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杨溥看得很清楚,眼下的朝廷是相对稳定的,内阁领六部的格局已是形成。而内阁大臣中,除了解缙外,都是六部尚书衔提拔进去的,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入阁,必须是六部尚书。
可现在不是洪武朝,尚书换的频繁一点,晋升机会多。建文朝明显更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升,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苦熬资历。
等大佬走得多了,死得多了,自己就成大佬了,轮也轮到内阁去了。
只不过这一条路往往需要等,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都说不准,虽然朝廷内部有着优秀的斗争、攻讦、弹劾传统,毕竟自己前面的人还太多……
第二,功劳。
只要有功劳,那就可以得到越级提拔。比如宋正臣,就因功劳直接被提拔起来,俨然是未来都察院的头号人物。
杨溥需要功劳来支撑自己晋升,可眼下大明的功劳并不好捞,救灾表现再好,也只是记一笔功劳,等待考核,多数情况下只是加半品或一品,不可能实现跨越提升。
但军功就不同了,一旦有军功在手,那自己就是儒将,文官与武官都给自己面子,而且军功之下,不奢望从翰林院的正七品编修直升三品侍郎,混个正五品的主事还是没问题的。
朱允炆欣赏杨溥,此人谨慎,善于揣摩人心,也颇有主见与想法,见他自荐,便笑道:“朕还想提拔你进入吏部担任主事,既你有心从军,那朕就答应了。”
杨溥郁闷至极,几乎吐血,你要升官早点说啊,说的话我还至于去爬山沟吗?
说了从军可就收不回来了,一旦收口,就会被所有人看轻,摇摆不定,不够坚决,是官场大忌。
杨溥见朱允炆露出笑意,连忙道:“臣愿以五品衔随军出征……”
朱允炆等人哄堂大笑。
这个杨溥,竟是个见杆子就向上爬的家伙。
朱允炆起身,严肃起来:“韩观、沐晟,朕知你们都是我朝干将,任一人足以完成征伐安南的重任。然综合考量,朕决定以张辅为主帅,领兵出征安南。张辅!”
“臣在!”
张辅上前行礼,步伐踏动,生风。
朱允炆的目光扫过朱棣、铁铉、徐辉祖等人,最后盯着张辅,满含杀气地说:“安南胡季犛父子弑君夺位,祸乱陈氏,屡犯大明,罪恶滔天,朕推诚容纳,为其所欺,以致陈氏天平罹难,此僚不诛,养兵何用?大明国威何在?”
“朕今命你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统兵京军十五万,江西、湖广兵五万,广西兵五万,云南兵五万,合计三十万大军,征讨安南!”
“平西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广西都指挥史韩观为右副将军,云南都指挥史俞让为左参将、广西指挥同知俞通渊为右参将,张辅率部自广西凭祥入关,沐晟率部由蒙自出关!”
众人听闻,不由热血沸腾!
朱允炆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继续下令:“兵部尚书铁铉、职方司郎中杨荣、编修杨溥随军,参赞军事,命都指挥同知程宽﹑都督佥事徐凯为神机将军,都指挥同知杨嵩、潘永为游击将军,指挥史袁岳、宋瑄、孙成等为横海将军,指挥王资、都督马溥为骠骑将军……”
一系列的人事任命,朱允炆张口就来,每一个名字,每一个人,朱允炆都考察过,不是善战之辈,不是勇猛之辈,不足以登上这份名单。
“朕要你们犁庭扫穴,不灭安南,势不班师!”
朱允炆下定了决心,彻底收回那一块土地!
张辅强压心头的激动,喊道:““逆贼罪大,天地不容,臣等请仗天威,领兵南下,定将其一举歼之,绝不辜负皇上圣恩!”
朱允炆肃然点头,道:“朕给你们七日时间,七日后出征!”
“遵旨!”
