诏狱,等候发落。指挥马员图,张承祖等参与围城将领,一应打五十大板并流放千里。
知府查志隆也免职,殷正茂本意是一应流放,但是众人反对,最后定了个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结果送到了内阁,内阁转司礼监,司礼监转皇上呈阅。
朱翊钧看了。
这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了。
道理来说这是不对的,怎么能各大五十大板了,可是实际情况只能如此做。
既然选择了放权给殷正茂去做,也不可能再去推翻殷正茂的决议,不然就是打殷正茂的脸。
一个人的脸是至关重要的。
此人脸面大,则人服,做事才能使唤的动人,否则为何要听他的。
何文书又来请见。
朱翊钧无法,只能让何文书进文华殿。
何文书跪下磕头。
“请陛下派人去核查雎宁之事。”
朱翊钧无语,他本来是想袒护的,把事情拖过去算了,可何文书不依不饶,只能如实告知。
“朕早已派锦衣卫暗查,新政司的人,与人争道是假,争妓才是真。”
听到十五岁的皇上竟然说出此等淫秽之词,何文书内心一震,恍惚了一阵。
暗自庆幸。
幸亏自己拿定了主意,不然这根刺就永远埋在了圣人心中。
“臣不信。”
朱翊钧愣了愣。
何文书抬起头,大声道。
“请陛下再派人去查,臣不信新政司的人会做出这等事,更不信地方会替新政司遮掩。”
此言有理。
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是锦衣卫查错了,到底是失误还是与地方串通一气。
朱翊钧冒出了这个念头。
这几年,他的疑心越来越重。
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太多人都在隐瞒他,就和前世员工应付领导,领导糊弄老板一个道理。
朱翊钧点点头。
“朕会重新派人去查。”
何文书这才跪拜后离去。
招来梁大忠。
“朕想了想,天下承平了百年,锦衣卫一样承平了百年,会不会也烂了呢?”
听到此话,梁大忠连忙跪下。
“锦衣卫乃天子亲军,以皇爷的意志唯命是从,皇爷何出此言?”
朱翊钧把雎宁可疑的地方告诉了梁大忠。
“新政司对地方可不是个好事,新政司出了丑,地方欢庆还来不及,如何还能替新政司遮掩,这道理没错啊。”
不等梁大忠解释,朱翊钧看着梁大忠,认真说道。
“朕不怕锦衣卫失误,可是朕怕锦衣卫和地方同流合污,大忠,朕知道你是个忠心的,别因为锦衣卫耽误了自个。”
梁大忠冷汗流了下来。
“锦衣卫如果不听东厂的了,梁大忠你得早点告诉朕,而不是瞒着朕。”
梁大忠跪在地上,大声说道。
“不管是东厂,还是锦衣卫,惟皇爷为上位,皇爷不必怀疑,奴婢等人的忠心日月可鉴。
奴婢这就重新派人去查雎宁之事,必查个水落石出。”
朱翊钧点点头。
“但愿如此才好。”
看到梁大忠离去的身影,朱翊钧思考。
东厂和锦衣卫的职能完全相同,不过锦衣卫到底是外官,容易受到外朝的干扰。
所以大明的皇帝更信任东厂。
又因为东厂都是太监,在内廷和皇上容易接触,权威日重超过了锦衣卫。
东厂废了立,立了又废,废了再立,经久不衰。
锦衣卫监察侦缉一切官民,而东厂也是如此,不过,东厂还监察锦衣卫。
不管是从私人还是公事,东厂天然就压过了锦衣卫。
所以慢慢的,锦衣卫倒向了东厂,成为东厂太监手里的打手。
朱翊钧想着,要不要动锦衣卫,又该如何动。
算了,多事之秋,能少一事则少一事吧,等梁大忠的回复。
内阁。
言官考察地方,弹劾黄梅知县违例科派,吏部尚书张瀚奏议,处罚黄梅知县。
条子到了内阁,张居正看后,却不同意了。
让言官做事,不是坏事。
他找来张瀚,说道。
“县令统辖一地,境内皆其部民,律令森严,谁能欺辱?黄梅举人因为不满,就能聚众举牌闹事,围殴县令,岂有此理?”
张瀚听闻,问张居正。
“公决定如何做?”
