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就是魏皇刚登基那会儿的内阁顺序,考虑到排序,再考虑到前面几位生龙活虎的模样,更考虑到魏皇刚刚登基不可轻动老臣,谢洵绝望的发现如果按自然死亡算,谢洵要想接班,至少要等到七八十,这还是保底。
不过幸好,除了论资排辈,大魏还是有很多的优良传统的,比如不斗到死不罢休的文官政治斗争哲学。
就在谢洵入阁不久,一场猛烈的风暴出现了。
当时的大魏出现了一个很出名的御史,姓名没必要说,因为这家伙只出场了三次。
第一次,是因为京察。
大魏的官员制度,开国就定下了每三年考核一次,每六年京察一次,顾名思义,京察就是来京城监察,对象是全大魏五品及以下的官员。
比如今年的京察,吏部出现了调动,但京察还是一点没受影响,全大魏五品及以下的地方知府以及下属都是考察对象。
当然,这也包括长安的官员。
这么一算起来,那些整天叫嚣的言官也都是考核对象,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统统是七品,六部都给事中是七品,给事中才从七品,算是给京察包了饺子。
也不知道实行这个条例的那代魏皇是不是因为受不了骂才搞出来的。
但如果他真是因为这个起了心思,那么他注定就要失望了,因为这一百年来,每次京察倒霉的都是地方官,长安言官安然无恙,想想也是,管京察的是吏部尚书及侍郎,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不是内阁大学士,连皇帝都怕那些骂人不带脏字的疯狗,两个部长失心疯了去惹他们?
但谢洵入阁那年的京察,很不同寻常。
因为那年的吏部尚书是个超级猛人,带兵打过仗砍过蛮子脑袋的那种,他虽然没有入阁,却比大学士还狠。
七老八十了,带过兵打过仗,当过主考官干过人事部长,权阉外戚都要让老子三分,更何况你们这些小瘪三?欺负欺负皇帝得了,还敢跟我呛声?
所以那年除了地方官,许多原本威风凛凛的御史、都给事中都下了台,安安静静的回了家,朝野一片哗然,敢冒头闹事的却不多。
想想也是,内阁五位阁老除了最老的那一个,其他人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行礼,毕竟他要是想入阁早入了,现在退休又被拉出来干人事,是真的只想做点事情。
可这世界上从来不缺胆大的,也不知道那御史是抽了哪门子疯,还是说受了打击心思转不过来,反正豁出去了,就摸了这个老虎屁股,他上书弹劾了那礼部尚书。
当然,弹劾也是要讲理由的,说来也巧,那年京察倒霉了很多官员,但有一类人却没有动--山西人。
碰巧的是,那主管京察的吏部尚书也是山西人。
狭隘的老乡观念要不得,这就是那御史弹劾的内容,可谁知道折子送上去,魏皇还没动手,内阁就先动手了。
具体来说,是三位阁老联合起来动手了。
他们握着那御史的奏疏,大声疾呼应该让那御史趁早滚蛋,回家当老百姓。
这就是对吏部尚书的力挺了,而道理也很简单,京察虽然是吏部和都察院主办,而作为御史,也是要参与其中的,那御史全程参与此事,却一言不发,现在京察结束了来告状,早干嘛去了?
三位阁老一边在朝堂开骂一边斜着眼睛瞥那御史,大概是之前被骂过,颇有些公报私仇的味道,那意思是你能拿我怎样。
谢洵当时也想凑热闹,但后来还是忍住了,冷眼旁观。
结果事儿就这么来了。
自打那御史被人人喊打,要被贬官的传言由不知名的热心官员传出来后,内阁那除了垂垂老矣的首辅外的三位阁老还没消停,长安城里的言官们就炸锅了。
有御史要替我们说话,既然阁老们要让他下课,我们就要阁老们下台!
最先跳出来的是一位给事中和一位御史,他们分别弹劾两位阁老滥用职权、压制言论等罪名,但两位阁老也是精明人物,老政治家,轻而易举的便化解了。
然而又一个御史出手了,还体现了有难同当的高尚品质:
“这件事情,我事前就知道了,既然你们要处罚他,那就先处罚我吧。”
这种江湖义气,实在是有些黑社会的神韵。
但也就是这句话,让御史言官们沸腾了,他们纷纷站起来反抗,奏折像不要钱的雪花一样往魏皇那儿飞,这下子三个阁老顶不住了。
最后一个出面的是阁老的学生,他也是御史,老师吃了亏,同僚也就顾不上了,他立马跳出来,骂完这个骂那个,但是事实证明,骂架和打架的道理大致相同,朝堂也是要讲这个的,人多打人少才能赢。
没有意外,那个学生被汹涌而起的御史言官们的口水彻底淹没,而谢洵这家伙也不老实,暗地里找到了魏皇,动员起六部官员趁你病要你命,大家一起踩那三个中坚的阁老。
这下子就再也扛不住了,除了一直袖手看戏老眼昏花的首辅,次辅以及剩下的两位阁老纷纷提出辞职回家,本想着魏皇能挽留一下,结果...
谢洵就爬到了次辅的位置。
算运气吗?说算也不算,没有这件事情,谢洵可能还得花几年才能爬上次辅,但并不是必须这件事情,谢洵才能掌控内阁。
背后有皇帝,手里有权力,谢洵只是借着这件事缩短了很多原本应该花费的时间。
而那已经很老的首辅一看这局势,就知道谢洵接下来要做什么,三个都顶不住,就更别说现在内阁就剩下他和谢洵了,而谢洵手下一大批的六部官员,以及之前积攒下来的旧部,还有对谢洵“仗义执言”心生感激的御史言官...