张辅等人答应。
虽然沿途粮草齐备,随时可以出征,然一些重要的军资品还必须做好准备,相应人员也必须征招到位,比如需要一定的医官,需要二炮局出一定的火药制作匠人。
毕竟颗粒火药尚属二炮局机密,前线一旦消耗过大,必须有足够的火药进行补充,平日里路途运输一点没关系,但想要大批量的保障,必须有匠人随军而行。
二炮局的虎蹲炮已批量制作,数量虽不多,只有八百门,但配合转运到广西的五百门最先进的神机炮,朱允炆相信足够让安南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火器!
京师弥撒着紧张的气息,大明要与安南开战的消息传开了。
一座酒楼中。
小寒正拨弄着琵琶,耳边皆是酒客的议论之声。
不远处酒桌旁,坐着的是两位小商人,还有一本地亲戚,三个人一桌菜,小酌着酒。
五十余岁的王匠看了看吵吵嚷嚷的街道,对两人道:“你们都听说了吧,安南胡氏欺骗我们大明,皇上发怒,要去打他们了。”
商贾刘全哀叹一声:“战争,又是战争,这才安宁了几年。”
同行王遂摇头:“刘兄,有人欺负了咱们,打过去不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可哀叹的?”
刘全苦涩,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你们是不知道,战争要死许多人,洪武年间几次北征,哪一次不死万余人,几次下来,多少百姓破家,孩子没了父亲,妻子没了丈夫,父母没了儿子。”
王匠连连点头,问:“话是如此,但咱们的皇帝是一个仁慈的君主,被人欺骗了,欺负了,你说咋办?”
刘全摇了摇头:“打,自然只能打。我只不过是在心疼那些军士啊,他们在拿命去拼,我们却不能帮点什么忙。”
王遂深深看了一眼刘全,道:“刘兄虽是商人,但义胆犹在,当敬一杯。你们说,朝廷动用大军,多久可以得胜班师?”
王匠有些不屑,自信过头地说:“多久?就安南弹丸小国,怎是我天朝之兵一合之将,我看啊,只要把兵带过去,他们就投降了。”
王遂咧嘴道:“可不能小看了安南,不瞒你们,我有个朋友在四夷馆,听说安南准备了百万大军呢,这一场仗怕是不好打。”
“不好打?你是对大明天兵没自信吧?收拾胡虏有点难,打个安南贼寇,还不在话下!”王匠很是相信大明的军士,拍了拍胸脯:“若不是我上了年纪,我也随军出征了。想当年捕鱼儿海……”
“啊,你竟参与过捕鱼儿海之战……”
“那当然。”
“敬仰敬仰啊,你是先锋?”
“不是!”
“那是中军主力?”
“不是……”
“莫不是后军?”
“哎,也不是。”
“天啊,该不会是亲军吧?”
“哈哈,我是运粮官……”
王遂与刘全差点吐血,一个推粮食的,你嘚瑟什么啊,白白敬仰。
王匠见两人不服气,笑道:“运粮官咋啦,咱也是看过死人堆,也是抓过俘虏,抢了几匹马的,让我说,没人是咱们大明军士的对手,只要他们不跑,咱就能收拾掉他们。安南指甲盖大的地方,能跑哪里去?跑不掉,就得死。”
王遂、刘全呵呵应付着,多少有点敷衍。
啪!
一声响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众人闻声看去,只见一青袍说书人一只脚踩着长凳,一只手擦着胡子上的酒水,高声喊道:“今日就说一说安南胡氏父子,话说安南胡季犛,乃是一十足的混账东西,其原本是陈氏国王的亲戚,外戚篡位,杀戮陈氏忠臣啊……陈天平无辜被杀不提,且说安南大军攻打镇南关,凭祥关,如此敌寇,你们说该不该打,该不该杀?”
“该!”
酒楼中众人被调动了情绪,高声喊着。
“让我说,朝廷就应该派遣大将,将那胡季犛父子抓过来,在我们京师凌迟处死啊!”
“对,活剐了他!”