“闹事生员殴辱知县,皆革除功名,发落给黄梅知县处置。”
革除生员容易,而生员背后的关系却不好办,把这份人情给还知县,他才好在地方重复威严。
张瀚点点头,张居正想的果然周到,这也算是和地方的妥协,如果地方再敢闹事,就严惩这些生员。
“还有那御史,为何独独参奏黄梅知县?违例科派自有祖制可管,而生员闹事他却不做声。
不处置殴官猖狂之人,反而归罪于县官,是何政体?此御史姑息纵恶,颠倒是非,今且不追究他的责任,发文给他需用心办事。”
“此事不禀报圣人?”
“照发。”
张居正独断自专,这些破事,都留在他手里吧。
张瀚点点头,反正张居正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为何说国事之艰呢?官员懈怠有官员的原因,但是事情也真的是难做。
如果轻松的话,也不会这么困顿了。
历史几千年,无数事可说,唯几件变法之事大写特写。
就像一条鞭法,原本是出自嘉靖朝,几十年前大明就想要改革,也大魄力行动了,前后出了四位名臣要领头变法改革。
最后全部了无生息,在历史中只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笔墨。
张居正改革,他做不到言出法随,同样是如此艰难。
刚按下黄梅县之事,还待观后续,此时南京又派来了急件,江西五县同时作乱。
前后不足三日,京营卫所士兵大闹于顺天府,局势越演越烈,将官无法弹压,聚众者达上千人,劫掠应天府。
顺天府是何地?
李现急问朱翊钧。
“皇爷,此事非同小可,绝不可小视,应立即召内阁商议啊。”
朱翊钧不为所动。
“先生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等候先生处理吧。”
李现着急,皇爷太信任张居正了,这才几年,感觉全国都在闹事,为何一定要变法呢。
原本就好好的,变来变去事情越来越多。
作为太监,李现无能为力,请动了张四维。
张四维告诉朱翊钧。
“张公是大才,可是人有力穷,如何能与时势对抗,治大国应顺势而为也。”
见朱翊钧还是一意孤行。
张四维放了狠话。
“陛下难道不惧于祖宗社稷之颠吗?”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知府查志隆也免职,殷正茂本意是一应流放,但是众人反对,最后定了个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结果送到了内阁,内阁转司礼监,司礼监转皇上呈阅。
朱翊钧看了。
这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了。
道理来说这是不对的,怎么能各大五十大板了,可是实际情况只能如此做。
既然选择了放权给殷正茂去做,也不可能再去推翻殷正茂的决议,不然就是打殷正茂的脸。
一个人的脸是至关重要的。
此人脸面大,则人服,做事才能使唤的动人,否则为何要听他的。
何文书又来请见。
朱翊钧无法,只能让何文书进文华殿。
何文书跪下磕头。
“请陛下派人去核查雎宁之事。”
朱翊钧无语,他本来是想袒护的,把事情拖过去算了,可何文书不依不饶,只能如实告知。
“朕早已派锦衣卫暗查,新政司的人,与人争道是假,争妓才是真。”
听到十五岁的皇上竟然说出此等淫秽之词,何文书内心一震,恍惚了一阵。
暗自庆幸。
幸亏自己拿定了主意,不然这根刺就永远埋在了圣人心中。
“臣不信。”
朱翊钧愣了愣。
何文书抬起头,大声道。
“请陛下再派人去查,臣不信新政司的人会做出这等事,更不信地方会替新政司遮掩。”
此言有理。
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是锦衣卫查错了,到底是失误还是与地方串通一气。
朱翊钧冒出了这个念头。
这几年,他的疑心越来越重。
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太多人都在隐瞒他,就和前世员工应付领导,领导糊弄老板一个道理。
朱翊钧点点头。
“朕会重新派人去查。”
何文书这才跪拜后离去。
招来梁大忠。
“朕想了想,天下承平了百年,锦衣卫一样承平了百年,会不会也烂了呢?”
听到此话,梁大忠连忙跪下。
“锦衣卫乃天子亲军,以皇爷的意志唯命是从,皇爷何出此言?”
