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文华殿,内阁。
谢洵放下了手中的折子,揉了揉因为上了年纪而有些昏花的眼睛。
朝廷正是多事之秋,西北旱灾,南方剑拔弩张,魏皇身体每况愈下,朝堂上最近因为卢何入阁也起了看不清道不明的暗流。
他这个做首辅的,也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尽力维持着这个帝国。
外面下着雨,天色有些昏暗,门口的小黄门压低着咳嗽的声音,卢何如之前一样不知道跑去了哪儿,徐子允正在批着各地今年报上的春耕事宜。
他再次看了看手中的折子:岷山总兵杨公宜报,岷山卫骑兵在平凉西境外巡逻时接触到了蒙古人。
天气有些阴冷,谢洵的脸上也带了点寒意。
南乾近些年小动作不断,连蒙古人也开始南下了吗?
在平凉周围发现蒙古人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首先正对着蒙古的是一个凉州,与蒙古人的互市贸易基本都是在凉州完成的,少数汉化的蒙古人也居住在凉州北方,所以基本不可能有蒙古人绕过凉州南下。
就算凉州卫因为灾情没法对蒙古人保持以往的警惕,也不可能大摇大摆的让蒙古人穿过凉州到达平凉府附近。
如果只是零星几个蒙古人,那可以说是某些蒙古汉子想把马运到内地来卖,价格高些,但杨公宜的折子写的很清楚,是配备了斥候骑兵的大批蒙古人。
不是使节,也不太可能是部落迁徙,这批人到底是去平凉做什么的?
他在折子上批复:已阅,令岷山卫士兵开始沿平凉西线排查所有入境蒙古人口,若是有蒙古军队入境,凡事自决;去信训斥凉州卫,加强对蒙古的监视,防止蒙古人南下。
封了折子,他让小黄门送去了司礼监。
这种关于军队的事务,何公公一般都会直接批红,这也算是何公公为数不多的优点了,分得清自己不懂军事,从不多加干涉。
工部尚书赈灾尚需时间,凉州已经是个烂摊子,蒙古人如果也蠢蠢欲动,魏国被南北夹击,压力就太大了。
他又拿起了下一封折子,扫了一眼是关于永平赋税的,永平知府上书对于朝廷两次对永平加税民间已经怨声载道,希望朝廷能减轻赋税。
谢洵的脸上有些无奈,魏国东方的赋税基本都是永平府撑起来的,这几年国家处处都要用钱,若是减了赋税,可能就要出大窟窿了。
加税两次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毕竟还有西北南方那么多军队要养着,他只能把折子放到一边,准备留中不发。
但总是忍不住去看,谢洵就是永平府人,怎能不知道加税两次会让永平真正的平民阶层生存艰难?地主豪绅阶级再加税几次也会对他们无关痛痒,但对于指着打渔和几亩薄田生存的平民来说,这两次加税或许会让他们原本一年辛苦下来仅存的一点粮食全部交空。
军队养的太多,就会对国家的赋税造成太大的压力,但如果没有军队,魏国的地理位置也实在有些不好,南对南乾,北有蒙古,永平边上还有高丽,凉州连通西域,别看现在各国每年都有使节来朝,若是魏国蒙难,这些国家都不会介意上来踩一脚。
积弊太多了。
他想做一些事情,多年的执政和宦海沉浮让他心中已经有了一套模糊的改革方案,魏皇曾经和他秉烛夜谈,也对他的想法很推崇。
但突然那个皇帝就躲进了后宫,开始学那劳什子道法,开始把朝政全部丢了出来,让他只能当个裱糊匠,因为如果没有皇帝站在他的背后,哪怕他是内阁首辅,也是没有资格推动改革的。
一道匆忙进入大殿的身影打断了他的沉思,他和徐子允抬头看去,是吏部右侍郎游连,身后还跟着没能拦住神情慌张的小黄门。
游连身上官服还带着些雨水,他不管不顾,先是向站起身的徐子允行了礼,然后直接走到了谢洵桌旁,将之前在司礼监发生的事和盘托出。
徐子允在一旁听得大惊失色:“何洪的手都伸到吏部去了?”