百姓义愤。
小寒收起琵琶,坐在窗边看着说书人,嘴角带着一抹笑意。
这样的说书人可不止一个两个,而是五十余,他们可是安全局的外围人员,受安全局控制,负责引导舆论,讲明白是非曲折,赢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这些事看似很小,似乎无足轻重,但朱允炆却不这样认为,他似乎很在意百姓的看法,或者说,他在乎民心与民意。
这样也好,省得一些道听途说扰乱视听。
安全局总部。
刘长阁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遣镇抚汤不平、千户郭纲等三百人随军出征,汤不平接管广西安全局分部,汤不平负责保证张辅的安全,郭纲负责情报收集。
朝廷要出动大军的消息让南直隶的百姓感到不安,粮草先行的道理他们是知道的,可左等右等,也没等到朝廷官府衙役上门征发人员充服徭役,就在众人茫然与不安中,衙役出来贴了告示:
众人以为是要派抽人员了,找来测字先生一念,顿时感动地痛哭流涕。
告示的内容很简单:
安南犯我大明,事关国体国威,皇上不得不发兵讨伐安南,然深感百姓民力之苦,时局之艰,特命京军各携粮草出征,不征调南直隶、江浙一带百姓,让凤阳府百姓安心,太湖一带百姓好好重建家园。
出动大军而不征调民工作保障后勤的,朱允炆是独一份!
这并不是朱允炆不清楚后勤的重要性,而是将庞大的后勤通过空间与时间分割的方式,分摊在了长达近一年的时间中,在京师至广西的必经之路上。
整个过程的筹备时间很长,跨度很大,又多趁秋税、夏税等时候就地转化,附近转化,并没有过度扰民。
大军只需要携带三日或五日用度,便可抵达下一个粮仓,加上军队本身也有后勤,哪怕是遇到意外情况延期,也足以支撑到广西。
密密麻麻的粮仓,分散在大军前进的途中。
小教场。
朱允炆亲手给张辅佩戴帅印,送上宝剑,并对所有即将出征的军士喊道:“不杀胡氏父子,踏平安南,大明国威何在,用手中的刀剑、火器,来证明你们是大明当之无愧的好男儿!朕等你们归来,升国旗,奏国歌,佩国徽!”
“大明威武!”
无数军士高声喊着,声彻云霄!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可现在不是洪武朝,尚书换的频繁一点,晋升机会多。建文朝明显更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升,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苦熬资历。
等大佬走得多了,死得多了,自己就成大佬了,轮也轮到内阁去了。
只不过这一条路往往需要等,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都说不准,虽然朝廷内部有着优秀的斗争、攻讦、弹劾传统,毕竟自己前面的人还太多……
第二,功劳。
只要有功劳,那就可以得到越级提拔。比如宋正臣,就因功劳直接被提拔起来,俨然是未来都察院的头号人物。
杨溥需要功劳来支撑自己晋升,可眼下大明的功劳并不好捞,救灾表现再好,也只是记一笔功劳,等待考核,多数情况下只是加半品或一品,不可能实现跨越提升。
但军功就不同了,一旦有军功在手,那自己就是儒将,文官与武官都给自己面子,而且军功之下,不奢望从翰林院的正七品编修直升三品侍郎,混个正五品的主事还是没问题的。
朱允炆欣赏杨溥,此人谨慎,善于揣摩人心,也颇有主见与想法,见他自荐,便笑道:“朕还想提拔你进入吏部担任主事,既你有心从军,那朕就答应了。”
杨溥郁闷至极,几乎吐血,你要升官早点说啊,说的话我还至于去爬山沟吗?
说了从军可就收不回来了,一旦收口,就会被所有人看轻,摇摆不定,不够坚决,是官场大忌。
杨溥见朱允炆露出笑意,连忙道:“臣愿以五品衔随军出征……”
朱允炆等人哄堂大笑。
这个杨溥,竟是个见杆子就向上爬的家伙。
朱允炆起身,严肃起来:“韩观、沐晟,朕知你们都是我朝干将,任一人足以完成征伐安南的重任。然综合考量,朕决定以张辅为主帅,领兵出征安南。张辅!”
“臣在!”