朱翊钧把雎宁可疑的地方告诉了梁大忠。
“新政司对地方可不是个好事,新政司出了丑,地方欢庆还来不及,如何还能替新政司遮掩,这道理没错啊。”
不等梁大忠解释,朱翊钧看着梁大忠,认真说道。
“朕不怕锦衣卫失误,可是朕怕锦衣卫和地方同流合污,大忠,朕知道你是个忠心的,别因为锦衣卫耽误了自个。”
梁大忠冷汗流了下来。
“锦衣卫如果不听东厂的了,梁大忠你得早点告诉朕,而不是瞒着朕。”
梁大忠跪在地上,大声说道。
“不管是东厂,还是锦衣卫,惟皇爷为上位,皇爷不必怀疑,奴婢等人的忠心日月可鉴。
奴婢这就重新派人去查雎宁之事,必查个水落石出。”
朱翊钧点点头。
“但愿如此才好。”
看到梁大忠离去的身影,朱翊钧思考。
东厂和锦衣卫的职能完全相同,不过锦衣卫到底是外官,容易受到外朝的干扰。
所以大明的皇帝更信任东厂。
又因为东厂都是太监,在内廷和皇上容易接触,权威日重超过了锦衣卫。
东厂废了立,立了又废,废了再立,经久不衰。
锦衣卫监察侦缉一切官民,而东厂也是如此,不过,东厂还监察锦衣卫。
不管是从私人还是公事,东厂天然就压过了锦衣卫。
所以慢慢的,锦衣卫倒向了东厂,成为东厂太监手里的打手。
朱翊钧想着,要不要动锦衣卫,又该如何动。
算了,多事之秋,能少一事则少一事吧,等梁大忠的回复。
内阁。
言官考察地方,弹劾黄梅知县违例科派,吏部尚书张瀚奏议,处罚黄梅知县。
条子到了内阁,张居正看后,却不同意了。
让言官做事,不是坏事。
他找来张瀚,说道。
“县令统辖一地,境内皆其部民,律令森严,谁能欺辱?黄梅举人因为不满,就能聚众举牌闹事,围殴县令,岂有此理?”
张瀚听闻,问张居正。
“公决定如何做?”
“闹事生员殴辱知县,皆革除功名,发落给黄梅知县处置。”
革除生员容易,而生员背后的关系却不好办,把这份人情给还知县,他才好在地方重复威严。
张瀚点点头,张居正想的果然周到,这也算是和地方的妥协,如果地方再敢闹事,就严惩这些生员。
“还有那御史,为何独独参奏黄梅知县?违例科派自有祖制可管,而生员闹事他却不做声。
不处置殴官猖狂之人,反而归罪于县官,是何政体?此御史姑息纵恶,颠倒是非,今且不追究他的责任,发文给他需用心办事。”
“此事不禀报圣人?”
“照发。”
张居正独断自专,这些破事,都留在他手里吧。
张瀚点点头,反正张居正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为何说国事之艰呢?官员懈怠有官员的原因,但是事情也真的是难做。
如果轻松的话,也不会这么困顿了。
历史几千年,无数事可说,唯几件变法之事大写特写。
就像一条鞭法,原本是出自嘉靖朝,几十年前大明就想要改革,也大魄力行动了,前后出了四位名臣要领头变法改革。
最后全部了无生息,在历史中只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笔墨。
张居正改革,他做不到言出法随,同样是如此艰难。
刚按下黄梅县之事,还待观后续,此时南京又派来了急件,江西五县同时作乱。
前后不足三日,京营卫所士兵大闹于顺天府,局势越演越烈,将官无法弹压,聚众者达上千人,劫掠应天府。
顺天府是何地?
李现急问朱翊钧。
“皇爷,此事非同小可,绝不可小视,应立即召内阁商议啊。”
朱翊钧不为所动。
“先生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等候先生处理吧。”
李现着急,皇爷太信任张居正了,这才几年,感觉全国都在闹事,为何一定要变法呢。
原本就好好的,变来变去事情越来越多。
作为太监,李现无能为力,请动了张四维。
张四维告诉朱翊钧。
“张公是大才,可是人有力穷,如何能与时势对抗,治大国应顺势而为也。”
见朱翊钧还是一意孤行。
张四维放了狠话。
“陛下难道不惧于祖宗社稷之颠吗?”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