游连点点头,却发现谢洵的脸色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放下手中折子叹了口气。
他还没急,徐子允急了:“你这都没什么反应?”
谢洵皱了皱眉头:“这不是早就该预料到的事吗?”
他对徐子允说道:“卢何入阁时我就已经猜到会有这一幕的,既然已经开始揽权,就一定绕不开吏部,只是没想到他会直接找上游大人而已,我以为他会先从郎中入手。”
游连脸色尴尬:“多半是下官履历有污点的缘故...”
谢洵摆了摆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游大人今日作为,已是尽忠体国了。”
他又转向徐子允:“先冷静一点,既然何公公开始插手六部,内阁就有了理由向何公公发难。”
“可是需要下官当堂指证?如今何公公势大...”游连的面色有些难看,他实在不想与何洪当着百官的面撕破脸。
谢洵摇头:“不需要游大人再做什么了,何公公对游大人所说之事不足以成为百官彻底与何公公对立的证据,游大人只需要记住,若是被陛下召见,实话实说即可。”
游连苦笑一生:“陛下如今连首辅大人都不见,如何会召见我一个区区侍郎?”
徐子允也插嘴道:“若是陛下能召见官员,何至于区区宦官言谈之中三公九卿之位如同儿戏?”
他的语气里带着些怨气:“这到底是谁的江山?”
游连身体一颤就当时没听到。
谢洵袖着手,就好像是民间随处可见的畏寒老人一般,淡淡开口:“春寒料峭,此事就先放下吧。”
还没等两人反应过来谢洵为何突然前后如此反常,谢洵又向游连徐子允二人说道:“我年岁已高,身体有些不适,子允你把剩下的折子批了吧,游大人自回吏部,此事不要声张,安心等待接见即可。”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语气萧索:“我今天就先回府上看看我那孙儿吧。”
徐子允游连二人面面相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谢洵放下了手中的折子,揉了揉因为上了年纪而有些昏花的眼睛。
朝廷正是多事之秋,西北旱灾,南方剑拔弩张,魏皇身体每况愈下,朝堂上最近因为卢何入阁也起了看不清道不明的暗流。
他这个做首辅的,也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尽力维持着这个帝国。
外面下着雨,天色有些昏暗,门口的小黄门压低着咳嗽的声音,卢何如之前一样不知道跑去了哪儿,徐子允正在批着各地今年报上的春耕事宜。
他再次看了看手中的折子:岷山总兵杨公宜报,岷山卫骑兵在平凉西境外巡逻时接触到了蒙古人。
天气有些阴冷,谢洵的脸上也带了点寒意。
南乾近些年小动作不断,连蒙古人也开始南下了吗?
在平凉周围发现蒙古人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首先正对着蒙古的是一个凉州,与蒙古人的互市贸易基本都是在凉州完成的,少数汉化的蒙古人也居住在凉州北方,所以基本不可能有蒙古人绕过凉州南下。
就算凉州卫因为灾情没法对蒙古人保持以往的警惕,也不可能大摇大摆的让蒙古人穿过凉州到达平凉府附近。
如果只是零星几个蒙古人,那可以说是某些蒙古汉子想把马运到内地来卖,价格高些,但杨公宜的折子写的很清楚,是配备了斥候骑兵的大批蒙古人。
不是使节,也不太可能是部落迁徙,这批人到底是去平凉做什么的?