张辅上前行礼,步伐踏动,生风。
朱允炆的目光扫过朱棣、铁铉、徐辉祖等人,最后盯着张辅,满含杀气地说:“安南胡季犛父子弑君夺位,祸乱陈氏,屡犯大明,罪恶滔天,朕推诚容纳,为其所欺,以致陈氏天平罹难,此僚不诛,养兵何用?大明国威何在?”
“朕今命你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统兵京军十五万,江西、湖广兵五万,广西兵五万,云南兵五万,合计三十万大军,征讨安南!”
“平西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广西都指挥史韩观为右副将军,云南都指挥史俞让为左参将、广西指挥同知俞通渊为右参将,张辅率部自广西凭祥入关,沐晟率部由蒙自出关!”
众人听闻,不由热血沸腾!
朱允炆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继续下令:“兵部尚书铁铉、职方司郎中杨荣、编修杨溥随军,参赞军事,命都指挥同知程宽﹑都督佥事徐凯为神机将军,都指挥同知杨嵩、潘永为游击将军,指挥史袁岳、宋瑄、孙成等为横海将军,指挥王资、都督马溥为骠骑将军……”
一系列的人事任命,朱允炆张口就来,每一个名字,每一个人,朱允炆都考察过,不是善战之辈,不是勇猛之辈,不足以登上这份名单。
“朕要你们犁庭扫穴,不灭安南,势不班师!”
朱允炆下定了决心,彻底收回那一块土地!
张辅强压心头的激动,喊道:““逆贼罪大,天地不容,臣等请仗天威,领兵南下,定将其一举歼之,绝不辜负皇上圣恩!”
朱允炆肃然点头,道:“朕给你们七日时间,七日后出征!”
“遵旨!”
张辅等人答应。
虽然沿途粮草齐备,随时可以出征,然一些重要的军资品还必须做好准备,相应人员也必须征招到位,比如需要一定的医官,需要二炮局出一定的火药制作匠人。
毕竟颗粒火药尚属二炮局机密,前线一旦消耗过大,必须有足够的火药进行补充,平日里路途运输一点没关系,但想要大批量的保障,必须有匠人随军而行。
二炮局的虎蹲炮已批量制作,数量虽不多,只有八百门,但配合转运到广西的五百门最先进的神机炮,朱允炆相信足够让安南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火器!
京师弥撒着紧张的气息,大明要与安南开战的消息传开了。
一座酒楼中。
小寒正拨弄着琵琶,耳边皆是酒客的议论之声。
不远处酒桌旁,坐着的是两位小商人,还有一本地亲戚,三个人一桌菜,小酌着酒。
五十余岁的王匠看了看吵吵嚷嚷的街道,对两人道:“你们都听说了吧,安南胡氏欺骗我们大明,皇上发怒,要去打他们了。”
商贾刘全哀叹一声:“战争,又是战争,这才安宁了几年。”
同行王遂摇头:“刘兄,有人欺负了咱们,打过去不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可哀叹的?”
刘全苦涩,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你们是不知道,战争要死许多人,洪武年间几次北征,哪一次不死万余人,几次下来,多少百姓破家,孩子没了父亲,妻子没了丈夫,父母没了儿子。”
王匠连连点头,问:“话是如此,但咱们的皇帝是一个仁慈的君主,被人欺骗了,欺负了,你说咋办?”
刘全摇了摇头:“打,自然只能打。我只不过是在心疼那些军士啊,他们在拿命去拼,我们却不能帮点什么忙。”
王遂深深看了一眼刘全,道:“刘兄虽是商人,但义胆犹在,当敬一杯。你们说,朝廷动用大军,多久可以得胜班师?”
王匠有些不屑,自信过头地说:“多久?就安南弹丸小国,怎是我天朝之兵一合之将,我看啊,只要把兵带过去,他们就投降了。”
王遂咧嘴道:“可不能小看了安南,不瞒你们,我有个朋友在四夷馆,听说安南准备了百万大军呢,这一场仗怕是不好打。”
“不好打?你是对大明天兵没自信吧?收拾胡虏有点难,打个安南贼寇,还不在话下!”王匠很是相信大明的军士,拍了拍胸脯:“若不是我上了年纪,我也随军出征了。想当年捕鱼儿海……”
“啊,你竟参与过捕鱼儿海之战……”
“那当然。”
“敬仰敬仰啊,你是先锋?”