啥也别说了,也该退休了。
于是谢洵就这么成为了内阁首辅,和魏皇成功会师,提拔了包括徐子允在内的两位官员进入内阁,开始了...成平年间的传奇。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不过幸好,除了论资排辈,大魏还是有很多的优良传统的,比如不斗到死不罢休的文官政治斗争哲学。
就在谢洵入阁不久,一场猛烈的风暴出现了。
当时的大魏出现了一个很出名的御史,姓名没必要说,因为这家伙只出场了三次。
第一次,是因为京察。
大魏的官员制度,开国就定下了每三年考核一次,每六年京察一次,顾名思义,京察就是来京城监察,对象是全大魏五品及以下的官员。
比如今年的京察,吏部出现了调动,但京察还是一点没受影响,全大魏五品及以下的地方知府以及下属都是考察对象。
当然,这也包括长安的官员。
这么一算起来,那些整天叫嚣的言官也都是考核对象,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统统是七品,六部都给事中是七品,给事中才从七品,算是给京察包了饺子。
也不知道实行这个条例的那代魏皇是不是因为受不了骂才搞出来的。
但如果他真是因为这个起了心思,那么他注定就要失望了,因为这一百年来,每次京察倒霉的都是地方官,长安言官安然无恙,想想也是,管京察的是吏部尚书及侍郎,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不是内阁大学士,连皇帝都怕那些骂人不带脏字的疯狗,两个部长失心疯了去惹他们?
但谢洵入阁那年的京察,很不同寻常。
因为那年的吏部尚书是个超级猛人,带兵打过仗砍过蛮子脑袋的那种,他虽然没有入阁,却比大学士还狠。
七老八十了,带过兵打过仗,当过主考官干过人事部长,权阉外戚都要让老子三分,更何况你们这些小瘪三?欺负欺负皇帝得了,还敢跟我呛声?
所以那年除了地方官,许多原本威风凛凛的御史、都给事中都下了台,安安静静的回了家,朝野一片哗然,敢冒头闹事的却不多。
想想也是,内阁五位阁老除了最老的那一个,其他人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行礼,毕竟他要是想入阁早入了,现在退休又被拉出来干人事,是真的只想做点事情。
可这世界上从来不缺胆大的,也不知道那御史是抽了哪门子疯,还是说受了打击心思转不过来,反正豁出去了,就摸了这个老虎屁股,他上书弹劾了那礼部尚书。
当然,弹劾也是要讲理由的,说来也巧,那年京察倒霉了很多官员,但有一类人却没有动--山西人。
碰巧的是,那主管京察的吏部尚书也是山西人。
狭隘的老乡观念要不得,这就是那御史弹劾的内容,可谁知道折子送上去,魏皇还没动手,内阁就先动手了。
具体来说,是三位阁老联合起来动手了。
他们握着那御史的奏疏,大声疾呼应该让那御史趁早滚蛋,回家当老百姓。
这就是对吏部尚书的力挺了,而道理也很简单,京察虽然是吏部和都察院主办,而作为御史,也是要参与其中的,那御史全程参与此事,却一言不发,现在京察结束了来告状,早干嘛去了?
三位阁老一边在朝堂开骂一边斜着眼睛瞥那御史,大概是之前被骂过,颇有些公报私仇的味道,那意思是你能拿我怎样。
谢洵当时也想凑热闹,但后来还是忍住了,冷眼旁观。
结果事儿就这么来了。
自打那御史被人人喊打,要被贬官的传言由不知名的热心官员传出来后,内阁那除了垂垂老矣的首辅外的三位阁老还没消停,长安城里的言官们就炸锅了。
有御史要替我们说话,既然阁老们要让他下课,我们就要阁老们下台!
最先跳出来的是一位给事中和一位御史,他们分别弹劾两位阁老滥用职权、压制言论等罪名,但两位阁老也是精明人物,老政治家,轻而易举的便化解了。
然而又一个御史出手了,还体现了有难同当的高尚品质:
“这件事情,我事前就知道了,既然你们要处罚他,那就先处罚我吧。”
这种江湖义气,实在是有些黑社会的神韵。
但也就是这句话,让御史言官们沸腾了,他们纷纷站起来反抗,奏折像不要钱的雪花一样往魏皇那儿飞,这下子三个阁老顶不住了。
最后一个出面的是阁老的学生,他也是御史,老师吃了亏,同僚也就顾不上了,他立马跳出来,骂完这个骂那个,但是事实证明,骂架和打架的道理大致相同,朝堂也是要讲这个的,人多打人少才能赢。
没有意外,那个学生被汹涌而起的御史言官们的口水彻底淹没,而谢洵这家伙也不老实,暗地里找到了魏皇,动员起六部官员趁你病要你命,大家一起踩那三个中坚的阁老。
这下子就再也扛不住了,除了一直袖手看戏老眼昏花的首辅,次辅以及剩下的两位阁老纷纷提出辞职回家,本想着魏皇能挽留一下,结果...
谢洵就爬到了次辅的位置。
算运气吗?说算也不算,没有这件事情,谢洵可能还得花几年才能爬上次辅,但并不是必须这件事情,谢洵才能掌控内阁。
背后有皇帝,手里有权力,谢洵只是借着这件事缩短了很多原本应该花费的时间。
而那已经很老的首辅一看这局势,就知道谢洵接下来要做什么,三个都顶不住,就更别说现在内阁就剩下他和谢洵了,而谢洵手下一大批的六部官员,以及之前积攒下来的旧部,还有对谢洵“仗义执言”心生感激的御史言官...
啥也别说了,也该退休了。
于是谢洵就这么成为了内阁首辅,和魏皇成功会师,提拔了包括徐子允在内的两位官员进入内阁,开始了...成平年间的传奇。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