他在折子上批复:已阅,令岷山卫士兵开始沿平凉西线排查所有入境蒙古人口,若是有蒙古军队入境,凡事自决;去信训斥凉州卫,加强对蒙古的监视,防止蒙古人南下。
封了折子,他让小黄门送去了司礼监。
这种关于军队的事务,何公公一般都会直接批红,这也算是何公公为数不多的优点了,分得清自己不懂军事,从不多加干涉。
工部尚书赈灾尚需时间,凉州已经是个烂摊子,蒙古人如果也蠢蠢欲动,魏国被南北夹击,压力就太大了。
他又拿起了下一封折子,扫了一眼是关于永平赋税的,永平知府上书对于朝廷两次对永平加税民间已经怨声载道,希望朝廷能减轻赋税。
谢洵的脸上有些无奈,魏国东方的赋税基本都是永平府撑起来的,这几年国家处处都要用钱,若是减了赋税,可能就要出大窟窿了。
加税两次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毕竟还有西北南方那么多军队要养着,他只能把折子放到一边,准备留中不发。
但总是忍不住去看,谢洵就是永平府人,怎能不知道加税两次会让永平真正的平民阶层生存艰难?地主豪绅阶级再加税几次也会对他们无关痛痒,但对于指着打渔和几亩薄田生存的平民来说,这两次加税或许会让他们原本一年辛苦下来仅存的一点粮食全部交空。
军队养的太多,就会对国家的赋税造成太大的压力,但如果没有军队,魏国的地理位置也实在有些不好,南对南乾,北有蒙古,永平边上还有高丽,凉州连通西域,别看现在各国每年都有使节来朝,若是魏国蒙难,这些国家都不会介意上来踩一脚。
积弊太多了。
他想做一些事情,多年的执政和宦海沉浮让他心中已经有了一套模糊的改革方案,魏皇曾经和他秉烛夜谈,也对他的想法很推崇。
但突然那个皇帝就躲进了后宫,开始学那劳什子道法,开始把朝政全部丢了出来,让他只能当个裱糊匠,因为如果没有皇帝站在他的背后,哪怕他是内阁首辅,也是没有资格推动改革的。
一道匆忙进入大殿的身影打断了他的沉思,他和徐子允抬头看去,是吏部右侍郎游连,身后还跟着没能拦住神情慌张的小黄门。
游连身上官服还带着些雨水,他不管不顾,先是向站起身的徐子允行了礼,然后直接走到了谢洵桌旁,将之前在司礼监发生的事和盘托出。
徐子允在一旁听得大惊失色:“何洪的手都伸到吏部去了?”
游连点点头,却发现谢洵的脸色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放下手中折子叹了口气。
他还没急,徐子允急了:“你这都没什么反应?”
谢洵皱了皱眉头:“这不是早就该预料到的事吗?”
他对徐子允说道:“卢何入阁时我就已经猜到会有这一幕的,既然已经开始揽权,就一定绕不开吏部,只是没想到他会直接找上游大人而已,我以为他会先从郎中入手。”
游连脸色尴尬:“多半是下官履历有污点的缘故...”
谢洵摆了摆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游大人今日作为,已是尽忠体国了。”
他又转向徐子允:“先冷静一点,既然何公公开始插手六部,内阁就有了理由向何公公发难。”
“可是需要下官当堂指证?如今何公公势大...”游连的面色有些难看,他实在不想与何洪当着百官的面撕破脸。
谢洵摇头:“不需要游大人再做什么了,何公公对游大人所说之事不足以成为百官彻底与何公公对立的证据,游大人只需要记住,若是被陛下召见,实话实说即可。”
游连苦笑一生:“陛下如今连首辅大人都不见,如何会召见我一个区区侍郎?”
徐子允也插嘴道:“若是陛下能召见官员,何至于区区宦官言谈之中三公九卿之位如同儿戏?”
他的语气里带着些怨气:“这到底是谁的江山?”
游连身体一颤就当时没听到。
谢洵袖着手,就好像是民间随处可见的畏寒老人一般,淡淡开口:“春寒料峭,此事就先放下吧。”
还没等两人反应过来谢洵为何突然前后如此反常,谢洵又向游连徐子允二人说道:“我年岁已高,身体有些不适,子允你把剩下的折子批了吧,游大人自回吏部,此事不要声张,安心等待接见即可。”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语气萧索:“我今天就先回府上看看我那孙儿吧。”
徐子允游连二人面面相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