“不是!”
“那是中军主力?”
“不是……”
“莫不是后军?”
“哎,也不是。”
“天啊,该不会是亲军吧?”
“哈哈,我是运粮官……”
王遂与刘全差点吐血,一个推粮食的,你嘚瑟什么啊,白白敬仰。
王匠见两人不服气,笑道:“运粮官咋啦,咱也是看过死人堆,也是抓过俘虏,抢了几匹马的,让我说,没人是咱们大明军士的对手,只要他们不跑,咱就能收拾掉他们。安南指甲盖大的地方,能跑哪里去?跑不掉,就得死。”
王遂、刘全呵呵应付着,多少有点敷衍。
啪!
一声响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众人闻声看去,只见一青袍说书人一只脚踩着长凳,一只手擦着胡子上的酒水,高声喊道:“今日就说一说安南胡氏父子,话说安南胡季犛,乃是一十足的混账东西,其原本是陈氏国王的亲戚,外戚篡位,杀戮陈氏忠臣啊……陈天平无辜被杀不提,且说安南大军攻打镇南关,凭祥关,如此敌寇,你们说该不该打,该不该杀?”
“该!”
酒楼中众人被调动了情绪,高声喊着。
“让我说,朝廷就应该派遣大将,将那胡季犛父子抓过来,在我们京师凌迟处死啊!”
“对,活剐了他!”
百姓义愤。
小寒收起琵琶,坐在窗边看着说书人,嘴角带着一抹笑意。
这样的说书人可不止一个两个,而是五十余,他们可是安全局的外围人员,受安全局控制,负责引导舆论,讲明白是非曲折,赢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这些事看似很小,似乎无足轻重,但朱允炆却不这样认为,他似乎很在意百姓的看法,或者说,他在乎民心与民意。
这样也好,省得一些道听途说扰乱视听。
安全局总部。
刘长阁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遣镇抚汤不平、千户郭纲等三百人随军出征,汤不平接管广西安全局分部,汤不平负责保证张辅的安全,郭纲负责情报收集。
朝廷要出动大军的消息让南直隶的百姓感到不安,粮草先行的道理他们是知道的,可左等右等,也没等到朝廷官府衙役上门征发人员充服徭役,就在众人茫然与不安中,衙役出来贴了告示:
众人以为是要派抽人员了,找来测字先生一念,顿时感动地痛哭流涕。
告示的内容很简单:
安南犯我大明,事关国体国威,皇上不得不发兵讨伐安南,然深感百姓民力之苦,时局之艰,特命京军各携粮草出征,不征调南直隶、江浙一带百姓,让凤阳府百姓安心,太湖一带百姓好好重建家园。
出动大军而不征调民工作保障后勤的,朱允炆是独一份!
这并不是朱允炆不清楚后勤的重要性,而是将庞大的后勤通过空间与时间分割的方式,分摊在了长达近一年的时间中,在京师至广西的必经之路上。
整个过程的筹备时间很长,跨度很大,又多趁秋税、夏税等时候就地转化,附近转化,并没有过度扰民。
大军只需要携带三日或五日用度,便可抵达下一个粮仓,加上军队本身也有后勤,哪怕是遇到意外情况延期,也足以支撑到广西。
密密麻麻的粮仓,分散在大军前进的途中。
小教场。
朱允炆亲手给张辅佩戴帅印,送上宝剑,并对所有即将出征的军士喊道:“不杀胡氏父子,踏平安南,大明国威何在,用手中的刀剑、火器,来证明你们是大明当之无愧的好男儿!朕等你们归来,升国旗,奏国歌,佩国徽!”
“大明威武!”
无数军士高声喊着,声彻云霄!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